项目八任务二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406.50 KB
- 文档页数:10
《个性樟木条的制作》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设计思维,通过个性樟木条的制作,让学生掌握樟木的基本特性和加工技术,体验从设计到成品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审美情趣。
二、作业内容本课作业内容为个性樟木条的制作。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 材料准备:学生需准备樟木条、砂纸、锯子、雕刻工具等基本材料和工具。
2. 设计构思: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和樟木的特性,设计出独特的图案或造型。
此步骤需学生发挥创意,尝试将个人风格融入作品中。
3. 切割与粗加工:学生使用锯子将樟木条按照设计尺寸进行切割,并使用砂纸进行初步的打磨。
4. 精细加工:学生运用雕刻工具对木材进行精细雕刻,使之更符合设计要求。
5. 完成品处理:最后用砂纸对作品进行细致打磨,使表面光滑,并进行必要的防护处理。
三、作业要求1. 安全第一:在操作过程中,学生需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工具,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2. 保证质量:作品需符合设计要求,切割、雕刻要准确,表面处理要到位。
3. 创意独特:鼓励学生在作品中展现个人风格和创新思维,避免抄袭和雷同。
4. 准时完成: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不得拖延。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将从作品的设计创意、制作工艺、表面处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会关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劳动态度。
2.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并结合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的方式,给出综合评价和改进意见。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同时,教师将汇总学生的创意和制作经验,为下一课时的学习提供参考。
2. 学生反馈:学生需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同学的建议,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改进。
同时,学生之间可以交流制作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成果展示: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将个性樟木条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个性樟木条的制作》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樟木条的制作过程,掌握基本技能;2. 学会根据个人喜好设计并制作个性化的樟木条;3. 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作业内容1. 任务一:学习与准备(1)阅读教材中的制作步骤,了解樟木条的制作流程;(2)准备所需工具和材料,如锯子、锉刀、砂纸等。
2. 任务二:樟木条制作(1)根据个人喜好设计樟木条的形状和尺寸;(2)按照教材中的步骤,使用锯子将樟木条切割成设计好的形状;(3)使用锉刀对樟木条进行打磨,使其光滑平整;(4)根据需要使用砂纸进行进一步打磨和抛光。
3. 任务三:个性化创作(1)在制作好的樟木条上添加个人创意,如刻上名字、图案等;(2)尝试多种设计,制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樟木条。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2. 确保工具和材料的正确使用,注意安全;3. 按照教材中的步骤进行制作,不得随意改变流程;4. 作业完成后,整理工具和材料,保持整洁。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质量、创意性、实用性;2.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对问题进行反馈;2.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3. 对于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将进行单独指导;4.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反馈,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掌握樟木条的制作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创意,制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同时,本次作业也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今后的劳动技术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作业评价环节,我们将注重学生的完成质量、创意性和实用性,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和提升学生对樟木条制作技术的掌握,熟悉制作流程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实践操作能力。
《超市、菜场购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超市、菜场购物的基夲技能和基本礼仪,包括:1. 认识购物的基本流程,如挑选商品、查看价格、结账等。
2. 学会识别商品标签、价格及保质期等信息。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文明礼貌的购物方式。
