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三章 计划习题答案2 (1)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三章审计目标和审计计划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哪个认定只与资产负债表的组成要素有关()。
A.存在或发生B.权利和义务C.完整性D.表达与披露2.甲公司将2005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列入2004年度的会计报表,则其2004年度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错误认定是()。
A.总体合理性B.估计或分摊C.存在或发生D.完整性3.在下列针对各项目的审计程序中,()最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实现对该项目的总体合理性目标A.对年末存货实施全面的监盘B.对某笔重要的应收账款进行函证C.对全年短期借款利息支出进行详细计算D.对主营业务收入实施分析性复核4.在注册会计师对下列各项目分别提出的项目目标中,()是完整性目标A.有价证券的市价是否予以列示B.长期投资是否超过净资产的50%C.购货的借贷双方是否在同期入帐D.实现的销售是否登记入帐5.审计计划通常由审计项目负责人在()之前起草A.签订业务约定书B.外勤审计工作C.了解被审计单位D.接受客户委托6.审计计划应由()编制A.主任会计师B.会计师事务所所长C.审计项目负责人D.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负责人7.编制完成的审计计划,应当经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核和批准A.部门经理B.所长C.审计项目负责人D.业务负责人8.下列哪项属于具体计划的审核内容()A.审计小组成员的选派和分工是否恰当B.审计程序能否达到审计目标C.对重要性的确定是否恰当D.对审计风险的评估是否恰当二、多项选择题1.“估价或分摊”认定包括的内容有()A.总值估价B.净值估价C.会计估计合理性D.披露恰当性E.计算精确性2.审计总目标的演进依次经历了下列哪几个阶段()A.揭弊查错B.验证财务报表公允性与揭弊查错并重C.验证偿债能力D.验证财务报表公允性E.验证报表正确性3.审计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项目时注册会计师应侧重验证存在性目标。
A.存货B.短期借款C.应收账款D.现金E.应付账款4.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股份有限公司会计报表中的存货项目时,能根据“估价或分摊”认定推论得出的审计目标有()。
《运筹学教程》第三章习题答案1.影子价格是根据资源在生产中作出的贡献而做的估价。
它是一种边际价格,其值相当于在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的生产条件下,资源每变化一个单位时目标函数的增量变化。
又称效率价格。
影子价格是指社会处于某种最优状态下,能够反映社会劳动消耗、资源稀缺程度和最终产品需求状况的价格,是社会对货物真实价值的度量。
只有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才会出现,然而这种完善的市场条件是不存在的,因此现成的影子价格也是不存在的。
市场价格是物品和服务在市场上销售的实际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2.证明:当原问题约束条件右端变为b i′时,原问题变为: maxz=∑C i X js.t. ∑a ij X i≤b i′(i=1,2,3,……,m)X j≥0 (j=1,2,3,……,n)对偶问题为: minp=∑b i′y is.t. ∑a ij y i≥C iy i≥0(i=1,2,3,……,m) (j=1,2,3,……,n) 设,当b i变为b i′原问题有最优解(X1′X2′X3′……X n-1′X n′)时,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为(y1′y2′y3′……y n-1′y n′),则有:又因为当原问题有最优解时,对偶问题也有最优解,且相等,则有:所以3(1).minp=6y1 + 2y2s.t. -y1+2y2≥-33y1+3y2≥4y1,y2≥0(2)解:令X2=X2′-X2〞,X4= X4′-X4〞,X2′,X2〞,X4′,X4〞≥0 ,原式化为:maxz=2X1 +2X2′-2X2〞-5X3 +2X4′-2X4〞s.t. 2X1 -X2′+X2〞+3X3 +3X4′-3X4〞≤-5-2X1 +X2′-X2〞-3X3 -3X4′+3X4〞≤5-6X1 -5X2′+5X2〞+X3 -5X4′+5X4〞≤-610X1 -9X2′+9X2〞+6X3 +4X4′-4X4〞≤12X1, X2′,X2〞,X3, X4′,X4〞≥0则对偶规划为:.minp= -5y1′+ 5y1〞-6y2 + 12y3s.t. 2y1′-2y1〞-6y2 + 10y3≥2-y1′+y1〞-5y2 -9y3≥2y1′-y1〞+5y2 + 9y3≥-23y1′-3y1〞+y2 + 6y3≥-53y1′-3y1〞-5y2 + 4y3≥2-3y1′+3y1〞+5y2 -4y3≥-2即:minp= -5y1′+ 5y1〞-6y2 + 12y3s.t. 2y1′-2y1〞-6y2 + 10y3≥2-y1′+y1〞-5y2 -9y3=23y1′-3y1〞+y2 + 6y3≥-53y1′-3y1〞+5y2 + 4y3=2令 y1〞- y1′= y1,得:minp= 5y1 -6y2 + 12y3s.t. -2y1-6y2 + 10y3≥2y1-5y2 -9y3=2-3y1+y2 + 6y3≥-5-3y1-5y2 + 4y3=24、试用对偶理论讨论下列原问题与他们的对偶问题是否有最优解。
第三章计划第一节计划的构成与作用一、计划的概念与特点计划是组织策划与安排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方案的一种活动。
计划的基本特点(一)目的性:有明确目的和目标(二)主导性: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前提(三)普遍性:一切有组织的活动都必须有计划(四)效果性:计划质量、成本令人满意(见下图)(五)可行性一项可行计划至少应满足:1、不与国家法律抵触,不严重损害公共利益;2、有实施计划的资源保证;3、获得执行计划的有关方面的理解和支持;4、有备用方案和应变措施。
