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开始》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19
从所求问题想起(两步计算应用题)SJ 三年级下册三解决问题的策略你现在有100元,你能买几桶油,还剩多少钱?课后作业探索新知当堂检测课堂小结用从问题开始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1课堂探究点2课时流程1小明和爸爸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
148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130元85元16元108元24元探究点用从问题开始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你怎样理解“最多剩下多少元”?购买不同价格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剩下的钱是不同的。
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剩下的钱就最多。
1小明和爸爸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
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剩下的钱等于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可以先算用去多少元。
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可以先算购买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运动鞋一共要用多少元。
148元130元85元16元108元24元1小明和爸爸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
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1)一共用去多少元?(2)剩下多少元?130+85=215(元)300-215=85(元)答:最多剩下元。
85148元130元85元16元108元24元1想一想:如果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24×3=72(元)100-72=28(元)答:最少找回28元。
148元130元85元16元108元24元可以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要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1.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并说说缺少什么条件。
(1)桃树有52棵,梨树有3行。
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数量关系式: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桃树比梨树多的棵数。
缺少的条件:梨树每行的棵数小试牛刀(教材P28想想做做)1.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并说说缺少什么条件。
(2)学校买了18袋乒乓球和9个篮球。
《从问题开始》教案一、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发现问题、研究方法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从提出问题到开展研究的基本过程,尝试给提出的问题分类,学习整合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发现问题,开展研究的乐趣,培养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1)查阅综合实践课程关于三条线索、两大领域的理念、要求、等方面的资料,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领域及任务。
(2)了解本班学生在家庭、学校、以及当地自然和社会中能够利用的课程资源,设计好充分利用当地课程资源的方案。
2.学生准备(1)学习掌握有关观察、调查、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实验等基本研究方法,提高自身的研究指导能力。
(2)查阅袁隆平、鲁班、莱特兄弟、爱迪生、瓦特、贝尔等古今中外发明家发明创造的资料,着重了解这些发明家发现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问题,又是怎样从问题开始发明创造的。
(3)了解按题目的大小、难易、远近等给问题分类的方法,其中重点了解按问题来源分类的有关要求,为本课的学习与活动做好准备。
三、课时安排:2—3周四、活动方案设计课内活动(一)准备阶段1、活动时间:课内1课时2、阶段目标:能让学生围绕主题生成研究子课题,建立课题小组,学会并着手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3、具体过程(1)主题的产生请同学讲“世界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爷爷的故事,他解决了人多地少,许多人的吃饭问题。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鲁班——锯、瓦特——蒸汽机)(2)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生成子课题研究及设计性活动的内容并归纳指导A、这些科学家为什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什么成功……(研究发明都是从问题开始的)B、发现了问题就不能放过,不断进行分析和研究,就能解决问题,为人类造福(3)小探究建立课题小组,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和设计性活动构思。
A、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将所有问题分类,(自然、社会、人体本身三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兴趣爱好,特长等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提出本组要研究的子课题。
思维从问题开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指者问得巧,愚者问的笨。
”被试为“有效教学核心”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从而改进自己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提问的另一重要目的就是创造大量的课堂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语言材料。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如何设置科学而又艺术的提问,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从而引导教学走向成功呢?本文将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心得,就英语课堂提问的类型、内容、方式、技巧等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教师提问的基本类别广义上讲,课堂提问是指任何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教学提示。
根据问题内容不同,英语教学研究专家barnes将问题分为事实性、推理性和开放性问题。
“long和stato等人把barnes划分的这些类型概括为展示性问题(display )和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展示性提问是指教师已知答案的提问。
例如,在教学“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时。
通过屏幕展示不同活动画面,提问: what does he do on weekends? does she often go skateboarding?这类问题一般无须深思熟虑,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很快找到答案并踊跃回答,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其学习效率。
展示性提问是指教师尚不知道答案,学生也要经过寻找、思考后才能知道答案的提问。
如教师问学生:how often do you watch tv ?what’s your favourite program ? how many hours do you sleep every night ? do you like junk food ?这类问题需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现有知识或课堂上的情景状态等一些实际情况进行事实性回答。
科学探究应从问题开始作者:刘爱静来源:《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3年第10期多年来的实验教学,使学生习惯于“教师根据自然事物提问——学生思考回答——动手实验验证结论”的教学程序,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横空出世”、“突如其来”。
教师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虽然能有效地引领探究的整个过程,但学生的兴趣不高。
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得到锻炼和培养的仅仅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和发挥。
立足教学实践,我体会到“问题式探究”教学可以带给学生在科学世界里自主学习的快乐。
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引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多渠道、多手段、全方位地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过程。
一、问题情境——让学生轻松步入探究课堂1.生活中的疑问,使学生想探究对生活中的现象产生疑问是激发学生科学探索欲望的原始动力。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疑问:“小猫为什么白天总是睡觉?” “夏天为什么冰棍会冒出‘热气’?”……这些“为什么”虽然幼稚,但却是学生求知的不竭动力。
在教学中通过对各种生活现象的演示,引发学生重发“旧问”,以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热情。
如在教学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沸腾》一课时,导入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师:“同学们,生活中你们亲自烧过开水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壶里的水烧开时的情景”。
(课件展示)“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要问?”生1:“水是怎样被烧开的?”生2:“水在多少温度时被烧开?”生3:“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温度还会上升吗?”……师:“看来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可真不少!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课堂,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背后的秘密。
”……其实“烧开水”的经验学生并不陌生,虽然不一定都烧过开水,但人人都喝开水,至于“水在多少温度时被烧开?”“水烧开了之后继续加热温度会怎样?”等问题,许多学生都没有认真思考过。
这样,“烧开水”这件生活小事,就好比一粒小小的石子,在水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荡起了朵朵浪花,将学生的思维探究激情荡漾开来,踊跃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