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鱼肌肉脂肪酸分离方法效果比较及组成特征分析(精)
- 格式:pdf
- 大小:448.07 KB
- 文档页数:6
3种淡水鱼油脂肪酸的含量分析张立坚;杨会邦;蔡春【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1(032)004【摘要】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鲢鱼、罗非鱼和草鱼3种淡水鱼脂肪的脂肪酸组成.淡水鱼脂肪经氯仿/甲醇(体积比=2∶1)提取后,用三氟化硼甲醇溶液衍生,衍生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结果显示,3种淡水鱼脂肪多不饱和脂脂酸(PUFA)含量为29.26%~41.49%,主要有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花生四烯酸(C20∶4)、二十二碳五烯酸(C20∶5,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DH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含量为26.46%~39.60%,主要有棕榈油酸(C16∶1)和油酸(C18∶1);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为23.35%~37.05%,主要有肉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3种淡水鱼脂肪SFA∶MUFA∶PUFA的比值,鲢鱼为0.56∶0.84∶1;罗非鱼为1.07∶1.35∶1;草鱼为1.02∶0.72∶1.鲢鱼、罗非鱼和草鱼脂肪的n-6/n-3脂肪酸比值分别为1.16,2.46和1.98.3种淡水鱼脂肪具有较高的营养和开发价值.【总页数】3页(P115-117)【作者】张立坚;杨会邦;蔡春【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分析中心,广东,湛江,524023;广东医学院分析中心,广东,湛江,524023;广东医学院分析中心,广东,湛江,52402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海水和淡水养殖花鲈肌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 [J], 许建和;徐加涛;林永健;罗刚;毕祥静2.三种淡水鱼皮脂肪酸的含量分析 [J], 张立坚;杨会邦;蔡春3.Ti鱼油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分析 [J], 朱碧英;管昀春4.15种淡水鱼肌肉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J], 韩迎雪;郝淑贤;林婉玲;杨少玲;李来好;黄卉;杨贤庆;王锦旭;吴燕燕;翟红蕾5.中国淡水鱼油的研究——Ⅰ 淡水生物中n-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研究 [J], 金庆华;李桂玲;何世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章编号:1004-3888(2003)03-0169-05野生乌鳢、鲶、黄颡鱼和黄鳝的脂类及脂肪酸组成比较温小波,李伟国,周永平(湖北农学院动物科学系,湖北荆州434025) 摘 要:对4种野生鱼黄鳝、鲶、黄颡鱼和乌鳢肝脏和肌肉中的脂类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黄颡鱼肌肉和肝脏中的总脂含量均高于其它3种鱼,鲶肌肉的中性脂含量最小,极性脂含量最大;在4种鱼的脂肪酸组成中,肝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肌肉。
4种鱼肌肉脂肪酸组成中,n -3与n -6系列脂肪酸之比差异较大,而肝脏中的n -3与n -6系列脂肪酸之比为0.84左右,没有显著差异。
4种鱼中,黄鳝除肝脏饱和脂肪酸含量小于乌鳢外,其肌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肝脏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大于其它3种鱼,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较其它3种鱼小。
与其它食品比较,4种鱼均含有较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较大的C20:5n -3和C22:6n -3含量。
关键词:黄鳝;鲶;黄颡鱼;乌鳢;脂类;脂肪酸中图分类号:S 917;Q959.469 文献标志码:A 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 )俗称黑鱼、乌鱼、财鱼,鳢形目鳢科;鲶(S ilurus asotus )俗称土鲶,鲶形目鲶科;黄颡鱼(Pseudobagrus f ulvidraco )俗称牛黄、黄蜡丁,鲶形目科;黄鳝(Monopterusalbus )俗称鳝鱼,合鳃目黄鳝科。
这4种鱼均为江河湖泊主要的优质底栖肉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1]。
4种鱼刺少肉多,味道鲜美,为我国的优质食用鱼。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这几种鱼的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的研究工作迅速开展起来,但是,有关这几种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仅见零星报道[2,3]。
而有关这4种鱼的营养成分特别是脂类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则未见报道。
在鱼类的脂类研究中,有关海水鱼类脂肪酸组成及功能特性等报道较多,而对于淡水鱼类脂肪酸组成的研究报道较少[4,5]。
收稿日期:2018-11-30;修回日期:2018-12-27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6YFD0400201-6);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 -46)(淡水鱼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 -47)(海水鱼体系);“扬帆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专项(2015YT02H109)作者简介:林婉玲(1979),女,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水产品精深加工与质量安全研究(E-mail )lwlscsf@163.com 。
通信作者:李来好,研究员,博士(E-mail )laihaoli@163.com 。
