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3.26 MB
- 文档页数:39
李商隐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李商隐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李商隐的诗歌,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李商隐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2.2 诗歌解析:选取两首李商隐的代表作品进行详细解析,包括诗句的意义、意象的运用、情感的表达等。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以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引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诗歌解析:分别对两首李商隐的诗歌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艺术特色。
3.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4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写作练习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李商隐诗歌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5.1 诗歌文本:准备李商隐的两首诗歌文本,包括原文和注释,以便学生学习和解析。
5.2 相关资料:收集关于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供学生参考。
六、教学活动:6.1 诗歌欣赏:让学生朗读李商隐的诗作,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6.2 诗歌解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诗作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六、教学评估:6.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写作练习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李商隐诗歌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李商隐诗两首一、教学目标:通过《锦瑟》一诗体味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多角度理解李商隐《锦瑟》主题思想;学习《马嵬》中所运用的对比反衬的讽刺手法。
二、教学重点:多角度理解《锦瑟》的主题;用“对比”、“反衬”来说明《马嵬》中“讽意至深”。
三、教学难点:从多个角度理解《锦瑟》的主题思想。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预习指导:1)对照教材的课下注解,自读《锦瑟》、《马嵬》两首诗;2)温习以前学过的,见过的李商隐的诗歌。
六、教学步骤:1)导入:我们这些天一直在学习杜甫的诗歌,今天我们换换口味,学习李商隐的两首诗歌。
请把书打开到43页。
李商隐诗二首。
2)介绍背景:其实我们对李商隐并不陌生,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过他的诗了。
大家还有印象吗?(同学回答)《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还有一首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除了我们学过的之外,还有一些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还有“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这些都是我们熟知的。
既然学过了这么多李商隐的诗,那我们对他的生平也一定有所了解了。
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李商隐生平。
(介绍完课件补充)李商隐同其他的诗人一样少负才名,他是开成三年的进士。
他的才华受到当时一位叫令狐楚的高官的赏识,令狐楚亲自传授他骈文的写作方法并推荐他做官,是他的授业恩师。
这时李商隐是很有名气的。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李商隐的才华吸引了很多达官显贵,有一位叫王茂元的高官也很赏识李商隐,他不仅赏识李商隐,还将自己的女儿王氏嫁给了他。
有的同学就想了,大登科后小登科,这是人生一大美事啊,怎么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呢?我们不要忘记,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是晚唐,晚唐时期的党争是特别严重的,令狐楚他是牛党的要员,而王茂元是属于李党的。
虽然这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但是牛党的人仍然认为李商隐背叛了令狐楚和牛党,而曾经和牛党有牵连的李商隐也不被李党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