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配套练习:第14课“冷战”的缘起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480.50 KB
- 文档页数:3
历史ⅲ岳麓版第14课“冷战”的缘起每课一练(时间:25分钟总分值: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1、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的标志是()A、雅尔塔体制的确立B、联合国的成立C、关贸总协定的成立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雅尔塔体制是以美苏实力对比为基础建立的,它的确立说明了两极格局的出现。
答案:A2、从右面图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有()A、形成美国独霸世界的经济格局B、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C、西欧已经开始衰落D、世界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经济体系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提取图片有效信息的能力,切忌直接照搬课本结论。
图片反映的是1951年的世界生产的情况,仅从图表无法比较西欧经济的变化情况,故C项错;美国占了将近一半,西欧又占了20.8%,其他国家所占比例已不可能比美国更高,但也不能表达美国独霸局面,故可以得出B项的结论,但A项错;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B3、(2017·福建高考)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50年代,表达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A、提出杜鲁门主义B、抛出马歇尔计划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解析:根据材料提取关键信息“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领导地位”等,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B两项发生在1947年,C项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D项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
由此判断选C。
答案:C4、苏联之所以能在“二战”后与美国抗衡,共同主宰世界,除了实力强大外,国际威望高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而苏联的国际威望之所以在“二战”后大大提高,是因为其()A、将工作重心从和平建设转向了战争B、苏联军民在“二战”中损失巨大C、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D、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卓越贡献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第14课冷战的缘起课时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世纪60年代初,某宣言提出“主张立即无条件地、彻底地和最后废除殖民主义,并共同努力制止各种新殖民主义”,同时强调“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全面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
这一宣言的发表A.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兴起B.中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C.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D.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2.“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
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这一共识被誉为A.“不结盟”B.“万隆精神”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日内瓦精神”3.好莱坞拍摄了反映苏联题材的诸多电影,1943年《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红色威胁》《铁幕背后》等。
这一变化反映了A.受到大众审美观影响B.美苏两极格局的开始C.美苏由盟友转为对抗D.影片须经过政府审查4.1962年,戴高乐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
这表明法国A.有意联和苏联抗击美国B.倡议建立欧洲联盟C.企图称霸整个欧洲大陆D.主张摆脱美苏控制5.1957年苏联《真理报》称,“人造地球卫星将打开星际旅行之门,很显然,这一切都应归功于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他们使人类之梦想成真。
”当年苏联先于美国发射人造卫星。
这说明A.苏联国家制度适应时代发展B.改革使苏联经济追赶上美国C.国家利益之争影响科学技术D.社会主义阵营实力不断提升6.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B.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C.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越南战争D.朝鲜战争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7.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阐述道:“现在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第14课冷战的缘起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杜鲁门说:“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杜鲁门发表上述言论主要是因为A. 二战后美国的强大B. 西欧的衰落C. 苏联军事力量的上升D.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2.一部分学者认为,雅尔塔体制的主要作用是诱发国际危机、威胁世界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爆发的200多场局部战争中,美苏介入的比例明显呈上升趋势。
这些学者立论依据是( )A. 雅尔塔体制建立的背景B. 雅尔塔体制的内容C. 雅尔塔体制的实质D. 雅尔塔体制下的历史现状3.20世纪5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曾对美国记者说:“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
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安静下来。
”这些话表明()A. 苏联为维护和平,愿与美国真诚合作B. 苏联要争取世界的绝对霸主地位C. 苏联要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D. 苏联要与美国合作,震慑战争犯4.两极格局的正式结束是在A. 1987年B. 1989年C. 1990年D. 1991年5.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美领导人曾分别谈到:“英国雄师一声吼而天下震撼一切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英国已经吓不倒任何国家。
它已失去一个帝国,但至今还不知该扮演什么角色。
”导致英国从“震撼一切”到“吓不倒任何国家”的主观因素是A. 美国的强大B. 经济实力的削弱C. 苏联的强大D. 联合国的成立6.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
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A. 缓解了欧洲燃眉之急B. 其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C. 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D. 为美国培养了一个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7.美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第14课“冷战”的缘起一、选择题1.在雅尔塔会议上,二战后的世界秩序被基本确定下来。
那么在二战后期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主要就哪些问题达成了协议( )①结束战争②处置法西斯战败国③安排战后世界④组建军事集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雅尔塔会议内容的认识。
①②③正确;组建军事集团是二战后美苏“冷战”的产物,不属于雅尔塔会议的内容,④错误。
答案:A2.雅尔塔体制形成的原因有( )①西欧各国普遍衰落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③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④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雅尔塔体制的形成原因。
雅尔塔体制的形成,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转变为以美苏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因此与美、苏、西欧三方面的实力变化有关。
