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物理实验专题力学1
- 格式:doc
- 大小:505.79 KB
- 文档页数:5
力学实验(含答案)实验一密度的测量1.[2020·扬州]如图1所示,某学习小组利用空矿泉水瓶、烧杯、量筒、剪刀、记号笔、细线和足量的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测量了一块矿石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图1(1)实验步骤:A.向量筒中加入适量水,记下体积V1(如图甲所示);B.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将矿石放入剪下的矿泉水瓶内,使矿泉水瓶漂浮在烧杯中,并用记号笔在烧杯上标记此时液面的位置(如图乙所示);C.取出矿泉水瓶,将量筒中的水缓慢倒入烧杯至,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如图丙所示);D.再用细线拴住矿石缓慢放入量筒中,此时总体积为V3(如图丁所示)。
(2)矿石的密度表达式ρ石= (用题中物理量符号表示)。
(3)由于矿泉水瓶有质量,会导致矿石密度测量值,有同学指出只要在步骤C进行适当修改就可以,该同学修改的内容是。
2.[2020·无锡改编]小红利用托盘天平(最大测量值200 g,分度值0.2 g)、量筒、水(ρ水=1.0×103kg/m3)、食盐、烧杯、白纸、滴管、勺子等器材配置盐水,步骤如下:(1)调节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若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2)为称量出2 g盐,小红先将一张白纸放在天平左盘上,仅移动游码,天平再次平衡时,游码示数如图2甲所示,则白纸的质量为g;接下来,应该先将游码移至g处,再用勺子向左盘的白纸上逐渐加盐,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图2(3)用量筒量取50 mL的水,并全部倒入烧杯中,再将2 g盐全部倒入烧杯中(假设加盐后烧杯中水的体积不变),则小红所配置的盐水密度为g/cm3。
(4)小红发现可以用实验中的天平和烧杯制作“密度计”。
她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50 g,然后在烧杯中加水,使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0 g,并在水面位置处做好标记,如图乙所示。
测量液体密度时,将待测液体加至“标记”处,用天平称量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专题06力学实验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及动摩擦因数的求解(2012-2021)目录题型一、摩擦因数的求解 (1)题型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及其拓展类问题 (5)题型三、实验器材的读数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7)题型一、摩擦因数的求解1.(2021全国甲)为测量小铜块与瓷砖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同学将贴有标尺的瓷砖的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形成一倾角为α的斜面(已知sinα=0.34,cosα=0.94),小铜块可在斜面上加速下滑,如图所示。
该同学用手机拍摄小铜块的下滑过程,然后解析视频记录的图像,获得5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T=0.20s)内小铜块沿斜面下滑的距离s i(i=1,2,3,4,5),如下表所示。
s1s2s3s4s55.87cm7.58cm9.31cm11.02cm12.74cm由表中数据可得,小铜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2,小铜块与瓷砖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_。
(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m/s2)【答案】(1).0.43(2).0.32【解析】(1)根据逐差法有()()()2254212222(12.7411.02)10(7.58 5.87)10m/s 0.43m/s 60.206s s s s a T --+-++⨯-+⨯==≈⨯∆(2)对小铜块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sin cos mg mg maαμα-=代入数据解得0.32μ≈2.(2020年北京).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研究摩擦力的变化情况。
实验台上固定一个力传感器,传感器用棉线拉住物块,物块放置在粗糙的长木板上。
水平向左拉木板,传感器记录的F t -图像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中必须让木板保持匀速运动B.图乙中曲线就是摩擦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C.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之比约为10:7D.只用图乙中数据可得出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答案】C【解析】AB .为了能研究摩擦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故物块一直要处于静止状态,则向左的摩擦力一直与向右轻绳的拉力平衡,图乙是向右轻绳的拉力随时间变化曲线,故图乙也可以反映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乙知向右轻绳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不变,故物块先受静摩擦力作用后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所以不需要让木板保持匀速运动,故AB 错误;C .由图可知,最大静摩擦力约为10N ,滑动摩擦力约为7N ,故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之比约为10:7,故C 正确;D .结合滑动摩擦力的公式:f N F F μ=,N F mg=可知,由于不知道物块的重力,故无法求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故D 错误。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检测卷(十三)力学实验(60分钟100分)1.(13分)(2013·海南高考)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9.80m/s2。
实验中该同学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完整纸带如图乙所示,纸带上的第一个点记为O,另选连续的三个点A、B、C进行测量,图中给出了这三个点到O点的距离h A、h B和h C的值。
