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7《海的女儿》精品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3.50 KB
- 文档页数:6
《海的女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泡沫、暖和、巫婆、版本”等10个生字。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泡沫、暖和、巫婆、丹麦”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背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学会本课多音字“便、差、却”的用法。
(2)学会本课“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海的女儿》的故事内容,体会小人鱼为了追求幸福而献身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教材分析:《海的女儿》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一篇童话,讲述了一个美人鱼为了追求幸福而放弃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化为泡沫的感人事迹。
这篇课文描绘了小人鱼美丽、善良、勇敢的形象,展现了她为了追求幸福而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童话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等方面仍需引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正确认读、理解生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人鱼的无私奉献精神。
(3)学会“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2.难点:(1)理解小人鱼为了追求幸福而放弃自己的生活和家庭的决定。
(2)运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学具:课本、字典、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复习旧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复述《海的女儿》的故事情节。
(2)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人鱼会放弃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化为泡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寻找答案。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讨论小人鱼为什么选择放弃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化为泡沫。
4.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通过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理解。
(2)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小人鱼的无私奉献精神,引导学生体会她的善良和勇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海的女儿》教学设计(含2课时)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及目标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海边的故事,通过描述海的女儿与人类的亲情故事,诠释了尊重与理解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海的女儿的形象,体会亲情的温暖,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阅读能力。
2.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包括故事文本、生字识字、阅读理解、词语积累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故事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理解人物情感变化,并进行相关的语文运用练习。
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1.师生互动,引入主题。
2.利用图片或小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二、展示1.故事讲解。
2.学生跟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三、互动探究1.生字识字活动。
2.学生小组合作探讨问题。
四、归纳总结1.教师引导总结故事内容。
2.学生进行知识点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知识点。
2.引入本节课主题。
二、拓展阅读1.学生阅读相关扩展文章。
2.分组讨论相关问题。
三、语文运用1.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2.教师辅导学生答疑解惑。
四、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总结。
2.学生进行反馈,自我评估。
三、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应对。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
以上为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海的女儿》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7《海的女儿》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海的女儿》是一篇童话故事,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小人鱼为了追求幸福,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最终化为泡沫的感人事迹。
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寓意深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童话故事也有一定的喜爱。
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生词、难句产生困惑,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故事中的寓意可能难以理解,需要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幸福、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对故事寓意的理解与感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故事的情感,提高朗读能力。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教案:提前准备好教案,明确每个环节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关于大海的成语或故事。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海的女儿》。
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述故事情节,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生字词。
3. 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挑选几个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然后,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动作的到位。
4. 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小人鱼为什么选择化为泡沫?她这样做值得吗?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小人鱼的善良和勇敢。
海的女儿教案范文教案标题:《海的女儿》教案教案时长: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背景知识:了解潜水及潜水器材的基本知识。
(2)读懂文章: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核心信息。
(3)运用阅读策略:学会使用词典、猜词等策略解决生词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策略难点:理解文章的核心信息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观看一段潜水视频,让学生猜测这个视频讲了什么。
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潜水。
Step 2:阅读文章(20分钟)1.教师将一篇《海的女儿》的文章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
2.学生可以尝试跳读、略读,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Step 3:解决生词(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词典、猜词等阅读策略解决生词问题。
2.学生将生词及其翻译记录在笔记本上。
