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暴雨强度公式与设计雨型》地方标准正式发布
- 格式:pdf
- 大小:660.03 KB
- 文档页数:1
附件2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stablishment of Intensity-Duration-Frequency Curve and Design Rainstorm Profile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气象局2014年4月建立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是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内容。
基于历史降雨记录资料,采用数理分析方法,科学表达城市暴雨特征,是一项关键的基础性工作。
为规范该项工作的开展,特制订《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本导则规定了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的基本要求、技术流程、原始资料和统计样本、频率计算和分布曲线、暴雨强度公式参数求解、暴雨雨型确定和适应性分析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各地可参照本导则开展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的编制、修订以及设计暴雨雨型确定工作。
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工作除符合本导则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组织编制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气象局主编单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参编单位:广东省气候中心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气候中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北京世纪千府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编制组组长:宋丽莉编制组副组长:张善发何伶俊编制组成员:(按姓氏笔划为序,排名不分先后)马京津、牛璋彬、王家卓、刘海波、吕永平、何健、李兰娟、李帅、杨振斌、芮孝芳、陈天放、陈玮、陈清锦、房小怡、洪光雨、郝庆庆、徐连军、徐慧纬、贾仁勇、高原、黄克江、植石群、蒋成煜、蒋承霖、蒋明、蒋品平、谢映霞1总则 (1)1.1适应范围 (1)1.2 编制依据 (1)1.3 基本要求 (1)1.4 内容和方法 (2)2术语和符号 (2)2.1 术语 (2)2.3 量纲单位 (3)3降雨资料和统计样本 (3)3.1站点选择 (3)3.2原始资料 (4)3.3统计样本选取 (4)4频率计算和分布曲线 (5)4.1 频率和重现期计算 (5)4.2 频率分布曲线拟合 (5)5暴雨强度公式 (6)5.1 暴雨强度公式拟合 (6)5.2 暴雨强度公式拟合精度检验 (7)6短历时暴雨雨型确定 (7)7图表绘制 (8)8适用性分析 (10)8.1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10)8.2 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10)8.3社会影响分析 (10)9编制成果 (11)9.1 编制成果 (11)9.2 问题与建议 (11)附录 (12)附录A 暴雨强度公式编制技术流程 (12)附录B自记纸降雨记录资料处理 (12)附录C 理论频率曲线类型 (14)1 皮尔逊Ⅲ型曲线 (14)2耿贝尔(Gumbel)分布曲线 (15)附录D短历时暴雨雨型 (16)附录E 常用图表格式样张 (18)附录F有效数字 (23)编制说明 (24)1 总则 (24)2 术语和符号 (25)3 降雨资料和统计样本 (25)4 频率计算和分布曲线 (28)5 暴雨强度公式 (29)6 短历时暴雨雨型 (30)7图表绘制 (30)8适用性分析 (31)9编制成果 (31)1总则1.1适应范围本导则规定了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暴雨雨型确定的基本要求、技术流程、降雨资料和统计样本、频率分布曲线、暴雨强度公式参数求解、短历时设计暴雨雨型确定、图表绘制、适应性分析和成果表达格式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治理分析发表时间:2019-05-24T09:50:06.3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作者:许可[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大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但是在这种大环境的背景下衍生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城市内的排水以及内涝问题。
宜水环境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大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但是在这种大环境的背景下衍生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城市内的排水以及内涝问题。