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1)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重物速度的大小v B= m/s;(2)通过分析该同学测量的实验数据,他的实验结果是否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简要说明分析的依据。
2.(13分)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验证小球沿斜面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斜面的末端与水平桌面相切,小球从离桌面高h处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在水平地面上,此过程的水平位移用s表示,桌面高H。
改变小球释放的位置,记录多组h、s值。
(1)若小球在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h与s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2)某同学根据实验结果,画出了h-s2图像如图乙所示。
图像不过原点,并且随着s2的增大图像有弯曲的迹象。
下列关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改进措施的论述正确的是。
a.小球与斜面和桌面间有摩擦,改用动摩擦因数更小的斜面和桌面b.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换用密度小一点的空心小球进行实验c.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换用密度大一点的实心小球进行实验d.小球与斜面和桌面间有摩擦,在原基础上适当减小一下斜面的倾角3.(13分)(2013·普陀区模拟)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解析版)1.实验原理(1)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若物体某时刻瞬时速度为v,下落高度为h,则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h,动能的增加量为mv2,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若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2)计算点n速度的方法:测出点n与相邻前后点间的距离x n和x n+1,如图所示,由公式v n=或v n=算出。
2.实验器材铁架台(含铁夹),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复写纸,导线,毫米刻度尺,重物(带纸带夹)。
3.实验步骤(1)安装置:将检查、调整好的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接好电路。
(2)打纸带:将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让重物带着纸带自由下落,更换纸带重复做3~5次实验。
(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①用m=mgh n验证时,应选点迹清晰,且1、2两点间距离小于或接近2 mm的纸带。
若1、2两点间的距离大于2 mm,这是由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造成的,这样,第1个点就不是运动的起始点了,这样的纸带不能选。
②用m-m=mgΔh验证时,由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选择适当的点为基准点,这样纸带上打出的第1、2两点间的距离是否为2 mm就无关紧要了,只要后面的点迹清晰就可选用。
4.数据分析方法一:利用起始点和第n点计算。
代入gh n和,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情况下,gh n=,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方法二:任取两点计算。
(1)任取两点A、B,测出h AB,算出gh AB;(2)算出-的值;(3)在实验误差允许的情况下,若gh AB=-,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方法三:图象法。
从纸带上选取多个点,测量从第一点到其余各点的下落高度h,并计算各点速度的二次方v2,然后以v2为纵轴,以h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v2-h图线,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象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g的直线,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力学实验备考要点
分类名称备考要点
测量性实验研究匀变速直
线运动
数据处理方法:(1)公式法:
v t
2=v、Δx=aT
2
(2)图象法:v-t图象
验证性实验验证机械能守
恒定律
用自由落体运动进行实验,知道如何从纸带
的数据中确定ΔE p和ΔE k
验证力的平行
四边形定则
弹簧秤的使用注意事项及读数、力的图示、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
分类名称备考要点
验证性实验验证牛顿运
动定律
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图象的处理以及实
验的注意事项
研究性实验探究弹力和
弹簧伸长的
关系
应在弹簧弹性限度内增加钩码个数;记录弹
簧伸长以及所受拉力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
点,作出拟合曲线;写出与曲线对应的函数,
解释函数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探究动能定
理
注意平衡摩擦力,功的大小的确定以及物体
速度的求解
待测量测量方法说明
长度利用螺旋测
微器
①读数方法:测量值=固定刻度上指示的毫
米数(注意半毫米刻线是否露出)+精度×转
动圆筒上与固定刻度中心刻线所对刻度值
(注意刻度值要估读)
②精度:螺旋测微器精度为0.01 mm
时间利用秒表①秒表精度:秒表精度通常为0.1 s,秒表不估读
②秒表读数:内盘读数(注意是否超过半分钟)+外盘读数
二、力学实验中的测量方法
待测量测量方法说明
长度利用刻度
尺
毫米刻度尺精度为 1 mm,读数时应估读到0.1
mm
利用游标
卡尺
①读数方法:测量值=主尺上指示的毫米数+精
度×游标尺对齐的格数
②精度:10分度的游标卡尺精度为0.1 mm,20
分度的游标卡尺精度为0.05 mm,50分度游标卡
尺精度为0.02 mm.游标卡尺不估读
三、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1.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1)系统误差的特点是测量值总是有规律地朝着某一方向偏离真实值(误差总是偏大或总是偏小)。
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是仪器本身不够精确、实验原理与方法不够完善。
