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复习试题库(学生版)
- 格式:doc
- 大小:35.57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饮食文化中,被誉为“四大菜系”的是以下哪四个?A. 川菜、鲁菜、粤菜、苏菜B. 川菜、鲁菜、粤菜、闽菜C. 川菜、鲁菜、苏菜、浙菜D. 粤菜、苏菜、浙菜、闽菜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烹饪方法?A. 炒B. 炸C. 蒸D. 煮答案:D3. 以下哪种食材不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常用的?A. 豆腐B. 土豆C. 蘑菇D. 奶酪答案:D4.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个节日与吃粽子有关?A. 春节B. 元宵节C. 端午节D. 中秋节5.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食物不是以地域命名的?A. 北京烤鸭B. 四川火锅C. 广东早茶D. 扬州炒饭答案:B6.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调料不是常用的?A. 酱油B. 醋C. 盐D. 咖喱答案:D7.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食物不是以动物命名的?A. 狮子头B. 鱼香肉丝C. 蚂蚁上树D. 宫保鸡丁答案:C8.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食物是北方地区特有的?A. 粽子B. 汤圆C. 饺子D. 月饼答案:C9.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食物是南方地区特有的?B. 汤圆C. 饺子D. 月饼答案:A10.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食物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A. 粽子B. 汤圆C. 月饼D. 饺子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饮食文化中,_____被称为“国菜”,是北京的传统名菜。
答案:北京烤鸭2. 中国饮食文化中,_____是四川菜系的代表,以其麻辣味著称。
答案:麻婆豆腐3. 中国饮食文化中,_____是广东地区的一种传统小吃,以其薄皮大馅著称。
答案:虾饺4. 中国饮食文化中,_____是江苏地区的一种传统甜品,以其香甜软糯著称。
答案:糖藕5. 中国饮食文化中,_____是山东地区的一种传统面食,以其筋道著称。
答案:煎饼6. 中国饮食文化中,_____是浙江地区的一种传统小吃,以其鲜美著称。
中国饮食文化理论考核试题一、选择题L早在(),我国就形成了鲁、苏(淮扬)、粤、川〃四大菜系〃。
[单选题]*A、秦汉时期B、唐朝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解析:早在明清时期,我国就形成了鲁、苏(淮扬)、粤、川〃四大菜系〃。
那时, 人们称为〃帮口〃或〃帮口菜〃。
2、()的烹调技法众多,以爆、扒技法独特而专长。
[单选题]*A、鲁菜√B、粤菜C、淮扬菜D、川菜答案解析:鲁菜烹调技法以爆、扒技法独特而专长。
3、苏菜的代表菜是()[单选题]*A、苏锡菜B、江宁菜C、淮扬菜√D、徐海菜答案解析:苏菜由苏锡菜、江宁菜、淮扬菜、徐海菜等派别组成,以淮扬菜为代表。
4、苏菜的特点不包括()[单选题]*A、用料以江河湖海水鲜为主B、刀工精细,烹调方法多样C、讲究调味醇正,口味偏咸鲜√D、菜品风格雅丽,形质均美答案解析:C项是鲁菜的特点。
5、粤菜的代表名菜是()[单选题]*A、酸菜鱼B s太湖银鱼C、盐水鸭D、白云猪手V答案解析:A项是川菜的代表名菜,B项、C项是苏菜的菜的代表菜。
6、川菜的代表名菜是()[单选题]*A、樟茶鸭子VB s爽口牛丸C、三套鸭D、霸王别姬答案解析:B项是粤菜,C项和D项是苏菜。
7、下列属于北京宫廷菜的是()[单选题]*A、一品官燕VB s东坡脯C、莲花鸡签D、两色腰子答案解析:B项、C项是杭州仿宋菜,D项是开封仿宋菜。
8、孔府菜的典型特点是[单选题]*A s选料讲究,配料严格B、命名极为讲究,寓意深远√C、烹饪中盐、糖各半D、讲究原汁原味答案解析:A项是宫廷菜的特点,C项、D项是谭家菜的特点。
9、谭家菜的典型特点不包括[单选题]*A s烹饪中盐、糖各半B、讲究原汁原味C、慢火细做,追求香醇软烂D s烹调方法多样,擅长炖、煽、煨、焙V答案解析:D项是苏菜的烹饪技法。
谭家菜的烹饪技法主要有烧、”会、媚、蒸、扒、煎、烤以及羹汤等。
10、随园菜的代表名菜是[单选题]*A s炒豆腐脑B、白玉虾圆VC、八仙过海D s老蚌怀珠答案解析:A项是宫廷素菜,C项是孔府菜,D项是红楼菜。
中国饮食文化考试试题中国饮食文化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食材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常用的主要调味品?A. 盐B. 糖C. 醋D. 酱油2.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个地区以辣味风味著称?A. 四川B. 广东C. 浙江D. 湖南3. 以下哪一种食物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常见的主食?A. 面条B. 米饭C. 馒头D. 包子4.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食材被视为滋补佳品?A. 燕窝B. 鲍鱼C. 龙虾D. 牛肉5.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饮品被视为茶的皇后?A. 龙井茶B. 普洱茶C. 铁观音D. 红茶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中国饮食文化强调色、香、味、形的统一。
2. 粤菜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主要菜系之一。
3. 中国饮食文化中,饭后吃水果是常见的习俗。
4. 花样繁多的烹饪技巧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