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洪涝灾害在不断发生,这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与此同时这对于整个城市的安全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所以,对于城市内部的排水和防涝工作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经过专业人员的研究和多年工作的经验我们得知造成这种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多是排涝管渠及泵站设施不完善。
关键词: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治理 1项目背景项目范围为昆山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范围内的吴淞片区和城南片区,面积合计4.96平方公里,是吴淞圩和城南圩北部区域的一小部分,现状主要为老城区、将拆迁地块、部分未开发地块和村庄。
2降雨分析2.1降雨特征昆山市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133.3毫米,年际差异较大,最多年降水量达1522.4毫米(1991年),最少年降水量为826.1毫米(1992年),统计年降水量大于1200毫米的有十年,占三分之一,有五年的年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下。
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04.9毫米,出现在1985年8月1日。
统计全年暴雨日数(日降水量≥50毫米)平均为2.9天,以6-8月出现次数最多。
统计全年总降水日数,历年平均为124天,最高年份1980年达144天,最少1995年仅99天。
月降水日数最多的为6月份,1月为最少。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9%,各年变化差异不大,最大84%(1984年),最小69%(2005年),日最小相对湿度极值为6%(1986年3月5日)。
2024最新全国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目录暴雨是指降水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强降水天气现象。
在我国,不同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气候、地理条件和城市布局等因素。
下面是一些中国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目录。
1.北京市暴雨强度公式目录:-暴雨强度=0.3+0.1×(累计降水量/12)+0.2×(小时降水量/3)+0.4×(累计风力/10)2.上海市暴雨强度公式目录:-暴雨强度=0.2+0.15×(累计降水量/10)+0.3×(小时降水量/6)+0.35×(累计风力/12)3.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目录:-暴雨强度=0.1+0.15×(累计降水量/8)+0.25×(小时降水量/4)+0.5×(累计风力/14)4.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目录:-暴雨强度=0.2+0.1×(累计降水量/15)+0.2×(小时降水量/2)+0.4×(累计风力/8)5.南京市暴雨强度公式目录:-暴雨强度=0.15+0.1×(累计降水量/20)+0.3×(小时降水量/5)+0.35×(累计风力/16)6.武汉市暴雨强度公式目录:-暴雨强度=0.12+0.1×(累计降水量/18)+0.25×(小时降水量/3)+0.38×(累计风力/20)以上仅为示例,实际上,不同城市对于暴雨强度的公式目录可能存在差异,并且经常会根据实际气象变化和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进行调整和改进。
暴雨强度公式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评估和预测暴雨天气状况,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以减少暴雨可能引发的灾害。
【上海暴雨强度公式与设计雨型标准探析】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暴雨强度公式和设计雨型标准是至关重要的参数。
特别是在像上海这样的我国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影响,暴雨频发,因此对暴雨强度公式和设计雨型标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上海暴雨强度公式1. 暴雨强度的概念暴雨强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降雨量达到或超过一定数值的暴雨过程的平均降雨强度。
在城市防洪、排涝、建筑排水等工程设计中,暴雨强度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
2. 上海暴雨特点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雷雨,降雨集中,强度大,且瞬时雨强大。
上海暴雨强度公式的研究对城市建设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3. 上海暴雨强度公式上海市的暴雨强度公式一直是工程设计中研究的重点。
根据上海气象资料,经过多次实测与数据分析,上海市编制了适合本地气候特点的暴雨强度公式,从而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设计雨型标准1. 设计雨型的概念设计雨型是指为城市防洪、排涝等水利工程建设而预先确定的一种代表性的降雨过程。
通过设计雨型,可以科学合理地预测暴雨时的径流量,从而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 上海设计雨型标准根据上海暴雨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气象资料,上海制定了适合本地气候特点的设计雨型标准。
