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科学方法论观察与实验
- 格式:pptx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8
一.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一般地说,技术的发明是科学知识和经验知识的物化,使可供应用的理论和知识变成现实。
现代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已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科学的应用”然而,现代科学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技术,技术的需要往往成为科学研究的目的,而技术出发展又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
在它们之间是一种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可以预见,它们的联系还会更加密切,界限也会变得模糊起来。
但是,科学与技术毕竟是两种性质不尽相同的社会文化.二者的区别也是十分明瓦的。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把握二者的区别:(1)从目的和任务看,科学主要是认识自然,获得关于自然的知识,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讲究要有所发现,要揭示客观过程的规律性和因果性;技术则主要的是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解决实践过程中应当“做什么”和“怎样做”印问题,寻求怎样去制(making)和做(doing)的规则,讲究有所发明.以实现满足主体需要的目的。
(2)从活动过程看,人类认识利实践的循环过程为实践一实践感性一理论理性一理论感性一实践理性一实践感性。
科学乃是对复杂实践感性的理性纯化,技术乃是对理伯理论的综合感性化。
科学主要地是从实践到理论,从物质到精神,扬弃经验以跃升到玛性,其研究过程探索性强,相对不确定,选题的自由度大.活动有较明显的个体性;技术贝主要地是从理论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经验因素常常是不可缺少的或是必要的补充,其研究过程计划性强,相对较确定,选题的约束度大些,活动有较明显的协作性。
(3)从形态上看,科学主要地表现为一元件的知识,它要把纷繁复杂的现象统一于某一种本质,力求从众多的假说中筛析出某一种定论,主导性的认识走向是从复杂到纯化,从多样到单一;相对来说,技术则是从单一到多样.使提纯了的东西复杂化,它要把某一种科学认识转化为多种工艺方法,从相同的原理去做出多种类狭的设计方案,造成种类繁多的人工创造物或多样性的物质手段。
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是一种以辩证思维和方法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它通过研究自然界事物的发展、变化和相互关系,探索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
自然辩证法方法论的核心是在观察和研究自然界时运用辩证思维方式,以整体观念和矛盾的斗争为基础,分析、理解、把握和改造自然界的规律。
本文将介绍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辩证法、矛盾规律、发展规律和可变性原则。
1.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自然辩证法的哲学基础,它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统一多样性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改变物质条件可以改变事物的发展。
2. 矛盾规律自然界事物都存在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自然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矛盾的斗争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变革。
3. 发展规律自然界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辩证法强调抓住事物发展的规律,以发展的眼光来观察自然界。
4. 可变性原则自然界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不同因素之间存在着可变性。
自然辩证法认为改变其中一个因素会对整体产生影响,因此在研究自然界时,要注重对事物间相互关系的把握。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是以上述基本原理为指导,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和应用。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矛盾分析法、全面观察法、历史法和实验研究法。
1. 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对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进行深入剖析和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矛盾分析法要善于捕捉矛盾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掌握矛盾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2. 全面观察法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通过对事物的全面观察来揭示的。
全面观察法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事物的片面现象,还要把握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和相互关系,审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的整体过程,形成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全面理解。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研究方法自然辩证法是一种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方法论,它是为了揭示事物发展的矛盾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方法,它要求我们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全面、系统、发展的眼光,善于捕捉事物发展的矛盾和变化。
辩证思维方法要求我们超越片面性、静止性的认识,从整体和发展的角度去把握事物,充分认识和分析事物内在的矛盾,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二、实证研究方法自然辩证法注重实证研究,即通过实验、观察、考察等手段,积累实证事实,深入分析问题,形成科学结论。
实证研究方法要求我们严谨、准确地收集实证数据,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三、模型构建方法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旨在揭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因此,构建模型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模型构建要求我们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运用数学和逻辑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逻辑模型,并通过模型验证和修正,不断提高模型的精度和预测能力。
四、实践方法自然辩证法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实践方法要求我们在研究中注重实践的引导和支撑,将科学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验证和改进理论,不断提高研究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五、综合方法自然辩证法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一个系统的总体,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实现科学问题的解决。
综合方法要求我们根据具体研究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全面、准确的结论。
总结起来,自然辩证法的科学研究方法包括辩证思维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模型构建方法、实践方法和综合方法等。
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把握事物的运动规律和本质矛盾,为科学研究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手段,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
通过自然辩证法的科学研究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改造自然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观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观涵盖了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观点:
