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上)
- 格式:ppt
- 大小:15.46 MB
- 文档页数:35
(一) 单选题1. 作为一种理解性的阅读,它不仅要求深入地、正确地理解文献的精华部分,掌握作者的真实意图,而且还要求研究人员能够恰如其分地对文献予以评价,这是指()。
(C) 精读2. 追溯查找法也称()。
(B) 参考文献查找法3. 创立了形式逻辑体系的人是()。
(C) 培根4. 以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被称为()。
(D) 科学方法论5. 进行科研课题选题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特长选题,这里所谓特长,是指()。
(B) 在科研方面所具有的优点6. 下列哪项不属于文献的组成要素?(D) 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相同7.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颁布实施的第一年是指()年。
(D) 20068. “This report contains ...,first, ... second, ...; finally,”是属于国际学术会议的哪一项常用语?(B) 导言语句9. 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所导致的部分或整个生物群体遗传物质的一系列不可逆转的改变,这是指( )。
(B) 生物进化10. 研究清代两大代表性传奇《长生殿》与《桃花扇》的异曲同工,即是一种()。
(D)横向比较11. 查阅建国后的报刊资料,可以利用()。
(D) 《新华日报》12. 科研的客观条件中,哪一项是最重要的条件?(D) 资料13. 通过授予有限时间内的专有地位是指()。
(A) 专利14. 人从本质上讲,是()。
(A) 经济动物15. 人的认识、意志、信念、自信、向往和理想、目标、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的总称是指()。
(D) 心理素质16. 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A) 道德17. 用字母符号表示未知数的值进行运算,求解各种代数方程是( )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C) 代数18. 我国宋代著名学者()曾指出:“读书有疑,所有见,自不容不立论。
其不立论者,只是读书不到疑处耳!”(D) 朱熹19. 科研人员提高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指()。
北京化工大学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入学考试“综合课”复习大纲
1、了解:
(1)自然的概念,自然界物质的存在及其演化过程和规律。
(2)科学的本质特征;科学发现的一般特点;科学理论创立的一般特点;
科学理论发展的主要特征。
(3)技术的本质特点;技术与科学的关系;技术预测与评估;技术方案的构思与设计、试验与实施;技术认识的特点。
(4)科学和技术的社会互动关系,科学知识社会(SSK)和技术的社会建构等。
2、熟悉:
(1)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概念及其关系;历史上的自然观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及其新发展。
(2)科学的组成要素,科学的价值;科学事实的获取方法,科学假说的形成方法;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和经验检验的基本原则;科学理论发展的主要基本模式。
(3)技术的组成要素;技术的价值;技术方法的种类及其特点;技术的分类;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4)科学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国家创新体系等
3、掌握:
(1)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等。
(2)科学和非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标准;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和经验检验的基本方法;科学理论创新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形式。
(3)技术伦理;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技术悲观主义与技术乐观主义等。
(4)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等。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第二篇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第五章科学理论及其合理性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系统化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由科学概念、科学原理以及对这些概念、原理的理论论证所组成的体系。
第一节科学理论的结构和基本特征一.科学理论的结构1.组成科学理论的基本要素科学理论是由3个基本知识单元自成的:基本概念;联系这些基本概念的判断即基本原理或定律;由这些概念与原理推演出来的逻辑结论,即各种具体的规律和预见。
基本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反映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专有的一些科学概念。
例如,几何学中的点、线、面等;力学中的力、质点、速度、加速度、质量、功、能等;化学中的元素、原子、分子、化合、分解、价、健等。
科学概念是构成科学理论的基石,一个新理论的建立,需要若干新的概念作为它的先导或逻辑出发点,藉以在逻辑上召开它的理论体系。
否则,科学理论就会失去它独立存在的支撑点。
基本原理是科学对所研究对象的基本关系的反映,是科学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础。
它在语言、结构上表现为判断的形式,一般用全称判断来表达。
牛顿力学中的3个基本定律,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的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等等都是如此。
科学推理是科学理论中的由基本原理演绎推导出现的结论。
它执行着理论解释和预见的功能。
例如,狭义相对论中引伸出现的钟慢、尺缩效应,质能关系式等。
在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定律、科学推断所构成的科学理论中,各元素不是按照任意的外在的次序排列的,而是有一个严密的、前后一贯的逻辑结构。
2.两类理论——构造性理论和原理性理论爱因斯坦曾把物理学中的理论区分为两类:构造性理论和原理性理论。
构造性理论是“从比较简单的形式体系出发,并以此为材料,对比较复杂的现象构造出一幅图象”。
1气体分子运动论就是如此。
原理性理论“使用的是分析方法,而不是综合的方法。
形成它们的基础和出发点的元素,不是用假说构造出来的,而是在经验中发现到的,它们是自然过程的普遍特征,即原理。
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人类是通过科学来认识自然界的,本编依据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相一致的原理,围绕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科学问题为起点,研究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科学事实的经验方法,研究经由科学抽象、运用各种科学思维形式建立假说和检验假说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科学理论发展的多元模式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机制。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从认识史上看,把科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是在科学从包罗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之后。
本章以科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阐述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1.科学的涵义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的本质做出以下深刻的论述:其一,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其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其三,科学是生产力。
其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随着科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科学已经成长为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事业,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文化、科学与方法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一,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其二,科学是一种文化。