这一设计雨型标准不仅考虑了降雨量的大小,还兼顾了暴雨的时间分布、降雨过程的强度等多个因素,从而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在城市建设中,暴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自然灾害因素,尤其对于像上海这样的城市而言,暴雨频发,防洪排涝工程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暴雨强度公式和设计雨型标准的制定,不仅需要充分考虑本地的气候特点,还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来预测暴雨对城市的影响,从而保障城市的安全和稳定发展。
上海暴雨强度公式与设计雨型标准的研究,对于上海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研究与制定,可以为城市的防洪排涝工程提供可靠的依据,保障城市的安全和稳定发展。
新暴雨形势下上海市设计暴雨雨型研究蒋明【摘要】雨型是描述降雨过程的概念,是降雨强度在时间尺度上的分配过程,是获取雨水径流过程线的基础。
设计暴雨雨型是当地在大量暴雨资料统计规律基础上选定的最有代表性的雨型。
本研究利用上海市多年(1985~2012)降雨资料,建立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上海市设计暴雨雨型。
%Rainfall pattern is a conception that describes rainfall process, and it is a rainfall intensity allocation process under time scales, and it is the basis on obtaining storm water runoff hydrograph. Design rainstorm profile is the most typical Rainfall pattern that was from the statistical regularities on the basis of large amount of local rainfall data. In this study, on the basis of many years (1985~2012) rainfall data of Shanghai, the recommended, typical and representative Shanghai Design Rainstorm Profile was presented.【期刊名称】《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6页(P69-73,80)【关键词】设计暴雨雨型;芝加哥雨型;Pilgrim 和 Cordery 法雨型【作者】蒋明【作者单位】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上海 200125; 上海市城市雨洪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01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92;P333随着排水系统汇水流域面积逐步扩大, 以及雨水调蓄设施的广泛应用, 单一采用推理公式法已不能满足实际工程设计需求, 而计算机数学模型在排水设施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则日趋广泛. 数学模型法是基于流量过程线的设计方法, 暴雨强度公式是对最强时段降雨量规律的表达, 无法反应降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因此, 研究降雨强度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 即雨型, 是获取雨水径流过程线的基础. 雨型推求同暴雨强度公式编制一样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然而上海市还没有统一的设计雨型, 不利于上海市雨水调蓄工程规划设计、排水防涝评价等方面工作的开展. 因此有必要针对上海市的设计雨型进行研究和标准化.不同的雨型会导致降雨径流的计算结果产生明显的差异. 因此, 雨型应基于大量暴雨资料的统计获得, 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能反映绝大多数情况下的暴雨强度变化过程[1].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推求雨型的方法不尽相同. 本次工作将基于上海市的实际需求, 结合已有的研究和应用经验, 推求符合上海市暴雨特征的短历时设计雨型. 短历时暴雨雨型研究工作在国内开展较少. 在国内外雨型应用中, 不同地区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推求方法. 芝加哥法雨型作为典型的模式雨型, 是在暴雨强度公式的基础上推得, 通过统计综合雨峰位置系数即可计算得到雨型,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较为方便. Pilgrim和Cordery法雨型作为统计雨型的典型代表, 是建立在大量降雨过程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的, 对降雨资料的依赖程度较强, 推导过程相对复杂,但更能反映实际的降雨特征.由于本课题组已掌握相对完备的上海市降雨基础数据, 同时结合以往的研究和应用经验, 将采用芝加哥法与Pilgrim和Cordery法推求上海市短历时设计雨型.1.1 芝加哥法雨型芝加哥法雨型与复合雨型相当, 均为一定重现期下不同历时最大雨强复合而成. 雨型的确定同样基于特定重现期下的IDF关系曲线. 芝加哥法雨型确定包括综合雨峰位置系数确定及芝加哥降雨过程线模型确定, 具体流程如下:(1) 将各降雨历时的逐年最大降雨过程样本, 以5min为间隔进行分段, 统计降雨过程的雨峰位置系数其中 ri为雨峰位置系数, ti为降雨峰值时刻, Ti为降雨历时.