二、计划的构成与分类三、计划的作用计划是管理者进行指挥与协调的依据计划是管理者实施控制的标准计划是降低未来不确定性的手段计划也是激励士气的手段计划同样是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第二节计划的程序一、环境分析(一)组织与环境管理是一切组织活动必备的功能,其目标、方式、对象都是由组织内部因素决定的.任何一个组织的行为都不是孤立的,都要受自然条件、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组织环境是对组织各种活动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斯蒂芬·罗宾斯认为:环境是对组织绩效具有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力量。
(二)组织环境及环境因素的层次性分解1、环境的分类(1)一般环境(宏观环境)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气候条件、时间、自然资源、地理条件等。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与组织活动相联系的各种社会条件和因素关系的总和。
主要是: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技术环境。
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是指由决定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观念形态构成的影响组织活动的条件和因素总和。
通常学术界把下列内容视为文化环境的组成部分:①人们的生活方式;②个人从其所在群体中继承的社会遗产;③思想、感情、宗教和信仰的活动方式;④积累起来的知识学习;⑤社会组织、政治制度及经济关系;⑥教育水平和方式;⑦伦理道德与价值标准;⑧行为方式;⑨历史的积淀。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主要是由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四个要素的总和构成。
【关键字】方法第三章儿童保健及疾病的防治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A1型题1.婴儿在l岁内必须完成的基础计划免疫是:A.卡介苗B.脊髓灰质炎疫苗C.麻疹疫苗D.百白破三联疫苗E.以上皆是2.胎儿期及围生期的保健重点包括:A.预防遗传性疾病及先天性畸形物B.保证充足营养C.重视产前检查D.给予良好的生活环境 E.以上皆是3.婴幼儿保健重点是:A.做好家庭访视工作B.培养独立生活能力C.加强心理卫生教育D.完成基础计划免疫E.预防近视和龋齿4.死亡率最高的期是:A.胎儿期B.新生儿期C.幼儿期D.学龄前期E.学龄期5.麻疹疫苗的初种年龄是:A.3月小儿B.4月小儿C.5月小儿D.8月小儿E.1岁小儿6.新生儿死亡多发生在:A.生后3天内B.生后7天内C.生后10天内D.生后15天内E.生后20天内7.新生儿保健重点应在:A.生后1小时内B.生后3天内C.生后7天内D.生后15天内E.生后20天内8.家庭访视是针对:A.新生儿B.幼儿C.学龄前儿D.学龄儿童E.青少年9.正常小儿腋下温度为:A~10.给小儿体检时最后检查的是:A.前囟B.心肺C.腹部D.口咽部E.四肢11.小儿既往史是指:A.出生史B.喂养史C.生长发育史D.预防接种史E.食物过敏12.出生后逐渐消失的反射是:A.腹壁反射B.握持反射C.提睾反射D.吞咽反射E.角膜反射13.小儿药物选择正确的是:A.烦躁担心时可用镇静药B.咳嗽时可用镇咳药C.腹泻时可用止泻药D.便秘可用泻药 E.儿童发热时首先激素退热14.下列何种疾病禁用激素?A.休克、脑水肿B.过敏性疾病C.肾病综合征D.血液病E.水痘15.小儿治疗要综合分析,治疗方案包括:A.护理治疗B.饮食治疗C.药物治疗D.心理治疗E.以上都是16.WHO推荐使用的口服补液盐的张力为:A.1/5张B.2/3张C.3/5张D.1/3张E.2/5张17.关于静脉补钾浓度,正确的是:D.1%~2%18.婴儿肺炎不能进食时,每日静脉补液量应在:A.60~80ml/kgB.90~120ml/kgC.100~120ml/kgD.120~50ml/kgE.150~80ml/kgA2型题1.某小儿4月,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12小时,体温,局部红、肿、热、痛,红肿直径2.0㎝,该小儿应考虑为?A.接种后全身反应B.接种后局部弱反应C.过敏性休克D.晕针E.接种后局部强反应2.某小儿,5岁,喜问、好模仿,求知欲强,现保健重点是预防:A.免疫性疾病B.感染性疾病C.营养性疾病D.保护视力、预防龋齿E.心理性疾病。
3.1(1)解:, 53351042..715min 212112121≥≥+≥≥++=y y y y y y y t s y y ω(2)解:无限制32132131323213121,0,0 2520474235323..86max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t s y y ≤≥=++≤-=+≥+--≤++=ω3.4解:例3原问题6,,1,0603020506070..min 166554433221654321 =≥≥+≥+≥+≥+≥+≥++++++=j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t s x x x x x x z j对偶问题:6,,1,0111111..603020506070max 655443322161654321 =≥≤+≤+≤+≤+≤+≤++++++=j y y y x y y y y y y y y y t s y y y y y y j ω3.5解:(1)由最优单纯形表可以知道原问题求max ,其初始基变量为54,x x ,最优基的逆阵为⎪⎪⎪⎪⎭⎫ ⎝⎛-=-31610211B 。
由P32式(2.16)(2.17)(2.18)可知b B b 1-=',5,,1,,1 ='-=='-j P C c P B P j B j j j j σ,其中b 和j P 都是初始数据。
