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 格式:pdf
- 大小:5.30 MB
- 文档页数:31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治研究进展黄阳变态反应性支气符肺曲菌病(ABPA)是由熏烟色曲菌(Af)在特应征个体中引起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发作性喘息为主要症状,伴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痰中常含有棕褐色痰栓,且该病原为肺部少见。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等原因,本病逐渐为大家所认识,其发率也有增高趋势。
现将近年来关于ABPA的发病机制及其诊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病因与发病机制1.1遗传凶素对本病的易感性危险因子包括特应征和特定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CH)限制性等位基因,目前MHC—11限制性CD。
吼:克隆已自ABPA患者中获得。
业已证实,CD4Crh:细胞在ABPA的发病机制中具有关键性作用,而HLA和T细胞受体则是影响这砦反应特异性的相关基因。
HLA—DR2/5与ABPA的易感性之间有密切的联系,HI.A—DQ基因则可发挥保护作用。
Chanhan等曾研究发现,抗原性细胞vB。
,基凶在ABPA的易感中起着重要作用,而T细胞VB,基因在抵抗ABPA中发挥作用。
Sxena等…最近研究发现,SP—A2胶原区内的多态性SP—A2G1649C和SP—A2A1660G可能为ABPA的易患基因,同时也可作为反映本病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指标。
1.2免疫因素ABPA的发病机制可能涉及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多方面。
当大量Af孢子被机体一次性吸入后,可粘附于气道内过多的黏液中,通过形成菌丝体m芽繁殖,并不断产生曲菌毒素和Af抗原。
前者可抑制肺内吞噬细胞的活性,阻止其对Af的吞噬,并可使纤毛清除功能减弱,使Af得以在呼吸道内长期定植;而后者则可在对Af敏感的机体中引发强烈的多克降抗体反应,同fl寸T淋巴细胞与Af抗原接触后被激活,可增强对IL一4、IL一5等基凶表达,IL一4可增加B淋巴细胞对IgE的合成,而IL一5则町促进嗜酸细胞的分化,共同引起m作者单位:325005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清总IgE、Af特异性抗体(IgE—Af、IgG—Af、lgA—Af)的浓度升高和局部嗜酸细胞、单核细胞的大量浸润,从I而导致气道壁及周吲肺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出现支气管痉挛、支气管上皮细胞及腺体分泌增多,与大量繁殖的Af形成黏液栓,局部肺不张和支气管扩张,继而引发喘息、大量咳痰、痰栓等临床表现。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是机体对寄生于支气管内曲霉菌(主要是烟曲霉菌)产生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该病常在患有慢性哮喘或囊性纤维化(CF)患者的基础上发生。
ABPA是1952年由英国学者Hinson等首先在哮喘患者中发现的。
1968年由Patterson等报告了美国首例ABPA。
过去认为ABPA是一种少见病,近年来由于血清学和影像学诊断方法的进展,ABPA的诊断率明显提高。
Agarwal等最近报告在印度北部确诊的ABPA 126例。
由于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标化的诊断试验,关于ABPA的发病率文献报道各异,在慢性持续性哮喘患者中发病率为1~2%,囊性纤维化患者中为2~15%。
一些学者认为可将ABPA看作是哮喘的并发症。
一、发病机制迄今为止,ABPA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健康人由于有支气管粘膜-上皮屏障功能、粘液纤毛清除功能和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曲霉孢子经呼吸道吸入后即被清除,不会引起ABPA。
仅特异体质者吸入曲霉孢子后才会导致ABPA。
ABPA的发生也与宿主的基因表型有关。
遗传学研究发现HLA-DR2和HLA-DR5基因型与易感者之间有密切关系。
曲霉孢子吸入后黏附在气道上皮细胞表面或细胞之间发育生长成为菌丝。
在此过程中释放蛋白水解酶和其它毒性物质,破坏气道上皮并激活上皮细胞。
激活的上皮细胞释放一系列炎症前细胞因子和细胞趋化因子启动炎症反应,同时被蛋白水解酶破坏的上皮层增强了对曲霉抗原和其它变应原转运和递呈,进而诱导Th2型免疫反应,产生IL-4、IL-5、IL-13,其中IL-4和IL-13诱导B细胞产生IgE并激活肥大细胞,IL-5使嗜酸细胞脱颗粒。
由特异性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引起气道壁和周围组织的损害,出现支气管痉挛,腺体分泌增多,临床上表现为喘息、咳痰。
此外抗原持续存在气道诱发了局部炎症,形成黏液栓,导致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嗜酸细胞分泌多种致纤维化因子以及特异性IgG介导的Ⅲ型变态反应引起气道重构,最终致肺纤维化。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的CT表现摘要:目的探索变态反应性气管肺曲霉菌病的CT主要征像,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准确率。