5. 饮茶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传统之一。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八大菜系。
2.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饮食禁忌有哪些?请列举至少三个例子。
3.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有哪些?请列举至少三个例子。
四、论述题请论述中国饮食文化在传统节日中的体现和作用。
五、应用题请你设计一份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为主题的晚宴菜单,并解释每道菜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六、综合题请你结合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谈谈中国人的饮食观念和健康生活的关系。
以上是一份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考试试题,通过这些题目的答题,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库《中国饮食文化》试题(第一套)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中国先民开始懂得用火是在()。
A.100万年—50万年前 B.180万年前 C.50万年前 D.170万年—180万年前2.中国完整保存至今最早的古农书是()。
A.《千金食治》B.《齐民要术》C.《四民月令》D.《食疗本草》3.关于茶神,人们公认的是()。
A.陆羽B.杜康C.仪狄D.彭祖4.在中国众多的餐具中,最具特色的餐具是( )。
A.匙B.碗C.盘D.筷子5.中国筵宴的孕育萌芽时期是()。
A.新石器时期B.夏商周三代C.秦汉时期D.元明清时期。
6.傣族最隆重而盛大的传统节日是 ( )。
A. 泼水节B.火把节C.雪顿节D.丰收节1.“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
”这句话出自()。
A.《醒园录》B.《随园食单》C.《本草纲目》D.《建国方略》2.切、剁、砍等方法属于()。
A.平刀法B.直刀法C.斜刀法D.剞刀法3.谭家菜是()菜的代表之一。
A.民族菜B.宫廷菜C.寺观菜D.官府菜4.回锅肉是()菜的代表菜之一。
A.四川菜B.福建菜C.湖南菜D.江苏菜5.有“液体面包”之称的是()。
A.黄酒B.果酒C.药酒D.啤酒6.宋元时期盛行的一种饮茶方法是()。
A.煮茶法B.煎茶法C.泡茶法D.点茶法7.宫廷菜初步形成规模大约在()。
A.清朝B.周朝C.宋朝D.唐朝8.“色绿、香郁、味醇、形美”高度概括了中国绿茶()的特点。
A.洞庭碧螺春B.西湖龙井C.黄山毛峰D.庐山云雾9. 浓香型酒的代表品种是()。
A.五粮液B.茅台酒C.泸州老窖特曲D.古井贡酒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的烹饪原料有()。
A.胡豆B.番茄C.辣椒D.番薯E.茄子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菜肴的个性特征主要有()。
A.文化性B.新奇性C.精细性D.乡土性E.生态性3.在中国烹饪科学观念中,“饮食有节”包括()。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库《中国饮食文化》试题(第一套)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中国先民开始懂得用火是在()。
A.100万年—50万年前 B.180万年前 C.50万年前 D.170万年—180万年前2.中国完整保存至今最早的古农书是()。
A.《千金食治》B.《齐民要术》C.《四民月令》D.《食疗本草》3.关于茶神,人们公认的是()。
A.陆羽B.杜康C.仪狄D.彭祖4.在中国众多的餐具中,最具特色的餐具是( )。
A.匙B.碗C.盘D.筷子5.中国筵宴的孕育萌芽时期是()。
A.新石器时期B.夏商周三代C.秦汉时期D.元明清时期。
6.傣族最隆重而盛大的传统节日是 ( )。
A. 泼水节B.火把节C.雪顿节D.丰收节1.“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
”这句话出自()。
A.《醒园录》B.《随园食单》C.《本草纲目》D.《建国方略》2.切、剁、砍等方法属于()。
A.平刀法B.直刀法C.斜刀法D.剞刀法3.谭家菜是()菜的代表之一。
A.民族菜B.宫廷菜C.寺观菜D.官府菜4.回锅肉是()菜的代表菜之一。
A.四川菜B.福建菜C.湖南菜D.江苏菜5.有“液体面包”之称的是()。
A.黄酒B.果酒C.药酒D.啤酒6.宋元时期盛行的一种饮茶方法是()。
A.煮茶法B.煎茶法C.泡茶法D.点茶法7.宫廷菜初步形成规模大约在()。
A.清朝B.周朝C.宋朝D.唐朝8.“色绿、香郁、味醇、形美”高度概括了中国绿茶()的特点。
A.洞庭碧螺春B.西湖龙井C.黄山毛峰D.庐山云雾9. 浓香型酒的代表品种是()。
A.五粮液B.茅台酒C.泸州老窖特曲D.古井贡酒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的烹饪原料有()。
A.胡豆B.番茄C.辣椒D.番薯E.茄子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菜肴的个性特征主要有()。
A.文化性B.新奇性C.精细性D.乡土性E.生态性3.在中国烹饪科学观念中,“饮食有节”包括()。
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饮食文化中,被誉为“国粹”的是以下哪一项?A. 京剧B. 中国画C. 中华烹饪D. 中国书法答案:C2.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A. 川菜B. 鲁菜C. 粤菜D. 闽菜答案:D3. “满汉全席”起源于哪个朝代?A. 清朝B. 明朝C. 元朝D. 宋朝答案:A4.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的传统饮品?A. 茶B. 酒C. 咖啡D. 豆浆答案:C5.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句话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哪个特点?A. 节俭B. 精细C. 粗犷D. 随意答案:B6.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五味”?A. 