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教案:必修3 第11讲 近现代世界科技硕果
- 格式:doc
- 大小:88.50 KB
- 文档页数:6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单元概述文艺复兴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的风气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研究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与古代人们把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的方式不同,近代时期,科学家把自然界划分为不同的领域,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取得了很多划时代的成果,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巨匠,依靠科学实验来检验和发展科学理论。
实现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依赖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成为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人类社会先后开始在18世纪中期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晚期步入“电气时代”,20世纪末跨入“信息时代”。
体现了近代以来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前进步伐,证明了技术在科学的帮助和推动下进步,社会经济在科学技术的帮助和推动下进步的历史真理。
因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呼吁越来越显示出其无比的重要性。
丰富自身的知识宝库,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正成为人们发自内心的呼声。
学习本单元需要分门别类地梳理物理、生物、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第十一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与十二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最好采用展示相关文字、图片、人物介绍等手段进行教学,同时用表解的方式加以整理和归纳,需要明确近代以来科技走向辉煌的原因和发展特点,更需要感受科技进步过程中蕴含的追求真理、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十一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基本知识分析与线索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物理学从16世纪末17世纪初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大成就:经典力学的重要奠基者──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建立、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其中一些知识点如量子论与相对论的内容可以略讲,经典力学,量子学的意义等要详讲。
并且这一时期物理学方面的文字、图片、人物介绍等资料比较丰富,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资料,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人文精神。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基本说明1.教学模块:高中历史必修33.教材版本:人教版4.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第二部分:课前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中的第一课。
近现代物理学发展史是一部一代代物理学家精心实验观察、大胆质疑、开拓创新、发现真理、坚持真理、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历史。
伽利略以其勤奋、执著和智慧开创了科学实验的道路,开启了物理学的科学研究大门;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集前人之大成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石;20世纪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基础的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使人类的视野既深入到微观世界,又延伸到宇宙深处。
现代物理学的广泛应用使人类文明进入到一个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时代。
可以说物理学奠定了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
2.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初高中物理课都学过这四位物理学家及其成就,对该部分内容比较熟悉;且日常生活与物理科学都密切相关;而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学生的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均有所发展,能够探究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物理学进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本课内容贴近生活,但是本身的理论成就又比较深奥难懂,所以学生有兴趣未必有能力理解。
第三部分:内容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时空定位,理清近现代物理学发展的基本脉络,知道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和普朗克等物理学家的成就。
2.运用史料分析,理解中世纪物理学发展的阻碍因素,探究经典力学体系的特点、影响以及近现代物理学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
3.通过对近代以来物理学家精神品质的归纳,认识到科学理论是不断完善、创新的,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典力学的科学意义和历史意义;近现代物理学取得成大进展的原因。
2.难点:理解近现代物理学的成果及意义。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被誉为“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的霍金于2018年3月14日去世,一度引发了人们对物理学的致敬。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课程标准】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理解它们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师适当补充一些文字、图片等资料,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人文精神。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环节,提高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科学真理需要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经典力学的建立;相对论的提出;量子论的诞生。
难点:物理学各阶段发展的背景;对科学发展创新性的理解。
【学习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文明进程,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更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物理学,了解《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二、物理学发展概况:(文字和视频)古代物理学:又称经验物理学时期。
约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15世纪,是物理学的萌芽时期。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表面的观察、直觉的猜测和形式逻辑的演绎。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
近代物理学: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
这一时期约从16世纪至19世纪,是这一时期系统的观察实验和严密的数学推导相结合的方法,被引进物理学中,形成比较完整严密的经典物理学体系。
代表人物:伽利略、牛顿现代物理学:这一时期是从19世纪末至今,是现代物理学的诞生和取得革命性发展时期。
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得到巨大的拓展,理论基础发生了质的飞跃。
相对论和量子论是两大支柱。
代表人物:爱因斯坦、普朗克三、自主学习1、介绍四位物理学家2、经典力学(1)背景:①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2)标志: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错误!【P133】错误!【P133】16—17世纪:经典力学从伽利略奠基到牛顿创立,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7世纪:英国胡克发现细胞,18—19世纪,细胞学说发展起来,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基。
