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生猪蛔虫病的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141.12 KB
- 文档页数:1
猪蛔虫病的临床症状猪蛔虫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养猪技术猪蛔虫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大型寄生线虫,繁殖力强,主要寄生于猪的小肠,是猪最主要的寄生虫之一。
最容易感染该病的是2-6月龄的猪,病猪表现出生长发育缓慢,增重一般要比健康猪下降大约30%,症状严重时甚至停止生长发育,还可能发生死亡。
猪场卫生条件较差或者猪群缺乏营养时容易出现发病,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蛔虫病的临床症状猪蛔虫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1、流行病学猪蛔虫病能够广泛流行,尤其是仔猪易感性较高,主要是由于虫体生活史比较简单,且具有很强的繁殖力,能够大量产卵,且虫卵也具有很强抵抗外界各种环境因素的能力。
一般来说,每条雌虫每天能够产出10万- 20万个左右的虫卵,且虫卵耐低温,如在20- - 27℃都能够存活大约3周,在湿润疏松的土壤中能够存活超过1年,且普通的消毒药无法杀死虫卵。
例如,虫卵在2%福尔马林溶液中,既能够正常生存,还能够继续发育,而2%苛性钠溶液、3%克辽林溶液和10%漂白粉溶液都无法将其杀死。
因此在我国农村散养户猪舍、放牧地区普遍会污染虫卵,从而导致猪群中的感染率能够达到50%,进而变成该病感染和流行的疫源地。
2、临床症状通常仔猪患病后会表现出比较严重的症状,而成年猪由于具有较强的免疫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一定数量的虫体,从而使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发病症状,但会成为该病的传染源。
感染早期即发病,经过7天患病仔猪会表现出轻微的湿咳,体温能够升高,大约可达到40℃。
幼虫移行期间,病猪会表现出嗜伊红白细胞数量增多的现象,且感染经过14-18天最为明显。
病猪症状比较严重时,会表现出精神沉郁,呼吸急促,心跳加速,食欲减退,存在异嗜,缺乏营养,机体贫血、消瘦,被毛粗乱,或者发生全身性黄疸,有时会长时间阻碍生长发育,最终形成僵猪。
严重感染时,病猪表现出呼吸急促、困难,且没有规律,往往会伴有声音粗哑且沉重的咳嗽声,并伴有流涎、呕吐、腹泻等。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其防治1. 引言1.1 猪蛔虫病概述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于猪肠道引起的寄生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寄生虫病。
猪蛔虫是一种寄生在猪肠道内的细长蠕虫,成虫体长约20-40厘米,白色,呈细长柱状,像细线一样,头部有一小口,附着在肠道壁上吸血寄生。
猪蛔虫的幼虫经糞口进入猪体内,形成包囊,随猪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再通过气管道被猪吞入肠道,完全长成成虫。
猪蛔虫病主要通过猪粪便或感染猪肉传播给人类,人类食用感染猪肉未熟透的猪肉或口水中含有猪蛔虫卵的食物,易感染猪蛔虫病。
病人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
重症病人还可能出现蛔虫阻塞肠道引起肠梗阻、化脓性肝炎等并发症。
猪蛔虫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及时检测、预防和治疗猪蛔虫病显得尤为重要。
有效的检疫方法和防治措施对于减少猪蛔虫病的发生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猪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食入感染了蛔虫卵的食物或水而引起。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消化系统症状:患者常常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由于蛔虫寄生在肠道中,会导致肠蠕动不规律,引起腹痛和其他不适。
2.肝胆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肝脏区域的不适感,如肝区疼痛或压痛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肝功能异常。
