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5
辛亥革命的简介_辛亥革命的分析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以及社会上诸多方面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辛亥革命的简介,希望你喜欢。
中文名称:辛亥革命参战部队:革命党人、清军战争结果:清帝退位,民国建立时间:1911年10月10日~1912年2月12日地点:中国人物:孙中山袁世凯辛亥革命的详情保路运动1911年5月,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省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尤为波澜壮阔。
1911年6月中旬,四川保路运动升级,清政府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抽调包括湖北新军在内的多省力量前往四川弹压暴动风潮。
这一事件对湖北影响很大,前往四川的湖北新军部队是革命党人占多数的新军三十二标,但是他们拒绝到四川,准备在进军荆州和宜昌的路上杀掉大臣端方。
被居正阻止。
四川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武昌首义9月23日,湖北境内最有影响的两个革命组织共进会、文学社宣布合并,大家决定日后不再分彼此,一律统称“武昌革命党人”。
第二天召开干部会议,组建了起义的领导机构;;起义总指挥部。
10月10日晚7时,武昌城外塘角的辎重营和城内工程第八营几乎同时发动,各标营继起,经一夜苦战,11日晨革命军占领总督署,全城光复,首义成功。
汉阳、汉口也先后为革命军占领。
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得到了连锁反应,各省革命党人纷纷行动起来。
至11月底,全国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有14省。
成立政府12月18日,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和革命军政府的代表伍廷芳在上海开始和谈。
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代表会议决定以南京为中央临时政府所在地,各省代表随即自武汉齐集南京。
1912年元旦,孙中山到南京就职,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告全国同胞书》等文件,正式宣告中华民国的诞生。
1月22日,孙中山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即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资料概述辛亥革命,即辛亥中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革命运动。
它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至1912年2月12日的时间段内,推翻了中国清朝的封建帝制,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的诞生。
背景•清朝的衰落:清朝自康熙统治以来就陷入了衰落的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朝政权腐败,社会不稳定,外国列强入侵,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早期改良运动: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就有了一系列改良运动,试图通过借鉴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来振兴国家。
然而,这些改良运动进展缓慢,改变不了清朝政权的腐败局面。
事件经过1. 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又称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之间,成为了清朝腐败统治的又一次打击。
清朝军队的溃败和对外国列强的割地赔款,使中国人民对清朝愈加失望。
2. 辛亥起义辛亥起义是辛亥革命的起点。
它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起义军首先在南京发动武装起义,接着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
辛亥起义后,辛亥革命迅速成为一场全国性的革命运动。
3. 皇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宣统退位。
中国自古以来的封建帝制从此结束,中华民国成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影响1.进步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前后,现代化的思想和观念迅速传播到中国。
许多留学生回国,带回了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知识。
2.新式教育的发展:辛亥革命后,新式的学校和教育体系兴起。
不再只有传统的经书教育,人们开始学习现代科学和世界历史。
3.妇女地位的提升:辛亥革命后,妇女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妇女也开始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
4.土地改革:辛亥革命后,土地问题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进行土地改革,以减轻农民的负担。
总结辛亥革命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的统治,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辛亥革命促使中国人民意识到自己能够改变命运,激发了他们对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渴望。
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辛亥革命,也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伟大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推翻满清封建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下面将对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革命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固有制度下,满清帝国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败,社会矛盾激化。
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造成了民族危机和民族危机意识的觉醒。
国内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也在思想文化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铺垫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二、推翻满清的倒退辛亥革命的爆发主要是由于满清政府的倒退。
满清政府自18世纪中后期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力衰退,无法有效抵御外国列强的侵略。
而且,晚清满清政府的腐败和官僚主义也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抵制。
辛亥革命开始于武昌起义,随后爆发全国大规模的武装革命潮流,致使满清政权逐渐倒塌。
三、三民主义的兴起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由孙中山创立,分别是民族独立、民主政体和民生幸福。
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于1912年1月1日成立了中华民国,旨在实现三民主义的理念。
四、民主革命与社会革命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一方面是一场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专制政权,实现了政治权力的转移。
另一方面,辛亥革命也涉及到社会革命。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空前的巨变,废除农民地主制度,推行土地改革,促进了社会平等和社会进步。
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辛亥革命对中国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们积极倡导现代思想和民主文化,对中国旧有的封建文化进行了批判和颠覆。