方法依照目前通用ABPA诊断标准,回顾分析11例经临床和实验确诊为ABPA患者的CT图像后总结其特征性表现。
结果 ABPA在CT上均表现为局限性囊状或静脉曲张样支气管扩张和手套样稍低或高密度支气管黏液栓形成。
(2例病变远端支气管正常,2例可见小叶中心结节及树芽征,3例马赛克灌注及局限性肺气肿,5例见段及亚段级肺不张。
结论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及黏液栓子形成为ABPA相对特征的CT表现。
关键词: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CT成像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llergicbronchopulmonaryaspergillosis,ABPA)是一种非炎症性、非感染性肺部疾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热、气促和咯血,临床症状不典型,病例少见,易误诊。
ABPA 是肺曲菌病较为独特的一种临床类型,病理特点是支气管黏液栓塞和支气管中心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炎性改变或慢性渗出性支气管炎[1]。
早期诊断、充分治疗和恰当监测对ABPA 患者的预后及转归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对该病的认识和警觉不足,临床上常误诊或漏诊。
感染学会在曲霉病诊治指南[2]中将ABPA 的诊断定为7项主要标准:支气管阻塞症状发作(哮喘);曲霉菌皮肤试验阳性;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曲霉菌沉淀抗体阳性;血清总IgE浓度增高;肺部影像学检查存在或以前曾有肺部浸润影;中央型支气管扩张。
因能很好地观察肺部浸润及中央型支气管扩张,故CT是ABPA(尤其是ABPACB,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并中心性支气管扩张)诊断、治疗监测过程中重要的辅助手段。
本文回顾性分析11例ABPA 患者完整的CT影像征象,总结特征性诊断要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回顾分析2014-06—2015-06在本院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并治疗的ABPA 患者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24-87岁,平均55.5岁,病史最短的6个月,最长的1年。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患者的治疗摘要】目的讨论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的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目前ABPA患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
【关键词】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治疗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是一种非感染性、炎症性肺部疾病,以机体对寄生于支气管内的烟曲霉菌(Af)发生变态反应为主要特点。
致病因素主要是吸入Af的孢子。
由于患者免疫状态的不同,对Af的反应也千差万别,可表现为侵袭性支气管肺曲菌病、肺曲霉肿、ABPA等。
我院2010年4月~2012年10月收治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患者15例。
经过治疗患者基本痊愈,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4~55岁。
1.2临床表现:典型的发作症状喘息、咳嗽、咳出痰(有时咳棕色痰栓)、咯血、发热等,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哮鸣音,肺浸润局部可闻及细湿啰音。
1.3胸部X线表现:较典型的胸部X线改变有:有游走性的浸润影,均匀实变影,局限肺不张及“牙膏”样、“指套”样阴影等。
1.4实验室检查:痰液,特别是痰栓,镜检可发现曲菌菌丝。
重复多次痰培养如发现为同一种真菌,则有意义。
痰液中也可见到嗜酸粒细胞,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升高。
通常Af沉淀抗体阳性,血清总IgE水平及IgE-Af、IgG-Af升高。
其中血清总 IgE时水平与病情活动密切相关。
此外,对Af皮肤试验呈现阳性速发反应为本病特点之一,部分患者4~8小时后出现红斑和硬结,24小时后消失为晚发反应。
两种反应均存在为双相反应。
1.5分期急性期、缓解期、复发加重期、激素依赖哮喘期、肺间质病纤维化期。
2 诊断标准哮喘史;Af抗原内试验速发反应阳性;血清总IgE水平升高(>1000μg/L);Af沉淀抗体阳性;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浸润影;在出现肺部浸润影时,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升高;IgE-Af、IgG-Af水平升高;中心性支气管扩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变态反应性肺曲霉菌病怎么办导语:变态反应性肺曲霉菌病通常情况下是伴随着肺部内出现感染的症状。
而且常诱发出哮喘或者囊性纤维化等的并发症的出现。
其病症会出现喘气、支气变态反应性肺曲霉菌病通常情况下是伴随着肺部内出现感染的症状。
而且常诱发出哮喘或者囊性纤维化等的并发症的出现。
其病症会出现喘气、支气管扩张等现象的病情。
