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小康社会的全面推进》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37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教学设计
出示图片:北京奥运会会徽鸟巢
北京奥运会主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
北京奥运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思考: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有着怎样的意义?
答: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弘扬了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知识拓展:知识串联,前后加强历史知识的完整性
课堂练习 1.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地是在
( C )
A、洛杉矶
B、雅典
C、北京
D、悉尼
2.中国运动员获得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是在( A )
A.第23届奥运会上B.第27届奥运会上
C.第28届奥运会上D.第29届奥运会上
学生做题巩固新知课堂小结
板书一、举世瞩目的成就
1.经济形势
2.教育投入
3.航天领域。
.教学内容: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2.促动小康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及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具体目标,并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了解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 价值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活动中去。
三.教学重点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2.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四.教学难点对科学发展观涵义的全面理解以及在经济发展中如何真正贯彻科学发展观。
三、教学过程(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实现国民生活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人均800美元)。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实现全面小康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目标(1)在优化结构和提升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来源:学科网](3)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升,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小康社会和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