Step 4:理解文章(10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这篇文章是讲什么的?请用一句话概括。
”Step 5:小组合作(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其他小组成员分享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2.小组成员可以提问、辩论,形成一个听讲、提问、回答、争论的闭环。
3.教师适时介入,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启示。
Step 6:展示与总结(15分钟)1.代表小组进行展示,每个小组可以分享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
2.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其他小组的展示。
四、课堂延伸。
27 海的女儿备课素材文节选自《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通过介绍小人鱼亲自参加王子的婚礼,忍受身体和精神的苦痛,一步步变成泡沫,走向死亡的故事。
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作者介绍】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既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他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佣人。
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
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文学。
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
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
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中崭露才华。
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
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
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
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的编写剧本。
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
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
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
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和出版。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选读一:海的女儿在海的深处,水是那么蓝,又是那么清。
最深的地方是海王的宫殿。
海王同他的老母亲和6个美丽的女儿生活在一起。
6个女儿都没有腿,她们身体的下部是一条鱼尾,因此她们又叫人鱼。
其中最小的人鱼最美丽。
小人鱼的奶奶给她讲了许多故事,最使她向往的是陆地上的情景:花儿能散发出香气,森林是绿色的,而且树枝间游来游去的“鱼儿”会唱得那么好听。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教学设计第1篇】《海的女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增强学生朗读童话的爱好。
2.感悟安徒生及其作品中呈现的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精神。
3.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三、教学步骤(一)谈话激趣,导进主题1.很兴奋我们又在一起读书了,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读书会让我们变得更美丽,更聪慧。
今天,让我们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一起走进有趣的《安徒生童话》王国吧。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是《海的女儿》,听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生质疑。
海的女儿是谁?(想了解故事的主人公,她是一位怎样的人。
板:品评人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想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板:读懂内容)师:学而不思则罔,老师补充一点,学了一篇故事,我们还要想一想,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学了什么道理,让我们在故事中变得更美好、更善良、更纯真。
(板:理解道理)带着这些问题,大家先来一睹为快!播放视频。
(二)根据提示自主阅读师: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大家拿起手中的阅读材料,尽情地朗读吧!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段尾标注共几句话。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边读边思考:①这个故事主要讲②我最喜欢这个故事中的?③我读了这个童话故事,知道了?(三)交流分享深化感悟师:故事讲了什么?你能概括一下吗?师:会不会有一些情节像经典镜头一样在脑中浮现?拿起材料,大声把你喜欢的镜头讲一讲。
小组讨论:(1)如果你是小人鱼你会告诉王子是你救了他吗?(2)小人鱼为什么最后没有听从姐姐们的话杀了王子?(3)小美人鱼为了使心爱的王子能获得幸福,自己甘愿化为泡沫,你认为她这样做值得吗?(4)你喜欢这个结局吗?小人鱼最后变成了泡沫……小人鱼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读了故事,你想对主人公说什么?(四)走近童话走近作者师: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小人鱼为了别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海的女儿》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矢、殿”等7个生字。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说出文中的奇妙之处。
3.能结合课文,交流对最小的公主的印象。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美人鱼的铜像,谈话导入。
导语: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海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面——它告诉人们这就是丹麦。
这个铜像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
她在沉思什么呢?谁也猜不出来。
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原来她是海的女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安徒生写的这篇童话。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介绍作者。
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著名的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其代表作品有《丑小鸭》《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豌豆公主》等。
2.教师出示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海的女儿》这篇童话的故事梗概。
3.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会认的字:矢shǐ车菊 宫殿diàn 抚fǔ摸 硫liú黄 鲸jīnɡ鱼 亲昵nì 恰qià恰(2)重点词语释义。
预设:可以采用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的方法理解词义,再进行造句训练,加强理解。
5.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预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将发言归类,用几个简练的词语进行概括,如奇异、美丽、神秘等。
(2)最小的公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先小组间进行交流,再回答问题。
争取引导学生总结出几个关键词。
(3)请用简要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讲述了海底有一座海王的宫殿,宫殿里生活着一群美丽的海公主,其中最小的公主对海面上的世界充满了向往之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诉。
2、喜欢善良的小美人鱼,体验作品表达的情感。
活动准备:1、挂图《海的女儿》2、语言磁带活动过程:一、自由阅读1、阅读故事,和同伴交流教师:小朋友们听过小美人鱼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关于小美人鱼的故事吧!请你仔细地看一看,然后和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集体交流“我看懂了……”教师:你看懂了故事里的什么事情?请你用“我看懂了……”来说一说。
教师:你看懂了哪一页?请你讲一讲这幅画的意思。
二、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教师讲诉故事,幼儿倾听。