同时,在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孙中山提倡的三民主义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精华,使中国文化得到了更新和发展。
六、辛亥革命的不完全胜利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政权,确立了中华民国,但也面临了许多难题和困惑。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仍然存在着强烈的军阀割据和民族矛盾。
辛亥革命一、简介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二、背景辛亥革命暴发的背景:根本: 近代以来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抗争探索的必然结果国际: 列强以华治华、加紧资本的输出、日俄战争、两大集团、亚洲的觉醒、西方思想的传播。
国内:民族危机、民族资本发展、两大矛盾的汇流、改良之路失败、革命运动兴起。
直接:新政与宪政客观促进、抗捐抗税、保路运动、湖北新军特殊作用。
三、意义首先,辛亥革武昌起义门(20张)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
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辛亥革命博物馆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辛亥革命资料背景介绍辛亥革命,又称辛亥革命和辛亥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革命。
在1911年10月10日至1912年2月12日期间,中国逐渐从封建专制的清朝转向了现代化的共和制度。
这次革命以推翻满清政权为目标,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革命过程清朝的衰落辛亥革命之前的中国,满清政权已经衰落垂危。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等事件使得清政府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动摇。
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成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同时,清政府内部腐败严重,国内外压力不断加大,造成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辛亥革命爆发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是辛亥革命爆发当年的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反清起义军占领了武昌城。
起义军得到了卢永祥、黄锦江等军阀的支持,逐渐发展壮大。
起义军的武装力量在国内扩展,占领了一些主要城市,形成了南北对峙的态势。
辛亥革命的发展辛亥革命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各省各界纷纷响应起义的呼声。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并发表了让步宣言,宣布推翻满清政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此后,孙中山积极扩大同盟会的影响力,争取各界人士的支持。
毛泽东、陈独秀等一些后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也在辛亥革命中积极参与。
辛亥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的胜利来自于各方面的努力与支持。
革命军的不断扩大壮大,对清政府的进攻日益增强。
而清廷内部也存在着不稳定因素,一部分官员积极参与变法,试图挽救满清政权的命运。
1912年,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被迫宣布了退位,辛亥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革命的意义与影响开创现代化的道路辛亥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打开了大门。
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的政权,为建立民主共和国奠定了基础。
虽然在革命后的新中国时期,中国仍然经历了内战和动荡的岁月,但辛亥革命启发了一整代的革命者,激发了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民主与富强的激情。
第九课辛亥革命
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这种服装的样式叫什么吗?(中山装)是以谁的名字来命名的?(孙中山)孙中山把自己的政治抱负融于服装之中,给予中山装设计以特有含义。
那么孙中山的政治抱负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是什么?中山装又有哪些特定的含义?走进这节课,答案即将揭晓(板书课题——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大屏幕)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共分四大知识板块:辛亥革命是继学习西方技术、学习制度的变法失败之后,一次关于制度的革命探索。
本次革命探索的学习目标是
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熟记同盟会的建立及革命纲领
2、熟练掌握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3、重点理解并掌握辛亥革命的意义
4、分析、评价辛亥革命,学会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新课讲授
回想第一单元的列强入侵,自《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说明了什么问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这一时期的历史既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又是民族的抗争史、探索史。
无数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的投入到救国救民的探索中。
连最底层的农民都行动起来,他们的反抗成功了吗?(没有。
农民由于其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
)
这时,清政府中有所觉醒的洋务派希望:通过“师夷长技”来自强、求富,从而解决重重危机。
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
说明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挽救民族危亡的接力棒落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手中。
他们的变法成功了吗?(没有。
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惨痛的失败,没有动摇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信念。
这时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政治舞台,掀起了20世纪的首次历史巨变。
进入第一篇章——风雨欲来风满楼
第一篇章风雨欲来风满楼——革命背景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请同学们根据导学案要求,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P36,解决以下问题。
如果你对某个答案不肯定,可小组内解决)
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年,联合反清志士在组织了第一个革命团体。
接着,国内出现了许多革命团体,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了
第一个革命组织建立
年,第一个革命组织成立大会在日本召开
①选举的总理是
②性质:
③纲领:
④作用:
⑤机关刊物是。
在发刊词上,孙中山把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师: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许多革命团体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
师:各团体建立后,发动了多次起义,像….…. 各地起义的失败使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的迫切性。
在这种呼声中,同盟会成立了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辛亥革命的背景有所初步了解,下面通过一则材料,来提升一下我们的分析能力
二、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请回答:
1、这是什么组织的纲领?