18世纪60年代以后:蒸汽机经瓦特的改良,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领域,工业和蒸汽时代来临.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欧洲文学艺术受浪漫主义思潮影响,而美术中还有大量新古典主义作品。
19世纪初:法国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早期进化思想形成.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随之,发电机和电动机被发明,引发电力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洲文学、美术主要流派是现实主义。
而浪漫主义的音乐却显示出长盛不衰的迹象。
到19世纪的后半期,印象画派名家辈出。
俄国民族乐派也在此时兴盛。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与神创论形成了重大分歧。
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世纪末最早的电影在法国诞生。
20世纪初:电影的“默片”时代,美国著名导演格里菲斯的时代。
20世纪初,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诞生,构成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出现。
1927年后,美国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
1935年又出现了彩色电影。
40年代,美国开播彩色电视节目。
电视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而进入普及运用阶段,被称为“第八艺术”.20世纪:欧洲文学艺术受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的影响,主要以现代主义风格作品为主,现实主义流派仍有一席之地。
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也在这一时期高度繁荣,亚非拉的文学凸显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的时代精神。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出现在美国,60年代网络出现,90年代以后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第11讲近现代世界科技硕果夯实基础【P133】一、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基础梳理】1.经典力学(1)背景①文艺复兴运动推动科学发展。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普朗克等物理学家对物理学发展所作出的重大成就;2)理解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地位;相对论和量子论诞生的原因、意义;3)探究经典力学体系的特点,比较相对论、量子论与牛顿力学的关系。
思考“日心说”与“地心说”相比的进步性,探究经典力学体系的特点、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回忆初中物理知识来促进本课的学习。
2)、通过学生预习(围绕4个物理学家,自制小课件)、课堂展示本课主要内容,促进同学的互相学习。
教师给予必要的补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科学真理需要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2)、科学理论在不断完善、创新,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经典力学的建立;相对论的提出。
2、难点:物理学各阶段发展的原因;对科学发展创新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伽利略做比萨斜塔实验”导入讲述新课:一、经典力学:探究1、经典力学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是什么?1、经典力学的重要奠基者──伽利略阅读第1目内容归纳:伽利略在研究方法、物理学和天文学上分别有什么成就?有何意义?成就:①创立科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和观察。
②物理学:实验证明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
③天文学: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
【合作探究】1:你认为伽利略能够确定自由落体定律的关键途径是什么?你有何启示?途径:实验、计算。
启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意义:①大大改变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运动的观念,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是伽利略把科学实验和理性思维相结合解决物理学问题的典范。
它不仅发现了物体下落运动的客观规律,而且为人类认识自然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因此,现在人们称伽利略为物理学之父。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学目标】了解伽利略、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作的贡献;【教学重点】了解伽利略、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作的贡献【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材料: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的想象力释放了出来,扩散和深入到了对宇宙万物的探讨中去,自然哲学则天然地和科学实验结合起来。
——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人类社会先后开始在18世纪后期开始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晚期步入“电气时代”,20世纪末跨入“信息时代”。
单元框架构建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物理学(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生物学(进化论)三次科技革命(蒸汽机、电力、计算机)具体过程:一.近代物理学:经典力学1.奠基:伽利略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回答伽利略对建立经典力学的贡献?材料一:凡是运动的物体,一定有推动者在推着它运动。
若你看到一个东西在移动,你就会寻找一个推动它的东西。
当没什么东西推它时,它就会停止移动,是一个推着一个,不能无限制地追溯上去,“必然存在第一推动者”。
落体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
——亚里士多德材料二: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落地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提问:伽利略在经典力学和天文领域的成就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2.建立者:牛顿材料:“一门广博精深的科学已经启蒙。
我在这方面的工作只是它的开始,那些比我更敏锐的人所用的方法与手段将会探索到各个遥远的角落。
”——伽利略提问:更敏锐的人?方法与手段?各个遥远的角落?(播放视频)艾萨克・牛顿:数学表达,实验验证;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创立了物体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标志着经典力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小结: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数学:提出二项式定理和微积分的初步算法。
物理学:1)制作折射望远镜,对太阳光进行反射实验,证明日光由七色光组成,进一步说明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2)提出了光的“微粒说”。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伽利略的贡献和他的科学研究方法;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过程;相对论的基本内容,知道它是物理学的一次重大革命;普朗克量子论的诞生。
2.理解:16世纪末17世纪初物理学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历史条件;相对论、量子论诞生的原因、影响。
3.运用:比较“日心说”和“地心说”,讨论其进步性;归纳量子论的发展过程。
1.运用问题探究和自主实验,了解物理学成就的取得与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之间的联系。
2.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认识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近代自然科学不断突破、取得成就的过程,认识科学无止境,科学真理的魅力在于它的不断完善和不断创新。
2.一切科学成就的取得都是科学家们艰辛努力的结果,认识科学家们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伽利略对物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经典力学的建立;相对论的提出;量子论的诞生。
教学难点物理学各阶段发展的原因;对科学发展创新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当我们走进世界近代科学的殿堂,便会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结论的伟大之处。
