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52.51 KB
- 文档页数:8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知识整理一、虚词1. 而(1)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2) 固而近于费(3)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 不患寡而患不均(5)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6)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7)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8) 而在萧墙之内也2.之(1) 是社稷之臣也(2) 夫子欲之(3) 是谁之过与(4) 既来之,则安之(5) 吾恐季孙之忧(6) 而在萧墙之内也3.且(1) 且在邦域之中矣(2) 且尔言过矣4.为(1) 后世必为子孙忧(2)何以伐为5.也(1) 是社稷之臣也(2)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3) 今由与求也6.以(1) 何以伐为(2) 则修文德以来之7.于(1)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 虎兕出于柙(3) 龟玉毁于椟中二、实词1.特殊词义(1) 何以伐为(2) 是社稷之臣也(3) 盖均无贫(4) 则修文德以来之(5)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2.词类活用(1) 既来之,则安之(2)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2.疑问句(1) 求!无乃而是过与(2) 何以伐为(3) 是谁之过与3.省略句(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2)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3) 既来之,则安之(4)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4.变式句(1)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 何以伐为(3)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4)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四、重点语句翻译1.求!无乃而是过与?译文: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译文: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译文: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为之辞。
译文:5.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五、中心思想此文开篇直奔主题,季氏将要对颛臾发起进攻,冉有、季路来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展开军事行动。
”孔子回答得很直接,很明显,孔子反对季氏侵略颛臾,理由充分,态度也很坚决。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二、古今异义: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古义——以+为=让……担任今义——认为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4.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三、一词多义:为:①语气词,呢例:何以伐为②动词,担任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③动词,成为例:后世必为子孙忧④介词,替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相: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例:则将焉用彼相矣②动词,辅佐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过:①动词,责备例:无乃尔是过与②形容词,错误例:且尔言过矣③名词,过错例:是谁之过与④走过,经过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⑤超过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⑥过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⑦拜访,看望(大母过余曰)安:①形容词,安定例:不患贫而患不安②使动用法,使……安定例:既来之,则安之疾:①大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②憎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快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④妒忌膑至。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⑤小病,轻病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
止:①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动词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制止,动词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只,副词四、词类活用:1、后世必为子孙忧忧: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2、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3、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五、特殊句式: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季氏将于颛臾有事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语后置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中毁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而于邦内谋动干戈4、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6、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7、何以伐为宾语前置8、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省略句六、固定句式: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 恐怕……吧?2、何以伐为?何(以)……为 =为什么……呢?(表反问)七、重点词语: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有军事行动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施展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止:不去4、固而近于费固:坚固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辞:托辞,借口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担心八、重点翻译:1、无乃尔是过与译:恐怕要责备你吧2、何以伐为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猛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占卜用的)龟甲、(祭祀用的)宝玉毁坏在匣子里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5、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译:(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晏子治东阿一、通假字并曾赋敛曾——增再拜便辟辟——避仓库少内内——纳属托不行属——嘱二、词类活用:臣请死之死,为动用法,为……而死以利贫民利,使动用法,使……收益三、古今异义:于是明年上计“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是未到来的年份。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整理1.故事背景季氏是一个位于中国古代的国家,颛臾则是另一个国家。
季氏准备对颛臾进行进攻,以争夺颛臾的利益。
2.季氏将伐颛臾的原因《论语》中没有明确提到季氏攻打颛臾的具体原因,但可以推测季氏可能是出于扩张自身势力范围的目的,或是为了获取颛臾的资源或利益。
3.季氏的计划季氏准备集结军队,对颛臾进行军事进攻。
他们认为自己的实力足以战胜颛臾,并视颛臾为下一步扩张的必经之路。
4.孔子的阻止和教导孔子得知了季氏进攻颛臾的计划后,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并劝阻季氏放弃攻打颛臾。
孔子认为战争会带来许多不幸和伤害,而且颛臾与季氏之间并没有激烈的冲突,攻打颛臾并没有正当的理由。
5.孔子的教导和忠告孔子告诉季氏,一个君主的首要责任是保护国家和平民的安全、福祉,而不是追求权力和财富的扩张。
他强调道德、仁爱、忠诚和公正的重要性,希望季氏能够以善良的品德来建立国家。
6.季氏的回应季氏对于孔子的劝告并没有采纳,仍然坚持自己的计划。
他们认为颛臾是他们的敌人,只有通过进攻才能保证自身的利益和安全。
7.反思与启示《论语》通过这则故事告诉人们,战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用和平的手段解决争端,而不是借助武力和战争。
孔子的劝告体现了仁爱、仁政和和谐社会的重要性,这使他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尊重。
8.故事的历史意义这则故事展示了孔子的仁义思想和对和平的追求。
孔子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点,认为各个国家之间应该和平共处,而不是通过战争来争夺权力和利益。
这对于后来中国古代的政治、外交和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季氏将伐颛臾是《论语》中的一则故事,揭示了孔子对和平、仁爱的追求和对战争的反对态度。
孔子的教导体现了他对道德、忠诚和公正的重视,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则故事也提醒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应该以和平的方式为首选,而不是借助武力和战争。
《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正音论语(lún) ②颛臾(zhuānyú)③社稷(jì) ④虎兕(sì)⑤出于柙(xiá) ⑥焉用彼相矣(xiàng)⑦干戈(gē)⑧冉有( rǎn )⑨椟( dú)2固定句式①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表推测语气,意为“恐怕……吧”);②何以伐为(“何以……为”,表反问语气,可译为“为什么要……呢”)3词类活用①“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而不能来(之)”三处均动词的使用动法,使……来(归顺)②“既来之,则安之。
