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分子世界58009
- 格式:ppt
- 大小:2.14 MB
- 文档页数:28
第七章《走进分子世界》教案主备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型:新授总课时数:学习目标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学习重点:分子的热运动.学习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一、引入新课二、进行新课〔播放课件〕(1)分子和分子运动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大量事实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有扩散现象,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能找到许多事例。
例如,某同学擦点清凉油,周围同学就能闻到清凉油味。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只有分子不停地运动才能相互进入对方。
同时也说明分子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而是彼此间存有间隙。
(2)分子间的作用力在实际生产中,人们早就利用分子间有吸引力,来进行金属焊接了。
一般焊接是靠溶化金属,从而使分子间的距离足够近,金属冷却后就焊接到一起。
近代还有爆破焊接技术,它是将金属外表清洁后靠在一起,然后靠爆炸产生的巨大压力,将两金属压接在一起。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三、进行小结:通过实验和思考,我们已经对分子和分子的运动有了初步认识,现在我们共同回忆一下,看看我们已经有了哪些认识。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直径大约是10-10米。
2.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那么运动着。
3.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两种,即引力和斥力。
●稳固-延展1.在量筒的下半局部盛有蓝色的浓硫酸铜溶液,再在硫酸铜溶液上方缓缓地注入一些清水,几天后,整个量筒内的液体都变成蓝色,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2.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
《走进分子世界》讲义一、引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物质无处不在。
从我们呼吸的空气,到饮用的水,再到身边的各种物体,无一不是由物质组成。
那么,这些物质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就需要我们走进分子世界去一探究竟。
二、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让我们以水为例来理解这个概念。
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当我们把水进行各种物理变化,比如加热变成水蒸气,或者降温变成冰,水的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仍然是由氢和氧组成。
但是,如果对水进行化学变化,比如电解水,水分子就会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时候水的化学性质就发生了改变。
分子的体积非常小,小到我们肉眼无法直接看到。
一个水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 04 纳米。
如果把一滴水放大到地球那么大,那么水分子就大约像乒乓球那么大。
三、分子的运动分子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们时刻都在不停地运动。
扩散现象就是分子运动的一个很好的证明。
我们在房间里打开一瓶香水,很快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
这是因为香水中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逐渐扩散到整个房间。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就越剧烈。
例如,把墨水滴入热水中,墨水扩散的速度要比在冷水中快得多。
这是因为在热水中,分子的能量更大,运动速度更快。
四、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表现为引力。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理解。
固体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固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小,表现出较强的斥力;而液体和气体比较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斥力较小,引力也相对较小。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分子间的距离过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变得非常微弱,可以忽略不计。
五、物质的三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的形成与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密切相关。
在固态中,分子排列紧密,有规则,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分子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中,分子的排列没有固态那么规则,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小,分子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移动,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7.1 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探索世界和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
因此,我设计了一次名为“走进分子世界”的物理课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孩子们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次课程的设计,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和运动规律。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认识到分子世界的存在,并了解分子是如何运动的,以及分子的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分子的基本概念,知道分子的运动规律。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的运动规律。
难点:分子运动的微观解释,分子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分子模型、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分子的存在,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分子模型展示:用分子模型向孩子们展示分子的基本结构,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的存在。
3. 显微镜观察:引导孩子们用显微镜观察分子模型,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分子的形态和特点。
4. 分子运动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分子的运动规律,理解分子运动的微观解释。
5. 生活实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孩子们了解分子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6.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的运动规律。
难点:分子运动的微观解释,分子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认真反思了本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认为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分子的运动规律,也理解了分子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江苏省丹阳市第八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走进分子世界》教案新人教版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了解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体会分子世界的物理性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设计预习作业检查1.闭上眼,想象一下极大和极小的世界是什么样子?2.用一张纸,尽可能地去撕,可以撕成多少块?3.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并且闻到了樟脑丸的气味,这些樟脑丸跑到哪里去了?4.在一杯水中滴入一滴黑墨水,你会看到什么现象?5.胶水为什么可以将两张纸粘牢在一起?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1.分子是非常小的,它的直径大约是()A.10-3m B.10-6m C.10-8m D.10-10m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扫地时尘土飞扬B.气体容易被压缩C.蜡烛“流泪” D.美酒飘香3.空气清新剂能将香味散发到室内的各个地方,这是__________现象;卫生间的毛巾吊钩,用胶可以牢牢粘在瓷砖墙上,这是因为___________的缘故。
4.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密闭的气体总是充满整个容器就是很好的例证。
然而液体和固体却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而不会散开,用分子动理论解释,这是由于:。
5.小明上学途中经过恒顺醋厂时闻到阵阵醋香,这是现象,小华在实验中发现,两滴水银相互靠近时,能自动地汇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表明水银分子间存在着力。
6.打足气的氢气球,即使用细线将口扎紧,气球也会逐渐变小,这是为什么?“20分钟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日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走进分子世界共几课时1
课型新授课第几课时1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资源
预习设计
学程预设导航策略调整反思
从生活中普通的现象入
手
引入:
一张纸,对撕。
师:这是什么?
生:小一点的纸
师:你们说我能不能一直这么撕下去?
师:那么大家想想,这么撕下去会不会
遇到什么困难?
生:纸太小了
师:那么怎么办?
生:
师:如果我们真的能一直这么撕下去的
话,会不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呢?
师:当我们撕到这纸直径只有10-10m 的
时候,若再往下撕,我们就会发现,撕
下来的东西已经不能称为纸了。
师:什么样的东西叫纸呢?现在这个叫
纸,你们看,我如果点一下,它会烧起
来吧,但是当我们撕到直径还不到
-10
来了,你们说我们还能叫这种东西为纸
吗?
师:而这个最小的还能叫纸的东西我们
就叫它为分子
板书:一、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师:你们说我们这一张纸需要多少分子
组成?
生:很多很多
师:那么这些分子师如何组成物质的
呢?
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