同盟会
2、你能用比较直白的语言阐述上述纲领吗?
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此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什么?
它们与材料中的纲领之间有怎样的对应关系?
三民主义
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创立民国
民生:平均地权
4、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说出这个纲领有什么局限性?
没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目标
师1:(在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情况,教师需要加以引导)分析当时的社会性质,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师2:在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领导了多次起义都被镇压。
尽管清政府加紧镇压革命运动,但野火烧不尽,革命能量的聚集,终于爆发了辛亥革命。
进入第二篇章——惊天动地写春秋—革命高潮
第二篇章惊天动地写春秋——革命高潮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武昌起义
(请同学们根据导学案要求,自主学习)
2、中华民国成立
①时间(),因为这一年是旧历()年,所以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
“”②经过:
①时间:
②地点:
③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师:武昌起义一声惊雷,接着从十几个省宣布独立,再到中华民国成立,中国革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有什么样的意义,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材料
二、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结合课本P37和下面两则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
材料一: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
南中各省,既倡义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宣统帝退位诏书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1.根据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规定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为了防止帝国主义的侵略,规定了中华民国领土的范围;
3.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
4.依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义务。
5.规定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则。
请回答;
1、宣统下诏退位受哪一历史事件的影响?他的退位标志着什么?
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孙中山颁布的《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精神?
民主、共和、自由
师:这些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根据问题1、2,归纳出辛亥革命的意义?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师:相距半个世纪.从单纯的农民战争,到辛亥革命,这中国历史向前跨进了大大地一步. 这些胜利成果保持住了吗?进入第三篇章——铁血共和终成空
第三篇章铁血共和终成空——革命结果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请同学们根据导学案要求,自主学习)
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了,建立起()
师:袁世凯何许人也,我们来了解一下(一代表封建势力的建议,二代表帝国主义的的利益,这说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变)袁世凯怎样窃取的政权,看材料
二、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材料一: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南京国民政府施加压力。
混入革命政权内部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趁机向革命派进攻。
材料二:鲁迅的作品《药》中,华小栓治痨病的药,是用馒头沾着人血来烤着吃,而人血馒头就是沾的革命者夏俞的血.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中外反动势力
的联合镇压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又一重要原因是什么?
辛亥革命没有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没有人民群众支持的革命永远不能成功
师: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
3、根据所学,说说为什么辛亥革命既是一次成功的革命又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师1:成功:意义
失败:社会性质没变
师2: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改变.
课堂小结:
本节课辛亥革命我们学习了背景、高潮、结果三部分知识。
背景学习了兴中会和同盟会的成立及相关内容。
高潮学习了武昌起义的生理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结果是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感情升华:
人们对辛亥革命的不理解、不支持。
这就使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要想改变中国的落后,必须先改进国民的思想。
因此他们掀起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这个问题下节课探索
课堂检测:
1、同盟会的机关报刊是,孙中山在发刊词上将同盟会的纲领阐述为。
2、孙中山在宣誓就职,宣告成立
3、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历史性的革命,为以后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开辟了道路。
是因为它推翻了,结束了,
使深入人心。
4 、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人是。
5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一政治纲领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 )
A.兴中会成立大会
B.同盟会成立大会
C. 湖北军政府成立大会
D.中华民国成立大会
6 、在中山装的衣袖上有三颗扣子,有人说这三颗扣子代表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不包括( )
A.民权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生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