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九课珍视生命
- 格式:pptx
- 大小:2.84 MB
- 文档页数:23
《珍视生命》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 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珍爱生命,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珍视生命的观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视频,用于辅助教学。
2. 准备讨论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 提前安置学生收集与生命相关的资料,以便教室交流分享。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观看一段关于交通事故的短片,提问:这些事故造成了哪些风险?2. 引出课题:珍视生命,讨论生命的珍贵性。
3. 提问:如何正确看待生命?(二)新课展示1. 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变过程,讨论生命的奇奥的地方。
2. 讨论生命的脆弱性,如疾病、意外事故等对生命的威胁。
3. 讨论生命的可贵性,如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并世无双的。
4. 观看关于珍视生命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视生命。
5. 小组讨论,分享身边珍视生命的故事或经历。
6. 提问:我们应该如何珍视自己的生命?(三)互动问答1. 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强调珍视生命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提问,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珍视生命。
(四)小结作业1.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珍视生命的重要性。
2. 安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珍视生命的文章,分享自己如何珍视生命。
3. 提醒学生关注交通安全,珍爱生命。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的珍贵,理解生命的不可逆性,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
2. 学会尊重他人生命,培养关爱弱势群体的认识。
3. 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 教学难点:将珍视生命的观念付诸实践,学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的态度。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珍视生命》的第一课时,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守护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他们开始逐渐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容易受到意外事故的伤害。
因此,他们需要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如何尊重和爱护他人的生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
3.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生命的脆弱和珍贵,提高生命安全意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3.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方式,让学生交流对生命的认识,培养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珍视生命》。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
3.案例:挑选一些与生命安全相关的典型案例。
4.视频:准备一些关于生命安全的教育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一些与生命安全相关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珍视生命?2.呈现(10分钟)展示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结合典型案例,讨论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
第一框守护生命之爱护身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作为七年级学生,小学和初中班会课上接受过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对于安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中学生受挫能力比较弱,自杀,自残隐患依然存在。
部分学生缺乏健康意识,甚至有时会任意挥霍自己的身体资本。
由于中学生受年龄限制,生命经验不足,当自己的生命面临险境时,有时会缺乏白救或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所以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法
在本堂课中,我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希望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有所悟有所得。
四、说学法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主要的学法有讨论法、思辨法、归纳法、
分析法,希望通过各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爱护身体爱惜身体
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框守护生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是针对七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
本课《守护生命》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宝贵性,理解守护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从自我为中心转向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知,但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价值,学会尊重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性,理解守护生命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回馈社会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性,理解守护生命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境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守护生命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案例:收集相关的典型案例,以便进行分析。
2.准备讨论题:为学生提供引导性的讨论题目,以便进行小组讨论。
3.准备情境模拟:设计情境,准备相关材料,让学生亲身体验守护生命的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诞生、生长发育、老年人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宝贵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守护生命的案例,如见义勇为的事迹等,让学生了解守护生命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九课《珍视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珍视生命”,教材以人的生命为主线,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多样性、生命的价值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但同时也缺乏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认识生命的价值,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命的多样性、生命的价值、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生命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九课《珍视生命》。
2.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
3.案例:收集一些与生命相关的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4.小组讨论题目: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小组讨论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命的多样性,如动物、植物、人类等,引导学生关注生命。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如教材中提到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2. 了解基本的援救和自我珍爱方法。
3. 学会在危机情况下珍爱自己,同时也能帮助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自我珍爱和援救方法。
2. 难点:在紧急情况下岑寂应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诠释教学观点。
2. 准备一些基本的援救包,以便学生可以实际操作。
3.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教室内容。
4. 设计一些互动性的问题,以便在教室中进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关于校园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安全。
二、新课教学1. 守护生命起首要关注自己的身体(1)如何健康饮食?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举例说明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的风险。
2. 珍爱自己生命,必须增强自我珍爱认识(1)举例说明如何在遇到危险时,机智求助,珍爱自己。
(2)通过一些视频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强自我珍爱认识。
3. 守护生命需要掌握自我珍爱的方法和技能(1)如何应对校园欺凌?如何避免网络陷阱?(2)通过一些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掌握自我珍爱的方法和技能。
三、教室活动1. 分组讨论:学生在平时生活中遇到的危险和如何避免这些危险。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2.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学习如何机智应对各种危险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判和指导。
四、教室小结及作业安置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守护生命的重要性。
2. 安置课后作业:每个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守护生命的作文,反思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如何珍爱自己。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种安全教育活动。
五、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教室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生命是奇特的,珍惜自己的生命。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九课《珍视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九课《珍视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主要讲述了生命的珍贵和如何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开始逐渐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但对于如何珍视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还缺乏清晰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需要学会如何面对和解决。
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和韧性,认识增强生命韧性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他们的生命韧性。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珍视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
难点:如何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生命韧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和韧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悟,互相启发。
3.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时间安排,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珍视生命、增强生命韧性的。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生命的认识和感受。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生命韧性。
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讨论成果,强调珍视生命、增强生命韧性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