设⎪⎪⎭⎫ ⎝⎛=21b b b ,5,,1,21 =⎪⎪⎭⎫⎝⎛=j a a P j j j ,()321,,c c c C =,则⎪⎪⎪⎪⎭⎫⎝⎛=⎪⎪⎭⎫ ⎝⎛⎪⎪⎪⎪⎭⎫ ⎝⎛-⇒='-25253161021211b b b B b ,即⎪⎩⎪⎨⎧=+-=2531612521211b b b ,解得⎩⎨⎧==10521b b ⎪⎪⎪⎪⎭⎫⎝⎛-=⎪⎪⎭⎫ ⎝⎛⎪⎪⎪⎪⎭⎫⎝⎛-⇒='-0211121031610212322211312111a a a a a a P B P j j ,即 ⎪⎪⎪⎪⎪⎪⎩⎪⎪⎪⎪⎪⎪⎨⎧=+-=-=+-==+-=03161121213161212113161021231313221212211111a a a a a a a a a ,解得⎪⎪⎪⎪⎩⎪⎪⎪⎪⎨⎧==-====121130231322122111a a a a a a()()()⎪⎪⎪⎪⎭⎫⎝⎛---=---⇒'-=31612102121,0,0,2,4,4132c c c P C c j B j j σ,即 ⎪⎪⎪⎩⎪⎪⎪⎨⎧-=--=+--=+-2314612142121113132c c c c c c ,解得⎪⎩⎪⎨⎧==-=6102132c c c所以原问题为:,, 10352..1026max 32132132321≥≤+-≤++-=x x x x x x x x t s x x x z 对偶问题为:, 102263..105min 212121221≥≥+-≥-≥+=y y y y y y y t s y y ω(2)由于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为()()()2,4,,5454*=-=-=σσσc c C Y IB IB3.6解:(1)因为3x 的检验数0353≤⨯-c ,所以3c 的可变范围是153≤c 。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2009-12-14 18:16:22)转载▼标签:课程-计算机教育第三章数据链路层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答: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透明传输寻址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 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差错检测防止合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3-05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答:无法区分分组与分组无法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无法将差错更正的范围限定在确切的局部3-06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答: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地址字段A 只置为0xFF。
第三章计划一、概念题1.计划(武大2011研;中山大学2011研;首都经贸大学2008研)答:计划是指在决策目标的指导下,以预测工作为基础,对实现目标的途径做出具体安排的一项活动。
它是对行动的预先设计。
(1)在管理学中,计划具有两重含义:①指计划管理工作。
管理学家基本上都认为,计划是最重要的管理职能之一。
②指以规划、预算等为主体的具体的计划形式。
它们是实施计划管理职能的书面文件。
其实,计划工作和计划形式是密切相关的。
计划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就是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
形成计划不仅是计划工作要完成的任务,也是计划执行的指南。
(2)计划的分类。
企业计划根据计划的广度,可分为战略计划、操作计划;根据计划的时间尺度,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根据计划的层次,可分为目的或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和预算等。
(3)计划编制的主要步骤为: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拟定和选择可行动计划→确定主要计划→制定派生计划→制定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2.网络计划图(北邮2013研)、网络计划图(中南财大2014研)答:网络计划图是指运用网络图的形式来组织生产和进行计划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其原理是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用最高的速度完成工作。
它的优点是:能缩短作业时间、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3.滚动计划(财政部财政科研所2004研;武汉理工1998研)答:滚动计划是指保证计划在执行过程中能够根据情况变化适时修正和调整的一种现代计划方法。
每次制定计划时,在原有基础上把计划期向前推进一个执行期,并以最近执行期的计划执行情况和对环境因素的分析为依据,修订新一周期计划。
滚动计划法的特点有:①由于计划需要定时修正,所以计划的工作量较大;②滚动计划法推迟了对远期计划的决策,增加了计划的准确性,提高了计划工作的质量;③滚动计划法使长、中、短期计划能够相互衔接,这保证了长期计划的指导作用,使得各期计划能够基本保持一致;④滚动计划法保证了计划具有的基本弹性,有助于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112.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C)A.老鼠打洞B.吃酸的东西会流唾液C.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D.蜘蛛织网113.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铃声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铃声是(A)A.条件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114.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理论基础的人是(D)A.斯金纳B.桑代克C.班杜拉D.华生115.“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这句话出自(D)A.科尔伯格B.皮亚杰C.米尔顿D.华生116.小刚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刚这种行为消失了。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D)的学习。
