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动物的睡眠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动物的睡眠一、教学背景本课时是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二十章,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睡眠习惯的认识,以及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动物的睡眠习惯与人类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睡眠习惯;2.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3.学习使用问句的方式获取信息;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思考意识。
三、教学内容1.探究动物的睡眠习惯;2.理解文章内容,思考动物与人类的不同之处;3.学习运用问句获取信息;4.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5.回答问题并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创设黑夜里,学生静静地坐在课桌前,今天的课程主题是什么呢?提问:大家都知道,人类每天都需要睡觉,那么动物也需要睡觉吗?动物的睡眠习惯是什么样的呢?2. 导入课文老师出示课文《动物也需要睡觉》,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大意,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讨论:1.为什么动物需要睡觉?2.动物的睡觉方式有哪些?3.动物的睡眠与人类的有什么不同之处?3. 阅读文章将文章《动物也需要睡觉》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先自己默读,了解大意。
随后全班师生齐读,再请个别学生读。
4. 小组合作学生就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整理出问题及答案。
讨论后,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内容,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5. 提问环节老师带领学生回忆文章,针对性地提问来让学生思考并获取答案。
提问:1.为什么大象和长颈鹿比其他动物需要睡眠时间更长?2.动物的睡姿有哪些?3.麻雀和鸽子的睡觉时间有什么不同?4.动物的睡眠与人类有什么不同之处?6. 总结课堂内容通过提问环节,学习了解到动物的睡眠习惯,以及与人类的差异点,准确地掌握了本节课堂的知识点。
五、教学方法通过课文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睡眠习惯与人类的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问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以小组合作为基础,通过分享和交流来促进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
头脑风暴和提问环节则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教学手段。
13.动物的睡眠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不同的”睡眠”方式.3、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动物的睡眠方式.重点难点:1、了解动物不同的”睡眠”方式.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进行精彩的介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 导语: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类每天都要睡觉。
动物也是这样,它们也要睡眠。
可是,动物的睡眠跟人类却有所不同。
不同的动物会有不同的睡眠。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向我们揭示了几种动物睡眠的趣闻。
2 板书课题:动物的“睡眠”。
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二、理解题目师: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睡眠”两个字上加上了引号。
)师:为什么要把“睡眠”加上引号呢?我相信,大家读了课文就会明白。
三、初读课文,积累词语。
1. 学生自读课文,师出示生词。
2.学生反馈生词意思。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昏昏沉沉:指蝙蝠们头脑迷糊,神智不清。
金蝉脱壳: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蠕动:指海参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二、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1. 用两分钟的时间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几种动物的睡眠。
2. 教师提问检查默读的效果:“课文主要写了几种动物的睡眠?”(3种)“哪3种?”(蝙蝠、海参、蜗牛)3. 让学生用3分钟的时间,采取边读边勾画的方式了解蝙蝠、海参、蜗牛的“睡眠”特点。
4. 同桌或分小组交流自己学习的心得。
5. 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可以采取学生自主汇报和教师提问的方式进行检查。
(蝙蝠是“冬眠”,海参是“夏眠”,蜗牛是既“冬眠”又“夏眠”。
)师:注意阅读课文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把你们的体会告诉我。
(动物在不利生存的情况下,是以睡眠的方式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课文题目中的“睡眠”为什么要加上引号的原因了吧?(动物睡眠与人类的睡眠不完全相同。
)四、用自己的话介绍文中动物的睡眠特点。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动物的睡眠》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的睡眠》是四班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三种动物为例,介绍了动物的睡眠。
我预备了以下教案,盼望对你有关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不同的”睡眠”方式.4、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动物的睡眠方式.5、学会分类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重点难点:1、了解动物不同的”睡眠”方式.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进行精彩的介绍。
