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632.60 KB
- 文档页数:2
应用性本科中《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索摘要:《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低位,是计算机科学的算法理论基础和软件设计基础。
该课程包含较多的抽象概念、算法和编程思想,一向以抽象难懂、理论性强和学习难度大而著称,所以研究该课程的教学方式,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分析了应用性本科中《数据结构》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观点。
关键词:数据结构;应用性本科;教学研究;数据结构课程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计算机科学的算法理论基础和软件设计基础,它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内容方面,该课程展示了信息结构转化的三个步骤,即抽象数据模型、数据结构、算法。
它主要研究计算机所要处理的数据对象,根据对象所表示的逻辑结构和实际使用的存储方式的不同,研究其相应的操作方法,并初步掌握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衡量算法的好坏。
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能够很自然地想到和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类型。
该学科中包含较多的抽象概念、算法和编程思想,一向以抽象难懂、理论性强和学习难度大而著称。
正因为数据结构课程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具有核心地位,一直以来该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效果一直备受关注。
但实际的情况显示,数据结构课的教学效果与教师在这门课中的投入没能获得等值的回报,尤其是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学生普遍反映数据结构课抽象难懂、与实践脱钩,继而难以培养出学习兴趣,自然得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作者认为跟以下几点原因有关。
1、应用型本科中,学生对先行课的掌握不够扎实数据结构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能将课程中所讲授的算法思想编写成为正确的程序代码。
因此程序设计是数据结构课程的先导课程之一。
学生对程序设计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数据结构课程的学习效果。
在应用型本科学校中,学生的程序设计基础和设计能力普遍较弱,尤其是对指针(包括指针函数和函数指针、指针数组和数组指针)、结构体、共同体以及递归等知识掌握不够好,而这些知识点在数据结构中的使用频率恰好很高。
《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摘要:针对数据结构传统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笔者重视以学生为本,并提出采用任务驱动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据结构;教学方法;学习兴趣;专业素养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4-3338-02任何软件开发人员和计算机相关专业人员都离不开编程,而编写的程序性能如何往往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数据结构是c语言程序设计的后续课程,也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分为树型结构等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相关运算,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因此,编程需要考虑数据结构和算法两个方面的问题,算法的设计取决于数据的逻辑结构,算法的实现依赖于数据的存储结构,编写程序时所依据的算法采用哪一种数据结构严重影响程序的执行效率。
通过最近几年的教学调研笔者发现只有5%的学生对数据结构学习感兴趣并会在优化算法时巧妙使用,20%左右的学生对数据结构学习感兴趣,也知道在算法设计时有用,但懒得去用,75%左右的学生对数据结构学习毫无兴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拿到学分。
因此,如何通过改进《数据结构》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是一个值得探讨[1]和研究的话题。
1 教学现状在诸多高校的《数据结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课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只要学生会做题就够了,从不考虑其应用价值,将理论与实践相互分离,导致有些学生对于学习数据结构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不明,或者不知道学习本节课到底对编程有何用,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水平不高,再加上《数据结构》本身又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学生学起来更觉得比较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
《数据结构》教学模式探索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基础而重要的学科,它是程序设计的基础和核心。
在授课中,如何有效地让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知识、培养数据结构的思维,成为了每个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面向教师,以讲述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内容固化,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而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该面向学生,注重探究式学习和个性化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教学模式探索:1. 交互式课堂交互式课堂是一种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
对于数据结构来说,教师可以先介绍某种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式,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相应的算法和实现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指导和布置相关作业,同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样的课堂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
2. 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针对文化、科学等知识领域比较适用的教学模式。
教师先将知识点呈现在媒体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点,然后再进行课堂讨论,由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考,回答学生的疑问。
对于数据结构来说,教师可以先录制相关的讲解视频,让学生自主观看,然后在课堂上探讨其中的实现方法和优化思路。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课堂更加活跃,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充分地交流和互动。
3. 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针对数据结构,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具体的问题,要求学生从中学习相关知识点,并设计相应的算法和实现方式。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指导和布置相应的作业。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掌握数据结构的知识和实现方法,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模式。