4. 强化安全意识和消费意识,养成理性购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熟练掌握超市、菜场购物的各项基本技能和注意事项,并能够独立完成购物任务。
难点则在于让学生理解和应用在购物过程中的文明礼仪及社交规则,包括尊重他人、耐心等待等基本行为准则。
三、教学准备为了确保本课时的顺利进行,需要准备以下教学材料和工具:1. 准备超市和菜场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展示购物环境。
2. 准备各类商品标签样本,供学生识别价格和保质期等信息。
3. 准备购物车或购物篮,模拟真实购物场景。
4. 准备安全教育材料,强调购物安全注意事项。
5. 安排小组活动,便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环节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展示超市和菜场购物场景的图片或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随后,老师可以简短地介绍超市和菜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基础知识讲解1. 超市购物基础知识老师可以详细讲解超市购物的流程,包括如何挑选商品、如何查看价格标签、如何使用购物车等。
同时,也可以强调超市购物的基本礼仪和规则,如保持购物环境整洁、不随意插队等。
2. 菜场购物基础知识对于菜场购物,老师可以介绍菜场的种类和特点,如不同菜品的分类、价格比较等。
同时,老师还可以讲解如何挑选新鲜食材、如何与摊主进行交流等实用技巧。
三、实践操作环节1. 模拟超市购物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超市购物的活动。
首先,老师可以设定一个购物场景,如购买日常用品或零食等。
然后,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包括顾客和收银员等角色。
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超市购物的流程和技巧。
《职业角色我体验》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职业角色我体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职业的角色定位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和劳动技能。
二、学习目标1. 了解不同职业的基本工作内容、所需技能及职业发展路径。
2.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激发学生对不同职业的兴趣,为将来的职业规划奠定基础。
4. 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尊重各行业从业者。
三、评价任务1. 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口头表达,评价学生对不同职业的理解和认识。
3. 通过学生的课后反思,评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情感态度变化。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不同职业的工作场景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各职业的特点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职业介绍与讨论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职业的基本工作内容、所需技能和职业发展路径。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不同职业的看法和兴趣点。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小组兴趣选择一个职业角色,通过模拟实践操作(如:简单的编程、绘画、缝纫等)来体验该职业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流程。
教师在旁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4. 作品展示与交流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分享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其他小组同学进行点评和交流,互相学习。
5. 总结与展望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各职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学习。
同时,引导学生对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进行展望,树立正确的人生规划意识。
五、检测与作业1. 完成一份关于“我体验的职业”的书面报告,包括对该职业的描述、工作内容、所需技能以及个人体验和感受。
2. 与家长进行交流,请家长协助孩子了解家庭中从事的不同职业的劳动过程和技能要求。
3. 在下一节课中,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某一职业的工作场景,增强学生对该职业的理解和认识。
2023学年晋中市榆次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温馨提示】1.试题共8页,计15题;总分值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信息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亲爱的同学们,为激发大家学习语文的热情,八年级语文组拟开展“班级语文实践力展示大会”,要求各班筹备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在过程中展示所学,交流进步。
请你快快加入吧!筹备诗文大赛语文生活丰富多彩,八年级一班准备开展一场诗文大赛,请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做展板领略诗韵】1. “校园诗文大赛”即将拉开帷幕,以下是筹备组准备的宣传展板,请根据语境补写内容。
中华诗文风采多样,如层楼巨厦,涵盖万千。