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起着对这一体制的破坏作用,③错误。
答案:D3.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自己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
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这说明战后形成的新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是( )A.三国鼎立 B.美苏均势C.多极格局 D.单极格局解析:材料中丘吉尔把英国称为“小毛驴”,自然不可能与美苏平起平坐,可以排除A;多极化趋势出现在“冷战”结束后,C项不正确;巨大的俄国熊和巨大的北美野牛明显说明美苏均势,由此形成的是两极格局,D不正确。
答案:B4.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中先后出现“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
关于这两个体系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战争后建立起来的B.重新划分了国际关系格局C.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D.没有进步作用解析: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
两个格局在暂时调整国际关系,处罚战败国,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答案:D5.二战后,美国成为军事强国的表现为( )①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②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众多的军事基地③拥有最丰富的黄金储备④拥有原子弹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背景(1)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以苏、英、美为核心结成同盟。
随着战局日益明朗,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问题被提上日程。
(2)在二战期间几次重要国际会议上,三国首脑对战后的一些重要问题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2、概念二战后,世界大国依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原则,对世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而形成的新格局。
3、内容(1)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2)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
(3)对法西斯国家的殖民地及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4)建立联合国。
4、评价(1)进步性:有利于加快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与合作以共同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
(2)局限性:建立在战时军事实力基础上,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色彩。
(3)对国际格局的影响:结束了以欧洲国家作为世界中心的国际格局,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实质按美、苏意志划分势力范围。
[深化认知]雅尔塔体制将苏联与英美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相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制,这对战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是十分有利的。
雅尔塔体制提倡和平、民主的原则也有一定积极作用。
1.西欧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力量大大削弱。
2、美国(1)经济:经济实力急剧膨胀。
①原因:经济基础好;本土未受到二战破坏;大发战争财。
②表现:工业产值、出口额、黄金储备和谷物产量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大。
(2)军事:军队庞大,装备先进,拥有核武器,在世界许多地区驻军,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3)政治: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战后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对国际政治影响力巨大。
3、苏联(1)政治:①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强国,国际威望大大提高。
②战后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举足轻重,形成了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
(2)经济:将工作重心从战争转向和平建设,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训练14 “冷战”的缘起一、选择题1.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之际,各大国开始谋划自己在战后世界中的位置。
下列各项叙述最能符合当时美国领导人总体构想的是( ) A.充当世界的领袖,主宰全世界B.主宰资本主义世界,控制西欧各国C.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秩序D.稳定资本主义秩序,遏制苏联扩张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
”这表明(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大国②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首位③随着实力增强,美国扩张野心膨胀④美国要求确立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3.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使美苏两国在二战后实力超群、成为雅尔塔体制的核心国家的原因不包括( ) A.西欧各国饱受战火蹂躏,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B.两国基本没有受到战争破坏,经济发展较快C.两国军事实力较为强大D.两国的政治地位在二战期间及战后逐步提高5.二战后初期,苏联采取防御型外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尽快发展自身的军事力量B.对美国采取和平攻势政策C.争取和平的国内建设环境D.避免再次爆发新的世界大战6.美苏两国二战后初期各自的对外战略( )①都是全球进攻型②造成了两国全球战略矛盾的对立③都是以各自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基础④加剧了“冷战”局面的形成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第14课冷战的缘起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杜鲁门说:“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杜鲁门发表上述言论主要是因为A. 二战后美国的强大B. 西欧的衰落C. 苏联军事力量的上升D.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2.一部分学者认为,雅尔塔体制的主要作用是诱发国际危机、威胁世界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爆发的200多场局部战争中,美苏介入的比例明显呈上升趋势。
这些学者立论依据是( )A. 雅尔塔体制建立的背景B. 雅尔塔体制的内容C. 雅尔塔体制的实质D. 雅尔塔体制下的历史现状3.20世纪5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曾对美国记者说:“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
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安静下来。
”这些话表明()A. 苏联为维护和平,愿与美国真诚合作B. 苏联要争取世界的绝对霸主地位C. 苏联要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D. 苏联要与美国合作,震慑战争犯4.两极格局的正式结束是在A. 1987年B. 1989年C. 1990年D. 1991年5.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美领导人曾分别谈到:“英国雄师一声吼而天下震撼一切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英国已经吓不倒任何国家。
它已失去一个帝国,但至今还不知该扮演什么角色。
”导致英国从“震撼一切”到“吓不倒任何国家”的主观因素是A. 美国的强大B. 经济实力的削弱C. 苏联的强大D. 联合国的成立6.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