油脂化学6种鲤科鱼肌肉脂肪的脂肪酸组成比较及相关性分析林婉玲1,韩迎雪1,2,李来好1,3,杨贤庆1,吴燕燕1,黄卉1,郝淑贤1(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0;2.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3.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0)摘要:为研究鲤科鱼肌肉脂肪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差异,以鳙鱼、缩骨鳙鱼、翘嘴红鲌、鲢鱼、青鱼和脆肉鲩6种鲤科鱼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 -MS )测定其肌肉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再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对各脂肪酸组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6种鲤科鱼肌肉脂肪的饱和脂肪酸(SFA )含量为23.83% 36.3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 )含量为30.87% 54.34%,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含量为17.92% 35.07%,C20ʒ5+C22ʒ6(EPA +DHA )含量为0.58% 16.27%;主要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18ʒ0与EPA 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 =0.900 1.000),EPA 与DHA 呈显著正相关(r =0.800 0.899),C18ʒ1与DHA 呈极显著负相关,与EPA 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6种鲤科鱼分为2组,第一组为缩骨鳙鱼、翘嘴红鲌、青鱼和脆肉鲩,第二组为鳙鱼和鲢鱼。
鲢鱼各部位磷脂组分及脂肪酸组成分析邹 舟1,王 琦1,2,*,于 刚3,张维农1,2,王海滨1(1武汉轻工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2武汉轻工大学 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湖北 武汉 430023;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510300)摘 要:应用Bligh-Dyer 法、硅胶柱层析和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分析比较鲢鱼(Silver carp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头部、眼部、背肌、腹肌、内脏、尾部的磷脂含量与组成。
结果表明:各部位磷脂种类有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 PC )、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PE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elserine, PS )及一未知组分,鲢鱼各部位的PE 、PC 明显高于其他磷脂组分。
气相-质谱(鱼眼、关键词:Abstract: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results showed that SFA content in head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the viscera and lowest in the eyes of silver carp. The content of MUFA is the most abundant in the head, was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31301446);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nybjg201209);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Q20121803);武汉轻工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090367)作者简介:邹舟(1991年—),女,本科,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食品科学与工程。
鲫鱼肌肉脂肪测定与脂肪酸组成分析
魏永生;李维维;廖洁;隆晶;杨晨
【期刊名称】《广东化工》
【年(卷),期】2017(44)6
【摘要】采用国标方法提取鲫鱼肌肉中的脂肪成分,并应用GC/MS方法测定分析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干燥鲫鱼肌肉中含有脂肪l5.9%(质量分数),新鲜鲫鱼肌肉脂肪含量3.56%;共鉴定出35个脂肪酸成分.其中饱和脂肪酸13种,质量分数总和20.1%;不饱和脂肪酸22种,质量分数总和78.7%;多不饱和脂肪酸11种,质量分数总和26.2%.
【总页数】3页(P36-37,49)
【作者】魏永生;李维维;廖洁;隆晶;杨晨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咸阳712000;咸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咸阳712000;咸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咸阳712000;咸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咸阳712000;咸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646.4
【相关文献】
1.闽南近海条纹斑竹鲨肌肉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J], 刘丽华;杨圣云;陈明茹
2.15种淡水鱼肌肉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J], 韩迎雪;郝淑贤;林婉玲;杨少玲;
李来好;黄卉;杨贤庆;王锦旭;吴燕燕;翟红蕾
3.八种天竺鲷科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分析 [J], 庄海旗; 刘江琴; 钟宇; 崔燎; 罗辉
4.半刺厚唇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分析 [J], 秦志清;林建斌;梁萍;章兆兴;邱曼丽;李学贵