其三,科学是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是由多种基本要素组成的复杂整体,只有把有关科学的各种涵义当做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来把握,揭示各种涵义之间的联系,才能全面地、综合地认识科学的本质。
贝尔纳把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
2.科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性质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目的在于认识自然规律,为人类正确改造自然开辟道路。
一般而言把现代自然科学分为基础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类。
科学观的方法科学观是指一种对待世界的态度和方法,它以科学知识和科学理论为基础,注重实证和推理,以客观的方式研究和解释现象。
科学观作为一种方法论,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探讨科学观的方法。
一、科学观的哲学基础科学观的哲学基础主要来源于现实主义和实证主义。
现实主义认为外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们通过感观获得对世界的认识。
实证主义则强调科学应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理论,只有经过实证验证的观点才是可靠的。
科学观的方法也深受这些哲学思想的影响。
二、科学观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科学观注重研究问题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科学观认为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任何一个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因此,科学观在问题研究中强调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问题,而不是片面和孤立地看待现象。
三、科学观的可重复性和验证性科学观强调科学研究的可重复性和验证性。
科学观认为科学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和规则,所有的研究结果都应该是可重复的,并且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进行验证。
只有被验证过的结论才是可信的,而且需要不断地进行验证和修正。
四、科学观的假设和推理科学观的方法也包括假设和推理。
科学研究往往是从观察现象出发,提出假设,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同时,科学观还强调使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和推断,以便推测出它们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五、科学观的历史和发展科学观的方法和理论是在人类长期的科学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科学观不断地通过实践和反思进行发展和进步,不断修正和完善科学理论和方法,以适应新的科学问题和需求。
科学观的发展过程也证明了它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综上所述,科学观作为一种方法论,具有明确的哲学基础,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可重复性和验证性,以及假设和推理。
科学观的方法是一种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它为人们正确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工具。
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我们应该继续坚持科学观的方法,不断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绪论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22,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2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24,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2第一编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P23)3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P23)33,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27)3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31)35,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P39)36*补充,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37,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P38)3 第二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1,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P44)2,系统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P49)3,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P52)4,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P53)5,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P59)6,阐释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P65)7,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P67)第三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1,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76)42,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P70)3,生态危机的概念及其表现。
(P76)4,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P80)5,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你的想法。
(P84)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1,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P91)2,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的特点与相互关系。
(P97)3,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答:(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2,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的领域包括: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答:20世纪中叶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把人类历史推向一个新的时代,自然辩证法的问题与内容又有了新的发展。
(1)在自然观方面。
①结合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提出了系统自然观;②结合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
(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
①规范认识论方向,规范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建立问题,把重点放在科学理论的辩护问题或合理性问题上,代表性的有:逻辑经验主义【即归纳主义和证实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经验->假说->证实】、批判理性主义【即演绎主义和证伪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问题->假说->证伪】、历史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能片面地归结为证伪的过程,它还有一个证实的过程,前者是科学革命,后者是常规科学。