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A. 缓解了欧洲燃眉之急B. 其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C. 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D. 为美国培养了一个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7.美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高中历史 4.14“冷战”的缘起1每课一练岳麓版选修3 第14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冷战”的缘起测试【基础夯实】1.对战后国际政治产生深远影响的会议是()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2.下列各项和雅尔塔体系形成无关的是()A.西欧各国普遍衰落B.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C.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D.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3.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体系的不同之处在于()A.打破了欧洲为中心的格局B.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C.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D.没有进步作用4.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比较,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美苏两国划分了势力范围B.苏联的参加C.反对法西斯,关注民主政治D.大国之间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对比平衡5.下列对雅尔塔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美国依此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②在雅尔塔会议等确定的基本原则上建立③.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④是美苏两国实力均衡的重要体现⑤具有一定的进步性⑥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色彩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⑥D.②③④⑤⑥6.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A.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确立B.帝国主义瓜分世界格局的形成C.确定了美苏的势力范围D.美英联合主宰世界7.下列对雅尔塔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B.美国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C.在雅尔塔会议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确立D.是美苏两国势力均衡的体现8.二战后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是()A.苏联B.英国C.法国D.中国9.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由于()①美国试图称霸世界②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增强③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④美苏展开核军备竞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10.二战后,美国和苏联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制度的不同B.意识形态的分歧C.国家利益的冲突D.军事实力的悬殊11.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客观原因是()A.战后苏联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B.防止战争带来更大损失C.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D.拥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能力提高】12.二战前国际关系的中心在哪里?为什么那里成为中心?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史实分析变化的原因。
第4单元第14课(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由于()①美国试图称霸世界②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增强③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④美苏全世界战略矛盾对立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明白得能力。
美国试图称霸世界,把政治军事力量壮大的苏联视为重大障碍。
同时苏联也有扩张势力范围的用意,从而致使美苏全世界战略矛盾对立。
答案: D2.通过雅尔塔会议,美国没有()A.取代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B.取得世界霸主地位C.成立战后世界国际关系新格局D.与苏联一同从头划分了世界解析:本题属于陈述式选择题。
雅尔塔体制是在西欧力量大大减弱,美苏实力相对均势下形成的新的以美苏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故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雅尔塔体制下,美国虽对国际政治具有庞大的阻碍力,但没有取得世界霸主的地位,因为还有苏联可与其对抗。
答案: B3.雅尔塔体制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的表现是()①成立联合国②处置战败国,避免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③从头确信战后欧亚政治地图④托管法西斯国家的殖民地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明白得能力,实际考查的是雅尔塔体制的局限性。
①②是雅尔塔体制进步性的表现。
答案: D4.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里如此描述自己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庞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庞大的北美野牛。
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这说明战后形成的新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是()A.三国鼎立B.美苏均势C.多极格局D.单极格局解析:材料中丘吉尔把英国称为“小毛驴”,自然不可能与美苏平起平坐,能够排除A;多极化趋势出此刻冷战终止后,C也不正确;庞大的俄国熊和庞大的北美野牛明显说明美苏均势,由此形成的是两极格局,D 不正确。
答案: B5.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中前后显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
14.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丘吉尔曾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这句话反映了()①英国国际地位的上升②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③美苏实力大增④美苏平起平坐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解析】从丘吉尔的言论“巨大的俄国熊”“巨大的北美野牛”表明苏美已实力大增,“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说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答案】 C2.下图是雅尔塔会议会场,就是在这张会议桌上,战后的世界秩序被基本确定下来。
雅尔塔体制主要就哪些问题达成协议()①结束战争②处置法西斯③战后世界安排④组建军事集团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组建军事集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两强为首冷战对峙的产物,雅尔塔体制只是为其建立奠定了基础。
因此,应排除④。
【答案】 B3.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
”下列各项中,对上述言论分析不正确的是()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B.二战使美国成为最强的军事大国C.随着实力的增强,美国的扩张野心膨胀D.美国要求按照实力确定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解析】主要考查二战后,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
二战结束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
A项不符合二战后的时间限制。
【答案】 A4.通过雅尔塔会议,美国没有()A.取代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B.取得世界霸主地位C.建立战后世界国际关系新格局D.与苏联一同重新划分了世界【解析】本题属于陈述式选择题。