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动作技能D.态度117.学习的“试误说”是由(C)提出来的。
A.苛勒B.杜威C.桑代克D.班杜拉118.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A)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条件反射119.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D)A.准备律B.练习律C.动机律D.效果律120.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C)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消退121.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A)A.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B.经典条件作用理论C.精神分析理论D.认知理论122.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B)A.正强化B.负强化C.奖励D.惩罚123.负强化是指(C)A.呈现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B.呈现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C.撤销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D.撤销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124.对于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一旦发现他有好的表现,马上给予表扬。
这种鼓励能帮助他逐渐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养成良好品行。
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统计描述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数据分布特征的各种描述方法;掌握不同测度方法的特点、应用条件及应用场合;能利用所学的方法对统计数据作各种统计描述。
难点释疑:(一)算术平均数通常用来反映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调和平均数往往只作为算术平均数的变形来使用,即在已知标志总量而未知总体单位总量的情况下计算调和平均数;而几何平均数较适用于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
(二)调和平均数虽然是根据标志值的倒数计算的,但其结果不等于算术平均数的倒数。
在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时,除了考虑数理方面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其现实的经济意义。
(三)平均数的性质是简捷计算法的基础,也是计算标志变异指标的基础。
掌握中位数和众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关系的目的是能够根据其中的两个平均数大体计算出第三个平均数,并判断总体的分布状态。
(四)全距、四分位差、平均差、标准差在反映标志变异程度方面各有优缺点。
全距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最简单测度值,它计算简单,易于理解,但不能全面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标准差与平均差的意义基本相同,但在数学性质上比平均差要优越,所以,在反映标志变动度大小时,一般都采用标准差。
标准差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离散程度测度值。
(五)标准差系数的应用。
为了对比和分析不同平均水平总体的标志差异程度,就需要使用标准差系数。
它是标志变异的相对指标。
它既消除了变量数列变量值差异程度的影响,也消除了变量数列水平高低的影响。
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顺序号填入括号内)1.平均指标反映了()。
①总体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②总体分布的离散特征③总体单位的集中趋势④总体变动趋势2.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
①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最大 ②受各组次数的影响最大③受各组权数系数的影响最大 ④受各组标志值和各组次数的共同影响3.在变量数列中,如果变量值较小的一组权数较大,则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 )。
习题答案:第三章本量利分析计算分析题:1、单位贡献毛益:25-10=15贡献毛益率:15/25=60%变动成本率:1-60%=40%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5000/15=1000盈亏临界点销售额:15000/60%=250002、(1)安全边际量:600×25%=150,安全边际额:150×80=12000,(单价:40/50%=80)(2)盈亏临界点作业率:1-25%=75%(3)盈亏临界点销售量:600×75%=450,盈亏临界点销售额:450×80=36000 (4)利润:12000×50%=60003、(1)总收入:200×100+400×125+300×600=250000销售比重:A产品:8%;B产品:20%;C产品:72%综合贡献毛益率:8%×(1-60%)+20%×(1-56%)+72%×(1-70%)=33.6% 