(2)偶然误差是由于偶然因素的影响,造成测量值无规则起伏,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可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平均值比某一次测得的数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2.有效数字:带有一位不准确数字的近似数字。
(1)凡是用测量仪器直接测量的结果,读数一般要求在读出仪器最小刻度所在位的数值(可靠数字)后,再向下估读一位(不可靠数字),不受有效数字位数的限制;
(2)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运算结果一般可用2~3位有效数字表示。
待测量 测量方法 说明
时间 利用打点计时器 ①t =nT (n 表示打点的时间间隔的个数,T 表示打点周期) ②打点周期与所接交流电周期相同 利用光电计时器 光电计时器能自动记录挡光时间,显示在读数窗口 质量 利用天平 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示数×游码最小分度 力 弹簧测力计 力的大小=精度×指针指示的格数(注意估读)
待测量 测量方法 说明 速度 利用打点纸带 若纸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打某点时的瞬时速度等于对应的平均速度 利用频闪照相 (利用等时间间隔照片信息记录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同上 利用光电门 ①v 0= d Δt (d 表示滑块上挡光片的宽度,Δt 表示挡光片挡光时间) ②由于挡光片的宽度很小,在这里可用平均速度表示其瞬时速度
待测量 测量方法 说明 加速度 利用打点纸带(频闪照相) 若纸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a =Δx T 2或a =x m -x n (m -n )T 2 利用光电门 若纸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a = v 2-v 1Δt (v 1、v 2分别表示通过光电门测得的滑块在t 1、t 2两个时刻的速度,Δt 表示对应的时间)
3.仪器读数
(1)使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等仪器时,凡是最小刻度是10分度的,要求读到最小刻度后再把最小刻度10等分估读一位(估读的这位是不可靠数字,却是有效数字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最小刻度是5(或2)分度的,则把最小刻度5(或2)等分估读一位。
例如图5-13-1甲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为6.50 cm ,图乙电压表用15 V 量程时最小刻度为0.5 V ,读作5.5 V +0.2 V(5等分估读)=5.7 V 。
(2)游标卡尺、秒表、电阻箱由于本身构造的原因不需要估读,欧姆表因为本身测量值就不准确,因此不需要估读。
4.实验数据的处理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有公式法、列表法、逐差法和图象法.测量性实验中用图象法处理数据可有效地减小实验误差,图象法比其他方法更适用于探究性实验,选取适当的自变量,通过画出图象可以找到或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且便于找出其中的规律,确定对应量的函数关系。
画图象时应注意:(1)根据测量的要求选定坐标轴,一般以横轴为自变量,纵轴为因变量,坐标轴要标明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
(2)坐标轴标度的选择要合适,使测量数据能在坐标轴上得到准确的反映,在物理图象中,坐标原点可以是零也可以不是零。
四、例题
1、测量性实验
2010年广东理综-34.(18分)(1)图13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①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 ,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
②ABCD 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
从图13中读出A 、B 两点间距s= __________;C 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011年广东理综-34(18)(1)图14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 、A 、B 、C 、D 和E 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 表示。
O B C D E
A ∙∙∙∙∙
∙132
cm 14图
① OD 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 。
② 图15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t 2图线(s 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________,其大小
为________m/s 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012年广州一模-34. (18 分)
(1)如图
A 是某同学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获得的
一条纸带. ①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A 、B 、C 、D 、E 、F 、G 是纸带上7个连
续的点,F 点由于不淸晰而未画出.试根据纸带上的数据,推测F
点的位置并在纸带上标出,算出对应的速度V F =_______m/s (计
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图b 是该同学根据纸带上的数据,作出的v-t 图象.根据图象,t=0
时的速度化v 0=______m/s,加速度A = _______m/s 2 (计算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11年深圳二模34.(18分)
(1)(4分)如图所示的装置由气垫导轨、两个光电门、滑块和沙桶等组成。
光电门可以测出滑块分别通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导轨标尺可以测出两个光电门间的距离,另用天平测出滑块和沙桶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字
母代号)。
A .用该装置可以测出滑块的加速度
B .用该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要保证拉力近似等于沙桶的
重力,必须满足m <<M
C .可以用该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但必须满足m <<M cm
s /2
2/
s t
01.002.003
.004.005.006.00.10.20
.3+
+
++
+
15图
D.用该装置可以验证动能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