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常规科学->科学革命”不断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
②实证认识论方向,实证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发展问题,说到底是创造性思维问题。
实证的科学哲学家认为,这是规范的科学哲学无法解决的。
(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
理性主义传统;实证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传统。
(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是什么1.1其定义就一直存在争议。
因为,哲学史上的哲学家们各自心中都有一个对哲学的独特定义与理解。
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与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有阶级性与意识形态性。
1.2.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1.2.1.1世界观,又称宇宙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看法。
1.2.1.2世界观人皆有之,且有不同。
1.2.1.3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与一般人的世界观对比一般人的世界观不同于哲学的世界观。
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不自觉形成的,是对其自身、人、社会与自然等世界某一方面的零散认识,缺乏系统性与理论论证。
而哲学的世界观是自觉形成的,是哲学家、思想家对其自身、人、社会与自然等世界深层次的一般性的认识,是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系统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是以总体方式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
1.2.1.4哲学世界观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在世界之外的世界观,它包括并决定历史观与人生观,人生观则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现实表现,它们之间存在有机联系、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的关系。
1.2.1.5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法的学说和理论。
不同于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方法的理论体系,是在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基础上概括总结出来的,对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具有指导作用。
1.2.1.6一般说来,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1.2.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与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2.2.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在于,它们的研究对象是不同的。
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特殊本质及其规律,不能从总体上把握世界。
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研究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和学说,通常被理解为科学认识的方法论也就是关于科学认识的活动的体系、形式和方法的学说。
科学认识:反应人同自然科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发展的理论体系。
研究对象:一定研究过程中所要认识的客体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的特点、本质、结构、规律对图认识主体而言是再在之物。
具体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模拟法4.类比法5.分析法6.综合法7.演绎法8.归纳法9.假说发发展历史:1.古代2.近代前期(重观察和重实验、收集资料)3.近代后期(整理资料)4.现在(综合资料)现代的发展趋势:1.自认科学从分化为主阶段进入了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以综合为主的新阶段2.自然科学各部门各学科相互渗透,出现了一系列边缘学科和横断学科3.自认科学研究从个人研究为主转为集体研究为主科学方法论的学科性质:(论述题)1.是一门趋向于独立的学科:①现代科学深刻揭示了物质世界统一性,提供了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彼此渗透、移结合并达到一体化的依据②在现代科技中日益强烈的一体化趋势提出了建议统一的科学方法论的要求③数学方法是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方法论上趋向统一2.是一门思维学科:①因为科学方法论研究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大脑在科学研究中如何思维的问题②科学方法论的研究问题有一部分是属于如何使用物质手段变革对象的问题,属于人们在科学研究中进行感性物质活动的问题③就认识功能而言不同层次的科学方法是解决思维方式的途径或道路问题3.是一门认识工程学:①理论和工程技术存在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②整体研究过程是选择、决策、组织的动态过程科学实验步骤(简答题)1.确定研究课题2.获取和积累科学事实3.进行科学抽象提出科学假说4.检验假说(成立则回到第2步)5.建立理论体系第二章:研究选课一.研究什么问题?1.问题:是一种“获得性遗传”知道,是人类知识的一种继承和发展,表现为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的连结点。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统编版(2019)必修4哲学与文化1.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备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地位、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关键能力:能够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史命;能够运用比较学习法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能够结合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发展的历史进程,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思想。
2.科学精神: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3.公共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增强精神力量。
1.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2.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阅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导入新课在前面两节课时的学习中,我们对哲学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我们知道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便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2、新课讲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它的产生有带着怎样的使命呢?【背景介绍】19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在英、法、德、占据了统治地位。
在英法两国,经过数次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政权,这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已非常尖锐,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已开始由资产阶级争取政治平等的民主革命运动转变为无产阶级的争取人类解放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
只有在哲学上实现根本变革,才能创立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需要的科学世界观,为无产阶级提供批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理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