酸B. 甜C. 苦D. 辣答案:D7.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中,有“南米北面”的说法,这主要是指?A. 饮食口味B. 饮食原料C. 饮食习俗D. 饮食烹饪方法答案:B8. “八大菜系”中,以清淡、鲜美著称的是以下哪一项?A. 川菜B. 粤菜C. 鲁菜D. 苏菜答案:B9.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传统餐具?A. 筷子B. 刀叉C. 碗D. 盘答案:B10.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哪个方面?A. 饮食的重要性B. 饮食的多样性C. 饮食的地域性D. 饮食的社交性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些因素对饮食的影响较大?A. 地理环境B. 气候条件C. 经济发展D. 宗教信仰答案:ABCD12. 以下哪些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传统烹饪技法?A. 炒B. 炖C. 蒸D. 烤答案:ABCD13.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些是著名的传统小吃?A. 北京烤鸭B. 四川火锅C. 广东早茶D. 上海小笼包答案:ABCD14. 以下哪些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食品?A. 春节的饺子B. 端午节的粽子C. 中秋节的月饼D. 元宵节的汤圆答案:ABCD15.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些是著名的酒类?A. 茅台酒B. 五粮液C. 绍兴黄酒D. 张裕葡萄酒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中国饮食文化强调“色、香、味、形、器”的和谐统一。
松滋市职教中心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中国饮食文化》期末考试题(考试时间:30分钟,总分: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区别不同饮食风味流派的重要标志是A.口味B.地区C.制作者D.消费者2.我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A.3大类B.5大类C.7大类D.9大类3.“割不正不食”观念的提出者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4.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宴席是A.红楼宴B.孔府宴C.谭府宴D.满汉全席5.唐代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有食治专篇,其作者是A.孙思邈B.张仲景C.陈士良D.李时珍6.菜系的初步形成是在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7.中国不同的节日饮不同的酒,吃粽子、饮雄黄酒的习俗是在A.清明节B.端午节C.七夕节D.重阳节8.粤菜主要覆盖在A.长江中游地区B.长江下游地区C.珠江流域D.黄河流域9.用全发酵法制成的茶是A.红茶B.绿茶C.青茶D.黄茶10.蒙古族喜食的、招待尊贵客人的最为丰盛和最为讲究的一种传统宴席是A.全羊席 B.全狗席 C.全牛席 D.全马席11.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的是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茶和中国的A.祁红B.滇红C.闽红D.川红12.在菜肴的配色方案中,色彩给人视觉的醒目程度最强的是A.紫色B.绿色C.蓝色D.红色13.饮食消费文化的社会功能首先在于A.提高饮食生活水平B.提高饮食消费档次C.提高餐饮环境品味D.提高全民综合素质14.中国古代有“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其中军礼指的是A.宾客之事B.祭祀之事C.军旅之事D.冠婚之事15.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很多风味菜肴的西南少数民族是A.布朗族B.傣族C.彝族D.白族16.体现出别致的快餐文化的文学作品是A.《红楼梦》B.《三国演义》C.《水浒传》D.《西游记》17.不同宗教在饮食方面的特点不同,其中服气、服药追求长生不老的文化特点源于A.道教B.佛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18.赞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诗人是A.陆游B.杜甫C.白居易D.苏东坡19.决定餐饮企业市场定位的要素是A.地理位置B.大众选择C.原料特点D.烹饪方法20.中国餐饮业21世纪的发展方向是社会化、科学化和()。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饮食文化中,被誉为“四大菜系”的是以下哪四个?A. 川菜、粤菜、鲁菜、苏菜B. 川菜、粤菜、鲁菜、浙菜C. 川菜、粤菜、湘菜、苏菜D. 川菜、粤菜、鲁菜、闽菜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传统烹饪方法?A. 炒B. 蒸C. 煮D. 烤答案:D3. 中国传统饮食中,以下哪种食物不是以“四大名菜”之一的产地命名的?A. 金华火腿B. 北京烤鸭C. 四川火锅D. 扬州炒饭答案:C4.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食物不是以节日命名的?A. 月饼B. 粽子C. 汤圆D. 饺子答案:D5.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茶不是以产地命名的?A. 龙井茶B. 碧螺春C. 铁观音D. 红茶答案:D6.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食物不是以动物命名的?A. 狮子头B. 松鼠桂鱼C. 蚂蚁上树D. 鱼香肉丝答案:D7.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食物不是以颜色命名的?A. 红油抄手B. 绿豆芽C. 黄焖鸡D. 白切鸡答案:C8.