教学预备:图片、生子卡片、录像。
课时支配: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知道人一般都是在晚上睡觉,白天工作,不会一睡几天不吃不喝。
可是大家是否知道有的动物就能一睡几个月不吃不喝,这是不是很好玩呢?这些动物采纳什么样的方法呢?学完这课,你们就会知道。
(板书课题)为什么将睡眠打上引号呢?有谁知道?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1)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自己不熟悉的字。
三、学习本课生字。
1、读准字音。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2)老师范读。
(3)指导重点读音。
2、记忆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2)分析重点生字。
四、同学汇报初读的感悟。
1、同学快速默读课文。
2、同学汇报。
其次课时一、复习生字,积累词语。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特别遥远。
昏昏沉沉:指蝙蝠们头脑模糊,神智不清。
金蝉脱壳:比方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准时发觉。
蠕动:指海参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自然段,思索问题。
(同学之间可相互争论)动物睡眠是为了什么?蝙蝠是怎样进行冬眠的?(2)同学汇报。
(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又不全是为了休息)老师引导:动物睡眠,特殊是进入休眠期。
睡眠的目的就不是为了休息,而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13《动物的睡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了解蝙蝠、海参以及蜗牛等动物睡眠的有关常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运用微课,感知“引号”的妙用,并运用引号进行句式练习。
二、教学重点:读课文,了解蝙蝠、海参以及蜗牛等动物睡眠的有关常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三、教学难点:运用微课,感知“引号”的妙用,并运用引号进行句式练习。
四、教学准备:教师:1、动物睡眠方式、特点的表格。
2、微课“引号”的妙用。
学生:收集自然界中动物“睡眠”的方式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构建话题1、孩子们,我们人类每天都要睡觉,知道为什么吗?2、其实,不仅人类,自然界中的动物也要睡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动物的“睡眠”(齐读课题)3、通过昨天的预习,谁知道这篇课文中讲了哪几种动物的睡眠?(反馈:蝙蝠、海参、蜗牛)4、再来看看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质疑)(1)动物为什么要睡眠?(板书:原因)(2)怎么睡的?(板书:特点∕方式)(3)睡好长的时间?(板书:时间长短)(4)什么时候睡?(板书:季节)(二)抓关键词句,了解动物的睡眠1、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13课,带着这四个问题自己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找答案。
2、通过自己读课文,你的心中是否已经有了答案了呢?拿出老师在课前发给你们的表格,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完成表格的第一行,了解蝙蝠睡觉的原因,特点,时间长短以及季节。
(出示表格)3、师生合作:(1)找一找,勾一勾蝙蝠睡眠的原因。
(2)出示长句:“怎么办呢?是躺着等死,还是像大雁、燕子那样千里迢迢,飞到温暖的南方去?不,都不是。
蝙蝠是采取“睡眠”的办法来对待绝粮的。
”师预设指导:①你能把这些长句子读成一个词或一个短句子来说说原因吗?②你真能干,能抓住关键句子,要是能把这个关键句读成一个短语,那就既简洁,又清楚了。
(3)从交流中提炼蝙蝠“睡眠”的原因是没有吃的(板书:没有吃的)(4)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文中相关句子,提炼蝙蝠的睡眠特点∕方式、时间长短、季节。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动物的睡眠课程背景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语言思维结构,同时激发他们的语文兴趣和探究兴趣。
本节课程以“动物的睡眠”为主题展开,通过阅读课文、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睡眠的特点、作用和习性,同时提高学生对语文文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睡眠的特点和作用;2.探究不同动物的睡眠习性;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4.激发学生对动物睡眠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引导学生观察家中的宠物在不同时间和状态下的睡眠表现;2.探究动物的睡眠习性,可以查找资料并写一篇小短文。
阅读课文1.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动物的睡眠》;2.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什么是睡眠?动物为什么需要睡眠?3.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特点。
讨论与合作学习1.观察不同动物的睡眠表现,可以选择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等;2.【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询问和讨论该动物的睡眠习性。
并整理成PPT;3.【小组展示】学生展示PPT,分享不同动物的睡眠行为和习性,并对其进行比较。
写作练习1.引导学生思考,自己都有怎样的睡眠习惯,是否和动物相似?2.学生以“我的睡眠习惯”为题,撰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睡眠方面的感受、习惯、心得等。
课堂实践教学设备及材料电脑/投影仪、白板/黑板、课本、PPT、纸笔等。
教学流程1.【引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家中的宠物,在观察和讨论中引出睡眠和动物的话题;2.【阅读课文】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动物的睡眠》,探究睡眠的特点和作用;3.【讨论与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不同动物的睡眠习性,并整理成PPT分享;4.【写作练习】学生撰写短文,反思自己在睡眠方面的习惯和心得;5.【总结】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
