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数与代数1
- 格式:ppt
- 大小:219.50 KB
- 文档页数:11
《总复习》精品教案单元说明:本单元是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主要包括四个小板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建议如下:1.要根据复习的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组织复习时,要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需求,尽可能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练习内容,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复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与代数【课题名称】第1课时数与代数【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1页~8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数“1”的含义,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理解“同一个数字所占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2.使学生学会比较数的大小,体会对应的思想。
3.使学生领悟基数(表示几个)和序数(表示第几)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数“1”的含义,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理解“同一个数字所占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教学难点】在比较两类物体的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培养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精品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师:对于数,你有哪些认识呢?预设:①0~10各数的认识②10以内数的加减③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和整理一下数的相关知识。
(板书:数与代数)【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总结对于数有哪些认识,从而过渡到新课题,数与代数,以及数的相关知识的整理。
二、知识梳理知识点一:0~10各数的认识1.数的认识(1)数不同物体的数量时,要先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将物体分类;再用点数法从1开始数,数到几就有几个。
(2)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
(3)在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就是第几个。
2.回顾与交流师:(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回顾与交流”第1题)举例说一说,对于数,你有哪些认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1数与代数(有答案)一、填一填(17分)1.算式(496-32×5)÷12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结果是( )。
2.小数点左起第一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
小数点右起第一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
3.3个100,6个1,9个0.01组成的数是( ),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是( )。
4.0.26里面有( )个0.01;6.53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5.0.07扩大到它的1000倍是( ),40缩小到它的是( )。
0.5扩大到它的( )倍是50。
3.5缩小到它的( )是0.035。
6.不改变数的大小,把7.3改写成三位小数是( ),把8改写成两位小数是( )。
7.把8.37精确到十分位是( );1.004保留两位小数是( )。
8.1480米=( )千米 2.56吨=( )千克510平方米=( )公顷 2.34吨=( )吨( )千克9.在里填上“>”“<”或“=”。
5.44+3.94 3.94+5.44 2.03 2.300.76吨76千克 70平方分米7平方米10.41×73+59×73=(+)×,这里逆用了( )。
二、辨一辨(10分)1.在没有括号的四则运算中,一般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 )2.因为5.0=5,所以5.0和5没有区别。
( )3.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4.8.15和8.199保留一位小数都是8.2。
( )5.0除以任何数都得0。
( )三、选一选(12分)1.125×8÷125×8的得数是( )。
A.1B.0C.64D.162.在下列数中,0可以去掉的是( )。
A.1.370B.370C.3.007D.0.373.4个百和7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
A.40.007B.400.7C.400.07D.400.0074.甲数是乙数的10倍,如果把乙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是0.056,则甲数是( ),乙数是( )。
总复习数与代数数的认识1 (一)整数重点导学知识点:全面认识整数的意义、表示、比较大小、估算、实际应用等,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系统化。
例题:一个数有2个亿,5个十万,4个千和8个百组成,这个数写作(),读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万。
点拨:在读数和写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0”的运用。
在四舍五入的时候,要注意看后一位数的大小。
【轻松通关】一、写出下面各数。
二、想一想,填一填。
1.最小的自然数是(),()是最大的自然数。
2.()是自然数的单位。
3.280004320读作(),四舍五入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省略亿位后的尾数得到的近似数是()。
4.18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12和42的最小公倍数是()。
5.能被2、3、5整除的最大两位数是();比最大的三位数多1的数是()。
6.用0、4、2、5、8、7组成不同的六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它们相差( )。
7.一个数的千万位上是最小的质数,万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千位上的数字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也不是0,其他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
五、想一想,下面的题需要加几个零。
1. 在76后面添上()个0,这个数就变成七十六万。
2. 在9后面添上()个0,这个数就变成九千万。
3.在230后面添上()个0,这个数就变成二亿三千万。
【能力晋级】六、按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300475 304750 304075 340750 3004572.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7405407 7405470 7503740 7453700 7405740七、看图回答问题。
1.一辆汽车从A地向东行30千米,表示为+30千米,那么从A地向西行50千米,表示为( )千米。
2.如果汽车的位置是+60千米,说明它向( )行了( )千米。
3.如果汽车的位置是一70千米,说明它向( )行了( )千米。
4.如果这辆车先向东行20千米,再向西行50千米,这时它的位置可表示为( )千米。
总复习 1 数与代数(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想一想,填一填(44分)1.2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100里面有( )个十;( )个十是60,添上( )个十是90。
3.一张可以换( )张或( )张。
4.50个珠子,9个穿一串,最多能穿( )串。
5.比较大小。
614-716-717-92016+324-724-940+2050+1030+2020+301812+770-5070-56.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7,这个数是( )。
7.与7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8.3元=( )角50分=( )角4元3角=( )角二、选一选(10分)1.个位是8,十位是3的两位数是()。
A.83B.382.8角+7元=()。
A.7元8角B.15元3.妈妈买4袋牛奶,每袋里面有4小袋,一共有()小袋。
A.8B.164.找规律,后面两个应该画()。
A. B. C. D.5.88十位上的“8”表示()。
A.8个一B.8个十C.88个十三、我是聪明的小法官(10分)1.用8个珠子在计数器上可以摆出6个不同的数。
()2.1张可以换10张。
()3.82比40大42。
()4.比60大,比70小的数有10个。
()5.15,25,35,45,55,65,每相邻两个数中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0。
()四、我是小小数学家(14分)1.口算。
(6分)18-9= 84-60= 35+7=62-30= 8+35= 72-6=2.写一写。
(8分)15+(22-20)= 70-(23-3)=6+(50+10)= 83-(15-9)=五、解决问题(22分)1.选一选。
(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下面画“○”)(3分)乐乐可能有多少张邮票?32张45张90张2.(6分)(1)买一支笔和一块橡皮共需多少钱?(2)一个三角板比一支笔便宜多少钱?(3)用2元钱正好可以买哪两种物品(每种物品只买1个)?3.美术老师收到学生58幅作品,已经检查了40幅,其中有6幅不合格。
第1课时数与代数(一)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导航一、复习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第84页“数与代数”第1~3题)二、复习目标1.能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理解同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理解数的组成。
3.进一步体会数位和计数单位的不同。
三、重点难点重点: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难点:理解“同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回顾1】数数的方法。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习的数数方法有哪些吗?(指名学生汇报)汇报: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师:通过数数我们可以知道,10个十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100)【回顾2】100以内数的读、写。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复习一下100以内数的读、写,同学们还记得读数的方法吗?(指名学生汇报)汇报:读数时从最高位读起,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合起来就是几百几十几。
注意末尾的0不读。
师:同学们对读数的方法掌握得很好,那写数的呢?(指名学生汇报)汇报:写数时从最高位写起,有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除最高位外,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用0占位。
【回顾3】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师:100以内的任意两个数,可以怎样进行大小比较呢?(指名学生汇报)汇报:(1)可以用数的顺序或组成来比较;(2)可以根据数位知识比较或找两个数的中间数比较;(3)可以借助计数器或模型进行比较。
【回顾4】描述数的相对大小。
师: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后,我们怎么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同桌交流,指名汇报)汇报:描述相差较小的两个数用“多一些”“少一些”;描述相差较大的两个数用“多得多”“少得多”;描述非常接近的两个数,用“差不多”。
二、知识应用1.教学教材第84页“数与代数”第1题。
(课件展示教材第84页“数与代数”第1题)(1)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之间再互相交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