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食物不是以形状命名的?A. 麻花B. 饺子C. 汤圆D. 豆腐答案:D9.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食物不是以烹饪方法命名的?A. 清蒸鱼B. 红烧狮子头C. 糖醋排骨D. 鱼翅答案:D10.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食物不是以人名命名的?A. 东坡肉B. 麻婆豆腐C. 宫保鸡丁D. 扬州炒饭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传统餐具?A. 筷子B. 刀叉C. 碗D. 盘答案:ACD2.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些是著名的酒类?A. 茅台B. 五粮液C. 红酒D. 绍兴黄酒答案:ABD3. 下列哪些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传统调味品?A. 酱油B. 醋C. 盐D. 糖答案:ABCD4.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些是著名的传统小吃?A. 北京炸酱面B. 上海小笼包C. 四川麻辣烫D. 广东早茶5. 下列哪些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传统饮料?A. 茶B. 豆浆C. 咖啡D. 酸梅汤答案:AB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饮食文化中,被誉为“国酒”的是______。
2010 中国饮食文化一、判断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1、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国”之称()2、元代是我国饮食史上的昌盛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都市饮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空前繁荣( ) 宋代3、从生食向熟食的转换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是人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4、宋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是现存最早的医疗专论()5、《吕氏春秋本味篇》是我国最早的一篇烹饪理论文章()6、地方风味菜是构成中国菜的主要部分()7、鲁菜即山东菜。
起源于春秋战国,成形于秦汉,成熟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8、曲阜的孔府菜是我国最大、最精湛的官府菜()9、五滋指:香、松、软、肥、淡()10、素菜是以植物类和菌类食物为原料制成的菜肴()11、全羊席是土家族的上等宴席()12、一般来说,面食可分为南味、北味两大风味,京式、广式、苏式三大流派()13、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和十八街麻花被天津人称为“风味三宝”()14、六味指酸、甜、苦、辣、咸、鲜()15、傣族不吃鱼类()藏族二、单项选择题(共25 小题,每小题1 分)1、我国最早的食疗专论是()A、《随园食单》B、《食疗本草》C 、《千金要方》D、《备急千金要方》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代都市饮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空前繁荣的景象。
( )A、清B、明C、宋D、元3、下列不属于淮扬菜的是()A、叫花鸡B、虾仁锅巴C、炸蛎黄D、三套鸭4、我国历史上一篇烹饪理论文章是()A、《吕氏春秋本味篇》B、《食珍录》C、《随园食单》D、《千金要方》5、下列不属于湘菜的是()A、红烧全狗B、红煨鱼翅C、麻辣子鸡D、七星丸6、宫廷菜南味以金陵()、鄞都为代表。
A、临安B、广州C、开封D、长安7、“驴打滚”是()的著名风味小吃。
豆面糕A、天津B、北京C、山东D、陕西8、()菜口味以辛辣爽口、脆嫩鲜香为主,烹调方法多采用生拌A、朝鲜族B、满族C、土家族D、维吾尔族9、“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菜的饮食原则A、谭家菜B、孔府菜C、随园菜D、红楼菜10、擅长制作蜜制品的少数民族是()A、满族B、蒙古族C、回族D、藏族11、()族人称奶食为“白食”,肉食为“红食”。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中国四大菜系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川菜B. 粤菜B. 鲁菜D. 苏菜答案: D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烹饪方法?A. 炒B. 炖C. 蒸D. 烤答案: D(注:烤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也有悠久历史,但不是传统烹饪方法之一)3. “满汉全席”是哪个朝代的宫廷宴席?A. 唐朝B. 宋朝C. 清朝D. 明朝答案: C4. 中国饮食文化中“五味”指的是哪五种基本味道?A. 酸、甜、苦、辣、咸B. 酸、甜、苦、辣、鲜C. 酸、甜、苦、辣、香D. 酸、甜、苦、咸、鲜答案: D5. 以下哪种食品不是中国传统的主食?A. 米饭B. 面条C. 面包D. 馒头答案: C#### 二、填空题1. 中国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形、器”,其中“器”指的是______。
答案:器皿2. 中医理论中的“药食同源”思想,强调了食物与药物之间的______。
答案:关联性3. 传统中国饮食中,有“南米北面”的说法,指的是南方人以______为主食,北方人以______为主食。
答案:米;面4.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八珍”包括了海味、山珍等,其中“海味”通常指的是______。
答案:海产品5. 茶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功夫茶”是______地区特有的饮茶方式。
