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166.50 KB
- 文档页数:2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全文)(2010-2020年)目录序言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二)工作方针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四)战略主题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六)明确政府职责(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第四章义务教育(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第六章职业教育(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第七章高等教育(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第八章继续教育(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第九章民族教育(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第十章特殊教育(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第三部分体制改革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四十六)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四十七)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开放(四十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四十九)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五十)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五十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五十二)加强师德建设(五十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五十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五十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第十八章保障经费投入(五十六)加大教育投入(五十七)完善投入机制(五十八)加强经费管理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第二十章推进依法治教(六十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六十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六十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六十五)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第二十一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六十六)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六十七)组织开展改革试点第二十二章加强组织领导(六十八)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六十九)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七十)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实施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录序言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二)工作方针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四)战略主题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六)明确政府职责(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第四章义务教育(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第六章职业教育(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第七章高等教育(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第八章继续教育(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第九章民族教育(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第十章特殊教育(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第三部分体制改革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实施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教育规划纲要》。
第三章教育预测的类型与基本程序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教育预测的类型第二节教育预测的基本程序第一节教育预测的类型一、宏观教育预测与微观教育预测按照教育预测范围或层次的不同,可以将教育预测分为:宏观教育预测与微观教育预测。
(一)宏观教育预测的概念和特点1.宏观教育预测的概念宏观预测一般指针对国家或部门、地区的活动进行的各种预测。
宏观教育预测,是指根据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根据教育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人口等的相互联系,从全局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对一个国家、地区或部门的教育发展趋势等进行总体预测的活动。
宏观教育预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制度、教育功能、教育结构、教育形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等。
2.宏观教育预测的特点(1)宏观教育预测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预测结果的指向范围较为宽泛,预测过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宏观教育预测一般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由于宏观教育预测一般是为政府在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时服务,因此,在解决教育预测所需的条件上相对是有保障的。
在政府部门的需要和支持下,宏观教育预测一直是教育预测的重要实践领域。
(二)微观教育预测的概念和特点1.微现教育预测的概念微观预测是指针对基层单位的各项活动进行的各种预测。
微观教育预测,是指对教育局部问题的预测,一般是从教育对受教育者个体产生的作用与影响的角度进行的预测活动。
从预测的范围来看,微观教育预测包括:学校发展前景预测、个人教育前途预测等;从预测所涉及的问题来看,微观教育预测包括:生源预测、师资需求预测、教育经费预测、教学内容预测、教学方法预测、教学组织形式预测、课程设置预测、教学手段预测和教学设施预测等。
2.微观教育预测的特点(1)微观教育预测的突出特点是,根据教育、教学活动和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受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作用下的成长过程和成就作出预测。
(2)微观教育预测是比较灵活多样的,对教育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要求也相对较低一些,因此,微现教育预测工作的组织比较容易,花费较小,但微观教育预测的权威性不高,其预测结果不容易得到广泛的承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文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六)明确政府职责。
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实行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财政补助。
完善幼儿园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
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和收费标准。
建立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
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行政部门宏观指导和管理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
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在小学附设学前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
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第四章义务教育(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健全动态监测机制。
中小学教育规划模板第一部分:引言教育是国家的未来之本,中小学教育规划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中小学教育规划的模板,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教育机构和相关决策者制定有效的教育规划。
第二部分:教育目标2.1整体目标中小学教育的整体目标是培养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公民,他们在道德、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具备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
2.2学科目标在各学科领域,中小学教育规划的目标是确保学生达到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通过设置学科目标,可以保障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获得全面且系统的发展。
第三部分:教育内容3.1综合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规划要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包括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文化艺术、体育锻炼等方面。
通过开设特定的课程或活动,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2学科知识中小学教育规划要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地理等学科。
并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跨学科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的提升。
3.3技能培养在中小学教育规划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实践技能培养。
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
第四部分:教育方式4.1多元化教学方法中小学教育规划要鼓励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探究、实践、合作等教学方式。
不同的学科和教育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2个性化教育中小学教育规划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教育。
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发展机会,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4.3信息技术应用中小学教育规划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工具,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五部分:评估与反馈5.1学生评估中小学教育规划要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估体系,综合评价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乌鲁木齐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乌鲁木齐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第一章前言为了进一步推进乌鲁木齐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根据乌鲁木齐市实际情况和需求,旨在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
第二章总体目标1.加大教育资源投入,优化学校布局,提高教育质量。
2.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均衡发展。
3.减少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提高教育公平性。
第三章具体措施1.提高教育经费投入a.加大财政教育经费的投入,确保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教学资源的充足。
b.加强对贫困地区学校的支持,提供更多资金和资源,改善学校条件。
c.支持学校开展创新教育项目,提升教师素质。
2.优化学校布局a.调整学校布局,合理规划学校位置,减少学校之间的距离。
b.加强对农村学校的建设和改造,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c.加强城市内部学校之间的资源倾斜,确保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3.完善学校管理体制a.建立健全学校评估机制,对学校进行定期评估,倒逼学校提高教育质量。
b.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的培养和选拔,提高管理水平。
c.推进学校多元化发展,鼓励学校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a.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b.提高教师待遇,激励教师积极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第四章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乌鲁木齐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2.相关统计数据和数据分析报告。
3.学校建设和改造方案。
第五章法律名词及注释1.教育经费投入:指为教育事业所提供的财政资金的数额。
2.教育公平性:指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相同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不因个体差异而受到不公平待遇。
3.学校评估机制:指对学校进行定期评估,以评估结果为依据进行学校管理和教育改革。
4.教师培训和发展:指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