雅尔塔体制是在西欧力量大大削弱,美苏实力相对均势下形成的新的以美苏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故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雅尔塔体制下,美国虽对国际政治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但没有取得世界霸主地位,因为还有苏联可与其相抗衡。
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5.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A.是以中国为核心的结果B.说明社会主义已战胜资本主义C.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D.与苏联的推动有关【解析】社会主义阵营是以苏联为核心,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是指十月革命。
【答案】 D6.一部分学者认为,雅尔塔体制的主要作用是诱发国际危机、威胁世界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爆发的200多场局部战争中,美苏介入的比例明显呈上升趋势。
这些学者立论的依据是()A.雅尔塔体制建立的背景B.雅尔塔体制的内容C.雅尔塔体制的实质D.雅尔塔体制下的历史现状【解析】雅尔塔体制下,由于存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故局部战争不断。
【答案】 D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这表明()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大国②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首位③随着实力增强,美国扩张野心膨胀④美国要求确立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产物,显然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将含②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 B8.国际联盟总部设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这些事实表明()①欧洲国家的综合实力下降②世界的中心从欧洲向其他地区转移③苏联的国际地位上升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和再现能力。
正常情况下,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应该设在世界中心势力最容易控制的区域。
无论是国际联盟还是联合国成立,苏联都不是最重要的世界中心力量;世界多极化趋势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日益明朗化的。
选A。
【答案】 A9.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组。
……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
”他的意思是()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解析】准确理解题中所述“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
【答案】 D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独占鳌头B.苏联军事、政治力量空前增强C.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D.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为美苏两极【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根据力量对比划分势力范围,形成了两极格局,这是当时国际形势的最大变化。
【答案】 D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杜鲁门继任总统后,继续实现罗斯福的“世界蓝图”,1945年12月29日他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锻炼出了一支数量最多,战斗力最强,技术装备精良的军队。
战争使苏联领土扩大了60万平方公里。
领土的扩大在战略上加强了苏联的地位,对于战后世界的安排,苏联希望在长时期内保持国际和平,以便医治战争给苏联带来的严重创伤,恢复并振兴经济。
材料三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就已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
他曾经这样描绘:“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小毛驴。
”……他直截了当地告诉美国总统特使说:“我是总统的忠实副手。
”材料四美国承认并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英国则竭力反对中国的大国地位……苏联当然不愿意看到蒋介石政府强大,但对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也不抱信心。
——以上均摘自《世界史·现代史编》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美、苏、英对外政策如何?试分析其原因。
(2)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怎样?(3)美英对待中国的态度为什么不同?苏联对华政策有何特点?【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第(1)问由材料一“领导世界”可知美国意图,由材料二“苏联领土扩大”“在战略上加强了苏联的地位”可知苏联意图,由材料三“我是总统的忠实副手”可看出英国与美国的关系,各国政策变化的原因与其实力的强弱变化息息相关。
第(2)问综合四则材料可知美苏实力壮大,西欧受到削弱,由材料四“中国的大国地位”可知中国在国际格局中所起的作用。
第(3)问美英对华政策不同是因为它们为自身利益着想,苏联政策则是因为对中国形势发展难以预料。
【答案】(1)美国:称霸世界;苏联:寻求自身安全,努力扩大影响,巩固大国地位;英国:依附于美国。
原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苏联军事政治力量壮大,同时认识到来自美国的威胁;英国受战争破坏,担心失去传统大国地位。
(2)西欧失去了传统的世界中心地位,美苏成为一流强国,力图操纵世界,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3)美国:为抗衡苏联,扶植蒋介石。
英国:担心中国强大影响其在东方殖民地的利益。
苏联:摇摆不定。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雅尔塔体制形成后,与冷战格局一起成为20世纪后半期国际关系的两条主线,即合作主线和对抗主线。
正因为如此,学术界对于雅尔塔体制与冷战格局的关系有着不同的认识。
很多专家学者认为,雅尔塔体制是冷战的根源,冷战是由雅尔塔体制造成的。
历史证明,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是不正确的。
雅尔塔体制不仅不是冷战的根源,反而限制了冷战向热战的发展。
——曹胜强《现代国际关系史:世界体系的视阈》(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后半期国际关系的特点。
(2)你认为雅尔塔体制是冷战的根源还是限制了冷战的发展?为什么?【解析】雅尔塔体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国际关系格局,冷战的出现是因为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对立。
两极格局的两极,就是指美国和苏联,目前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第(1)题注意时间“20世纪后半期”,回答第(2)题要抓住冷战的核心是对抗,雅尔塔体制的核心是合作,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美苏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制到两极格局对峙;两极格局瓦解到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①雅尔塔体制是冷战的根源。
因为它突出了美苏两个大国的地位,为后来两国的争霸埋下了祸根;美苏两国各自划分了势力范围,这是日后世界动荡不安的根源;雅尔塔体制结束了近三百年来维持欧洲均势的国际关系格局,直接导致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②雅尔塔体制限制了冷战的发展。
因为它倡导建立联合国,而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而且联合国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这个作用;美苏之间的矛盾并非从雅尔塔体制开始的,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国家就被资本主义国家称为洪水猛兽,因此美苏意识形态的纷争由来已久,不能归结到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铲除了日本、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使追求和平、反对战争逐渐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
③辩证看待——雅尔塔体制对维护战后和平、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的经济起到了重要、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雅尔塔体制的形成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出现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