答案:广东#### 三、简答题1. 简述中国饮食文化中“药食同源”的理念。
答案:“药食同源”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认为食物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营养需求,还具有调和身体、预防疾病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食物和药物都来源于自然,它们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许多食物本身就具有药用价值。
2. 阐述中国饮食文化中“四时五味”的概念。
答案:“四时五味”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饮食的基本原则。
它强调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选择相应的食物来达到调和身体、适应环境的目的。
五味指的是酸、甜、苦、辣、咸,每种味道都有其特定的健康效益和适用季节。
中国饮食文化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中国饮食文化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表现。
在这里,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中国饮食文化期末考试的试题和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复习和提高自己的成绩。
以下哪种饮食习惯是中国特有的?A. 在餐桌上吃饭B. 用刀叉吃饭C. 用筷子吃饭D. 用叉子吃饭答案:C. 用筷子吃饭以下哪种菜肴是中国特有的?A. 炸鸡B. 汉堡C. 烤鸭D. 巨无霸汉堡答案:C. 烤鸭以下哪种饮料是中国特有的?A. 咖啡B. 茶C. 可乐D. 果汁答案:B. 茶以下哪种中国传统礼仪是不存在的?A. 吃饭时要保持安静B. 吃饭时要把碗盘摆成一排C. 吃饭时不能将碗碰到桌子上D. 吃饭时可以把饭菜放在桌子上答案:D. 吃饭时可以把饭菜放在桌子上以下哪种饮食习惯是中国特有的?A. 在餐桌上吃饭B. 用刀叉吃饭C. 用筷子吃饭D. 用叉子吃饭答案:C. 用筷子吃饭以下哪种菜肴是中国特有的?A. 炸鸡B. 汉堡C. 烤鸭D. 巨无霸汉堡答案:C. 烤鸭以下哪种饮料是中国特有的?A. 咖啡B. 茶C. 可乐D. 果汁答案:B. 茶以下哪种中国传统礼仪是不存在的?A. 吃饭时要保持安静B. 吃饭时要把碗盘摆成一排C. 吃饭时不能将碗碰到桌子上D. 吃饭时可以把饭菜放在桌子上答案:D. 吃饭时可以把饭菜放在桌子上通过这些试题,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和规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守中国的饮食习惯,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考试试题中国饮食文化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米糕的记载最早出现在()A.商周时期B.汉魏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物不嫌制作精细,鱼肉不嫌切削纤细)”一语出自()A.《老子》B.《论语》C.《墨子》D.《孟子》3.“(用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
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4.伊尹曾是商汤之妻陪嫁的媵臣,他与商汤关于烹调方面的对话,载于饮食文化史上最早的文献()A.《吕氏春秋·本味》B.《礼记·内则》C.《论语·乡党》D.《尚书·酒诰》5.鲁菜系的代表菜之一是()A.清蒸鲫鱼B.干烧岩鲤C.九转大肠D.拆烩鱼头6.以白煮和生烤为主要烹调方法的民族是()A.满族B.朝鲜族C.傣族D.苗族7.“藏钩”酒戏盛行于()A.汉代B.晋代C.唐代D.宋代8.周代“三酒”是指三类酿造成功的酒:事酒、昔酒和()A.红酒B.白酒C.清酒D.黄酒9.《茶经》第一次全面总结了唐以前中国人在茶叶生产方面取得的成就,其作者是()A.陆德明B.陆游C.陆羽D.陆远10.洞庭碧螺春的原产地在()A.江苏B.江西C.湖南D.湖北11.决定饮食者消费能力的大小和消费水平的高低的是()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C.宗教因素D.艺术因素12.亚洲地区的中国、日本、韩国、泰国的主要饮料为()A.酒B.茶C.咖啡D.果汁13.“三言”是话本、拟话本小说的杰出作品,也代表了饮食描写的最高成就,其作者是()A.徐渭B.张岱C.归有光D.冯梦龙14.开创红楼饮食新领域,第一次向饮食界展示了传统食品的魅力和深蕴的现代意义的是试制()A.红楼糕点B.红楼菜C.红楼酒D.红楼茶15.首要在明君臣之义,次则在优遇文武、厚待近臣,鼓励他们为国家出力,为君王效命这一主题的筵宴属()A.帝王御宴B.官府宴C.寺院宴D.肆市宴16.把吃素食与安贫乐道、好仁不杀及向大自然回归联系起来,极力提倡并撰有《菜羹赋》的是()A.苏东坡B.秦少游C.黄庭坚D.晏几道17.阐述禁食自死物、血液和猪肉的原因时说“因为它们确是不洁的”的经典是()A.《道德经》B.《古兰经》C.《华严经》D.《金刚经》18.记述人们只有依据“隆、赤巴、培根”三因素,选择合适的饮食,讲求饮食的属性,严格养生,才能获得健康,争取长寿的藏文本是()A.《饮膳正要》B.《饮食须知》C.《佛学养生经》D.《本草纲目》19.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服,充益精气”的食物搭配原则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本草纲目》C.《饮膳正要》D.《饮食须知》20.搞活餐饮的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和()A.菜品质量B.服务质量C.管理者管理水平D.宣传力度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四大风味之一?答案:B. 粤菜2. 以下哪个城市被誉为“世界美食之都”?答案:C. 成都3. 以下哪道菜属于川菜系?答案:A. 宫保鸡丁二、填空题1.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已有______年的历史。