出现病情时应当第一时间到医院进行治疗,然后搭配合理的食物进行食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双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平时多参加户外运动。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是哮喘和囊性纤维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由机体对曲霉的变态反应引起,表现为喘息、肺部浸润、支气管扩张和肺纤维化;病理改变包括黏液嵌塞、中心性支气管肉芽肿、嗜酸细胞肺炎和慢性或渗出性毛细支气管炎;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以及影像学改变等标准,并分为囊性纤维化和非囊性纤维化两组;治疗主要是口服激素联合依曲康唑。
过去认为变态反应性肺曲霉菌病是一种少见病,近年来由于血清学和影像学诊断方法的进展,变态反应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
一些学者认为可将变态反应性肺曲霉菌病看作是哮喘的并发症。
迄今为止,变态反应性肺曲霉菌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健康人由于有支气管粘膜-上皮屏障功能、粘液纤毛清除功能和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曲霉孢子经呼吸道吸入后即被清除,不会引起变态反应性肺曲霉菌病。
仅特异体质者吸入曲霉孢子后才会导致变态反应性肺曲霉菌病。
变态反应性肺曲霉菌病的发生也与宿主的基因表型有关。
遗传学研究发现HLA-DR2和HLA-DR5基因型与易感者之间有密切关系。
曲霉孢子吸入后黏附在气道上皮细胞表面或细胞之间发育生长成为菌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ABPA名词解释1. 概述ABPA是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的缩写,中文翻译为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这是一种由特定的真菌侵袭引起的慢性肺病,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一种。
ABPA主要与曲霉属真菌感染有关,会导致支气管黏膜和肺组织的严重炎症,进而对呼吸系统产生损害。
2. 病因ABPA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主要包括: - 感染:ABPA主要由曲霉菌感染引起,特别是Aspergillus fumigatus。
这些真菌进入呼吸道后,会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
- 过敏反应:正常情况下,人体对真菌的存在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但在某些人体内,真菌引起的过敏反应却具有高度敏感性,这导致了ABPA的发生。
-遗传因素:遗传背景可能增加ABPA的风险。
例如,HLA-DR2和HLA-DR5等特定的遗传标记与ABPA的发生有关。
3. 发病机制ABPA的发病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曲霉孢子进入呼吸道:曲霉孢子通过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包括鼻腔、喉咙、支气管和肺部等部位。
- 感染和过敏:曲霉菌在呼吸道内寻找合适的环境定植,并引发感染。
机体对曲霉菌的过敏反应会导致黏膜和组织的炎症反应。
- 免疫反应: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特别是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应答。
这些免疫细胞产生炎症介质和抗体来对抗曲霉菌感染。
- 肺部损伤和纤维化:持续的免疫反应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导致呼吸道和肺部组织的持续损伤。
随着时间的推移,炎症反应会导致肺部纤维化和支气管扩张等结构改变。
4. 临床表现ABPA的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 - 呼吸道症状: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气促等。
咳嗽通常是慢性的,可能伴有胸闷感。
-肺部病变:肺部病变主要表现为肺实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等。
这些病变会导致肺功能受损。
-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出现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全身过敏反应。
5. 诊断ABPA的诊断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包括: - 临床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程等,并进行体格检查。
最新: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诊断和治疗(全文)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是曲霉过敏引起的一种变应性肺部疾病,表现为支气管哮喘和反复出现的肺部阴影,可伴有支气管扩张。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2023年修订版)》是对2017年《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的更新。