综合盈亏临界点销售额:20160/33.6%=60000元其中:A产品:60000×8%=4800元(销售量为48台)B产品:60000×20%=12000元(销售量为96件)C产品:60000×72%=43200元(销售量为72台)(2)预计利润:(250000-60000)×33.6%=63840元4、(1)单位变动成本:(355000-265000)÷(50000-35000)=6元固定成本:355000-50000×6=55000元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25000+55000)÷(12-6)=30000单位盈亏临界点销售额:30000×12=360000元(2)安全边际率上年度:(35000-30000)÷35000=14.29%本年度:(50000-30000)÷50000=40%(3)利润:(54000-30000)×(12-6)=144000元(4)目标利润:(50000-30000)×(12-6)=120000元降价后单位贡献毛益:12×(1-10%)-6=4.8元降价后销售量:(120000+125000+55000)÷4.8=62500单位增长百分比:(62500-50000)÷50000=25%(5)降价2元后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25000+55000)÷(10-6)=45000单位降价2元后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45000×10=450000元保证150000元利润的目标销售量:(150000+125000+55000)÷4=82500单位5、(1)原营业利润=260000=200000*(10-VC)-680000所以VC=5.3(元)新营业利润=200000*(1+30%)*[10*(1-10%)-5.3]-680000=282000(元)(2)新销售量=(430000+680000)/ [10*(1-10%)-5.3]=300000(单位)案例一:1汽油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36354.33*78.10%/2.8=10140(升)元的利润水平不变,汽油和关联货品销售所需的贡献毛益必须是:8 064+2 240=10 304元或:11204-900=10304元由于汽油价格要发生变动,而其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故汽油的单位贡献毛益和贡献毛益率就会发生变动,因而,不能根据其原贡献毛益率来计算价格。
第三章静态分析指标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总量指标:指反映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某种现象的总体范围、总体规模、总体水平的指标。
2. 强度相对数:指同一时期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
3. 平均指标:指将同质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同类现象在具体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4. 算术平均数:指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量之比,它是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和典型特征的最基本指标。
5. 调和平均数:指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称为倒数平均数。
6. 众数: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它能直观地说明客观现象分配中的集中趋势。
7. 中位数:指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标志值。
8. 标准差:指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的算术平方根。
9. 标志变异指标:指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之间差异大小的综合指标,又称为标志变动度。
二、填空题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 平均指标、相对指标2. 两个有联系、联系程度3. 104. 系数、成数、有名数5. 相对数、平均数6. 期中7. 102.22、660、6488. 水平法、累计法9. 结构相对数10. 高11. 不同空间12. 计划完成相对数、结构相对数13. 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14. 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15. 集中趋势、离中趋势16. 那个标志值17. 绝对数、比重18. 同质总体19. 平均差、标准差、离散系数、标准差20. P21. 标准差、其算术平均数22. 360023. 平方、平均差24. 412.31元、103.08%25. 相等、中位数三、单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 B2 D3 C4 B5 C6 D7 C8 B9 B 10 D11 D 12 B 13 B 14 D 15 D16 C 17 A 18 B 19 B 20 B21 A 22 C 23 B 24 B 25 B26 A 27 D 28 B 29 A 30 B四、多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第三章练习题一、单选题1. ()是网上市场调研中最有效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A)(A)网上问卷调研(B)新闻组讨论(C)电子邮件(D)网上问答2. 以下()选项符合调研表问题设计要求?(C)(A)这种调料很润口吧(B)这种调料很辛辣吧(C)这种调料是润口还是辛辣呢(D)这种调料的口味是否很可口?3. 商家要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应该用( )作为其主要的生意平台。
(C)A.BBS B.电子邮件 C.在线商店 D.电话定购4. ()是商店生成系统的核心。
(D)(A)前台商务系统(B)后台数据系统(C)站点管理系统(D)店面管理系统5. 因为网络广告()的特征,使得公司在网络上许多位置放置公司的广告和相关产品介绍。
