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李商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导语】李商隐(公元813—858),字义⼭,号⽟谿⽣,⼜号樊南⽣,汉族,唐朝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是唐朝诗⼈。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学价值也很⾼,是晚唐最出⾊的诗⼈之⼀。
下⾯是⽆忧考分享的李商隐最有名的古诗词精选。
欢迎阅读参考!【篇⼀】李商隐最有名的古诗词精选 锦瑟 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 锦瑟⽆端五⼗弦,⼀弦⼀柱思华年。
庄⽣晓梦迷蝴蝶,望帝春⼼托杜鹃。
沧海⽉明珠有泪,蓝⽥⽇暖⽟⽣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古诗简介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堪称最享盛名。
诗题“锦瑟”,但并⾮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题诗。
《锦瑟》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诗,也是最难索解的⼀⾸诗。
诗家素有“⼀篇《锦瑟》解⼈难”的慨叹。
有⼈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个叫“锦瑟”的侍⼥的爱情诗(五⼗弦,⼀说⼀男⼀⼥对坐弹两张琴;⼀说⼆⼗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弦);有⼈说是睹物思⼈,写给故去的妻⼦王⽒的悼亡诗;也有⼈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推断为描写⾳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
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是,⼤体⽽⾔,以“悼亡”和“⾃伤”说者为多。
翻译 《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弦,后⼀般为⼆⼗五弦。
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死后,故五⼗弦有断弦之意(⼀说⼆⼗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弦、每⼀⾳节,⾜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庄周其实知道⾃⼰只是向往那⾃由⾃在的蝴蝶。
望帝那美好的⼼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海⾥明⽉的影⼦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
只有在彼时的蓝⽥才能⽣成犹如⽣烟似的良⽟。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
⽽在当时那些⼈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篇⼆】李商隐最有名的古诗词精选 ⽆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百花残。
古代表达相思的诗句导读:抒情诗句古代表达相思的诗句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2、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
——刘沧《经炀帝行宫》3、一重山,两重山。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4、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5、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6、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7、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与恭《思母》8、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9、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曹植《杂诗六首·其一》10、何事东君,解将芳思,巧缀一斛春冰。
——朱晞颜《一萼红·盆梅》11、相思重上小红楼。
——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12、凉意思,到南楼。
——吴文英《诉衷情·秋情》13、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杜甫《九日寄岑参》14、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15、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贾至《春思二首·其一》16、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17、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严羽《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18、山阁若逢阎伯屿,方君诗思敌王郎。
——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19、水清月冷,香消影瘦,人立黄昏。
——吴文英《极相思·题陈藏一水月梅扇》20、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刘昚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21、紫箫吟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
——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22、正门外、催人起。
——程垓《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23、叹绀缕飘零,难系离思。
——王沂孙《花犯·苔梅》24、春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
李商隐著名诗词十首
1. 《无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5.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6. 《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断人肠万回。
起看江南岸,扁舟触云来。
石镜千年绝,山泉一夜回。
欲持山相忆,神怀月中开。
7. 《夜雨寄南山》: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8.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9. 《杏花天影·好为庐山谣》:庐山谣帝王州,烟霞如绮丽未休。
但愿鸳鸯双飞翼,会向瑶台月下游。
10. 《暗香·立脚秋石径》:立脚秋石径,倚杖伤孤云。
错落树
林暮,微霜吹裛文。
萧疏庭院近,寥落沧溟远。
背风云雨散,花发事蝉喧。
凉思(李商隐)原文及赏析凉思(李商隐)凉思,更是李商隐晚年创作的佳作之一。
该篇诗以凄美忧伤的情调,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交融。
下面是凉思的原文及赏析。
原文: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凉思以叙述性短诗的形式展示了李商隐对人生、爱情和自然的思考与描绘。