对于数据结构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策略,并在课堂上进行实时调整和指导。
“数据结构”课程学习方法的探讨和研究【摘要】“数据结构”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是介于数学、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之间的核心课程。
本文分析了“数据结构”课程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对该课程的学习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数据结构学习方法理论性概念性【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86-02一、引言“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理论技术基础,它不仅是计算机学科的核心课程,而且已成为其他理工专业的热门选修课。
[1]通过“数据结构”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研究计算机加工的数据机构特性。
以便为应用涉及的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相应的算法,并初步掌握算法的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技术。
另外,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是复杂程序设计的训练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进行软件设计开发的能力,也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1]二、数据结构课程的特点从课程性质上讲,“数据结构”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是介于数学、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之间的核心课程。
因此,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考虑数据本身的数学性质,而且还必须考虑数据的存储结构。
为了研究数据结构课程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先分析本课程的特点,该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很强的理论性本课程不是以掌握应用性知识为目的,而是以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为目的。
让学生把握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思想,采用什么方法解决,以及用什么方法最优等一系列问题。
2.很强的概念性本课程要求学生不但深刻理解某些概念的所有要素,同时也要求理解为什么要引入某些概念,这些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引入这些概念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在学习各个数据结构(线性表、栈等数据结构)时要考虑为什么要引入这些数据结构,这些数据结构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使用。
例如“栈和队列”这章中在“数制转换”、“括号匹配的检验”和“行编辑程序”等应用中,由于栈的引入极大地简化了程序设计的问题。
《数据结构》教学中的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修课程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寻找解决措施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在《数据结构》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一、学生对数据结构概念的理解不深在《数据结构》教学中,学生常常面临对数据结构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的问题。
这些概念包括栈、队列、链表、树等。
学生往往只是记住了一些表面知识,对各种数据结构的实质和应用理解不够透彻。
解决措施:1.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来深入讲解数据结构的概念和原理。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编写代码实现各种数据结构,加强他们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从而提高对数据结构概念的理解。
2. 建立概念图谱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建立概念图谱,对各种数据结构的概念、特点、应用进行系统整理和分类,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数据结构的内涵和外延,加深对数据结构的认识。
3. 提倡学生多思考、多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数据结构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相互之间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解释,从而深入理解数据结构的内在含义。
二、学生在数据结构算法设计和分析中的困难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是《数据结构》课程的核心内容,但学生在这方面常常感到困难。
他们难以理解复杂的算法设计思想,也不擅长进行算法的分析和评估。
解决措施:1. 强化算法设计的基本思想在教学中,要突出强调算法设计的基本思想,如贪心算法、动态规划、分治算法等,让学生理解不同算法思想的应用场景和优劣势,从而提高他们的算法设计能力。
2. 培养算法分析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对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进行分析和评估,让学生掌握对算法进行科学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3. 提供实际应用的案例通过实际应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真实生活中各种算法设计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对算法设计的兴趣,从而加强对算法设计的理解和掌握。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方法探讨摘要:阐述了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提出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出发点,充分利用有效案例的教学方法。
实施中,将案例分类为课程导入案例和重点解析经典案例两大类,并按数据结构类型给出了重点案例的具体应用。
实践表明,这一教学改革方法效果较好。
关键词:数据结构;教学改革;案例教学0 引言数据结构是电子、计算机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这门课程内容抽象复杂,隐含的技术和方法多,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透各种数据结构的算法,而且要用高级语言编程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因此,学生刚接触时就感觉这门课程抽象难懂,在编程时更是困难重重,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普遍不足,教学目标往往难以实现。
我校信息工程学院早在2004年就将《数据结构》列为全院专业基础重点课程,共安排教学72学时。
结合前两年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经验,探索了该门课程有益的教学方法,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出发点,重视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数据结构课程的特点数据结构课程包含的具体数据结构达6种之多,每种结构都包含数据类型的抽象定义、表示和实现3部分,而实现中涉及到的多是一些经典算法。
除此之外,还有像查找、排序等计算机程序设计中频繁使用的操作,也是数据结构很重要的教学内容。
学生首先要掌握这些基本内容,并且要理解透彻经典算法,在此基础上用C语言编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本课程的内容较难讲授,很多学生本来对数据结构及算法的理解就模棱两可,在实践环节要求用C语言编程时,大多数同学有明显的畏难情绪。
