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科学方法论观察与实验
- 格式:pptx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8
一.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一般地说,技术的发明是科学知识和经验知识的物化,使可供应用的理论和知识变成现实。
现代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已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科学的应用”然而,现代科学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技术,技术的需要往往成为科学研究的目的,而技术出发展又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
在它们之间是一种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可以预见,它们的联系还会更加密切,界限也会变得模糊起来。
但是,科学与技术毕竟是两种性质不尽相同的社会文化.二者的区别也是十分明瓦的。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把握二者的区别:(1)从目的和任务看,科学主要是认识自然,获得关于自然的知识,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讲究要有所发现,要揭示客观过程的规律性和因果性;技术则主要的是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解决实践过程中应当“做什么”和“怎样做”印问题,寻求怎样去制(making)和做(doing)的规则,讲究有所发明.以实现满足主体需要的目的。
(2)从活动过程看,人类认识利实践的循环过程为实践一实践感性一理论理性一理论感性一实践理性一实践感性。
科学乃是对复杂实践感性的理性纯化,技术乃是对理伯理论的综合感性化。
科学主要地是从实践到理论,从物质到精神,扬弃经验以跃升到玛性,其研究过程探索性强,相对不确定,选题的自由度大.活动有较明显的个体性;技术贝主要地是从理论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经验因素常常是不可缺少的或是必要的补充,其研究过程计划性强,相对较确定,选题的约束度大些,活动有较明显的协作性。
(3)从形态上看,科学主要地表现为一元件的知识,它要把纷繁复杂的现象统一于某一种本质,力求从众多的假说中筛析出某一种定论,主导性的认识走向是从复杂到纯化,从多样到单一;相对来说,技术则是从单一到多样.使提纯了的东西复杂化,它要把某一种科学认识转化为多种工艺方法,从相同的原理去做出多种类狭的设计方案,造成种类繁多的人工创造物或多样性的物质手段。
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是一种以辩证思维和方法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它通过研究自然界事物的发展、变化和相互关系,探索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
自然辩证法方法论的核心是在观察和研究自然界时运用辩证思维方式,以整体观念和矛盾的斗争为基础,分析、理解、把握和改造自然界的规律。
本文将介绍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辩证法、矛盾规律、发展规律和可变性原则。
1.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自然辩证法的哲学基础,它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统一多样性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改变物质条件可以改变事物的发展。
2. 矛盾规律自然界事物都存在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自然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矛盾的斗争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变革。
3. 发展规律自然界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辩证法强调抓住事物发展的规律,以发展的眼光来观察自然界。
4. 可变性原则自然界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不同因素之间存在着可变性。
自然辩证法认为改变其中一个因素会对整体产生影响,因此在研究自然界时,要注重对事物间相互关系的把握。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是以上述基本原理为指导,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和应用。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矛盾分析法、全面观察法、历史法和实验研究法。
1. 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对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进行深入剖析和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矛盾分析法要善于捕捉矛盾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掌握矛盾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2. 全面观察法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通过对事物的全面观察来揭示的。
全面观察法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事物的片面现象,还要把握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和相互关系,审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的整体过程,形成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全面理解。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研究方法自然辩证法是一种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方法论,它是为了揭示事物发展的矛盾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方法,它要求我们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全面、系统、发展的眼光,善于捕捉事物发展的矛盾和变化。
辩证思维方法要求我们超越片面性、静止性的认识,从整体和发展的角度去把握事物,充分认识和分析事物内在的矛盾,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二、实证研究方法自然辩证法注重实证研究,即通过实验、观察、考察等手段,积累实证事实,深入分析问题,形成科学结论。
实证研究方法要求我们严谨、准确地收集实证数据,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三、模型构建方法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旨在揭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因此,构建模型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模型构建要求我们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运用数学和逻辑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逻辑模型,并通过模型验证和修正,不断提高模型的精度和预测能力。
四、实践方法自然辩证法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实践方法要求我们在研究中注重实践的引导和支撑,将科学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验证和改进理论,不断提高研究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五、综合方法自然辩证法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一个系统的总体,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实现科学问题的解决。
综合方法要求我们根据具体研究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全面、准确的结论。
总结起来,自然辩证法的科学研究方法包括辩证思维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模型构建方法、实践方法和综合方法等。
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把握事物的运动规律和本质矛盾,为科学研究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手段,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