5.大弹涂鱼(Belephthalmus pectinirostris)肌肉脂肪酸组成分析 [J], 李伟峰;陈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采用酸碱提取法对鲢肌肉蛋白分离特性的影响傅润泽;刘俊荣;王帅;汪涛;辛草【期刊名称】《大连海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26)006【摘要】对酸处理和碱处理过程中鲢肌肉蛋白质的分离特性,包括蛋白质溶解度、回收率和匀浆黏度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pH为1.5~12.5时,普通肉溶解蛋白(Solution ordinary muscle protein,SMP -1)与血合肉溶解蛋白(Solution dark muscle protein,SMP-2)溶解度的变化规律无明显差别,酸处理的最大溶解度均在pH为2.5下,碱处理的最大溶解度均在pH为11.5 ~ 12.5下,两者等电点均在pH为5.5下;普通肉匀浆(Ordinary muscle homogenate,OMH)和血合肉匀浆(Dark muscle homogenate,DMH)的黏度均随溶解度的增加而增加,但OMH 黏度要高于DMH;采用酸碱处理法的蛋白质回收率都非常高,IMP-1最高能达到90.5%,IMP-2也能达到89.5%.【总页数】5页(P539-543)【作者】傅润泽;刘俊荣;王帅;汪涛;辛草【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4.9【相关文献】1.酸碱法提取鲢鱼肌肉蛋白的胶凝特性 [J], 孙月娥;王卫东;付湘晋2.采用酸碱提取法对鲢肌肉蛋白分离特性的影响 [J], 傅润泽;刘俊荣;王帅;汪涛;辛草3.鳜和鲢肌肉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及其蛋白质组成的比较分析 [J], 唐建洲;张东裔;成嘉;刘芳;符贵红;张建社4.鲢冻结过程中肌肉组织及蛋白质的变化 [J], 缪宇平;乔庆林;裘塘根;陈琪5.冷藏和热加工对鲢肌肉主要滋味活性物质的影响 [J], 尹涛;刘敬科;赵思明;熊善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金林,胡祥飞,万亮,等. 三种淡水鱼不同部位中甘油三酯脂肪酸的位置分布[J]. 食品工业科技,2023,44(10):290−296.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70175LI Jinlin, HU Xiangfei, WAN Liang, et al. Positional Distribution of Fatty Acids in Triglyceride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ree Freshwater Fish[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3, 44(10): 290−296.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70175· 分析检测 ·三种淡水鱼不同部位中甘油三酯脂肪酸的位置分布李金林1,3,胡祥飞2,万 亮3,梁庆喜2,彭 斌1,王 辉2,涂宗财1,2,*(1.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中心,江西南昌 330022;2.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047;3.南昌市检验检测中心,江西南昌 330012)摘 要:为分析淡水鱼不同部位中甘油三酯脂肪酸的含量与位置分布,本文以草鱼、青鱼、鲫鱼等淡水鱼为代表,经过固相萃取、专一性脂肪酶酶解,再利用气相色谱法测试了四个不同部位(头部、尾部、背部、内脏)中脂肪酸在甘油三酯Sn-1,2,3上的含量及位置分布。
结果显示:三种淡水鱼共检测到21种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MUFAs )含量在29.58%~49.48%,除草鱼和青鱼内脏外,三种鱼类其余各部位甘油三酯Sn-1,3位置上MUFAs 的含量显著高于Sn-2位(P <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 )含量范围为17.51%~46.55%,除草鱼背、尾部以及青鱼头、内脏,其他样品中甘油三酯Sn-2位置上PUFAs 的含量显著高于Sn-1,3位(P <0.05);三种淡水鱼中,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RA )在甘油三酯上位置分布均匀,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主要分布于Sn-1,3位上,二十二碳五烯酸(docosapentaenoic acid ,DPA )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主要分布于Sn-2位上。
提取和纯化动物组织中的脂肪酸脂肪酸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动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提供能量、构建细胞膜以及合成信号分子等。
提取和纯化动物组织中的脂肪酸对于了解其组成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以及操作步骤,来提取和纯化动物组织中的脂肪酸。
材料与试剂准备- 动物组织样品(如肝脏、脂肪组织等)- 甲醇(HPLC级)- 氮气或氩气- 乙酸乙酯(HPLC级)- 热水浴- 玻璃离心管- 液体-液体萃取仪(如分液漏斗)- 无水硫酸钠- 无水氯化钠- 无水氯化镁- 熔点试管操作步骤1. 组织样品的制备a. 准备动物组织样品,如肝脏或脂肪组织,并将其切碎以增加提取效率。
b. 将组织样品放入玻璃离心管中,并加入适量的甲醇,使其完全覆盖组织样品。
c. 将玻璃离心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在低温下均匀震荡离心管至少30分钟以实现脂肪酸的萃取。
2. 脂肪酸的提取与纯化a. 准备液体-液体萃取仪,将乙酸乙酯置于漏斗中。
b. 将步骤1中的甲醇提取液转移至漏斗中并加入等体积的乙酸乙酯。
注意,使用无水乙酸乙酯可以获得更好的提取效果。
c. 轻轻摇动漏斗,使两个相互溶解的液体充分混合,形成两相体系。
d. 等待两相液分离,通常需要约15分钟。
分离后,底部的有机相富集了大部分的脂肪酸。
e. 将有机相(乙酸乙酯层)转移到一个干燥的玻璃离心管中。
f. 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用于吸附水分,然后轻轻摇动离心管混合。
g. 将离心管置于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分离。
分离后,上层的乙酸乙酯中将只包含纯化的脂肪酸。
h. 仔细将上层的乙酸乙酯转移至一个干燥的熔点试管中。
i. 加入一小撮无水氯化钠和无水氯化镁,用于吸附任何残余水分。
j. 将试管放入热水浴中,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以去除乙酸乙酯中的残余水分。