诗文中有景:走进自然,去呼吸,去感受。
你看,“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那是江岸辽阔、天空澄净之美;“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那是暮秋萧瑟之美;你听,“风声一何盛,__________”,那是抵抗严寒,傲雪凌霜之美;“晓雾将歇,__________”,那是生灵声繁悦耳之美;你闻,“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那是繁花盛放,沁人心脾之美。
诗文中有画:欣赏下面图片,稍加提示,诗句便可脱口而出: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⑥⑦⑧⑨诗文中有志:与曹操谈生命,“__________,志在千里”,体会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
【任务二:制赛题,品味文韵】赛事组为复赛准备了以下试题,请拟写答案。
【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项目八典型复杂零件的测量
任务二直齿圆柱齿轮的测量
二、教学实施过程
度圆弧齿厚,即测量齿轮分度圆与齿轮两齿廓的交点间的直线距
离。
测量时,以齿顶圆作为测量基准,如下图测量示意图。
高度卡
尺用于控制测量部位(分度圆至齿顶圆)的弦齿高h f,宽度卡尺用
于测量所测部位(分度圆)的实际弦齿厚S f。
测量时先将高度卡尺调节为弦齿高,然后紧固,再将高度卡尺
顶端接触齿轮顶面,移动宽度卡尺至两量爪与齿侧面接触为止,这
时宽度卡尺上的读数即为弦齿厚。
弦齿高h f的计算公式为:
①齿顶圆直径无误差时
②齿顶圆直径有误差时
3. 测量示范
①用外径千分尺测量齿顶圆的实际直径。
②计算分度圆处弦齿高h f和弦齿厚S f。
()
③按h f值调整齿厚游标卡尺的高度卡尺。
④将齿厚游标卡尺置于被测齿轮上,使高度卡尺与齿顶相接
触。
然后移动宽度卡尺的卡脚,使卡脚靠紧齿廓。
从宽度卡尺上读
出弦齿厚的实际尺寸。
⑤分别在圆周上间隔相同的几个轮齿上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
演示讲授法,
要求学生动作
规范、步骤明
了,对测量步
骤及注意事项
牢记于心。
结果。
⑥按被测齿轮的精度等级,确定齿厚上偏差和齿厚下偏差,判
断被测齿轮齿厚的合格性。
测量
练习
1. 对给定的零件进行测量,并填写测量报告单
2. 小组协作,相互检查
练习、讨论法
巡视指导
示范
测量
二、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公法线长度变动量E bn
1.公法线千分尺的结构
公法线千分尺与普通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和读数方法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公法线千分尺的量砧制成蝶形,便于测量时测量面能
与被测齿面相接触。
公法线千分尺的分度值为0.01 mm,测量范围根据被测齿轮的
参数进行选择。
2.测量原理
齿廓上几个相邻齿异侧齿廓间的公共法线长度称为公法线长
度。
公法线长度变动量E bn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3. 测量示范
①根据齿轮的α、m、z、x值,用公式或查表确定跨齿数k及
公法线公称长度W k。
当测量压力角为20°的非变位直齿圆柱齿轮
时:
W k=m[1.476(2k-1)+0.014z]
k——跨齿数k = z/ 9 + 0.5(取整数)或按表选取。
利用实物进行
直观性教学。
演示讲授法,
要求学生动作
规范、步骤明
了,对测量步
骤及注意事项
②根据公法线公称长度W k选取适当规格的公法线千分尺并校对
零位。
③根据选定的跨齿数k,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沿被测齿轮圆周
均布的5条公法线长度。
④根据测得的实际公法线长度Wi,从其中找出Wmax和Wmin,
则公法线长度变动量E bn=Wmax-Wmin。
⑤根据齿轮的技术要求,查出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w,依据误
差必须不大于公差要求判断零件的合格性。
牢记于心。
测量练习1. 对给定的零件进行测量,并填写测量报告单
2. 小组协作,相互检查
练习、讨论法
巡视指导
示范测量三、用齿轮周节检查仪测量齿轮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误差
1.齿轮周节检查仪的结构
指示表的分度值是0.001 mm。
2.测量原理
齿距偏差f pt是指在分度圆上,实际齿距与公称齿距之差。
以相
对法测量f pt时,取所有实际齿距的平均值为公称齿距。
齿距累积误
差F pk是指在分度圆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
的最大差值,即最大齿距累积偏差与最小齿距累积偏差的代数差。
齿轮周节检查仪测量时,以被测齿轮的齿顶圆为定位基准,用
两量爪测出轮齿单个齿距。
3.测量示范
①调整齿轮周节检查仪的固定量爪。
按被测齿轮模数的大小移动固定量爪,使固定量爪上的刻线与
量仪上相应模数刻线对齐,并用螺钉固定。
利用实物进行
直观性教学。
演示讲授法,
②调整定位支脚的工作位置。
调整定位支脚,使其与齿顶圆接触,并使测量头位于分度圆(或齿高中部)附近,然后固定各定位支脚。
③以被测齿轮上任意一个齿距作为基准齿距进行测量,观察指示表数值,然后将量仪测头稍微移开齿轮,再使它们重新接触,经数次反复测量,待示值稳定后,调整指示表使指针对准零位。
以此实际齿距作为测量基准,对齿轮逐齿进行测量,量出各实际齿距对测量基准的偏差,将测得的数据逐一记录。
④数据处理方法分析。
⑤根据单个齿距偏差允许值和齿距累积误差允许值判断合格性。
要求学生动作规范、步骤明了,对测量步骤及注意事项牢记于心。
测量练习1. 对给定的零件进行测量,并填写测量报告单
2. 小组协作,相互检查
练习、讨论法
巡视指导
示范测量四、用齿轮基节检查仪测量齿轮基节偏差
1. 齿轮基节检查仪的结构
齿轮基节检查仪用于检验直齿或斜齿的外啮合圆柱齿轮的基
节偏差。
量仪指示表的范围是±0.05 mm。
2.测量原理
实际基节是指切于基圆柱的平面与相邻同侧齿面交线间的距
离。
基节偏差f Pb是指实际基节与公称基节之差。
基节偏差的测量方法为相对测量法,用等于公称基节的组合量
块来校准(在基节仪调零器上进行)。
测量时,两测头的工作面均
向齿轮,与相邻的齿面接触时两测头之间的距离表示实际基节。
实
测与校准两次在指示表上读数之差即为基节偏差。
利用实物进行
直观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