首两句“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绕”直接描绘了春天余韵渐落,世事转瞬的景象。
季节的更替,花谢褪色,寓意着时光的流逝和万物的消亡。
燕子飞翔,蓝天碧水,以及温暖的人家环绕,构成了一幅宁静如画的乡村风光。
接下来的两句“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从自然的角度反映了一种离愁别绪。
柳絮很快被风吹散,象征着离别的痛楚和人生的短暂。
天涯何处无芳草,正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
第三、四句“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笑”,在原生态的诗意背景下,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爱情纠葛。
秋千晃动,墙外有行人经过,而墙里有佳人含笑。
墙外行人只能看到佳人的笑容,却无法分享内心的情感。
越来越安静的笑声,暗喻了爱情的淡漠和冷却。
最后两句“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揭示了李商隐对感情的痛苦和无奈。
笑声渐渐消失,声音逐渐安静。
多情的人却被无情的伤害所困扰,表达了作者对命运不公的抱怨和苦闷。
李商隐以简练的笔触,刻画出了生活中的瞬间和人情冷暖。
他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和人物描写,将内心的感情与外界的变化融为一体。
整首诗以幽怨的情感,通过细腻而独到的描写方式,勾勒出了寂寥与迷茫。
凉思展示了李商隐深沉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在有限的语言里,他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表达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这首诗流露出一种优雅、忧郁的氛围,通过简约而精致的语言,使人们在欣赏中拾得内心的回响。
*注:由于网上无法直接显示较长的竖排格式,因此上述原文及赏析采用横排格式呈现。
李商隐文学思想浅探在中国文学史上,李商隐是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和骈文家而享誉后世的,而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李商隐的文论观点也是特立独出而值得重视的。
纵览樊南文集和玉溪诗集,不少诗文或直接或间接地表示出他自己的文学思想。
本文经过对这些零散诗文的分析总结,概括成三大点分别进行介绍和论述。
一、反对独尊周孔,儒道释兼取儒家是在周公和孔子的言论主张中创始和发展出来的,春秋战国时期已是诸子百家学说当中最重要的一枝,西汉经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成为一国的统治思想,并一直延续到后世。
儒家周孔的权威可谓不可撼动,而李商隐却明确表示了对其的非议。
他在《上崔华州书》中说:“始闻故老言:‘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
’常悒悒不快,退自思曰:夫所谓道,岂古所谓周公、孔子者独能邪?盖愚与周孔同身之耳。
以是有行道不系今古,直挥笔为文,不爱攘取经史,讳忌时世。
百经万书,异品殊流,又岂能意分出其下哉!”他认为“道”不该是周公孔子专有,人人都可创造自己的“道”,抒发自己的情志,也不必非从儒家经史中寻章摘句,各家典籍自有其妙,不应置于儒学之下。
他这样的言论无疑是大胆而惊人的。
同样,在《唐容州经略使元结文集后序》中李商隐更是批判了孔氏之道:“论者徒曰:‘次山不师孔子为非。
’呜呼!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百千万年,圣贤相随于涂中耳。
次山之书曰:‘三皇用真而耻圣,五帝用圣而耻明,三王用明而耻察。
’嗟嗟此书,可以无书!孔氏固圣矣,次山安在其必师之邪?”李商隐对元结十分敬重和喜爱,他为元结编次了文集并作了此序。
序中对论者非议元结不以孔子为师不以为然,认为元结的思想不在孔子之下,并引用了元结评价儒家学说的话。
认为随着社会发展,至德渐丧,三皇讲真淳,故以圣德为耻,五帝讲圣德,故以英明为耻,三王讲英明,故以洞察为耻,越到后世,道德仁义的要求越多,这便是儒家“强生道德”于“强毁纯朴”之后的证明。
显然,李商隐接受了元结的思想,而元结的思想正是受到道家影响的结果。
李商隐及其诗歌解读李商隐及其诗歌解读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歌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商隐及其诗歌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商隐及其诗歌解读篇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
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
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
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但是往往没有确论。
相见时难别亦难,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曹丕《燕歌行》)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宋武帝《丁都护歌》)曾有“别易会难得”的句子,但本诗更胜一筹。
本句“别亦难”的“难”字,不仅是难以割舍之难,还是痛苦得难以禁受之难。
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东风无力百花残。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也同眼前这花朵一样凋残,岂不令人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自己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自己痛苦的泪水,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情感深邃的夜雨思愁诗《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短诗。
这首诗是作者身居异乡巴蜀时,以诗的形式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复信,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和羁旅之苦。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日期,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2、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三、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商隐滞留巴蜀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从诗歌的内容和所表现的情感来看,被怀念的当是与作者关系非常亲密的人。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王晏媄的。
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晏媄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似乎更确切些。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此诗第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赏析唐诗《梁思》