3.全身症状:除了消化系统和肝胆系统症状外,猪蛔虫病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体重下降、疲劳、贫血、厌食等。
4.蛔虫排泄:在病情较重的患者中,还可能会排出成虫或幼虫,这是猪蛔虫寄生在肠道中生长的表现。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不太特异,容易与其他肠道感染混淆。
在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
预防猪蛔虫病的关键还是要加强卫生意识,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猪肉及其他带有蛔虫卵的食物,保持环境卫生,定期进行驱虫治疗等。
做好预防工作才是最有效的控制猪蛔虫病传播的方法。
2.2 猪蛔虫病的检疫方法1. 疫情监测:定期对猪群进行疫情监测,了解蛔虫感染情况,及时发现疫情的蔓延和暴发。
猪蛔虫病怎么治?用药及预防?概述:猪蛔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该病流行及分布广泛,主要感染仔猪。
若猪一旦感染蛔虫,就会出现生长发育不良等情况,严重降低猪场效益,严重者甚至会引起死亡,所以一旦发现要及时治疗。
那么,猪蛔虫病怎么治?怎么用药和预防?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猪蛔虫病怎么治?1、幼虫感染期,即肺炎期,选择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避免微生物造成的肺炎合并症。
2、成虫期,可使用左旋咪唑,按每千克体重口服8mL药物1次;或者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4.6mg药物1次;3、使用丙硫咪唑治疗时,按每千克体重口服10~20mg药物1次;使用精制敌百虫时,按每千克体重用药100mg,混在饲料中喂服1次;使用伊维菌素时,按每千克体重口服或皮下注射0.3mg药物1次;使用噻苯唑时,按每千克体重用药50~100mg,可添加在水中灌服,也可在饲料中按0.1%~0.4%的比例混合后喂服,既能够有效治疗成虫感染,还能够治疗移行期幼虫。
4、该病还可使用中药进行治疗,称取10g百部和10g苦树二层皮,用水煎煮后去渣,给病猪灌服1次;称取30g贯众,15g鹤虱,15g 雷丸,15g槟榔,15g川楝子,用水煎煮后去渣,给病猪灌服1次。
猪蛔虫病用什么药好?1、病猪按每千克体重口服或者在饲料中添加8mg左旋咪唑片,或者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4~6mg;2、也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5mg丙硫咪唑,配制成悬浮液后直接灌服或者添加饲料中混饲;3、也可使用伊维菌素或者噻苯咪唑等药物进行治疗,4、也可以选择伊力或者阿力欣进行治疗。
5、病猪按每千克体重口服或者在饲料中添加5mg氯氰碘柳胺(片剂、粉剂),6、按每千克体重皮下注射2.5mg(针剂)。
7、病猪按每千克体重在饲料中添加30~40ug噻嘧啶(抗虫灵)混饲。
8、病猪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0.3mg灭虫丁,片剂、粉剂直接口服,针剂进行皮下注射。
9、病猪按每千克体重口服或者在饲料中添加5mg氟苯哒唑。
10、病猪按每千克体重口服或者皮下注射0.3mg伊维菌素(伊力佳、伊福丁、害获灭等)。
77猪蛔虫病的防治蒋慧(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畜牧兽医站226521)摘要:猪蛔虫病由蛔虫感染所引起,呈世界流行,常发生于环境卫生差、管理水平低的猪场;3~5月龄的猪最易感染,病猪以消化道和全身症状表现为主,生长发育缓慢,全身贫血,营养不良,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危害很大;预防本病必须加强猪场的环境卫生管理,每年定期按计划驱虫,经常发生本病的猪场可使用发酵床养猪;伊维菌素、左旋咪唑、阿苯达唑可用于本病的治疗。
关键词:猪;蛔虫;防治猪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肠道而引发的猪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集约化和散养猪场都有发生,严重阻碍了养猪业的发展。
本病主要对猪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有些猪甚至出现僵化和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1]。
为了让大家对本病有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下面就其防治和大家作一下详谈。