”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定。
③“相夫子” 相,名词活用为动词。
帮助季氏④“后世必为子孙忧”“吾恐季孙之忧”忧:动词活用为名词;指忧患的事。
4古今异义既来之,则安之古义:已经使他们来了,那么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今义:既然已经来了,那么就要安心下来。
5相关成语①既来之,则安之:已经使他们来了,那么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②分崩离析:不统一,支离破碎。
③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⑤“谋动干戈于邦内”即“谋于邦内动干戈”,谋划在邦内采取军事行动。
季氏将伐颛臾《论〔lún〕语》〔1〕季氏①将伐颛〔zhuān〕臾〔yú〕②。
冉有、季路③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
”〔2〕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④以为东蒙主⑤,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⑥〔shèjì〕之臣也。
何以伐为?”〔3〕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4〕孔子曰:“求!周任⑦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5〕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bì〕,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6〕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shě〕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二、须知注释:①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
②颛臾,小国,是鲁国的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
③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
冉有,名求,字子有。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两人都为孔子弟子。
④先王:指周之先王。
⑤东蒙主:主管祭祀蒙山的人。
东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
主:主管祭祀的人。
⑥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
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
有国者必立社稷。
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这里指鲁国。
社稷之臣意译为附属于大国的小国。
⑦周任:上古时期的史官。
三、背景知识:孔子的时代,不但周王室不再有统率诸候的力量,而且诸候的权力也落到卿大夫手中,鲁国的季孙、孟孙、叔孙就把握国政,季孙氏更集中。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二、古今异义: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古义——以+为=让……担任今义——认为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4.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三、一词多义:为:①语气词,呢例:何以伐为②动词,担任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③动词,成为例:后世必为子孙忧④介词,替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相: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例:则将焉用彼相矣②动词,辅佐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过:①动词,责备例:无乃尔是过与②形容词,错误例:且尔言过矣③名词,过错例:是谁之过与④走过,经过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⑤超过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⑥过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⑦拜访,看望(大母过余曰)安:①形容词,安定例:不患贫而患不安②使动用法,使……安定例:既来之,则安之疾:①大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②憎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快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④妒忌膑至。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⑤小病,轻病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
止:①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动词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制止,动词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只,副词四、词类活用:1、后世必为子孙忧忧: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2、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3、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五、特殊句式: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季氏将于颛臾有事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语后置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中毁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而于邦内谋动干戈4、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6、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7、何以伐为宾语前置8、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省略句六、固定句式: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 恐怕……吧?2、何以伐为?何(以)……为 =为什么……呢?(表反问)七、重点词语: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有军事行动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施展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止:不去4、固而近于费固:坚固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辞:托辞,借口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担心八、重点翻译:1、无乃尔是过与译:恐怕要责备你吧2、何以伐为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猛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占卜用的)龟甲、(祭祀用的)宝玉毁坏在匣子里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5、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译:(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二、古今异义: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4.不患贫而患不安..三、一词多义:为:①例:何以伐为②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③例:后世必为子孙忧④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相:①例:则将焉用彼相矣②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过:①例:无乃尔是过与②例:且尔言过矣③例:是谁之过与④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⑤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⑦《过故人庄》(孟浩然)安:①例:不患贫而患不安②例:既来之,则安之疾: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字词句掌握:一、通假字: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二、古今异义:1.昔着先王以为..:古义——以+为=让……担..东蒙主以为任今义——认为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4.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三、一词多义:为:①语气词,呢例:何以伐为②动词,担任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③动词,成为例:后世必为子孙忧④介词,替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相: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例:则将焉用彼相矣②动词,辅佐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过:①动词,责备例:无乃尔是过与②形容词,错误例:且尔言过矣③名词,过错例:是谁之过与④走过,经过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⑤超过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⑥过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⑦拜访,看望(大母过余曰)安:①形容词,安定例:不患贫而患不安②使动用法,使……安定例:既来之,则安之疾:①大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②憎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快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④妒忌膑至。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⑤小病,轻病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