《梁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共四句:“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这首诗通过对梁家画阁的描绘,展现了唐代宫阙的宏伟壮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己处境的无奈与悲凉。
诗人以汉代金茎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身处朝廷之中,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的忧愤之情。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描写楼前相望、陌上相逢的场景,展现了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梁家画阁的描绘,展现了唐代宫廷的壮丽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自己处境的无奈与悲凉。
《梁思》李商隐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云开月暗玉壶光,醉舞红尘几度霜。
独倚高台望长安,空留愁绪拂尘香。
江头谁解金箫梦,红袖泪痕湿玉簪。
共饮长亭离别处,千帆远影断肠春。
无言泪滴落花枝,谁与君同共此情?莫道人间少知音,抚琴犹在玉楼金。
尘封往事皆成梦,一帘幽梦谁与共?繁华落尽空留痕,孤鸿归去月明中。
李商隐《凉思》译文及鉴赏《凉思》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此诗抒情采用直写胸臆的方式,不象作者一般诗作那样婉曲见意,但倾吐胸怀仍有宛转含蓄之处,并非一泻无余。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凉思》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凉思》唐代:李商隐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凉思》译文当初你离去时春潮漫平栏杆;如今秋蝉不鸣露水挂满树枝。
我永远怀念当时那美好时节;今日重倚槛前不觉时光流逝。
你北方的住处像春天般遥远;我在南陵嫌送信人来得太迟。
远隔天涯我屡次占卜着美梦;疑心你有新交而把老友忘记。
《凉思》注释凄凉的思绪。
唐李贺《昌谷诗》:“鸿珑数铃响,羁臣发凉思。
”槛(jiàn):栏杆。
蝉休:蝉声停止,指夜深。
永怀:即长想,长久思念。
《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此节:此刻。
倚立:意谓今日重立槛前,时节已由春而秋。
移时:历时、经时。
即时间流过,经历一段时间。
《后汉书·吴祐传》:“祐越坛共小史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
”北斗:即北斗星,因为它屹立天极,众星围绕转动,古人常用来比喻君主,这里指皇帝驻居的京城长安。
兼春:即兼年,两年。
南陵:今安徽南陵县,唐时属宣州。
此指作者怀客之地。
寓使:指传书的使者。
寓:寄,托。
占梦:占卜梦境,卜度梦的吉凶。
《诗经·小雅·正月》:“召彼故老,讯之占梦。
”郑玄笺:“召之不问政事,但问占梦,不尚道德而信徵祥之甚。
”数:屡次。
新知:新结交的知己。
语本《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凉思》赏析这是写诗人初秋夜晚的一段愁思。
首联写愁思产生的环境。
访客已经离去,池水涨平了栏槛,知了停止噪鸣,清露挂满树枝,好一幅水亭秋夜的清凉图景!但是,诗句的胜处不光在于写景真切,它还细致地传达出诗人心理感受的微妙变化。
写相思的古诗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4.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杨柳枝》5.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6.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9.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10.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11.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12.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李白《三五七言》13.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李白《三五七言》14.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15.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16.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17.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18.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9.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20.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王维《伊州歌》21.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秋风清》22.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23.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端《听筝》24.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思李商隐
初中一晃而过,我也不知道当初那个滞涩的我经历了些什么,懂得了些什么。
恩师的教导如在耳畔,那样清晰,那样亲切。
常常感激他带给我的知识,让我有了真正的良师益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他崇拜李商隐,因而他总在课内课外提起他,耳濡目染的,我对李商隐这个才情诗人有了些许了解。
有一次,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李商隐的课。
随着他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的心中似乎有着火苗在跳动,因为我所听到的是那首我始终认为深深苦楚和爱恋的《锦瑟》和那个我想认识的李商隐……老师开篇讲到“李商隐不懂了,世人不懂了,历史不懂了”他顿了顿,似乎是在让我们产生共识“为什么无端的锦瑟五十弦,始终流露让人猜不透的情思;为什么不胜的惆怅虚化成难以理解的情结;为什么啼血的杜鹃哀鸣着望帝的悲伤”。
老师一连串的疑问带动着我们。
“举世皆浊而独清,是他的特立独行,还是他与世界的格格不入,他自己不懂了,留给历史和后人的就只有揣摩和猜测。
”特立独行,想想自己,何尝又不是和李商隐有点相似,有时就连自己都不懂自己这种个性。
也许就如他的无题诗,他永远也搞不懂自己。
也许他的诗中还有国恨家仇的慨叹,也许还有壮志未酬的抱负。
是啊,他怎会仅仅是一个局限在儿女情长中的浪子,他那些高义,那些风节,不是一下能道清说明的。
罢了,还是那揪动人心的离别愁苦更惹人相思。
此时,老师
说到了所有人的心里。
我们这么火热的青春,这么激情的年龄,怎能不有些许共识呢?很喜欢老师的这种讲课风格,引人入胜,身临其境,听着听着,感觉自己就像是主人公一样,想着自己的心上人,无端的、莫名的一种爱恋油然而生,也是搞不懂自己啊!老师的话让我产生了共振,也许老师讲述的那种慷慨激昂的家国情绪让我懂不了,也无法去懂太多。
可那一种痴情“就中更有痴儿女”却让我深深为之动容。
也许,老师想给我们的是诗人情思的另类解读,而不仅仅是那几首诗里所表现的多愁善感。
李商隐,让人捉摸不透的情感,却不仅仅停留在儿女情长之中,更重要的是他的抱负,他的伟大的家国情怀。
不得不说,李商隐的情怀,是我追逐的目标。
作者:韩森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