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配唢呐 (2)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唢呐配喇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唢呐配喇叭》是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唢呐和喇叭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农村婚庆的喜庆场面,表现了我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单易学,富有童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间音乐,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爱。
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声音具有一定的发育,但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还需逐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了解歌曲《唢呐配喇叭》的背景,认识唢呐和喇叭这两种民间乐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理解歌曲的背景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唢呐和喇叭实物等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多媒体课件展示唢呐和喇叭的画面,引导学生了解这两种民间乐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唱歌曲: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接着,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指导学生把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演唱歌曲,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演唱能力。
4.情景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运用唢呐和喇叭模拟农村婚庆场面,感受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歌曲《唢呐配喇叭》的特点和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歌曲《唢呐配喇叭》的曲名、歌曲节奏、歌曲结构以及民间乐器唢呐和喇叭的图片。
唢呐配喇叭渝北区天一新城小学校周萍一、导入新课师:孩子们,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要带领大家来到美丽的湖南,去欣赏一首有趣的湖南民歌。
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从歌曲中得到了些什么知识。
生:长的就是唢呐,短的就是喇叭。
师:你们能区分唢呐和喇叭吗?播放PPT 看唢呐图片,我们来听听唢呐吹奏的音色是怎样的?生:尖师:ppt 清脆嘹亮。
那喇叭的音色是什么声音,我们竖起耳朵听一听。
生:声音低一些师:柔和圆润。
师:我请个同学来模仿一下唢呐和喇叭的声音。
生:学生模仿。
师:孩子们的模仿很精彩,老师有一个提议,我们用DI和DU 来模唱旋律,师:孩子们仔细观察,看看老师在歌唱的时候表情,音色是怎样表现的。
教师范唱请学生评价。
师:我们来做个接龙游戏,我来问,你来答!师:长的就是什么?生:长的就是喇叭师:短的就是什么?生:短的就是唢呐师:里乐拉,里乐拉生:唢呐配喇叭。
你们的歌声真动听。
看来咱们二年级八班的男生女生都歌唱小能手,你们试着演唱一次,注意演唱的时候小背挺直,声音富有弹性。
生:学生演唱歌曲。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个好朋友,你们认识他们吗?(出示卡片:X X 0X0 )师:这个节奏怎么打(认识节奏)老师出示X 这个节奏怎么打(说话节奏和四分音符相符)生:X (一拍)老师出示:X这个节奏怎么打(说话饥饿哦组和八分音符相符)这个节奏怎么打:0X 0师:老师变个魔术,小眼睛,请注意大家还认识他们吧,看看有什么疑问没有?有三飘的四分音符是代表铃鼓要摇起来。
我们来试一次,学生准备拍打节奏。
同学们的节奏很扎实,难度加大了,请看这一条,0X X ︱ 0 X X ︱X 0 ︱ X 0‖同学们这次的游戏任务完成的很完美。
大家看看老师这条节奏:4/2X 0 ︱ X 0 ︱X 0 ︱ X 0︱有没有哪个同学愿意试一试?学生:这里还有一条节奏,再请一个同学试一次0 X X ︱ 0 X X ︱X 0 ︱ X X‖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新朋友,大家快来看看他是谁?(出示PPT 铃鼓和三角铁)发打击乐器铃鼓和三角铁小组一起比一比:每组自己分配乐器在(三角铁和铃鼓),没有乐器的学生是小歌手,加上自己动作,配合乐器,完整的演绎歌曲《唢呐配喇叭》秀一秀,看看哪组的同学表演得最完美。
《唢呐配喇叭》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唢呐配喇叭》,认识唢呐和喇叭这两种民族乐器,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其快乐的气氛。
2、继续听辨音的高低,练习打击乐器铃鼓和三角铁,选择合适的伴奏型,为歌曲进行伴奏。
教学重点:1、学唱并表演歌曲,并能用铃鼓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2、了解唢呐的构造、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
教学用具:电子琴、打击乐器、唢呐和喇叭、节奏条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同学们,快乐的音乐课开始了,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两个朋友。
(教师出示乐器唢呐和喇叭,介绍乐器名称和演奏方法)2、让我们随着动听的音乐来吹一吹吧!(播放乐曲《唢呐配喇叭》,学生模仿吹奏唢呐和喇叭的样子,随乐表演)二、新歌教学1、同学们刚才听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歌《唢呐配喇叭》,请大家再听一遍,用你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你听歌时的心情。
(听范唱,感受歌曲欢乐、热闹的情绪。
)2、再听歌曲范唱,学生轻声跟音乐读歌词。
3、教师指导学生跟琴按节奏读歌词。
3、下面请同学们用“噜”来模唱旋律。
(播放《唢呐配喇叭》歌曲的伴奏,同学们用“噜”来模唱)4、下面请同学们在心里默唱歌词。
(播放《唢呐配喇叭》歌曲的伴奏,同学们在心里默唱歌词)5、下面我请同学们轻声地唱出歌词。
(播放《唢呐配喇叭》歌曲的伴奏,同学们轻声地唱出歌词)6、师生合作接龙唱。
7、下面请同学们完整的再来把歌曲唱一唱。
8、同学们唱得非常好!下面我请同学们随着歌曲的伴奏来表演一下,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三、创造表现1、同学们今天都准备了铃鼓和三角铁,下面请大家先看老师演奏,请你模仿老师的动作和节奏,看谁最先模仿出来。