通过自然辩证法的科学研究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改造自然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观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观涵盖了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观点:
1.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自然辩证法强调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包括观察、实验、理论构建和验证等方面。
科学研究需要遵循严格的科学方法,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科学知识的社会性:自然辩证法认为科学知识是社会性的,是科学
家之间互动和协商的结果。
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同时科学知识也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3.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自然辩证法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
动关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社会的需求和发展也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4.科学的伦理和价值:自然辩证法强调科学的伦理和价值问题,科学
的发展应该服务于人类的福祉和可持续发展。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需要关注伦理和价值问题,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5.科学研究的跨学科性:自然辩证法认为科学研究是跨学科的,不同
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有助于推动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在跨学科的研究中,需要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6.科学的局限性:自然辩证法认为科学并不是万能的,科学有其自身
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在科学研究中,需要保持谦虚和开放的态度,不断反思和修正科学理论的缺陷和不足。
总之,自然辩证法的科学观关注科学研究的本质、方法、价值和社会影响等方面,旨在促进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强调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和科学的局限性。
绪论1,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22,自然辨证法得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2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24,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2第一编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创立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得发展有怎样得联系?(P23)3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P23)33,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得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27)3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31)35,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基本思想、特征与重大意义?(P39)36*补充,马克思主义得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 37,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得自然科学基础与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P38)3第二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发展:系统自然观1,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得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P44)2,系统自然观确立得重大意义?(P49)3,什么就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就是自然界物质得普遍存在方式?(P52)4,自然界物质系统得基本特点?(P53)5,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得进化就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得过程?(P59)6,阐释自组织得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得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P65)7,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得无限性?(P67)第三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发展:生态自然观1,从生态自然观得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就是对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丰富与发展。
(P76)42,如何理解自然界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得根基?(P70)3,生态危机得概念及其表现。
(P76)4,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P80)5,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您得想法.(P84)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得本质与科学知识得构成1,如何理解科学得本质?(P91)2,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得特点与相互关系。
(P97)3,什么就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得重要性。
一、研究对象1、自然观(自然哲学):普遍性问题。
古代的朴素自然观;中世纪的神秘自然观;近代的机械论自然观;现代的科学自然观。
2、方法论(科学研究的哲学):内部性问题两大基础:数学(逻辑语言)和实验(自然对象)古希腊文明对科学的独特贡献:对自然的纯粹兴趣;初等数学的完善现代科学的本质:系统化的经验解释;数学及实验方法的支持3、科技观(科学发展的辩证法):外部性问题4、自然辩证法有三部分组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具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自然辩证法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纽带。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并列,两者是统一的。