答案:四千年2. 中国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形、______。
答案:营养3. 中国烹饪技艺主要有煎、炒、炸、煮、蒸、烧、烤等,其中______是中国烹饪的代表性技艺。
答案:炒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特点。
答案: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历史悠久: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2)地域特色鲜明: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饮食文化各具特色,如川菜、粤菜、湘菜等。
(3)烹饪技艺丰富:中国烹饪技艺繁多,包括煎、炒、炸、煮、蒸、烧、烤等。
(4)讲究色、香、味、形、营养:中国饮食文化注重食物的口感、观感、营养价值等。
(5)注重礼仪:中国饮食文化中,餐桌礼仪占有重要地位,如讲究座次、餐具使用等。
2. 请列举五种中国烹饪技法及其特点。
答案:(1)炒:炒是中国烹饪的代表性技艺,以高温快速翻炒为主,使食材熟而不失脆嫩。
(2)煮:煮是将食材放入水中加热至熟的过程,汤汁鲜美,食材口感滑嫩。
(3)蒸:蒸是利用水蒸气的热量将食材加热至熟,保持了食材的原汁原味。
(4)烧:烧是将食材用火烤熟,具有独特的焦香味。
(5)烤:烤是将食材放在炭火上烤熟,口感鲜美,香气浓郁。
四、论述题请论述中国饮食文化对世界饮食文化的影响。
答案:中国饮食文化对世界饮食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美食交流: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美食逐渐走向世界,如中餐馆遍布全球,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品尝到了中国美食。
2. 烹饪技艺传播:中国烹饪技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传播和推广,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厨师纷纷学习中国烹饪技艺,将其融入本地饮食文化。
3. 饮食观念影响:中国饮食文化强调“药食同源”,注重食物的营养价值,这一观念对世界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饮食文化复习试题《中国饮食文化》复习试题一、基本概念1、饮食文化: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合。
2、食医合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四大基础理论形成最早的理论内容。
其标志是《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
3、饮食养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形成于先秦时期。
饮食养生是食医合一理论与实践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旨在通过特定意义的饮食调理达健康长寿目的的理论和实践。
其思想体现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等本草学文著中。
4、孔孟食道: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形成于先秦时期。
首先是孔子和孟子饮食观点、思想、理论及其食生活实践所体现的基本风格与原则性倾向,即孔子的“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和孟子的食志—食功—食德。
5、果腹线: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一般表现为简单再生产)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量质食物的社会性极限标准。
6、果腹层:中国历史上饮食文化的社会基础层次,由社会广大最底层民众构成,是反映民族食生活基本水平的社会层次。
该层次的食生活基本水准经常在“果腹线”上下波动。
7、饮食文化创造线:位于果腹线之上的相对稳定的饮食生活社会性标准。
8、饮食文化圈:是由于地域(最主要的)、民族、风俗、信仰等原因,历史地形成的具独特风格的饮食文化区位。
9、陆羽:陆羽(733~804)唐中叶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
中国古代茶学奠基人、茶道创始人,民间称其为“茶圣”、“茶神”、“茶仙”。
所著《茶经》为中国、亦为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也是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茶学巨著。
10、袁枚:袁枚清代中叶钱塘(今杭州)人,生于康熙五十五年三月初三日(1716.3.25)、逝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798.1.3),著名诗人、文学家,中国古代食学的集大成者,有“食圣”之誉。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中国饮食文化中,对“中庸”之理念的追求表现在哪个层面?a) 食材选择的多样性b) 烹饪技巧的独特性c) 餐桌礼仪的庄重性d) 食物的色、香、味的平衡性答案:d) 食物的色、香、味的平衡性2.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核心特征?a) 饮食与养生的相结合b) 尊重食材的原汁原味c) 注重饮食的文化传承d) 追求快捷与方便答案:d) 追求快捷与方便3.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食材被视为传统的祭祀之物?a) 猪肉b) 鱼类c) 蛋类d) 米饭答案:a) 猪肉4.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注重的餐桌礼仪?a) 用筷子夹菜时要注意不要戳破食材b) 饭碗尽量吃完,不要剩余太多食物c) 切菜时要将刀子垂直插入切菜板d) 进餐时要保持肃静,不大声喧哗答案:c) 切菜时要将刀子垂直插入切菜板5.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个地区以面食为主要特色?a) 北方b) 南方c) 西南地区d) 东北地区答案:a) 北方二、填空题1.中国饮食文化是世界上最为悠久、多样且影响深远的____________文化之一。