注意,不要加热过量以避免脂肪酸的降解。
k. 待试管中的液体完全干燥后,即得到纯化的脂肪酸。
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提取和纯化动物组织中的脂肪酸。
15种淡水鱼肌肉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韩迎雪;郝淑贤;林婉玲;杨少玲;李来好;黄卉;杨贤庆;王锦旭;吴燕燕;翟红蕾【摘要】为比较淡水鱼肌肉脂肪酸在鱼类科、目以及种属间的差异,本文采用氯仿-甲醇(体积比=2∶1)法提取15种淡水鱼背部肌肉的粗脂肪,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15种淡水鱼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15种淡水鱼肌肉粗脂肪含量在3.76%~ 14.74%,15种淡水鱼共检出24种脂肪酸,其中8种饱和脂肪酸(SFA),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11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 FA).不同淡水鱼脂肪酸除个别有差异外,其他组成基本相同,但其含量因淡水鱼所在目、科和种属不同存在显著性差异,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均在35%以上.不同鱼种的粗脂肪中EPA和DHA总含量有所差异,鲈鱼粗脂肪中DHA和EPA最高,总含量达到30%,而泥鳅粗脂肪中的EPA和DHA总含量仅为8.51%.部分鱼种可以作为EPA和DHA的良好膳食来源,具有较高的利用和开发价值.【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年(卷),期】2018(039)020【总页数】6页(P217-222)【关键词】淡水鱼;脂肪;脂肪酸;气相色谱-质谱法【作者】韩迎雪;郝淑贤;林婉玲;杨少玲;李来好;黄卉;杨贤庆;王锦旭;吴燕燕;翟红蕾【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4.4脂肪酸是具有长烃链的羧酸,主要组成元素是碳、氢、氧三种,它是中性脂肪、磷脂和糖脂的主要成分。
鲢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提取及纯化的研究论文关键词:鲢鱼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尿素包合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论文摘要:对尿素包合法提取及纯化鲢鱼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添加1、2、3倍鱼油量的尿素对鱼油进行尿素包合,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各组分中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
结果显示:鲢鱼油中鉴定出19种脂肪酸;随着尿素量的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也上升,但提取率下降,当加入3倍量的尿素进行包合后,其PUFA的相对含量达到95・18%,而提取率下降为12・67%。
因此,添加鱼油3倍量的尿素为其尿素包合过程中的最佳添加量。
鱼油中含有大量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它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特别是EPA、DHA具有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利于儿童早期智力发育及防止大脑衰老等保健功能[1]。
目前,国内外逐渐将ω-3鱼油广泛应用在食品的补充剂和强化剂上。
目前国内外用于生产和研究的鱼油原料主要来自于海水鱼,有关淡水鱼油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而我国淡水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其产量居世界首位,淡水鱼肌肉可食部分仅占30%~50%,副产物却占50%~70%,据相关资料报道,每加工10000t鱼就可产生2000t鱼骨、内脏等废弃物,从中可提取出200t 鱼油。
鲢鱼是我国淡水鱼养殖和加工的主要鱼类之一,其内脏中含有较多的EPA和DHA[2],因此,研究鲢鱼内脏鱼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利用有助于废弃资源的再生利用,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鱼油白鲢鱼内脏提取并精制的鱼油;乙醚、95%乙醇、100%乙醇、甲醇、氢氧化钠、尿素、无水硫酸钠、硫酸、盐酸均为分析纯。
旋转蒸发仪上海青浦沪西仪器厂; SHZ-D(III)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gilent Technologies6890N-5975B GC-MS。
5种海水养殖鱼类肌肉脂肪酸组成分析及营养评价
林利民;陈武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学报》
【年(卷),期】2005(020)B12
【摘要】以厦门海区养殖的5种海水养殖鱼类(大黄鱼、鲈鱼、真鲷、高体鲫、斜带髭鲷)为材料,研究其肌肉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
结果表明:饱和脂肪酸总量最高的是斜带髭鲷,为35.8%;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最高的是高体鲫,达
60.9%,其中EPA+DHA量也是最高,为29.9%;5种鱼肌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EPA和DHA含量的差异极显著(P〈0.01)。
【总页数】3页(P67-69)
【作者】林利民;陈武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3
【相关文献】
1.5种海水养殖鱼类肌肉脂肪酸组成分析及营养评价 [J], 林利民;陈武
2.漠斑牙鲆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分析与营养品质评价 [J], 许建和;秦洁;邹宽;马欢迎
3.香猪肌肉中的脂肪酸分析及其营养价值评价 [J], 张艺;刘培琼;罗爱平
4.锈斑蟳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分析及营养品质评价 [J], 龚洋洋;黄艳青;陆建学;
邹雄;马洪雨;夏连军
5.中华鳖生化组成的分析──Ⅰ.一般营养成分的含量及肌肉脂肪酸的组成 [J], 王道尊;汤峥嵘;谭玉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