(C)(A)回馈快(B)效率高(C)成本低(D)交互强6. 在对竞争对手的研究的调研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B)(A)网上直接调研(B)网上间接调研(C)E-mail问卷(D)Focus-Group7、网上市场调研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的开放性、()、平等性、广泛性和直接性等特点开展。
A.A.自由性B.规范性C.交叉性D.单一性8.()选项符合调研表问题设计要求。
C.A.这种调料很润口吧B.这种调料很辛辣吧C.这种调料是润口还是辛辣呢D.这种调料的口味是否很可口9.利用互联网进行市场调查所遵循的原则不包括()AA.公开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B.提高样本分布的均衡性C.在线调查表的设计便于结果表明处理D.开展定制化营销10.()策略多运用于高档消费。
D.A.抢先定位B.比附定位C.空隙定位D.品牌形象定位11.(A)是将工作的主要阶段按照阶段里程碑进行划分。
A、时间计划B、人力资源计划C、成本计划D、风险计划12.商店生成系统中最重要的模块是()。
BA.前台商务系统B.商家店面管理系统C.站点后台管理系统D.售后服务管理系统13.网上购物的一般流程是:进入网上商城-查找选购商品-查看-修改购物车-()-订单生成-订单跟踪。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2. 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1(即教材中第96页的图3—22)所示。
其中,横轴OX 1和纵轴OX 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 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图3—1 某消费者的均衡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 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已知商品1的价格P 1=2元。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商品2的价格P 2; (3)写出预算线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5)求E 点的MRS 12的值。
解答:(1)图中的横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 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M =2元×30=60元。
(2)图中的纵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M =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 2=M 20=6020=3元。
(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P 1X 1+P 2X 2=M 所以,由(1)、(2)可将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 1+3X 2=60。
(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 2=-23X 1+20。
很清楚,预算线的斜率为-23。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上,有MRS 12=P 1P 2,即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MRS 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P 1P 2。
因此,MRS 12=P 1P 2=23。
5. 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1和商品2的收入为540元,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 1=20元和P 2=30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 =3X 1X 22,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应各是多少?每年从中获得的总效用是多少?解答:根据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U 1MU 2=P 1P 2其中,由U =3X 1X 22可得 MU 1=d TU d X 1=3X 22; MU 2=d TU d X 2=6X 1X 2 于是,有3X 226X 1X 2=2030 整理得 X 2=43X 1 (1)将式(1)代入预算约束条件20X 1+30X 2=540,得20X 1+30·43X 1=540 解得 X 1=9将X 1=9代入式(1)得 X 2=12因此,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应该为X 1=9 ;X 2=12。
第三章计划习题解答复习题1、计划的含义是什么?答:计划工作是收集信息,预测未来,确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明确方案实施的措施,规定方案实施的时间、地点的一个过程。
计划是计划工作的结果文件,其中记录了组织未来所采取行动的规划和安排,即是组织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阐述计划工作的性质。
答:计划具有首位性、普遍性、目的性、实践性、明确性、效率性。
计划的首位性:计划是进行其他管理的基础或前提条件。
组织的管理过程首先应当明确管理目标、筹划实现目标的方式和途径,而这些恰恰是计划工作的任务,因此计划位于其他管理职能的首位。
计划的普遍性:实际的计划工作涉及到组织或企业中的每一位管理者及员工,上至首席执行官(CEO),总经理,下至各部门经理、主管人员、组长、领班及员工,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计划的目的性:计划的目的性是非常明显的。
任何组织或个人制订的各种计划都是为了促使组织的总目标和一定时期的目标的实现。
确切地说,计划可以使组织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可以减少浪费,提高效率,规范组织人员行为,提高成员工作的目的性,以维持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计划的实践性:计划的实践性主要是计划的可操作性。