止:①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动词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制止,动词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只,副词四、词类活用:1、后世必为子孙忧忧: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2、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3、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五、特殊句式: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季氏将于颛臾有事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语后置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中毁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而于邦内谋动干戈4、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6、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7、何以伐为宾语前置8、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省略句六、固定句式: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 恐怕……吧2、何以伐为何(以)……为 =为什么……呢(表反问)七、重点词语: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有军事行动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施展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止:不去4、固而近于费固:坚固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辞:托辞,借口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担心八、重点翻译:1、无乃尔是过与译:恐怕要责备你吧2、何以伐为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猛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占卜用的)龟甲、(祭祀用的)宝玉毁坏在匣子里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5、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译:(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文本理解1、《论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内容主要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如家学派的思想主张,作者为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知识整理一、虚词1.而(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2)固而近于费(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不患寡而患不均(5)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6)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7)而谋动干戈于邦内(8)而在萧墙之内也2.之(1)是社稷之臣也(2)夫子欲之(3)是谁之过与(4)既来之,则安之(5)吾恐季孙之忧(6)而在萧墙之内也3.且(1)且在邦域之中矣(2)且尔言过矣4.为(1)后世必为子孙忧(2)何以伐为5.也(1)是社稷之臣也(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3)今由与求也6.以(1)何以伐为(2)则修文德以来之7.于(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虎兕出于柙(3)龟玉毁于椟中二、实词1.特殊词义(1)何以伐为(2)是社稷之臣也(3)盖均无贫(4)则修文德以来之(5)夫如是,故远人不服2.词类活用(1)既来之,则安之(2)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2.疑问句(1)求!无乃而是过与(2)何以伐为(3)是谁之过与3.省略句(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3)既来之,则安之(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4.变式句(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何以伐为(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四、重点语句翻译1.求!无乃而是过与?译文: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译文: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译文: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为之辞。
译文:5.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归纳※通假字: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古今异义: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3.不患贫而患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一词多义:1.相:○则将焉用彼相矣 [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动词,辅佐]2.过:○无乃尔是过与 [动词,责备]○且尔言过矣 [形容词,错误]○是谁之过与 [名词,过错]3.安:○不患贫而患不安 [形容词,安定]○既来之,则安之 [使动用法,使……安定]※重点虚词1.为○何以伐为 [语气词,呢,放在句子末尾的“为”都是,比如“何辞为?”《鸿门宴》]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动词,担任]○后世必为子孙忧[动词,成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介词,替]注意:“为”在文言做动词很宽泛,不用去傻傻记具体的动词词义,根据上下文语境翻译成合适的动词即可。
2.且○且在邦域之中矣 [而且]○且尔言过矣 [况且]※词类活用:1.后世必为子孙忧. [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2.既来.之,则安.之 [使动用法,使……来,使……安]3、则修文德以来.之 [使动用法,使……来]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名作动,找借口]※特殊句式:1.是谁之过与 [判断句]2.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3.何以..伐为 [介宾短语,宾语前置]4.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5.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6.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固定句式1.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与= 恐怕……吧]2.何以伐为[何(以)……为 =为什么……呢?(表反问)]《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通假字1.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颁,通“斑”,斑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古今异义词1.寡人..之于国也 [古义: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二、古今异义: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古义——以+为=让……担任今义——认为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4.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三、一词多义:为:①语气词,呢例:何以伐为②动词,担任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③动词,成为例:后世必为子孙忧④介词,替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相: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例:则将焉用彼相矣②动词,辅佐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过:①动词,责备例:无乃尔是过与②形容词,错误例:且尔言过矣③名词,过错例:是谁之过与④走过,经过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⑤超过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⑥过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⑦拜访,看望(大母过余曰)安:①形容词,安定例:不患贫而患不安②使动用法,使……安定例:既来之,则安之疾:①大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②憎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快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④妒忌膑至。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⑤小病,轻病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