(2) 先将历时相同的逐年最大降雨样本的雨峰位置系数进行算术平均, 再将各历时的雨峰位置系数按照各历时的长度进行加权平均, 求出综合雨峰位置系数r. (3) 根据综合雨峰位置系数r, 设计暴雨重现期(P)、设计降雨历时(t), 代入根据暴雨强度公式导出的芝加哥法雨型公式, 计算出雨峰前后瞬时降雨强度及各个时段内的平均降雨强度, 最终确定出对应一定重现期及降雨历时的芝加哥法雨型.芝加哥法雨型以统计的暴雨强度公式为基础设计典型降雨过程. 通过引入雨峰位置系数r来描述暴雨峰值发生的时刻, 将降雨历时时间序列分为峰前和峰后两个部分. 令峰前的瞬时强度为i( tb ), 相应的历时为tb, 峰后的瞬时强度为i( ta), 相应历时为ta. 取一定重现期下暴雨强度公式为, 雨峰前后瞬时降雨强度可由下式计算:其中A、b、n为一定重现期下暴雨强度公式中的参数, r为综合雨峰位置系数, 是根据每场降雨不同历时峰值时刻与整个历时的比值而加权平均确定的, r位于0~1之间.在求出综合雨峰位置系数r之后, 可利用公式(2)、(3)计算芝加哥合成暴雨过程线各时段(以5min计)的累积降雨量及各时段的平均降雨量, 进而得到每个时段内的平均降雨强度, 最终确定出对应一定重现期及降雨历时的芝加哥法雨型[2,3].1.2 Pilgrim和Cordery法雨型Pilgrim和Cordery法雨型推求主要包括按暴雨量大小各时段排序序位号的确定及按暴雨量大小各时段雨量比例序位的确定, 具体流程如下:(1) 对规定的各降雨历时, 以5min为间隔将各场降雨样本进行分段, 计算各分段降雨量占该降雨历时内总雨量的百分比, 并按各分段的雨量(或百分比值)大小降序排序, 大值对应小序位号.(2) 对选定的降雨历时, 计算多场降雨样本的各序位号雨量百分比的均值, 确定Pilgrim和Cordery设计雨型各序位号的雨量比例.(3) 计算多场降雨样本的各分段的序位号的均值, 用以确定Pilgrim和Cordery设计雨型各分段的序位.(4) 将各序位的雨量比例与各分段的序位一一对应, 即可得到Pilgrim和Cordery 设计雨型的时程分配比例.(5) 利用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得到一定重现期及降雨历时的降雨总量, 结合时程分配比例即可推求出Pilgrim和Cordery法雨型[4].2.1 雨型统计样本选取本研究采用上海市徐家汇气象站1985~2012年分钟降雨数据进行短历时雨型推求. 同时, 对于城市化地区排水系统, 考虑其汇流时间通常不超过2h, 因此本次短历时设计雨型采用120min雨型.根据雨型样本选取方法, 将分钟降雨数据划分为独立的降雨场次, 场次降雨间隔以120min降雨量≤2.0mm为界定指标. 从各降雨场次中滑动选取最大的120min降雨过程, 每年选取雨量最大的6~8场120min降雨过程. 将28年的样本由大至小排序, 选取资料年限的4倍样本数, 共计112场作为雨型统计样本.2.2 芝加哥设计雨型国内外大量统计资料表明[2], 暴雨过程的雨峰位置多半在降雨总历时的前三分之一左右(表1). 暴雨强度过程的形态, 是先小、继大, 最后又小的过程.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和同济大学在2006年对上海市短历时雨型曾做过研究, 采用1985~2004年共20年连续降雨资料, 统计得到120min设计雨型雨峰位置系数为0.399.本次采用1985~2012年共28年的分钟连续降雨数据, 对120min雨型的雨峰位置系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120min芝加哥雨型的雨峰系数r=0.405.芝加哥设计雨型主要是推求雨峰位置, 雨峰位置确定后, 便可采用暴雨强度公式的相关参数, 利用上海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得到不同重现期下120min设计雨型各时段的雨量及平均强度见表2.以5年一遇120min设计雨型为例, 降雨总量为76.23mm, 雨峰位于50min(雨峰系数r=0.405), 峰值时段的降雨量为13.87mm/5min. 降雨过程中降雨量最大1h 时段位于30~85min, 累积降雨量为57.99mm, 结果如图1所示.2.3 Pilgrim和Cordery设计雨型采用1.2节所述方法, 推求上海市120min短历时雨型. 根据统计结果, 120min雨型雨峰位置位于55min左右, 各时段雨量分配比例见表3.采用上海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得到各重现期下120min降雨总量, 代入表3即可得到不同重现期下120min设计雨型. 以5年一遇120min为例, 降雨总量为76.23mm, 雨峰位于55min, 峰值降雨量为13.40mm/5min. 降雨过程中降雨量最大1h时段位于15~70min, 最大一小时累积降雨量为65.35mm, 如图2所示. 1) 计算机数学模型推理公式法作为排水系统的传统计算方法, 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对于面积较大的排水系统, 会产生较大的计算误差. 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数学模型进行管网径流量计算,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要求, 当汇水面积超过2km2时, 宜考虑降雨在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管网汇流过程, 采用数学模型法计算雨水设计流量.排水系统计算机数学模型通常由降雨模型、产流模型、汇流模型、管网水动力模型等一系列模型组成, 涵盖了排水系统的多个环节. 数学模型可以考虑同一降雨事件中降雨强度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分布情况, 因而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地表径流的产生过程和径流流量.降雨模型作为计算机数学模型的输入边界条件, 是径流过程计算的基础. 降雨模型主要由设计雨型构成. 因此, 必须根据上海市的实际降雨特征, 推求短历时设计雨型, 才能保障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 雨水调蓄设施雨水调蓄设施从功能上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以调节洪峰流量为目的的超标径流调蓄设施, 另一类是以控制面源污染为目的的初期雨水调蓄设施. 