符合实际、易于操作、目标适宜是衡量一个计划好坏的重要标准。
为了使组织计划具有可操作性并获得理想的效果,在计划之前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环境和组织自身的状况,努力做到目标合理,时机把握准确,必须实施方法和措施具体、明确、有效。
计划的明确性:计划应明确表达出组织的目标与任务,明确表达出实现目标所需用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以及所采取行动的程序、方法和手段,明确表达出各级管理人员在执行计划过程中的权力和职责。
计划的效率性:计划的效率性主要是指时间和经济性两个方面。
计划的时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计划工作必须在计划期开始之前完成计划的制定工作,二是任何计划必须慎重选择计划期的开始和截止时间。
3、阐述计划的重要性。
答 :计划是指对现在及过去的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对可能的未来发展进行评估,以确定组织未来命运方案的过程。
计划是管理活动的依据,是合理配置资源、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手段,是降低风险、掌握主动的手段,是管理者制定控制标准的依据。
在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4、简述计划的分类方法。
答:计划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志分为不同的计划。
如时间长短、功能性质、对象范围、明确程度、程序化程度、影响程度,可以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生产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综合性计划、专业性计划;指向性计划、具体性计划;程序性计划、非程序性计划;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
同一个计划因角度不同可以有不同分类。
5、指出战略计划与作业计划、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的区别。
答:战略计划是关于企业整体在未来的行动计划,它试图规定企业未来的总体目标以及企业在环境中的地位。
作业计划则主要用于规定企业总体目标的实施细节。
他们的区别在于:①时间:作业计划只涉及较短的时期,而战略计划则涉及较长的时间范围。
②依据:作业计划主要研究如何在已知条件下实现企业总体目标,战略计划则需要分析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中选择企业未来的行动目标,规定企业经营活动的任务。
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的区别在于:①划分依据:根据计划跨越的时间间隔长短。
②长期计划描绘了组织在较长时期(通常为三年或五年以上)的发展蓝图,它规定在这段较长时间内组织以及组织的各部分从事的活动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状态和目标。
短期计划具体规定了组织总体和各部分在目前到未来的各个时间间隔相对较短的时段(如一年、半年以至更短的时间)特别是最近的时段中所应该从事的各种活动及从事该种活动所应达到的水平。
6、指向性计划与具体计划、综合性计划和专业性计划有什么不同。
答:指向性计划与具体计划的区别在于划分内容的详尽程度不同。
指向性计划一般只规定一些指导性的目标、方向、方针和政策等,并由高层决策部门制定,适用于战略规划、中长期计划等。
具体性计划具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和措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一般由基层制定,适用于总计划下的专业计划或具体的项目计划,如新产品开发计划、技术改造计划等。
综合性计划和专业性计划的区别在于范围不同。
综合性计划是对业务经营过程各方面所做的全面的规划和安排。
专业性计划是对某一专业领域职能工作所做的计划,它通常是对综合性计划某一方面内容的分解和落实。
7、计划基本形式有哪些?答:计划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既面向未来又面向行动,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面临的计划形式是不同的,计划可以分为八种形式:①目的或使命;②目标;③战略;④政策;⑤程序;⑥规则;⑦规划;⑧预算。
8、什么是企业的经营理念?答:经营理念是指企业或经营者所持有的信念,理想,意识形态等价值观,是企业所希望达到状态的价值。
经营理念指导经营目标,也是经营目标的归结点。
9、简述计划工作的步骤。
答:机会分析→确定目标→明确计划前提→提出可行方案→评价备选方案→选定方案→拟订支持计划→预算。
10、滚动计划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正未来计划的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据计划执行的情况和环境变化的情况定期调整未来的计划,并不断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和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
11、简述网络计划法的基本思想。
答:网络计划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一项工作或项目分为若干作业,然后按照作业的顺序进行排列,应用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总体规划和调配,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及最高的速度完成整个项目。
12、简述决策的含义答:决策是对组织的未来实践活动的方向、目标、原则、方法所作的决定。
13、简述决策需要的必备条件或决策要素答:决策要素主要包括:(1)决策者。
可以是单独的个人,也可以是组织机构。
(2)决策对象。
即在人的意志指导下,能对此施加影响且具有明确边界的系统。
(3)信息。
分为内信息和外信息,内信息决定系统的功能,即系统运动、变化的根据。