1猪蛔虫简介蛔虫属于线虫,其发育无需中间宿主的参与,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有机营养存在条件下,经蜕化发育逐渐具备感染性。
外界所有条件中,以温度对孵化影响最大,蛔虫卵发育最适环境温度为25℃~30℃,这个温度下只需要9~12d 即可发育为一期幼虫。
低于20℃或高于35℃,发育时间延长至20d 以上,高于40℃或低于-2℃时,虫卵发育停止,久之也会出现死亡。
虫卵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虫体在卵内部,受到卵膜的保护,普通消毒剂难以穿透卵膜,这给临床防控本病带来较大困难。
2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发生于环境卫生条件差的猪场,管理水平低,不对猪群进行驱虫保健的猪场也很容易发生,一年四季都流行,高温高湿的夏季多发,冬季多出现在南方猪场,以地方流行为主。
蛔虫没有中间宿主,猪是本病的唯一宿主,传播也只局限于猪与猪之间。
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最主要传染源,粪口途径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所有日龄的猪都能感染,但以3~5月龄大的猪最容易发病,临床表现也最为严重,死亡率较高[2]。
性成熟后的猪死亡率低,感染后大多能耐过,但对生产性能影响较大。
猪蛔虫病的诊断和防治作者:董志勇刘八斤王利君崔海峰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03期猪蛔虫病是猪小肠中寄生蛔虫,是一种世界流行性线虫病,猪蛔虫病在养殖场及养殖户中患病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
晋中市榆次区生猪养殖产业发展态势较好,但受到猪蛔虫病的影响,极大降低了生猪养殖场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因此,研究猪蛔虫病的诊断与防治十分重要,能够减少猪蛔虫病对我区生猪养殖产业造成的影响,从而推动生猪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通过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猪蛔虫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加以详细阐述,旨在推广伊维菌素、青霉素G、鱼腥草注射液联合肌注治疗模式,提升猪蛔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效果。
1 猪蛔虫病发病情况晋中市宏图养殖合作社于2016年初在外地引进20头仔猪,以扩大养殖规模,在仔猪1月龄时,接种猪瘟及猪肺病疫苗,仔猪1至2月龄时生长速度较快,20头仔猪平均重量可达25公斤。
同年5月,仔猪突然出现体重停滞现象,在此期间,晋中市宏图养殖合作社管理人员为仔猪进行开胃健脾治疗,采用山楂和酵母片等中成药剂治疗,无法改善仔猪体重下降现状,随即又为仔猪喂食泰灭净驱虫,同样没有取得成效。
一月后,一头仔猪死亡,剩余仔猪平均体重下降至20公斤。
晋中市宏图养殖合作社管理人员到兽医局中求助,经过5天治疗后,除一头生猪病情过于严重之外,其余18头仔猪均恢复健康。
2 猪蛔虫病临床症状在接到晋中市宏图养殖合作社求助后,笔者及同事立即采取相应行动,对患病仔猪进行观察及检测,患病仔猪临床症状如下:仔猪体温较高,平均温度约为39.2摄氏度,部分病情严重的仔猪体温高达40.7摄氏度,仔猪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仔猪喘气急促,呈现出发育不良现象。
部分病情严重的仔猪出现呕吐、腹泻症状,仔猪无法正常进食。
3 猪蛔虫病病理剖检为了确定病情,笔者对病死仔猪进行剖检,其病理剖检结果如下:仔猪尸体严重消瘦,发育不良现象明显,其肺部表面大面积出血,组织呈现出致密化特征,病死仔猪肺部、肝部、支气管等脏器中发现蛔虫,并出现暗红色出血点。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其防治【摘要】猪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食用带有蛔虫卵的食物或水传播给人类。
患者常表现为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
目前,检疫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测和药物治疗,但最重要的是加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意识,以预防猪蛔虫病的传播。