答案:饮食2.“食在民间”的理念指的是中国饮食文化注重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平衡、协调3.“荤素搭配”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对食材的________________。
答案:搭配要求4.中国饮食文化中,饮食师傅们对食材的选取十分讲究,追求其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原汁原味、新鲜度5.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饮食习惯随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地域、民族三、简答题1.请简述中国饮食文化中的“色、香、味”对食物品质的重要性。
答案:在中国饮食文化中,食物的“色、香、味”被认为是评判食物品质的重要标准。
色彩鲜艳、香气扑鼻和美味可口的食物被视为高品质的食物。
中国饮食文化复习题库1、1900年,俄国人首先在哈尔滨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啤酒厂。
2、生食阶段主要包括从人类的起源到原始社会阶段。
3、中国食文化研究在近现代的兴起,是有日本学者率先开始并以该国学者为主力队伍。
4、公元7世纪中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第二十六卷列有《千金食治》,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饮食疗疾的专篇。
5、明晚期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把饮食养生思想牢固地建立在科学唯物的基础之上。
6、1330年,元饮膳太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一书,对饮食养生及食疗、保健思想和成就进行了集大成的工作。
7、中国饮食文化圈中的素食文化圈已不作为一种区位性文化地域空间存在。
8、在中国历史上的饮食文化层中,果腹层是最少“文化特征”的一个文化层次。
9、趋附行走在贵胄达官之门的幕僚,附属于中国历史上的饮食文化层中的贵族层。
10、酒的启蒙知识,是先民通过观察含糖野果在储存过程自然发酵成酒逐渐获得的,被称为谷牙酒。
11、黄酒是中国特有的酿造酒,是中国最古老的饮料酒。
12、1915年,巴拿巴万国博览会,中国茅台酒被评为世界三大名酒之一。
13、在清代被誉为“群芳最”和“茶中英豪”,1915年,参加巴拿巴万国博览会获金奖的茶叶是祁红。
14、安徽的名茶,被世人誉为“绿色的金子”的茶叶是屯绿。
15、我国有记载的的一位茶人——人称“丹露祖师”的吴理真。
16、《随园食单》的作者是清代文人袁枚。
17、把中华民族特色的饮食描写推向了极致的、堪称饮食文化百科全书的名著是红楼梦。
18“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一语出自《千金要方》一书,作者是孙思邈。
19、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的中元节,民间的佛教寺院也大办水陆道场,称为盂兰盆会。
20、最终与动物划清界限、使人类从此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饮食生活的重要标志是用火熟食。
21、“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一语出自《礼记》。
22、标志着饮食文化的雏形大体形成的事件有:火的使用、陶器的发明、烹饪经验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出现调味方法以后。
23、人类的食事活动包括的内容有食生产、食生活、食事象、食思想和食惯制。
24、饮食文化:是指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
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成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25、饮食文化圈:是由于地域、民族、习俗、信仰等原因,历史地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饮食文化区域。
26、饮食文化区:是具有相同饮食文化属性的人群共同生息、依存的自然和文化生态地理单元。
4、饮食文化层:是指在中国饮食史上,由于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饮食生活的不同的社会层次。
27、果腹线:是指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一般表现为简单再生产)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量质食物的社会性极限标准。
28、饮食文化创造线:是位于果腹线之上的相对稳定的饮食生活社会性标准。
29、饮食民俗:是指人们在筛选食物原料、加工、烹制和食用食物的过程中,即民族食事活动中所积久形成并传承不息的风俗习惯。
30、简述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基本状况。
(1)历史上滞后的饮食文化研究;(2)近代至20世纪中叶的国内饮食文化研究;(3)海外的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热潮;(4)方兴未艾的中国饮食文化研究。
31、简述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趋势。
(1)表象与内涵并重;(2)烹饪研究社会化、工业化和现代化;(3)开展深入重点研究。
32、简述饮食养生和饮食疗疾有何差别?(1)饮食养生是指旨在通过特定意义的饮食调理达到健康长寿目的的理论;(2)饮食疗疾是一种针对已发疾病的医治行为。
33、简述中国历代饮食文化的心理特征。
(1)民族性;(2)阶层性;(3)时代性;(4)复杂性。
34、简述中国饮食文化形成的历史原因,并举例说明。
(1)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等地域因素;(2)政治经济与饮食科技因素;(3)民族、信仰与饮食习俗因素。