经过与同学的互动交流及平时对教学的观察思考,我们认为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如下:(1)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我们在学习中一般都有体会,对感兴趣的东西,学起来有劲头,学习效率也高。
数据结构本身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教学大都按部就班地从具体数据结构开始教学,由于首先涉及到数据类型的抽象定义,这部分内容只能是忠于规则、语法的讲解,不容易讲生动,这样课程一开始就提不起学生的兴趣。
教科园地153基于OBE-CDI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福州理工学院甘秋云郑春聪OBE-CDI的组合教学是以学生为本,基于学习成果下,教师站在现代教育理论发展的前沿来看待、评价、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倡导“教、学、做”为一体的新的教学模式,最后采用多种综合方式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产出。
本文主要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结合本科高校教学经验,探讨基于OBE-CDI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改革实践。
1引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成为当今教学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临时任务,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是适应当今教育环境的一种必然趋势。
《数据结构》是介于数学、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之间的一门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
它不仅是一般程序设计的基础,同时也是设计和实现编译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其他系统程序的重要基础,它在计算柄科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桶养学生将其作用于其他希的科网究和开发应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当前《数据结构》教学现状由于《数据结构》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内容抽象,理论演绎和逻辑思维是大部分高校学生的普遍弱项,同时大部分学生程序设计较弱,也直接影响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在理论教学中,会使用到大量的基本概念进行内容的讲解。
在这种IW况下,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相关算法的设计思想,缺少实践性的项目的处理,在面对具体问题时,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在理解课程内容和完成算法设计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大部分高校教学中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机械性的接收教师所讲的内容,由主动学习变成倦怠学习,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对知识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越学越难”的问题。
在教学中重理论而轻实践、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主,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17卷第2期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年2月Journal o 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V o l.l7N o.2 F eb.2018《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王昱哲(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摘要:《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学科的一门核心课程。
该课程知识和方法对编程能力的提高以及后续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和表现方法,使学生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练好过硬的实践本领。
现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浅谈关于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体会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数据结构;C语言基础;内容组织;表现形式;编程实践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8)02-0076-02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中具有核心地位,是 程序设计的基础。
计算机编程中加工处理的对象是数据,数据具有组织结构,编程不仅仅需要掌握计算机语言,还必 须掌握数据组织、存储、运算的方法,这正是数据结构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数据结构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处理对象的特征,通过算法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据结构也是学习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 统等其它课程的重要基础,对计算机学科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些都使得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中具有核心地位,是各个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考取研究生的必考科目。
笔者所在学校很多学院开设了数据结构课程。
不仅 计算机学院各个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通信学院、测 绘学院、电控等学院的一些专业也开设了数据结构课程。
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也非常的重视。
现结合自己几年来 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体会和学习方法。
1重视学期之初在每学期的开始,学生带着新奇和憧憬来到课堂,对将 要学习的新知识充满了新奇,因此,要重视每学期的开始,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努力吸引起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内容的兴趣。
要阐明该门课程的学习意义和研究内容,使学生对该门课程有初步的认识,明确学习意义和学习目的,在思想上加强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重视。
无论哪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内在的知识联系。
学生 翻开教科书,可以从目录上看到该教材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知识组织结构。
教程的内容组织往往都是书的作者根据教学内容组织的知识体系结构[1],往往比较合理、科学。
由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往往不能理解这些章节的内容和章节之间的关系。
由于以后的课堂学习中,往往会陷入每个章节的具体知识点的讲解,所以,要理清各个章节的关系,明确各章内容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在整体方面有初步的认识。
如果把知识的递进过程比作一棵大树,各章内容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树干一样向上生长、自然过 渡。
章内小节的知识点就好比大树枝干上的分支和树叶,依附在树干上。
随着今后章节内容的深入学习,再细致入微的掌握各章节的具体内容,使知识的学习从全局到局部、从整体到细节自然过渡。