由于功能目标不同, 两种类型的调蓄设施的设计方法也有所差异. 为保证雨水调蓄设施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不仅需要通过理论方法计算确定其设计规模, 同时还需要采用设计降雨过程线及设计流量过程线对设计方案进行校核和优化, 通过对降雨径流过程进行质和量的准确模拟, 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①初期雨水调蓄, 基于低重现期设计雨型, 合理确定调蓄设施的入流量和调蓄容积, 从而截流调蓄降雨初期一定降雨量当量的雨水.② 超标径流调蓄, 基于高重现期设计雨型, 确定超标时段以及超标径流流量, 从而确定调蓄设施的容积和入流量.(1) 本文采用徐家汇气象站1985~2012年分钟降雨数据, 共选取112场120min 降雨过程样本, 采用芝加哥法、Pilgrim和Cordery法推求短历时设计雨型. (2) 推荐采用芝加哥设计雨型作为上海市短历时设计雨型. 120min雨型雨峰位置系数r=0.405, 可结合暴雨强度公式计算的得到相应设计雨型.(3) 可采用Pilgrim和Cordery法雨型作为运行管理的参考. 120min Pilgrim和Cordery设计雨型, 雨峰位于55min, 雨峰时段雨量占120min总雨量的17.57%.(4) 短历时雨型可用于排水系统计算机数学模型或调蓄设施的设计评估.【相关文献】[1] 岑国平, 沈晋, 范荣生. 城市设计暴雨雨型研究[J]. 水科学进展, 1998, 9(1): 41~46[2] 宁静. 上海市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与设计雨型研究[D] . 上海: 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3] 周玉文, 赵宏宾. 排水管网理论与计算[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4] 牟金磊. 北京市设计暴雨雨型分析[D]. 兰州: 兰州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上海地区暴雨强度公式与设计雨型标准文章标题:暴雨强度公式与设计雨型标准对上海地区的影响摘要:上海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其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暴雨的抵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暴雨强度公式与设计雨型标准对上海地区的影响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揭示对上海地区城市防洪建设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上海地区城市化进程与暴雨的关系1. 上海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上海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密集的高楼大厦、大面积的水泥路面等,这些都影响了城市地表径流和排水系统的抗洪能力。
2. 暴雨对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暴雨对上海地区的影响是巨大的,短时间内降下的大雨可能导致城市内涝、交通中断等问题,给城市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二、暴雨强度公式与设计雨型标准的含义和应用1. 暴雨强度公式的作用暴雨强度公式是指计算暴雨强度的公式,它可以用来评估暴雨对城市防洪设施的冲击程度,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 设计雨型标准的意义设计雨型标准是指根据历史暴雨数据和气象预测,对城市防洪设施进行设计时所采用的暴雨特征参数,它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对于城市防洪设施的设计和建设至关重要。
三、上海地区暴雨强度公式与设计雨型标准的分析与应用1. 暴雨强度公式对上海地区的影响根据上海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地形条件,可以使用适合该地区的暴雨强度公式,提供准确的暴雨数据支持,为城市防洪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 设计雨型标准在上海地区的应用合理的设计雨型标准可以有效地主导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改造,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减少暴雨给城市带来的损失。
四、个人观点与总结通过对暴雨强度公式与设计雨型标准在上海地区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对城市防洪建设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城市化进程中,应该更加注重暴雨的影响,科学合理地应用暴雨强度公式与设计雨型标准,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减少暴雨带来的损失。
结语:本文通过对暴雨强度公式与设计雨型标准对上海地区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旨在为上海城市防洪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让上海这座城市更加安全、宜居。
上海地区暴雨强度公式与设计雨型标准上海地区是中国东部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长江口的黄浦江畔。
虽然上海地区四季分明,降雨比较均匀,但暴雨天气时常会给城市带来严重的水灾。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暴雨天气,设计有效的暴雨强度公式和适宜的设计雨型标准非常重要。