一、诊断诊断ABPA应根据相应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血清学检查结果,主要包括:(1)哮喘或慢性咳喘病史X2)血清总IgE升高,通常›1000∪∕m1;(3)血清曲霉S1gE升高,或皮肤试验曲霉速发反应阳性;(4)血清曲霉S1gG 升高;(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支气管扩张。
其他有助于诊断的临床特征或辅助检查还包括咳黏液栓、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游走性阴影和(或)黏液嵌塞征、痰培养曲霉阳性等[38,43z44z45]02013年国际人类和动物真菌学会(ISHAM)专家组提出了ABPA诊断标准[30],简洁实用,有助于及时或早期诊断ABPA,及时治疗,改善疾病预后。
因此在这一诊断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疾病分布特点和临床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诊断标准。
诊断ABPA须具备第1项、第2项和第3项中的至少2条。
1 .相关疾病:(1)哮喘,特别是难治性哮喘或重症哮喘;(2)其他疾病:支气管扩张症、慢阻肺、肺囊性纤维化等。
2 .必需条件:同时具备:(1)血清烟曲霉S1gE水平升高(>0.35k∪A∕1)或烟曲霉皮肤试验速发反应阳性;(2)血清总IgE水平升高,通常›1000U/m1,但如果满足其他条件,41000∪∕m1也可考虑诊断。
3 .其他条件:(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0.5x109个/1;使用激素者可正常,以往的检查结果可作为诊断条件;(2)影像学与ABPA一致的肺部阴影:一过性病变包括实变、结节、"牙膏征〃或〃指套征〃、游走性阴影,早期轻度的支气管扩张经治疗后可恢复;持久性病变包括支气管扩张、胸膜肺纤维化等;(3)血清烟曲霉S1gG抗体升高。
abpa与ipa诊断标准
ABPA,全称为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是一种机体对寄生于支气管内曲霉菌产生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以下是ABPA的诊断标准:
1. 哮喘史或肺部浸润史。
2. Af抗原皮内试验即刻反应阳性。
3. 血清总IgE水平升高(>1000μg/L)。
4. Af沉淀抗体阳性。
5. 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浸润影。
6. 在出现肺部浸润影时,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升高。
7. IgE-Af,IgG-Af水平升高。
此外,若满足其中7项诊断标准(必须包括第7项),则可确诊ABPA;满足其中6项诊断标准则诊断为ABPA的可能性很大。
请注意,诊断应由医生进行,如有可能的话,应该咨询专业的呼吸科医生或者过敏科医生,并且他们具备对ABPA和其他类似的疾病进行准确诊断的知识和技能。
浅谈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的诊断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是一种非感染性、炎症性肺部疾病,以机体对寄生于支气管内的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Af)发生变态反应为主要特点,是一种潜在的致死性疾病。
如未经治疗,其最终将发展为支气管扩张及肺间质纤维化,因此及时诊断、充分治疗和有效监测对患者的预后及转归均有重要意义。
病因本病致病因素主要是吸入烟曲霉孢子。
由于患者的免疫状态不同,对Af的反应也千差万别,可表现为侵袭性支气管肺曲菌病、肺曲霉肿、ABPA等。
生理病理ABPA的发病机制是机体对曲霉菌的变态反应:曲霉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E和IgG抗体,引起工型、Ⅲ型变态反应和细菌介导的Ⅳ型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的发病机制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多种机制有关。
当大量烟曲霉孢子被机体一次性吸入后,可黏附于气道内过多的黏液中,通过形成菌丝体出芽繁殖,井不断产生霉菌毒素和烟曲霉抗原。
霉菌毒素可抑制肺内吞噬细胞的活性,阻碍其对烟曲霉的吞噬,使烟曲霉得以在气道内定居;烟曲霉抗原可在对烟曲霉敏感的机体中引发强烈的多克隆抗体反应。
同时,T淋巴细胞与烟曲霉抗原接触后被激活,增强对白介素(IL-4、IL-5)的基因表达;IL-4可增加B淋巴细胞对IgE的合成,IL-5可促进嗜酸粒细胞的分化,共同引起血清总IgE、烟曲霉特异性抗体(IgE-Af、IgG-Af、IgA-Af)的浓度升高和局部嗜酸粒细胞、单核细胞的大量浸润,导致气道壁及周围肺组织发生炎症反应,最终出现支气管痉挛、支气管上皮细胞及腺体分泌增多,引发大量咳痰、喘息等临床表现。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患者气道内持续存在的抗原刺激可诱发出严重的局部炎症反应:其一,支气管内产生大量分泌物,而烟曲霉在其中大量繁殖,形成黏液栓,阻塞相应节段支气管,引起支气管扩张及局部肺组织不张;其二,致敏肥大细胞释放的炎性介质引起支气管痉挛、水肿和嗜酸粒细胞聚集;其三,免疫复合物形成后与补体结合,进一步导致炎性介质[如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等]释放而引起强烈的炎性反应,这可能使支气管破坏、支气管扩张,产生肺间质炎症以及肺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