介绍故事的名字,或请认识这几个字的幼儿来朗诵故事名字。
初步欣赏并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故事里有谁?她原来生活在哪里?她的身边有谁?教师:小美人鱼为什么要变成人?教师:小美人鱼浮出水面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怎么样了?三、再次欣赏故事,体验作品表达的情感1、播放配乐故事,幼儿再次欣赏。
2、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师:你喜欢小美人鱼吗?为什么?教师:如果你是小美人鱼,你会怎么做呢?课后评析:这堂课印象很深刻,小朋友们听得很认真,被故事深深的感动了。
赵俊浩、金梓杰、赵江坤等等小朋友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小朋友非常喜欢善良的美人鱼,小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小孩子更是童言无忌的。
有几个孩子说,如果我是美人鱼,我一定做另一个选择。
真是可爱的孩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教案第2篇】活动领域:艺术活动前评析1、画童话活动给予幼儿精神成长。
童话它以其极强的游戏精神抓住了爱好幻想的幼儿的心灵。
它为幼儿营造了一方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土,把它们带入一个个超越时空的神奇境界,使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并且唤起了天性中的良知与美德。
而画童话的活动,把童话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作了进一步的深化,孩子们在理解童话、体会童话、感受童话的基础上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独特想象,让幼儿用画笔在童话的世界中自由想象、自由驰骋,达到精神的自由和身心的愉悦,促进幼儿的精神成长。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海的女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海的女儿》这则寓言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能够理解故事中的角色性格及其转变;3.掌握部分生僻词汇的意思和运用。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3.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理解他人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及情节;2.掌握生僻词汇的使用。
难点1.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2.运用生僻词汇进行语境理解和拓展。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故事内容、生词解析等;2.教学素材:包括图画、实物、PPT等;3.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音响等;4.教学评价工具:课后小测、作品集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讲述与故事主题相关的情境故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故事阅读(30分钟)1.教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2.小组讨论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3.学生自主朗读并理解故事内容。
3. 生词学习(10分钟)1.教师解释生词意思;2.学生进行生词造句练习。
4. 分组讨论(2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故事讲解问题,互相解答;2.展示不同小组的答案。
5. 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提出下节课的期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整体运用了寓言故事《海的女儿》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展现出良好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生词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生词的运用和拓展。
在教学结束时,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共鸣得到提升,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环境保护意识。
下节课的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加强对生词的学习和运用。
四年级语文《海的女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海的女儿》的故事梗概,理解小人鱼的勇敢、善良和无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故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小人鱼的勇敢、善良和无私,懂得珍惜生命,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小人鱼的勇敢、善良和无私,掌握故事的主题思想。
2.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小人鱼的内心世界,理解她对爱情的执着和牺牲精神。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人鱼图片、背景音乐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海的女儿》的动画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个故事的初步印象,进而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了解故事的大意。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3.深入理解: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问题如下:
•小人鱼为什么要救王子?这表现出她怎样的品质?
•小人鱼为了得到人类的双腿付出了哪些代价?这是为什么?
•小人鱼最后为什么没有杀掉王子?这表达了什么?
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上述问题,并记录下来。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2.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是否有像小人鱼这样勇敢、善良和无私的人,分享身边的例子。
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小人鱼故事的启示。
3.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小人鱼的品质和精神。
布置作业:课后阅读《海的女儿》原著或相关评论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27*海的女儿▶教学目标1.认识“港、宴”等13个生字。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受小人鱼的美好心灵。
3.运用学过的方法自读自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并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自读自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体会小人鱼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热爱,感受小人鱼的美好心灵。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13个,学生基本都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确,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等方式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主要让学生自由阅读,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标记优美的词句,读后组织学生交流。
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表达运用依托课文,引导学生阅读《海的女儿》原著,扩大阅读面,交流阅读体会,以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简介作者,引起阅读兴趣。
(1)课件出示美人鱼铜像。
(2)师引导: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海口处的岩石上,有一座铜像——它告诉来来往往的人们,这就是丹麦。
但这铜像既不是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是丹麦某一个历史时期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个女孩。
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
原来她是条人鱼——海的女儿——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中的主人公,丹麦人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安徒生的崇敬。