外信息则是系统运动、变化的条件,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
(4)决策理论与决策方法。
包括决策的方法论、决策模式、科学的定量方法与评估技术等。
(5)决策后果。
决策行动所引起的变化或结果。
上述五个决策要素之间是密切关联的,并不孤立14、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区别是什么?答:15、为什么说决策方案的选择原则只能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答:选择组织活动方案,通常是依据满意性准则,而不是最优化准则。
最优方案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存在,即使存在也往往很难获得,选择符合要求的满意方案比寻求最优方案不仅节省成本,而且也更容易实现。
在方案数量有限、执行结果不确定和结果判定不明确的条件下,人们就势必难以做出真正最优的决策,而只能是根据已知的全部条件,加上人们的主观判断,做出相对满意的选择。
16、组织的决策会受哪些因素影响?答:(1)环境因素。
即组织外部因素的总称,如:企业的环境因素包括政府的经济政策、社会习俗、文化传统、资源状况、其他企业的竞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组织的决策。
(2)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和风俗习惯等。
组织文化制约和影响决策者的思想、态度和行为,因此对组织决策的制定和执行都有重大影响。
(3)过去的决策。
组织的决策常常会受到过去决策的影响。
(4)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
风险是伴随着行动结果的不确定性而产生,决策者对于风险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组织的决策。
善于承担风险的决策者经常会进行新的探索,不愿承担风险的决策者对变革表现出谨小慎微(5)决策者的知识与业务能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优秀的决策者应该是复合型人才,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即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扎实宽广知识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把握机会的能力。
17、什么是目标管理?答:目标管理是一种以工作和人为中心的综合管理方法,它首先由组织的上级管理人员与下级管理人员、员工一起制定组织目标,并由此形成组织内每个成员的责任和分目标,明确规定每个成员的职责范围,最后又用这些目标来进行管理、评价和决定对每一个部门和成员的奖惩。
18、简述目标管理的程序。
答:目标管理的程序具体分为:确立目标体系、实施目标、评价成果。
(1)目标的制定和展开目标的制定和展开是实施目标管理的第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如果目标设置的合理明确,就容易实施后两个阶段。
(2)目标的实施目标管理在实施阶段强调自主、自我管理,但这并不等于达成协议后管理人员就可以放手不管。
相反,管理人员要利用多方接触的机会和信息反馈渠道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同时要加强对下级的指导和帮助,做好基础管理工作,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形成日常工作靠规章制度,业务工作靠目标管理的工作模式。
(3)总结和评价所取得的成果到预定期限后,由下级提出书面报告,上下级一起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决定奖惩。
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考核目标为终结。
考核以目标为依据,考核的标准、过程和结果公开,以产生宣传、鼓励先进,鞭策、帮助落后的效果。
19、简述推行目标管理常见的问题。
答:常见的问题有:(1)对目标管理的本质缺乏认识。
认识目标管理的理基本思想往往需要一个过程,缺乏确认识常常会使目标管理走样。
例如,有的管理者认为目标管理就是目标的制定和分解,不注重成员积极性的发挥,很少对下属提供指导和帮助。
(2)在目标制定中草率从事。
目标是目标管理的核心,没有目标不行,目标错了也不行。
因此,目标的确定是一项十分复杂、严肃的工作。
影响目标的因素很多,多个目标之间也难以平衡,目标的确定需要上下反复协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而,会造成开始认真,后面草率的情况,或强迫下属接受等。
(3)管理人员难以转换角色。
目标管理强调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下级人员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管理人员的职责是及时进行监督检查,提供帮助和指导,而不是直接指挥下属。
但是,有的管理人员常常难以适应这种角色,在行动中不时地插手下属的工作,指令下属应该如何做,使下属左右为难,造成目标管理的失败。
(4)不按协议兑现奖惩。
目标管理强调最终考核以目标的完成情况,按事先商定的协议予以奖惩。
但实践中,常常当下属完成任务或没有完成任务时,管理者不按协议兑现,甚至修改考核标准,不兑现奖惩,使目标管理流于形式。
作业题一、判断题1、就管理的过程而言计划位于其他管理职能之首。
----------------------------------(√)2、计划是计划工作的结果文件,其中记录了组织未来所采取行动的规划和安排。
--(√)3、计划是合理配置资源、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手段。
---------------------------------(√)4、按照计划的不同功能可以将计划分为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
-----------------( X )5、组织计划、生产计划、财务计划、市场开拓计划为综合性计划-------------------------( X )6、企业目的应包含经营理念和经营目标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