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人格理论与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54.38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人格理论与应用

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人格的一般概念、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认知风格、人格测验,以及人格的成因等,掌握运用人格的理论原理分析自己、他人的人格类型特征的方法,并能将其运用于现实生活中。

本章将教材“第十一章气质类型特征及其应用”和“第十二章性格及其培养”合并。 第一节 人格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二、人格的结构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气质(tenlperament)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性格(character)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self-experience)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

自我控制(stir-regulation)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

第二节 人格理论

一、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theoryofpersonalitytrait)起源于40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卡特尔。特质理论认为,特质(trait)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两类人格特质

一类是共同特质(commontraits),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在研究人格的文化差异时,可以比较不同文化中的共同特质。另一类是个人特质(individualtraits),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人特质依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又

可分为三种:

首要特质(cardinaltraits)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

中心特质(centraltraits)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

次要特质(secondarytraits)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这些次要的特质除了亲近他的人外,其他人很少知道。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表面特质(surfacetraits)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根源特质(sourcetraits)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

体质特质(constitutionaltraits)由先天的生物因素所决定。

环境特质(environmen—tdtraits)则由后天的环境因素所决定。

动力特质(dynamictraits)是指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它使人趋向某一目标,包括生理驱力、态度和情操。

能力特质(abilitytraits)是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特质,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气质特质(temperamenttraits)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的特质。

现代特质理论

三因素模型

艾森克(Eysenck,1947,1967)依据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人格的三因素模型 (threefactormodel)。这三个因素是:①外倾性(extraversion),它表现为内、外倾的差 异;

②神经质(neuroticism),它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③精神质(psychoticism),它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艾森克依据这一模型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简称EPQ,1986) 。

五因素模型

塔佩斯等(Tupes&Christal,1961)运用词汇学的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了再分析,发现了5个相对稳定的因素。进一步验证了“五种特质”的模型,形成了著名的大五因素模型(bigfivefactorsmodd)。

开放性(openness)具有想像、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质;

外倾性(extraversion)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agreeableness)具有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具有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1989年麦克雷和可斯塔(McCrae&Costa)编制了“大五人格因素的测定量表”(NEO—PI—R)。

二、类型理论

类型理论是20世纪30~40年代在德国产生的一种人格理论,主要用来描述一类人与另一类人的心理差异,即人格类型(personalitytype)的差异。人格类型理论有三种,即:单一类型理论、对立类型理论、多元类型理论。

单一类型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格类型是依据一群人是否具有某一特殊人格来确定的。美国心理学家佛兰克·法利(FranckFarley)提出的T型人格,就是单一类型理论的代表。

法利认为,T型人格(Ttypepersonality)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依据冒险行为的性质(积极性质与消极性质),法利又将T型人格分为T+型和T—型两种。当冒险行为朝向健康、积极、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方向发展时,就是T+型人格。当冒险行为具有破坏性质时,就是T—型人格。这种人有酗酒、吸毒、暴力犯罪等反社会行为。

对立类型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格类型包含了某一人格维度的两个相反的方向。A--B型人格

A型人格(A-typepersonality)的主要特点是性情急躁,缺乏耐性。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易患冠心病。。

B型人格(B-typepersonality)的主要特点是,性情不温不火,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奏,在需要审慎思考和耐心的工作中,B型人往往比A 型好,他们属于较平凡之人。

内一外向人格

瑞士著名人格心理学家荣格(C.G.Jung,1875—1961)依据“心理倾向”来划分人格类型,最先提出了内一外向人格类型学说。

外向人格的特点是,注重外部世界,情感表露在外,热情奔放,当机立断,独立自主,善于交往,行动快捷,有时轻率。

内向人格的特点是,自我剖析,做事谨慎,深思熟虑,疑虑困惑,交往面窄,有时适应困难。

多元类型理论

气质类型学说

现代的气质学说仍将气质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

胆汁质(cholerictemperament),这种人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气勃勃、刚毅顽强;但这种人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

多血质(sanguinetemperament),这种人情感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力强;他们的弱点是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