说起安徒生,同学们肯定比我还了解,请你们说一说有关他的事吧!(3)生交流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
(4)让我们一起走近童话大师安徒生。
(课件出示简介)2.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1)师导入:安徒生的作品往往能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童话世界,看看这篇《海的女儿》。
(2)板书课题:海的女儿。
(3)师引导:这个课题跟《巨人的花园》一样有意思,一读就知道这是一篇童话,同学们是怎么看出来的?(示例:海的女儿)(4)师顺势引导:你想象中的“海的女儿”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小人鱼的图片)读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5)生交流。
【设计意图】本板块引导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丰富、共享资源。
同时读题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下面的阅读做好充分的准备。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1)师指名读阅读要求。
(2)生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3)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出文中生字新词。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1)师指名认读,关注注音的字,相机正音:“圣、帜、陈”读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港、恒”读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
(2)生开火车认读后,全班齐读。
(3)指导识记生字。
①师引导:说说通过自学你掌握了哪些生字,与大家交流记忆方法。
②形近字识记示例:港(港口)讯(喜讯)挽(挽手)睫(睫毛)巷(小巷)汛(防汛)换(交换)捷(快捷)③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示例:又+土=圣;巾+只=帜;忄+亘=恒。
(4)男女生比赛读词。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师引导:认识了这些生字新词,现在把它们送回课文中去,你还能读正确吗?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师指名交流,师生共同梳理。
(出示课件)课件出示: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小人鱼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为了不伤害别人的生命,不仅放弃了爱情,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或工具书等方法自学生字词,理解词语,培养学生自主掌握字词的能力,在自读、交流中初步感知课文,培养阅读能力,同时有利于老师了解学情。
板块三自主阅读,加深体会1.关注文前提示,明确阅读任务。
(1)师指名读文前提示。
(2)师引导: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赶快拿起你的课本,尽情地朗读吧!(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课件出示:●用较快的速度读一读,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生自主阅读,边读边思考,在关键的语句旁写批注,并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1)师引导:课文中会不会有一些情节在大家的脑海中浮现呢?现在就拿起你的课本,大声地给同学们讲一讲你喜欢的情节吧!(2)生自由交流。
师重点引导生体会小人鱼矛盾而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3)感受小人鱼的复杂心理。
①读一读,理解第5自然段。
(课件出示段落)a.师指名读,引导生体会小人鱼的伤心和委屈:哪个词最能表现小人鱼的伤心?(预设:心在破碎)b.师配乐讲述:为了王子,她离开了家人,承受着离家之痛;为了王子,她被贪心的巫婆要去了美丽的声音,承受变哑之痛;为了王子,她的鱼尾变成了人腿,承受着肉体之痛;然而她所做的一切,王子却一点儿也不知道,她承受着感情之痛。
其实她可以设法让王子知道,那样她的理想就会实现。
她之所以选择沉默,是因为她不想伤害那位正沉浸在幸福之中的美丽的公主。
②读一读,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课件)a.师指名朗读,相机引导生体会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
b.师生合作朗读。
师:在太阳出来前,小人鱼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杀死王子,用他的血恢复人鱼的原形,再活三百年;要么自己死,变成海中的泡沫。
下决心前,她把紫金帐篷的帘子掀开——生1:那位美丽的新娘把头枕在王子的怀里睡着了。
师:这可是夺走她幸福的女人呀!她看了看手中锋利的刀,又深情地看了王子一眼——生2:他正在梦中喃喃地念着新娘的名字。
师:这是会给她带来幸福的王子呀!然而此刻他们都那么安详、幸福,她实在不忍破坏这一切。
于是——生3: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
师:这是小人鱼的内心在激烈斗争着,是生命抉择时的情感释放。
最后,善良和纯真让她选择自己化成泡沫——生齐读最后三句话。
师总述:她知道不杀王子就是在自杀,如果王子不流血,自己就会死去。
“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这是她向自己深爱的人诀别,是向自己的生命诀别。
4.小组讨论,体会小人鱼的高尚品质。
(1)师引导:小人鱼为了使心爱的王子获得幸福,甘愿化为泡沫,你认为她这样做值得吗?从这个故事的结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3)(课件出示原著结尾)师指名朗读。
课件出示:此刻,大海上升起了一轮红日,阳光柔和而温暖地照在这些泡沫上,小人鱼看到光明,看到海上飞翔的小鸟、船上的白帆和天空的云朵,而且觉得自己正渐渐地从泡沫中升起来。
(4)师小结:作者倡导善良、纯真,希望人人都能像小人鱼一样为理想、抱负而奋斗,不怕打击、不怕挫折,甘于自我牺牲,为追求美好而纯真的理想,即使放弃生命也在所不惜。
他也和人们一样,不愿意让“好人”没好报。
于是,在故事的结尾,作者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写法,让小人鱼“从泡沫中升起来”,看到美好的人间,在光明、温暖和幸福中得到永生。
这就是童话的魅力。
【设计意图】“朗读”和“感悟”是语文课堂上最有生命力的活动。
“读”能够促“悟”,“悟”能够促“读”。
师生合作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表达认知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可以让重点凸显,让学生的认知提升、情感升华,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
板块四总结拓展,延伸阅读1.课堂小结。
(1)师引导: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小人鱼为了别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
她美好的心灵打动着每一个读者。
让我们一起再深情地呼唤她的名字——(2)生齐读课题:海的女儿。
2.拓展延伸,引导阅读安徒生童话。
(1)课件出示安徒生画像。
(2)师引导:安徒生是世界文学童话的创始人。
他的文字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来评价他。
(出示课件)师生合作朗读这段话。
(3)师总结:读了这段话,同学们一定有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冲动吧,“心动不如行动”,大家快去找来读吧!读的时候,最好能边读边想,把故事的主要情节简要地写下来。
以后我们再来开展一个讲童话故事的活动!(板书:记忆故事)【设计意图】本课内容有着广阔而深厚的文化背景,对安徒生的评价与推荐相关童话故事,是为了努力挖掘本课教学资源,培养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能力,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外阅读中得到锻炼与发展。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性强,语言朴素,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易于阅读和理解。
1.自主学习。
本课我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在前几课学到的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不逐段讲读,不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直面文本,理解文本。
让学生直面文本,充分读书,积极交流,与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以构建理解的桥梁。
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可以实现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判,实现学生个性的自我超越。
3.用心体会童话人物的情感。
感言于心,并化为语言,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心灵的对话中就会充满活力,学生能更好地将自己置身于童话故事中,更深刻地感受人物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