例略。
35、简述素食文化圈的形成原因。
(1)东汉至南北朝的数百年间,政治动乱和战乱,使广大民众食难果腹,长久处于“疏食饮人”的准素状态;(2)佛教的大兴盛,大普及以及道教教义的号召;(3)上层人士的身体力行、极力倡导。
36、简述当代中国人餐饮的文化特征。
(1)外食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2)家庭餐桌和灶房的历史性变革;(3)餐饮经营中文化与文明主题的突显。
37、简述酒的功能有哪些?(1)营养、保健、医疗功能;(2)礼仪交际功能;(3)政治功能;(4)其他功能,如料酒的烹调美味功能,酿酒业的经济功能等。
38、简述四川茶馆的功能。
(1)信息交流功能;(2)民间会社联谊功能;(3)仲裁功能;(4)文化功能;(5)经济交易的功能。
39、简述饮食民俗形成的原因。
(1)自然原因;(2)经济因素;(3)社会因素;(4)政治因素;(5)其他因素。
40、简述菜系的形成因素有哪些?答:(1)与主料、配料和烹调方法有关;(2)与当地富庶程度、官宦和富绅有关;(3)与生活环境和物产有关。
41、简述茶的基本茶类有哪些?并就每种茶类中的列举出一个名茶代表。
答:(1)绿茶,西湖龙井;(2)红茶,祁门红茶;(3)青茶,安溪铁观音;(4)白茶,银白毫;(5)黄茶,君山银针;(6)黑茶,普洱茶。
42根据现代宴席礼仪的餐桌排列原则要求,用圆圈表示餐桌在下图所示的长方形房间里画出七桌的桌次排列。
43、试论述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特征,并举例说明。
(1)食物原料选取的广泛性。
主要有①中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②中国在“吃”的压力和引力作用下,对可食原料的开发极为广泛。
例略。
(2)进食选择的丰富性。
①上层饮食社会层追求多样和多变的丰富心理;②庶民社会补充调剂的多样和多变的努力。
例略。
(3)肴馔制作的灵活性。
①上层社会的示夸。
悦目和适口之需;②下层社会民众平居三餐的餐色也充分体现了灵活性。
例略。
(4)区域风格的历史传承性。
①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封建政治的保守性;②商品经济的极不发达和广大庶民生活的非常贫苦,使得各区域的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上保持着极强的“地方性”。
例略。
(5)各区域间文化的通融性。
①只要有人际往来,就有文化的交流;②食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是关乎人们养生活命的基本物质需要,即以食物能食的实用性为全体人类所需要,有不同文化区域间的通融性。
例略。
44、试论述中国历史上各饮食文化层的典型代表及其文化特征。
(1)果腹层——乡村村民,主要表现为“粗陋”、“无奈”:①清新宁静的村野情趣;②粗糙简单的饮食基调;③浊酒一碗亦柑畅。
(2)小康层——普通市民,主要表现为“俗”、吃“实在”:①食品质朴可口;②食品制作简便易行;③在整个中国饮食文化习俗演变和历史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3)富家层——士大夫,主要表现为“雅”、吃“滋味”:①从倾心关注外部世界到讲究饮食艺术;②饮食别致、格调高雅、菜品味美。
(4)贵族层——衍圣公府,主要表现为“尊贵”、吃“礼仪气派”:①声名显赫的贵族之家;②华筵广张的贵族气派;③鲜明的私家风格;④厚重的文化氛围。
(5)宫廷层——清宫御膳①华贵尊荣、气势恢宏;②礼制隆重和程序严格;③奢侈靡费、赏膳市恩。
45、试论述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不同。
(1)茶道的源流之别:中国茶道是母体,日本茶道是分支,是流。
(2)茶道的内涵不同:中国茶道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诸家思想为一体,日本茶道反映了中国禅宗思想的“苦寂”,吸收儒家的“和敬”有限。
(3)茶道的美学意境有别:中国茶道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
(4)茶道的影响层面有异:中国茶道的影响层面宽广,更具有民众性,日本茶道更具有典型性,属上层社会的。
46、如何理解孔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八字主张?答:孔子的八字主张是孔子的饮食思想和原则的概括,最初用在祭祀饮食规格上,后来扩展到人民日常的饮食生活中,即食物原料的选择、加工、制作都要严肃认真、重视卫生,充分利用物性和发挥技艺水平,使物性的美质的利用和加工技艺的发挥都达到最佳状态。
孔子主张恪守祭礼食规以示敬、慎洁、卫生的完整思想和文明科学的进食原则。
具体来讲:(1)孔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他就当时祭祀的一般原则而发的,只能放到他关于祭祀食物要求和祭祀饮食规则的意见中区理解;(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八字主张,并非孔子对常居饮食的一般观点;(3)“精”、“细”二字,只有放到孔子所处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条件下才得到正确的理解。
(4)“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八字主张,翻译成今天的语言是:献祭的饭要尽可能选用颗粒完整的米来烧,脍要切割的尽可能细些。
(自己理解)47、试论中餐公宴进食方式改革的出路与意义。
答:中餐公宴传统人手一筷到底制的进食方式一直处于越来越强烈的责难声中,它的不文明和不卫生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但是,碍于传统势力,改革的呼声虽高,实践的效果却并不明显。
重要原因之一是改革的出路不明确。
在公筷轮流制、小姐分食制、分餐合食制等方式一一被检验出局之后,我们认为“双筷制”是最具可行意义的选择,其意义是:(1)中国人用筷助食的6000年文明不能中断;(2)中国烹饪的艺术性和中餐公宴的和合性得以保全;(3)筷子文化得以提升;(4)宴享场合的文化品位与气氛更加突显;5、“一筷制”的弊端尽除。
因此,可以说:用“双筷制”——每个人用两双筷子吃饭,取代“一筷制”——人手一筷到底制的中餐公宴进食方式不仅是保留而且还是更好张扬中华民族筷子文化的最佳可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