暴雨强度公式是指通过分析历史气象数据和实测数据建立的一种数学模型,用于预测和计算暴雨的强度。
对于上海地区而言,制定合适的暴雨强度公式尤为重要。
这需要考虑上海地区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以及降雨历史数据等方面的因素。
在上海地区,地理条件复杂,地势较为平坦,存在一些低洼地带。
这些地形特点使得上海在暴雨天气下更容易发生内涝现象。
因此,暴雨强度公式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上海的地势特点,以确保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到暴雨的强度。
此外,上海地区的气候条件也是制定暴雨强度公式的重要依据。
上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潮湿,降雨相对较多。
暴雨强度公式需要充分考虑此类气候特点,准确反映上海地区暴雨发生的可能性和强度,以便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另外,暴雨强度公式的制定还需要基于上海地区的降雨历史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对历史降雨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上海地区不同等级的暴雨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
这些数据可以为制定暴雨强度公式提供重要依据,使公式更接近实际情况。
在制定暴雨强度公式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暴雨对城市的影响。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和金融中心,人口众多,城市建设密集,水资源和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需要承受大量降雨的冲击。
因此,暴雨强度公式的制定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建设的风险和需求,确保公式对城市建设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设计雨型标准是指根据暴雨的实际情况和影响范围,确定合理的设计雨型。
设计雨型标准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上海地区的气候、地理条件、降雨历史数据等因素。
对于上海地区而言,设计雨型标准的制定应该考虑到城市建设的需求和防洪排水设施的能力。
上海地区的基础设施较为发达,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城市的防洪排水系统,以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
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附件2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stablishment of Intensity-Duration-Frequency Curve and Design Rainstorm Profile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气象局2014年4月建立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是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内容。
基于历史降雨记录资料,采用数理分析方法,科学表达城市暴雨特征,是一项关键的基础性工作。
为规范该项工作的开展,特制订《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本导则规定了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的基本要求、技术流程、原始资料和统计样本、频率计算和分布曲线、暴雨强度公式参数求解、暴雨雨型确定和适应性分析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各地可参照本导则开展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的编制、修订以及设计暴雨雨型确定工作。
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工作除符合本导则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组织编制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气象局主编单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参编单位:广东省气候中心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气候中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北京世纪千府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编制组组长:宋丽莉编制组副组长:张善发何伶俊编制组成员:(按姓氏笔划为序,排名不分先后)马京津、牛璋彬、王家卓、刘海波、吕永平、何健、李兰娟、李帅、杨振斌、芮孝芳、陈天放、陈玮、陈清锦、房小怡、洪光雨、郝庆庆、徐连军、徐慧纬、贾仁勇、高原、黄克江、植石群、蒋成煜、蒋承霖、蒋明、蒋品平、谢映霞1总则 (1)1.1适应范围 (1)1.2 编制依据 (1)1.3 基本要求 (1)1.4 内容和方法 (2)2术语和符号 (2)2.1 术语 (2)2.3 量纲单位 (3)3降雨资料和统计样本 (3)3.1站点选择 (3)3.2原始资料 (4)3.3统计样本选取 (4)4频率计算和分布曲线 (5)4.1 频率和重现期计算 (5)4.2 频率分布曲线拟合 (5)5暴雨强度公式 (6)5.1 暴雨强度公式拟合 (6)5.2 暴雨强度公式拟合精度检验 (7)6短历时暴雨雨型确定 (7)7图表绘制 (8)8适用性分析 (10)8.1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10)8.2 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10)8.3社会影响分析 (10)9编制成果 (11)9.1 编制成果 (11)9.2 问题与建议 (11)附录 (12)附录A 暴雨强度公式编制技术流程 (12)附录B自记纸降雨记录资料处理 (12)附录C 理论频率曲线类型 (14)1 皮尔逊Ⅲ型曲线 (14)2耿贝尔(Gumbel)分布曲线 (15)附录D短历时暴雨雨型 (16)附录E 常用图表格式样张 (18)附录F有效数字 (23)编制说明 (24)1 总则 (24)2 术语和符号 (25)3 降雨资料和统计样本 (25)4 频率计算和分布曲线 (28)5 暴雨强度公式 (29)6 短历时暴雨雨型 (30)7图表绘制 (30)8适用性分析 (31)9编制成果 (31)1总则1.1适应范围本导则规定了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暴雨雨型确定的基本要求、技术流程、降雨资料和统计样本、频率分布曲线、暴雨强度公式参数求解、短历时设计暴雨雨型确定、图表绘制、适应性分析和成果表达格式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气象局关于做好暴雨强度公式修订有关工作的通知(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
确定技术导则)
【法规类别】气象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建城[2014]66号
【发布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气象局
【发布日期】2014.05.04
【实施日期】2014.05.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气象局关于做好暴雨强度公式修订有关工作的通知
(建城[2014]66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务厅)、气象局,直辖市建委(市政管委、水务局)、气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各直属单位:
近年来,城市暴雨内涝已成为影响城市健康发展、威胁城市安全的突出问题。
强降雨是导致城市暴雨内涝的直接原因之一,暴雨强度公式是反映降雨规律、指导城市排水防涝工程设计和相关设施建设的重要基础,暴雨强度公式的编制是公益性气象服务内容之一。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精神,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气象局关于联合开展城市内涝预报预
警与防治工作合作框架协议》,我们组织专家编制了《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暴雨强度公式制、修订工作机制
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气象局共同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见附件1),指导各地开展观测站网设置、数据采集。
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的内容和方法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暴雨雨型确定工作内容包括:代表性站点选择、原始数据整理、降雨资料年限确定、统计样本建立、频率计算和分布曲线拟合、暴雨强度公式参数求解、短历时设计暴雨雨型确定、图表绘制、成果适用性分析、成果编制印刷等。
暴雨强度公式编制技术流程1、降雨资料和统计样本1.1站点选择1.1.1降雨资料的站点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1)区域代表性:所采用的站点数据能代表某一区域的降雨特点,连续的数据系列应该包括本区域内不同降雨类型的统计数据。
2)历史数据连续性:所采用的站点数据应该有连续20-30年的降雨统计数据3)一致性要求:所使用的资料系列必须是同一类型或在同一条件下产生的,不能把不同性质的水文资料混在一起统计。
4)站点选择应保证原始数据的随机性和独立性,不可采用数个站点的数据混合样本。
5)选择站点在资料年限内发生迁址、雨量记录仪更换时,需对降雨资料的代表性和一致性进行论证和说明。
6)编制一个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至少应选择一个代表性站点,城市地形地貌及降雨特征差异较大,并具备基础资料条件的城市,宜选择多个代表性站点编制当地不同区域的暴雨强度公式,以分别代表城市的不同区域特征。
7)选择当地国家气象站或区域气象站作为代表性站点。
若研究区域内无国家气象站和区域气象站或已设站点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可考虑选择其他行业降雨观测站作为代表性站点或辅助站点,但应依据上述要求,对资料的可用性进行论证。
8)站点选择须满足资料年限长度要求,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 -2006,2013版)的要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采用的年最大值法基础资料年限至少需要30年以上;短历时暴雨雨型资料年限宜为30年以上。
宜通过降雨时间变化特征分析,合理选择资料年限,但需包括最近年份的降雨资料。
2、原始资料原始降雨资料宜采用逐分钟自动记录的基础数据,主要包括以自记纸形式记录的逐分钟降雨资料和现代自动气象站自动记录的逐分钟降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