止:①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动词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制止,动词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只,副词四、词类活用:1、后世必为子孙忧忧: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2、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3、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五、特殊句式: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季氏将于颛臾有事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语后置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中毁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而于邦内谋动干戈4、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6、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7、何以伐为宾语前置8、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省略句六、固定句式: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 恐怕……吧?2、何以伐为?何(以)……为 =为什么……呢?(表反问)七、重点词语: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有军事行动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施展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止:不去4、固而近于费固:坚固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辞:托辞,借口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担心八、重点翻译:1、无乃尔是过与译:恐怕要责备你吧2、何以伐为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猛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占卜用的)龟甲、(祭祀用的)宝玉毁坏在匣子里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5、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译:(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晏子治东阿一、通假字并曾赋敛曾——增再拜便辟辟——避仓库少内内——纳属托不行属——嘱二、词类活用:臣请死之死,为动用法,为……而死以利贫民利,使动用法,使……收益三、古今异义:于是明年上计“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是未到来的年份。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
一、字音
颛臾( ) 虎兕( ) 柙( ) 社稷( ) 冉.有()萧.墙()相.夫子()椟.()
二、通假字
1.无乃尔是过与
三、古今异义词
1.昔着先王以为
..东蒙主古义——今义——
2.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古义——今义——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国:古义——今义——
家:古义——今义——
4.不患贫而患不安
..古义——
今义——
四、重点词语: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
2、无乃尔是过与过:
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力:
就:列:止:
4、固而近于费固: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辞:
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
7、则修文德以来之修:
五、词类活用
1. 动词用作名词
后世必为子孙忧忧:
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既来之,则安之来、安:
②则修文德以来之来:
3.形容词用作动词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近:
4.名词用作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辞:六、一词多义
为:
①何以伐为
②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
③后世必为子孙忧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相:
①则将焉用彼相矣
②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③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④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过: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且尔言过矣
③是谁之过与
④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⑤过犹不及
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⑦一日大母过余曰
疾: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④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⑤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止:
①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而:
①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②固而近于费
③吾尝终日而思之
④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七、古汉语句式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4、是社稷之臣也
6、无乃尔是过与
7、何以伐为
8、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9、固定句式:
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
何以伐为?何(以)……
八、重点翻译:
1、无乃尔是过与
译:
2、何以伐为
译: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
4、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译:
九、成语
1、祸起萧墙:
2、分崩离析:
3、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
一、字音
颛臾(zhuān yú)虎兕(sì)柙(xiá) 社稷(jì)
冉.有( rǎn)萧.墙(xiāo )相.夫子(xiàng)椟.(dú)二、通假字
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
三、古今异义词
1.昔着先王以为
..东蒙主古义——让……担任今义——认为
2.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
4.不患贫而患不安
..古义——社会不安定
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
四、重点实词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有军事行动
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
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施展力:才能
就:担任列:职位止:停止
4、是谁之过与是:这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辞:托辞,借口
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担心
7、则修文德以来之修:修治
五、词类活用
1. 动词用作名词
后世必为子孙忧忧:忧患,祸患
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来,使……安定
②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来,
3.形容词用作动词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近,靠近
4.名词用作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辞:找借口
六、一词多义
为:
①何以伐为语气词,呢
②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动词,担任
③后世必为子孙忧动词,成为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介词,替
相:
①则将焉用彼相矣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②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动词,辅佐
③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名词,丞相
④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过:
①无乃尔是过与动词,责备
②且尔言过矣形容词,错误
③是谁之过与名词,过错
④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动词,走过,经过
⑤过犹不及超过
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过于
⑦一日大母过余曰拜访,看望
疾: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大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讨厌
③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快
④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妒忌
⑤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小病,轻病
止:
①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动词,停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动词,制止
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副词,只
而:
①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连词,表转折,却
②固而近于费连词,表并列,并且
③吾尝终日而思之连词,表修饰,不译
④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连词,表顺承
七、古汉语句式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语后置
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
4、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
6、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
7、何以伐为宾语前置
8、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省略句
9、固定句式:
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恐怕……吧?
何以伐为?何(以)……为什么……呢?(表反问)
八、重点翻译:
1、无乃尔是过与
译:恐怕要责备你吧
2、何以伐为
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要去做却偏要另找借口的做法。
4、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译:(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九、成语
1、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2、分崩离析:崩:倒塌;析:分开。
崩塌解体,四分五裂。
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3、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