猪蛔虫病的防治对于维护公共健康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全面了解猪蛔虫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临床特征,以及采取有效的检疫方法和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例的发生并保障社会的健康和安全。
加强对猪蛔虫病的防治意识,是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之一。
【关键词】猪蛔虫病,病因,传播途径,临床症状,检疫方法,防治措施,防治重要性。
1. 引言1.1 猪蛔虫病概述猪蛔虫病是一种由寄生在猪体内的寄生虫——蛔虫引起的疾病。
蛔虫寄生在猪的消化道内,会导致猪出现各种症状,并对猪的生长和健康造成影响。
猪蛔虫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更为常见。
猪蛔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即通过受感染猪排泄物污染的环境或食物传播到健康猪体内。
这种传播途径使得猪蛔虫病在猪群中很容易传播,造成疫情蔓延。
及时进行检疫和防治工作对于控制和预防猪蛔虫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了解猪蛔虫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临床特征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对猪蛔虫病的认识和掌握相应的检疫方法和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猪群中疾病的发生,保障猪的健康及人类相关食品安全。
2. 正文2.1 病因及传播途径猪蛔虫病的病因主要是由寄生在人体肠道的蛔虫引起的。
蛔虫是一种寄生在肠道内的寄生虫,成虫寄生在肠道内,产卵后排入肠腔,粘在粪便中,经外界环境经过一定的发育后,再经口进入人体,泥土、水、食物、蔬菜、水果等均为传播途径。
猪蛔虫病主要是通过摄入感染蛔虫卵所致,病媒主要是浸泡在带虫卵的粪土或带有蛔虫卵的食物中,草果蔬菜也可能被带虫卵感染。
蛔虫卵在环境中具有一定的抗冷、抗干、抗紫外线等特性,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可以存活很长时间。
猪蛔虫病的诊断与防治发布时间:2021-12-23T03:34:32.113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6期作者:倪士义[导读] 猪蛔虫病是流行性线虫寄生在生猪体内的小肠部位或者其他部位而产生的病症,是一种生猪养殖场内较常出现的疾病,一旦出现该病症,将给生猪的成长发育以及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做好相关研究工作并且将与猪蛔虫病有关的分析数据使用在实际养殖中,能够有效降低该生猪寄生虫病对生猪养殖生产的危害。
本文将从猪蛔虫病的诊断入手,着重分析其防治措施,为山东滕州市以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生猪养殖业提供借鉴。
山东省滕州市农业农村局 277500摘要:猪蛔虫病是流行性线虫寄生在生猪体内的小肠部位或者其他部位而产生的病症,是一种生猪养殖场内较常出现的疾病,一旦出现该病症,将给生猪的成长发育以及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做好相关研究工作并且将与猪蛔虫病有关的分析数据使用在实际养殖中,能够有效降低该生猪寄生虫病对生猪养殖生产的危害。
本文将从猪蛔虫病的诊断入手,着重分析其防治措施,为山东滕州市以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生猪养殖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猪蛔虫病;诊断;防治措施引言猪寄生虫病,尤其是肠道寄生虫病带来养殖户的威胁是隐性并且无法估计的,不仅会导致生猪的生长发育速度下降,所需要的外在经济投入上升同时屠宰价值反而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此外,如果是猪的消化道中寄生了猪蛔虫,一定情况下导致猪肠管堵塞,引发黄疸,并且有极大的概率造成病猪死亡,将给养殖户带来更多的损失,且一旦病猪出售给不法商贩,还会造成社会恐慌,对于社会稳定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1猪蛔虫病的诊断1.1猪蛔虫病形态处于活体状态的猪蛔虫虫体为粉红色,同时会有明显的黄白从虫体中透出来,基本形态与蚯蚓类似。
猪蛔虫分为雌雄两种,雄虫的尾巴是向腹部弯曲的形态,而雌虫的尾巴则是竖直的。
猪蛔虫的受精卵会随着猪的排泄物暴露在环境中,如果是氧气充足并且温度和湿度都较为合适的话,该受精卵就能够逐渐发育为含幼虫的感染性虫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