1.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自然辩证法强调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包括观察、实验、理论构建和验证等方面。
科学研究需要遵循严格的科学方法,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科学知识的社会性:自然辩证法认为科学知识是社会性的,是科学
家之间互动和协商的结果。
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同时科学知识也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3.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自然辩证法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
动关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社会的需求和发展也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4.科学的伦理和价值:自然辩证法强调科学的伦理和价值问题,科学
的发展应该服务于人类的福祉和可持续发展。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需要关注伦理和价值问题,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5.科学研究的跨学科性:自然辩证法认为科学研究是跨学科的,不同
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有助于推动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在跨学科的研究中,需要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6.科学的局限性:自然辩证法认为科学并不是万能的,科学有其自身
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在科学研究中,需要保持谦虚和开放的态度,不断反思和修正科学理论的缺陷和不足。
总之,自然辩证法的科学观关注科学研究的本质、方法、价值和社会影响等方面,旨在促进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强调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和科学的局限性。
绪论1,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22,自然辨证法得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2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24,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2第一编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创立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得发展有怎样得联系?(P23)3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P23)33,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得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27)3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31)35,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基本思想、特征与重大意义?(P39)36*补充,马克思主义得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 37,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得自然科学基础与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P38)3第二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发展:系统自然观1,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得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P44)2,系统自然观确立得重大意义?(P49)3,什么就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就是自然界物质得普遍存在方式?(P52)4,自然界物质系统得基本特点?(P53)5,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得进化就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得过程?(P59)6,阐释自组织得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得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P65)7,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得无限性?(P67)第三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发展:生态自然观1,从生态自然观得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就是对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丰富与发展。
(P76)42,如何理解自然界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得根基?(P70)3,生态危机得概念及其表现。
(P76)4,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P80)5,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您得想法.(P84)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得本质与科学知识得构成1,如何理解科学得本质?(P91)2,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得特点与相互关系。
(P97)3,什么就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得重要性。
一、研究对象1、自然观(自然哲学):普遍性问题。
古代的朴素自然观;中世纪的神秘自然观;近代的机械论自然观;现代的科学自然观。
2、方法论(科学研究的哲学):内部性问题两大基础:数学(逻辑语言)和实验(自然对象)古希腊文明对科学的独特贡献:对自然的纯粹兴趣;初等数学的完善现代科学的本质:系统化的经验解释;数学及实验方法的支持3、科技观(科学发展的辩证法):外部性问题4、自然辩证法有三部分组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具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自然辩证法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纽带。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并列,两者是统一的。
二、历史渊源自然的概念:事物的本性(宇宙)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希腊的自然哲学:直观、思辨、猜测泰勒斯:万物皆水;阿娜克西美尼:玩物皆火;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三、近代科学的兴起理性主义A:隔离体法——明确事物间的因果关系B:思维经济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奥卡姆剃刀)历史背景文艺复兴:回归古希腊人对本身的肯定宗教改革:确立了信仰的个人属性哲学背景英国经验主义的兴起:培根、洛克、休谟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怀疑主义)康德的三大机制:纯粹的理性批判(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实践理论批判(道德哲学);判断力批判(艺术美学)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A、机械论取代了泛灵论B、定量方法取代了定性描述(函数关系)C、假说演绎体系的建立D、将复杂的运动现象纳入到单一的自然图式中去五、学科性质——哲学什么是哲学?科学是对自然现象的理解与分析;哲学是对精神现象的理解与分析亚里士多德:思想思想哲学概念:辩证法(即对话艺术)和世界(即存在的展开状态)六、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客观实在性:主观——一己之见;客观——共同世界形态多样性:生命非生命;固液气;等离子;超密;真空;反物质理论七、物质联系的系统方式基本特点A、系统方式:现代科学的整体思维工具非加和性(系统的根本属性)B、系统构成:要素、结构、功能、环境C、历史意义:对近代科学隔离D、系统类型E、整体与部分:加和性:非加和性F、稳定性一个完整的体系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A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B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C系统的结构使它成为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整体;D功能是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系统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