(老师随乐演奏铃鼓,学生模仿动作)2、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刚才演奏的节奏,你能模仿出来吗?(出示铃鼓的节奏,指名模仿)2/4 X X | X O | X X | X O ||2/4 O X X | O X X ||2/4 X O | X O ||3、学生模仿动作,随乐练习4、学生拿铃鼓随乐演奏,教师指导演奏的方法。
《唢呐配喇叭》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唢呐配喇叭》
2欣赏《小小音乐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唢呐配喇叭》,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其快乐的气氛。
学习表演前踢步、后踢步。
2继续听辨音的高低,练习为打击乐器选择合适的伴奏型。
3通过欣赏《小小音乐家》,培养学生分辨乐曲情绪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唱并表演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教师弹奏几组音,请学生用手表示出其音高。
2教师再弹奏一条旋律,请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示出其高低。
二、学唱歌曲《唢呐配喇叭》
1导入:同学们,我们在这个学期都学习了哪几种乐器?
(碰钟、木鱼、三角铁等)
今天啊,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两种乐器-唢呐、喇叭。
2播放音频《唢呐配喇叭》,让学生初次感受音乐的旋律。
3教师范唱。
请同学说说感受。
4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5教唱法学唱歌曲。
处理:注意咬字要清晰、准确。
声音要连贯,保持愉快、热烈的情绪。
6整体随伴奏演唱《唢呐配喇叭》。
三、表演歌曲
1请同学将书上的几个动作做一做。
2教师带领学生练习。
3请一部分学生用乐器、一部分学生用舞蹈来表演歌曲。
四、欣赏《小小音乐家》
1播放音频《小小音乐家》,请同学们说说有什么感受。
2再次欣赏《小小音乐家》,并让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拍手、拍腿。
五、听音乐下课。
《唢呐配喇叭》教案及反思《唢呐配喇叭》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唢呐配喇叭》,认识唢呐和喇叭这两种民族乐器,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其快乐的气氛。
2、继续听辨音的高低,练习打击乐器铃鼓和三角铁,选择合适的伴奏型,为歌曲进行伴奏。
教学重点:1、学唱并表演歌曲,并能用铃鼓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2、了解唢呐的构造、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
教学用具:电子琴、打击乐器、唢呐和喇叭、节奏条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同学们,快乐的音乐课开始了,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两个朋友。
(教师出示乐器唢呐和喇叭,介绍乐器名称和演奏方法)2、让我们随着动听的音乐来吹一吹吧~(播放乐曲《唢呐配喇叭》,学生模仿吹奏唢呐和喇叭的样子,随乐表演)二、新歌教学1、同学们刚才听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歌《唢呐配喇叭》,请大家再听一遍,用你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你听歌时的心情。
(听范唱,感受歌曲欢乐、热闹的情绪。
)2、再听歌曲范唱,学生轻声跟音乐读歌词。
3、教师指导学生跟琴按节奏读歌词。
3、下面请同学们用“噜”来模唱旋律。
(播放《唢呐配喇叭》歌曲的伴奏,”来模唱) 同学们用“噜4、下面请同学们在心里默唱歌词。
(播放《唢呐配喇叭》歌曲的伴奏,同学们在心里默唱歌词)5、下面我请同学们轻声地唱出歌词。
(播放《唢呐配喇叭》歌曲的伴奏,同学们轻声地唱出歌词)6、师生合作接龙唱。
7、下面请同学们完整的再来把歌曲唱一唱。
8、同学们唱得非常好~下面我请同学们随着歌曲的伴奏来表演一下,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三、创造表现1、同学们今天都准备了铃鼓和三角铁,下面请大家先看老师演奏,请你模仿老师的动作和节奏,看谁最先模仿出来。
(老师随乐演奏铃鼓,学生模仿动作)2、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刚才演奏的节奏,你能模仿出来吗,(出示铃鼓的节奏,指名模仿)2/4 X X | X O | X X | X O ||2/4 O X X | O X X ||2/4 X O | X O ||3、学生模仿动作,随乐练习4、学生拿铃鼓随乐演奏,教师指导演奏的方法。
《唢呐配喇叭》课后反思《唢呐配喇叭》这首歌曲虽然简单,但学生唱好唱准并不容易。
因此我将通过多层次、不同方式的听唱法,进行聆听歌曲的过程中,慢慢熟悉旋律。
接着教唱歌曲。
歌曲中的衬词“里乐拉”是表示两种乐器竞相吹奏的乐声,一问一答的形式,生动有趣。
教师轻快、有弹性范唱这句,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比说教更具有说服力。
接着师生、生生接龙唱,提示学生第一个“里乐拉”唱时强一点,第二个“里乐拉”时弱一点。
让学生了解对歌曲运用力度对歌曲进行细微处理。
紧接着教师教学简单动作,学生进行联系模仿。
最后加入打击乐,全班在音乐表演中结束课堂。
这首歌曲发“阿”的音比较多,开口音多,学生的声音就很容易咧。
所以在唱前或唱中都要注意到将学生引到正确的发声方法上。
因此平时的发声训练对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将歌词的每个字先换成lu来唱,纠正错误的发声习惯,形成良好正确的发声方法。
然后在唱lu的基础上再换成la的音,并让学生在唱la时心里想着发lu的声音。
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歌唱。
有点不足的是,歌曲中一字对多音的地方,没有给学生讲解清楚,演唱不够到位。
四个十六分音符对两个字的地方,要唱得连贯准确。
而一字对双音(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的“喇”和“唢”要唱得加重一些,这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应该加以强调。
回顾这节课的授课过程,觉得自己能够带领学生通过看图了解乐器特点,并使学生带着对乐器的好奇心来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学唱整首歌曲。
授课过程中,能够关注全体学生,并引导学生有浅入深的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