二、历史渊源自然的概念:事物的本性(宇宙)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希腊的自然哲学:直观、思辨、猜测泰勒斯:万物皆水;阿娜克西美尼:玩物皆火;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三、近代科学的兴起理性主义A:隔离体法——明确事物间的因果关系B:思维经济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奥卡姆剃刀)历史背景文艺复兴:回归古希腊人对本身的肯定宗教改革:确立了信仰的个人属性哲学背景英国经验主义的兴起:培根、洛克、休谟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怀疑主义)康德的三大机制:纯粹的理性批判(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实践理论批判(道德哲学);判断力批判(艺术美学)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A、机械论取代了泛灵论B、定量方法取代了定性描述(函数关系)C、假说演绎体系的建立D、将复杂的运动现象纳入到单一的自然图式中去五、学科性质——哲学什么是哲学?科学是对自然现象的理解与分析;哲学是对精神现象的理解与分析亚里士多德:思想思想哲学概念:辩证法(即对话艺术)和世界(即存在的展开状态)六、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客观实在性:主观——一己之见;客观——共同世界形态多样性:生命非生命;固液气;等离子;超密;真空;反物质理论七、物质联系的系统方式基本特点A、系统方式:现代科学的整体思维工具非加和性(系统的根本属性)B、系统构成:要素、结构、功能、环境C、历史意义:对近代科学隔离D、系统类型E、整体与部分:加和性:非加和性F、稳定性一个完整的体系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A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B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C系统的结构使它成为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整体;D功能是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系统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
自然辩证法和社会科学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和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领域中运用,倡导以辩证的思维方式来理解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辩证过程。
在自然辩证法中,人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积累经验,通过归纳和演绎来总结规律,通过分析和解释来揭示原因。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理念是整体观念和变化观念,即将自然界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强调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而社会科学方法论则是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社会科学方法论旨在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运行规律。
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人们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来收集数据,通过统计和分析来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
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社会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将研究对象看作是人类行为和人类关系的产物,并重视历史、文化等因素对社会现象的影响。
虽然自然辩证法和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研究领域和思维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追求通过科学研究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两者的相互借鉴和交叉应用,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第七章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科学理论创立之后,必须经过同行的评价和检验,才能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本章主要讨论如何对科学理论进行逻辑评价和实验检验。
【教学案例】1、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晚年,爱因斯坦把自己在科学实践中的经验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加以思考和提炼。
在“自述”(1946年)这篇有名的回忆录中,他在开始批判那个作为理学基础的力学之前,论述了批判各种物理学理论的普遍观点。
爱因斯坦明确提出,评价科学理论有两个标准。
他认为:“第一个观点是很明显的:理论不应当同经验事实相矛盾。
”它“所涉及的是用现成的经验事实来证实理论基础”。
“第二个观点涉及的不是关于(理论)同观察材料的关系问题,而是关于理论本身的前提,关于人们可以简单地,但比较含糊地称之为前提(基本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作为基础的关系)的‘自然性’或者‘逻辑的简单性’。
”爱因斯坦分别称这两个标准为“外部的确认”和“内部的完美”。
它们可以看作是评价科学理论的外部标准和内部标准。
在爱因斯坦看来,评价科学理论的外部标准是最高标准和最终标准。
他这样说过:“物理学中没有任何概念是先验地必然的,或者是先验地正确的。
惟一地决定一个概念的‘生存权’的,是它同物理事件(实验)是否有清晰的和单一而无歧义的联系。
”我认为,这里的“惟一”,无疑是就最高标准和最终标准而言的,它并不排斥作为评价科学理论的内部标准的地位和作用。
爱因斯坦认为,经典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绝对同时性、绝对速度、绝对加速度等等,在相对论中之所以被抛弃,正因为它们同实验之间不可能有单一而无歧义的联系。
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平面”、“直线”等概念,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
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原则性的命题:理论体系所具有的真理性取决于它同经验总和的对应可能性的可靠性和完备性。
他后来还说过:“只有考虑到理论思维同感觉经验材料全部总和的关系,才能达到理论思维的真理性。
”这说明,理论的真理性的确立必须在实验检验之后,它是一个后验问题,而不是先验问题。
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旨在探索和解释世界的运行规律,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重要工具。
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是指在研究自然现象时,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的几个重要方法论,包括实证主义、系统论、历史唯物主义等。
一、实证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是指通过观察和实证来验证理论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的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以实际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数据和实证来验证科学理论的正确性。
实证主义要求研究者对自然现象进行客观观察,收集大量的实验数据,以确保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和普遍性。
同时,实证主义也强调理论的可验证性,只有当理论可以通过实验证据得到佐证,才能被科学界所接受。
二、系统论方法论系统论是指将整个自然世界看作一个有机系统来研究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的系统论方法论认为,自然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只有将其视为一个整体才能全面而深入地理解。
系统论方法强调研究者要将自然现象置于其所处的环境和背景中考察,关注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以揭示整个系统的运行规律。
同时,系统论方法也提醒我们要注意系统内部和外部的相互影响,避免片面化和孤立观点。
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是指通过研究历史变迁来揭示自然规律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认为,自然现象的变化是有历史轨迹和内在规律的,只有通过历史研究才能揭示这些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要求研究者要了解事物的演变过程,分析过去的经验和实践,以推断未来的发展趋势。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也要求我们要反思和总结历史的教训,借鉴过去的成功经验,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四、综合运用不同方法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几种,它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根据研究的目标和对象,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科学探索。