教学评估1.阶段小结和任务完成情况;2.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3.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合作等能力;4.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西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动物的睡眠》公开课教案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动物睡眠的特点和习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不同动物睡眠的特点。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课文内容进行观察、讨论、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动物们是怎么睡觉的吗?它们睡觉的方式和我们人类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动物睡眠的文章——《动物的睡眠》。
2.课文阅读a.课文介绍了哪些动物的睡眠特点?b.这些动物的睡眠方式有什么不同?c.你觉得这些动物的睡眠方式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3.课堂讨论同学们,你们在课文中找到了答案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a.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找到的动物睡眠特点。
b.大家觉得这些动物的睡眠方式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c.如果让你选择一种动物的睡眠方式,你希望是哪一种?为什么?4.实践活动现在,我们就来模拟一下动物们的睡眠方式。
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模仿它们的睡眠姿势和方式。
其他同学来猜一猜你们模仿的是哪种动物。
a.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的有趣现象。
b.大家觉得通过实践活动,我们对动物睡眠的认识有什么提高?c.你们认为保护动物睡眠的重要性在哪里?6.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一下家中的宠物或者身边的动物,记录下它们的睡眠方式,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四、板书设计课题:《动物的睡眠》1.动物睡眠特点:a.鸟类:站立睡觉,头部插入翅膀下。
b.狮子:侧卧,头枕在前肢上。
c.蝙蝠:倒挂睡觉。
d.海豚:游泳睡觉。
2.动物睡眠与生活习性的关系:a.鸟类:为了防止受到攻击,站立睡觉。
b.狮子:为了休息和恢复体力,侧卧睡觉。
c.蝙蝠:为了保持体温,倒挂睡觉。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动物的睡眠1.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睡眠规律。
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以及保护动物的意识。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口头表达和合作能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动物的睡眠规律。
2.学生对不同动物睡眠差异的理解。
2.2 教学难点如何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发挥想象和创造性。
3. 教学过程3.1 导入(10分钟)1.呈现关于动物的图片,鼓励学生谈论他们所知道的动物及它们的特点。
2.引出今天的主题:“动物的睡眠”。
3.2 学习新知(20分钟)1.引导学生听课文朗读。
2.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画出重点。
3.教师进行重难点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动物睡眠规律。
4.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找出动物的分类。
3.3 拓展知识(20分钟)1.分小组,每组选一种动物,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这种动物,2.请学生从小组讨论,交流它们睡眠的特点。
3.鼓励学生想象不同类型的动物,探究它们不同的睡眠状态。
3.4 活动实践(25分钟)1.配合着图片和声音,带领学生进行睡眠游戏模拟。
2.指定不同类型的角色,学生分组表演,再次有机地理解并结合动物睡眠特点。
3.5 总结(5分钟)1.总结动物的睡眠规律及分类,并提醒学生保护动物其自然栖息环境;2.邀请部分同学介绍自己小组找到的有趣知识。
4. 作业1.完成课本上助记表格。
2.散步时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睡眠状态。
5. 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课程,学生不仅学会了动物的睡眠规律,又从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了动物的特点以及分类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同时教师也需要更多的给予学生如何参与到讨论中发挥主动的机会,发掘他们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组间合作互动。
动物的睡眠
班级姓名
一、我会填。
在()的冬天,燕子,大雁从北方()地飞到南方去,在()、()的时候又从北方飞回来。
二、我知道。
1.一般的动物冬眠应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动物冬眠的目的是蝙蝠冬眠的特点是。
海参冬眠很特别,是在时候。
蜗牛既要,又要。
2.《动物的“睡眠”》课题为什么要将睡眠加上引号?。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一般地说,要睡上四五个月。
()
2.蝙蝠难道像燕子一样飞到南方去过冬吗?()
3.蝙蝠伸伸懒腰,打打哈欠,开始新的生活。
()
4.马蜂的巢房像一个巨大的吊瓶( )
四、仿照例子写句子。
它们睡觉的方式很特别,既不是躺在床上,也不是蹲在洞里,而是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挂这睡觉。
既不是……也不是……而是……
五、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冬眠的情况,写下来。
参考答案:
一、寒气逼人千里迢迢春暖花开风和日丽
二、1、温度较低,食物缺少让自己的生命延续集体冬眠在夏季冬眠,夏眠
2、因为睡眠这里仅仅是指动物睡觉,而是指动物进行冬眠,所以加上引号。
三、设问反问拟人比喻
四、他既不是老师,也不是工人,而是农民。
五、青蛙、蛇都是在冬季躲进洞里进行冬眠。
(答案不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