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稳定期药物治疗与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38
慢阻肺稳定期怎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慢阻肺确切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认为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反应有关。
现阶段慢阻肺已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共同列为全球性“四大慢病”之一。
该病症不仅对患者肺部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引起各类的全身效应,进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并且慢阻肺还存在繁杂的表现症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故而对慢阻肺的认识及了解就拥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慢阻肺治疗的重要性现阶段慢阻肺的致病因素尚未完全明确,但近年来针对该病的研究正不断深入。
有部分研究人员认为慢阻肺的主要发病因素应是个体差异与环境因素两方面,比如人体本身缺乏抗胰蛋白酶,再加上如吸烟、长时间接触粉尘、吸入被污染的空气等环境因素,相关问题常易导致人体患得慢阻肺。
而在患得慢阻肺病症后,患者还会表现出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问题,且随着病症严重,还可能并发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
由此,针对慢阻肺对患者正常生活的不良影响及其较高的危害性,在患慢阻肺后,患者就应当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以便控制病情进展,进而保证自身健康与良好的生活质量。
慢阻肺的诊断而在慢阻肺患者进行治疗前,相关患者首先应当明确自身病症、病情与疾病特点等内容。
由此慢阻肺患者及疑似患得慢阻肺的患者就应重视起对肺功能的检查,而肺功能检查作为诊断慢阻肺及慢阻肺病情检测的金标准,患者就应重视并积极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肺功能检查,以此明确自身病情进展、严重度与治疗反应等。
而通常来说,对肺功能进行检查时,如测得检查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小于70%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小于80%,再结合吸烟的高危因素、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并除外其他疾病后可准确诊断为慢阻肺。
慢阻肺可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
急性加重期:指在疾病过程中,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粘液脓性,可伴有发热等症状。
专家解读:从中国指南更新看慢阻肺稳定期管理(药物治疗篇)前情提要专家解读:从中国指南更新看慢阻肺稳定期管理(患者教育篇)药物治疗1. 支气管舒张剂:支气管舒张剂是慢阻肺的基础一线治疗药物,通过松弛气道平滑肌扩张支气管,改善气流受限,从而减轻慢阻肺的症状,包括缓解气促、增加运动耐力、改善肺功能和降低急性加重风险。
与口服药物相比,吸入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更优,因此多首选吸入治疗。
主要的支气管舒张剂有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及甲基黄嘌呤类药物,可根据药物作用及患者的治疗反应选用。
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及作用时间的药物可以增强支气管舒张作用,更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与健康状况,通常不增加不良反应。
(1)β2受体激动剂:β2受体激动剂分为短效和长效两种类型。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主要有特布他林、沙丁胺醇及左旋沙丁胺醇等,常见剂型为加压定量吸入剂。
主要用于按需缓解症状,长期规律应用维持治疗的效果不如长效支气管舒张剂。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作用时间持续12 h以上,较SABA 更好的持续扩张小气道,改善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症状,可作为有明显气流受限患者的长期维持治疗药物。
早期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包括沙美特罗和福莫特罗,其中福莫特罗属于速效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近年来新型LABA起效更快、作用时间更长,包括茚达特罗、奥达特罗和维兰特罗等。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总体来说,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的不良反应远低于口服剂型。
相对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窦性心动过速、肌肉震颤(通常表现为手颤)、头晕和头疼。
不常见的有口咽部刺激。
罕见的不良反应有心律失常、异常支气管痉挛以及心力衰竭人群的氧耗增加,与噻嗪类利尿剂联用可能出现低钾血症。
(2)抗胆碱能药物:抗胆碱能药物通过阻断M1和M3胆碱受体,扩张气道平滑肌,改善气流受限和慢阻肺的症状,可分为短效和长效两种类型。
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主要品种有异丙托溴铵。
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能够持久的结合M3受体,快速与M2受体分离,从而延长支气管扩张作用时间超过12 h,新型LAMA作用时间超过24 h,常用LAMA包括噻托溴铵、格隆溴铵、乌美溴铵和阿地溴铵等。
稳定期慢阻肺的治疗措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持续气流受限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它最具特征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
慢阻肺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慢阻肺在临床分为两个期,“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
稳定期慢阻肺虽然较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的呼吸困难程度减轻,咳嗽、咯痰等症状也明显好转,但是这个稳定期阶段仍然需要我们继续治疗。
通过稳定期的治疗,可以减缓疾病的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减少住院次数和住院时间。
通过稳定期合理的治疗和自我管理,患者可以获得更多的益处。
稳定期慢阻肺的治疗措施,笔者将其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饮食治疗等。
平时在家中的稳定期患者也可以到医院开具相应的药物。
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炎药物、祛痰药物。
支气管扩张剂帮助扩张气道,减轻气流受限的程度,从而改善呼吸困难和气促等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风险。
它们分为短效和长效两类,以适应不同病情的需要。
抗炎药物,尤其是吸入糖皮质激素,用于减轻气道炎症,有助于改善气道通畅程度,降低呼吸困难程度。
常用的药物介绍如下:(1)、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短效制剂如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起效快,持续时间短,每次1-2喷(100-200ug),每24小时一般不超过12喷,为急性加重时缓解症状的急救用药,稳定期慢阻肺不常规使用。
长效制剂种类较多,这类药物的特点是起效相对于短效制剂慢,持续时间较长,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茚达特罗等。
(2)、抗胆碱能药物:短效制剂如异丙托溴铵吸入气雾剂,起效较沙丁胺醇气雾剂慢,持续6-8小时,每次40-80ug,每天3-4次。
长效制剂有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等。
(3)、茶碱类药物:可给予氨茶碱片0.1g 每日三次口服;茶碱缓释片或者控释片0.2g,每日两次口服。
(4)、祛痰药物:对痰液不易咯出者,可给予祛痰药物口服。
常用的祛痰药物有:氨溴索口服液或者氨溴索片 30mg 每日三次口服;乙酰半胱氨酸胶囊0.2g 每日三次口服;羧甲司坦0.5g 每日三次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