环节之间过渡比较自然,学会歌曲后,能够利用熟悉的打击乐器伴奏和动作表演来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但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不够丰富,不能够具体的来评价不同层次的孩子。
以后将在这方面加强学习。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赏析:表达了人民对小人的痛恨情绪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是一首深具讽刺意味的明代散曲,通过咏叹喇叭和唢呐,巧妙地揭示了小人弄权、欺压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对小人的痛恨情绪。
以下是对该曲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乱如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
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江水枯竭鹅飞跑,家破人亡啊!2、译文二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子很短声音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队听了军队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民穷财尽啊!3、注释朝天子:曲牌名。
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
民乐中常用。
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
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
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
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小人的特征。
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
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仗:倚仗,凭借。
你:指喇叭、唢呐。
抬:抬高。
声价:指名誉地位。
(小人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
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
矛头所指,更深一层。
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军:指军队。
愁:发愁。
因受搅扰而怨忿。
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小人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哪里:同“那里”。
辨:分辨、分别。
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
共:和。
眼见的:眼看着。
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3课演唱《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唢呐配喇叭》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三课。
歌曲以生动的描绘和活泼的节奏展现了唢呐和喇叭的和谐搭配,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简洁;第二乐段节奏变化,旋律丰富,充满活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独立演唱简单的歌曲,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唢呐和喇叭这两种民族乐器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这两种乐器的介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唢呐配喇叭》的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让学生了解唢呐和喇叭这两种民族乐器,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掌握。
2.对唢呐和喇叭这两种民族乐器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介绍唢呐和喇叭的特点,讲解歌曲背景。
3.练习法:分组练习,加强节奏和音准的掌握。
4.欣赏法:让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唢呐配喇叭》,感受音乐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乐器图片、音乐欣赏等。
2.乐器:唢呐、喇叭等民族乐器。
3.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音乐。
七. 教学过程教师播放《唢呐配喇叭》歌曲,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氛围。
提问:歌曲中出现了哪两种乐器?它们的声音是什么样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唢呐和喇叭这两种乐器,简要介绍它们的历史、特点和演奏方式。
同时,播放不同版本的《唢呐配喇叭》歌曲,让学生欣赏。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唢呐配喇叭》,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加强节奏和音准的掌握。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帮助。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民族乐器可以配对演奏?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配对乐曲。
二年级音乐考核内容(100分)
一、演唱歌曲共10首(各抽1首,共50分):
1、背唱歌曲4首(任抽1首,30分):
(1)、《早上好》(2)、《唢呐配喇叭》(3)、《蜗牛与黄鹂鸟》(4)、《小红帽》
2、视唱歌曲6首(任抽1首,20分):
(1)、《小麻雀》(2)、《彝家娃娃真幸福》(3)、《乃哟乃》(4)、《母鸡叫咯咯》(5)、《洋娃娃和小熊跳舞》(6)、《过新年》
二、欣赏曲(4首)(各抽1首,共40分):
1、歌曲类欣赏曲2首(任抽1首,20分):
(1)、《阳光下的孩子》(2)、《我的小鸡》2、器乐类欣赏曲2首(任抽1首,20分):
(1)、《百鸟朝凤》(片断) (2)、《四小天鹅》
三、乐理知识(一个2分,5个共10分):
1、o是什么音乐符号? 四分休止符
2、v是什么记号? 换气记号
3、f是什么力度标记强
4、唢呐的声音是怎样的? 清脆明亮的
5、《四小天鹅舞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活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