比如,在实证研究中可以采用实验和观察,通过收集数据来验证理论;在系统研究中可以应用数学和模型,揭示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在历史研究中可以借助文献和档案,探索物质发展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它是以辩证的思维方式来探索自然界和社会界的真理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即认为物质世界是经过辩证发展的,它是在矛盾冲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它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原则的总称。
科学方法论的核心原则是观察、提问、假设、推断、验证,即先从观察出发,提出问题,然后假设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再进行推断和验证。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方法论有很大的关联,因为《自然辩证法》提出的辩证思想也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经常使用辩证思维方式来探究自然界的真理。
辩证思维是指在思考问题时,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找出问题的矛盾冲突,并寻找解决矛盾冲突的方法。
辩证思维在科学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探究自然界的矛盾冲突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方法论的关系还体现在,《自然辩证法》提倡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也是科学方法论的重要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经过辩证发展的,它是在矛盾冲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个思想与科学方法论的观察、提问、假设、推断、验证原则相一致,都是从矛盾冲突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的来说,《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方法论有很大的关联,都是以辩证的思想和方法来探究真理的重要理论。
1/ 1。
《自然辩证法概论》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概论》是一门关于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哲学和方法论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观:研究自然界的本质、结构、演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探讨自然界的客观性、普遍性和规律性。
2. 科学技术观:探讨科学技术的本质、结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强调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和价值。
3. 科学方法论:研究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包括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强调科学方法的逻辑性和实证性。
4. 技术方法论:探讨技术发明和创新的方法和过程,包括问题解决、方案设计、实验验证等,强调技术方法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5.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包括科学技术的社会责任、科技伦理等问题,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6.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介绍自然辩证法的起源、发展和现状,以及自然辩证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概论》,学生可以提高对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自然辩证法科学的研究方法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论,它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观察、实验研究、数学建模和理论推演等。
1. 实证观察:通过对自然现象进行直接观察和记录,收集相关的事实和数据。
这种方法强调观察者的中立性,力图客观地描述和解释自然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过程。
2. 实验研究:通过有计划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模拟或改变自然现象,控制和测量相关变量,以探究自然规律的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地控制其他干扰因素,从而获取准确的实验数据。
3. 数学建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解释自然现象或问题,利用数学方法进行推演和计算,预测和解决科学问题。
数学建模能够将自然现象抽象为数学形式,遵循数学规律进行推导和分析。
4. 理论推演:通过分析和演绎,运用科学原理、理论和规律,从根本上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理论推演的过程类似于逻辑推理,通过思辨和推理,从宏观上解释和阐明现象背后的机理。
这些研究方法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自然辩证法科学的研究方法体系。
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通常会综合运用这些方法,不断验证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和模型,以揭示自然界的真实面貌。
一定的世界观原则在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中的运用表现为方法。
方法论则是有关这些方法的理论。
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哲学方法论。
唯物主义世界观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唯心主义世界观则从某种精神的东西出发。
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要求人们在行动中遵从某种客观的精神原则或宗教教义、神灵的启示等等。
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则认为人们可以按着自我的感觉经验、愿望、主观意志等等行事。
辩证法的世界观要求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中把握事物,分析事物自身的矛盾和解决这些矛盾。
形而上学世界观则促使人们孤立地、静止地、呆板地考察事物。
哲学方法论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根据, 世界观以自身对人们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的指导意义而取得存在的价值。
哲学方法论离不开世界观, 自然科学方法论也必须以自然观和科学观为前提。
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方法归根结柢也受一定世界观的制约。
这种制约以不同层次的方法论为中介。
各层次的方法论不直接同一,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差别。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一致性不是简单的同一,懂得世界观并不等于掌握方法论。
方法论是运用世界观的理论,但运用世界观、掌握方法论均需要作专门研究。
中国哲学史上对求知的方法有过许多论述,从不同角度表述了有关认识方法的各种见解,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认识方法的理论,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有突出贡献。
孔子对求知的方法有所阐发。
他强调学思并重,明确提出“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这是注重知的后天来源。
他主张“ 博学” 、“ 多闻” 、“ 多见” 。
但反对满足于获得众多杂乱无章的知识,要求用“ 一以贯之” 的原则把所有的知识贯穿起来。
“ 一以贯之” 是通过思的功夫达到的,也是思的方法论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孔子还提出了“ 举一隅而以三隅反” 、“ 叩其两端而竭” 等方法。
他还强调“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即反对臆测、武断、固执、主观的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