有些课程的开设,往往需要依附于其它课程做基础。
数据结构这门课程中算法的实现工具往往借助的是C语 言,无论是教材上算法的描述以及学生上机实验验证算法都是用的C语言。
而在新课程最初的学习中,新内容还没有完全深入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学期之初,回顾一下需要 掌握的基础知识。
在以后的课程学习当中,尤其要用到C 语言中的数组、指针、函数、结构体等知识。
需要向学生说明并做简单的回顾。
强调学生课后着重复习C语言的哪些 知识点。
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发现,数据结构的学习,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数据结构理论知识的理解,而是上机的 实践。
也就是说对C语言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效果。
对C语言的再学习,既可以复习以前的知识,加深印象、强化理解,又可以为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做好铺垫。
2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和表现形式数据结构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课程,所谓结构,结构就收稿日期=2017-10-20作者简介:王昱哲(1979-),女,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图像和算法。
第2期王昱哲+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77•是关系。
任何数据都不是孤立的,数据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数据结构就是研究数据之间的关系。
理清数据间的关系,合理的组织数据,才能设计出高效的算法。
现实中 任何事物也都不是孤立无援的,同样的道理,清楚知识点之 间的关系、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循序渐进、层层深人,便于 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计算机加工处理的对象是数据,了解计算机处理对象的特征,将实际问题中涉及的数据在计算机中表示出来,才 能够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处理[2]。
数据结构是研究各种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以及相关算法的学科。
主要内容从理论角度来说,包括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算法描述和算法 分析等;从研究对象来说,包括线性表、栈与队列、串、数组 和广义表、树、图等。
从常用的算法来说,有排序和查找。
要设计一个高效适用的应用程序,提高其执行效率,一般要 解决如下一系列问题:怎样合理的组织数据,怎样建立合适 的数据结构,如何选择合理的算法以及如何去实现有关的数据结 和算法等等。
数据结 及的 内容下面3个方面阐述:数据的逻辑结构(逻辑结构有什么特点和性质"数据的物理结构(也即存储结构,常用的存储结构 有两种,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一般用数组和指针 来实现)以及操作(常用的操作有查找、插人、删除等操作"理顺好这些线索,就可以较容易的掌握好这门课程。
由于数据结构课程里面的算法很多,对于算法的讲解,往往比较抽象和枯燥,学生也不易理解,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在黑板上将算法的执行过程画出来可以方便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算法,黑板去画,不仅浪费时间,效果还不好。
现如今 多媒体教学,如果将抽象的算法的执行过程以浅显易懂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不仅会兴趣盎然,更容易接受算法和加深对算法的学习。
动画是一种重要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制 作动画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动画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形象的描绘,化枯燥为生动,化难为易。
Flash是一款比较优秀的动画制作工具,将数据结构课程中一些复杂的算法执行过程用动画展现出来,对算法进行形象的描绘,能更好 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 百闻不如一见,当复杂算法的执行流程用优美的动画展现出来,学生会带着兴趣和好奇愉快的观看,老师在此时再配 以启发和引导的语言,效果会更好。
数据结构课程的动画,网上也有一些,但是由于每个学校选用的教材不同,虽然算 法思想一样,但是会在形式上略有不同,制作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动画无疑效果会更好。
3注重应用与实践学习任何一门知识,目的都是为了应用,学习数据结构 也要能学以致用。
数据结构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只是看书本、做习题是绝对不够的。
要特别加强上机实践。
针对书上的算法,一定要亲手去练习,在实际操作中逐渐掌握这些知识,才更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数据结构的课程试验中要解决的问题更接近于实际,不同于平时编写的功能单一的小算法,上机时应对每个上机题目明确,对各个模块 的功能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个算法和步骤清楚明晰。
比如线性表是最简单的数据结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就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习完线性表之后,就可以试着编写算法做一些比较常用的例子,比如大整数的加法、约瑟夫 环、多项式的求和乘法等问题来加强对线性表的理解和应用;还可以编制程序实现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完成学生成绩的查询、修改,学生信息的增加和删除等以及图书管理系统等。
学习完栈和队列%&之后,对栈的应用如列车调度问题、数制转换问题、括号嵌套匹配问题、八皇后问题以及迷宫问题能够编写程序实现来巩固对栈的理解和运用,通过杨辉 三角、排队打印等问题加强对队列的学习。
同样学习完最短路径问题之后,可以编写程序求城市交通网之间的最短路径。
这些数据结构在实践中的应用举例多不胜数,就像 吃梨子一样,只有真正的去尝试才能品尝到味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学习数据结构,必须动 手,多做一些程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当学生全神贯注的投人到编程当中,反复的琢磨,查阅相关知识和技术,出现问题反复的调试,当自己亲手做 的程 够正 运 的时 ,信 会 了悦和骄傲,更能增加学习的兴趣。
做完程序还可以参阅相应的别人的程序,与自己的程序相比较,时间性能和空间性 能哪个更优越,还有没有更好的算法和编程技巧来提高自己程序的效率。
这个学习知识并用于实践的过程一定会使学生颇有心得。
每学习一章新知识,就做一些相关的程序,保存起来。
随着学习的深人,日积月累,一学期学完以后,一定会有丰厚的收获,编程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学习任何一种知识都会经历两个阶段: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生成。
获取知识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基础,能力 的生成就是指将知识转化为应用,通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王阳明有云:知行合一。
知识只有在被正确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够被真正地掌握。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付 出辛勤和汗水,勤于思考,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并付诸实践,教与学的质量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1] 李春葆.数据结构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2]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3] 张小艳,李占利.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2015.(编辑:徐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