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这些在世界科学史上闪耀着璀璨光芒的科学巨匠,以他们伟大的科学发现使人类逐步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又从工业文明跨入信息社会的新时代,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性变化。
同时他们那种敢于坚持真理、不畏强权的科学精神也为我们后人树立了榜样。
联想质疑近代自然科学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新课学习近代物理学有哪些重大成就?是哪些科学家研究的结果?近代物理学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一、经典力学的奠基和建立——伽利略和牛顿;二、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爱因斯坦;三、量子论的诞生和发展——普朗克。
一、经典力学的奠基者——伽利略引导学生阅读这一目,找出伽利略贡献的背景,内容,意义。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单元复习指南【P133】时空定位【P133】16—17世纪:经典力学从伽利略奠基到牛顿创立,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7世纪:英国胡克发现细胞,18—19世纪,细胞学说发展起来,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基。
18世纪60年代以后:蒸汽机经瓦特的改良,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领域,工业和蒸汽时代来临。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欧洲文学艺术受浪漫主义思潮影响,而美术中还有大量新古典主义作品。
19世纪初:法国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早期进化思想形成。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随之,发电机和电动机被发明,引发电力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洲文学、美术主要流派是现实主义。
而浪漫主义的音乐却显示出长盛不衰的迹象。
到19世纪的后半期,印象画派名家辈出。
俄国民族乐派也在此时兴盛。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与神创论形成了重大分歧。
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世纪末最早的电影在法国诞生。
20世纪初:电影的“默片”时代,美国著名导演格里菲斯的时代。
20世纪初,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诞生,构成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出现。
1927年后,美国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
1935年又出现了彩色电影。
40年代,美国开播彩色电视节目。
电视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而进入普及运用阶段,被称为“第八艺术”。
20世纪:欧洲文学艺术受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的影响,主要以现代主义风格作品为主,现实主义流派仍有一席之地。
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也在这一时期高度繁荣,亚非拉的文学凸显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的时代精神。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出现在美国,60年代网络出现,90年代以后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第11讲近现代世界科技硕果夯实基础【P133】一、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基础梳理】1.经典力学(1)背景①文艺复兴运动推动科学发展。
②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标志: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3)内容: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4)特征: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5)作用: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
2.相对论的创立(1)背景:19世纪,经典力学面临挑战。
(2)创立: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3)内容①狭义相对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②广义相对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4)意义①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②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3.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线的发现。
打开了原子的大门。
(2)诞生: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3)发展①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②玻尔提出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③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
(4)意义①是物理学发展中的一场革命,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深入到微观世界。
②为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重难突破】牛顿力学、相对论和量子论三者之间的关系(1)牛顿力学的创立为相对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2)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其否定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3)量子论和相对论的提出,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深入到微观领域和宏观宇宙世界,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缺点。
量子论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真题演练】【例1】当代科学史重要奠基者萨顿强调:“科学知识的创造和美的创造不同,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科学同时追求两个不稳定的一致的目标:保持传统的知识并在其基础上仔细地加以建设;同时,又始终力求用更强有力的知识取代它。
”下列理论之间的关系与该观点相符的是(C)A.神创论与相对论B.相对论与量子论C.经典力学与相对论D.地圆学说与量子论【解析】注意这两大理论的关系,根据“又始终力求用更强有力的知识取代它”可知,相对论是对经典力学的补充,并否定了其绝对时空观,C项符合材料主旨。
A、B、D三项不具备此关系。
二、探索生命起源之谜【基础梳理】神创说内容: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
影响:宗教神学是封建统治的支柱,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细胞学说背景:14世纪以后,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发生;生物学研究陆续取得重大成果。
创立和完善:17世纪到19世纪,胡克、施莱登、施旺、德马克。
意义:为生命科学研究奠基。
进化论早期生物进化思想:19世纪初,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生物进化论创立: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影响:对神创说是有力挑战,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重难突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诞生的重要影响(1)对欧洲思想界:进化论的提出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进化论著作事实丰富,论证严密,打破了造物主造人的神话,直刺神创论的要害,说明生物物种是由简单的物种发展演变而来的;进化论将“变化”“发展”等观念引入生命世界,使人不再把动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区别看作是绝对的和神圣的。
(2)对欧洲科学界和宗教界:根据达尔文及其拥护者的理论,高贵的人并非是造物主特意设计制造的,而是自然演化的产物;达尔文是杰出的科学家,是敢于向基督教神学挑战的英雄,堪称“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3)对中国思想界:严复翻译并出版了赫胥黎的《天演论》,认为在种族和种族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也存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对处于国家存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震动。
【真题演练】【例2】“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
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
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
”文中“其说”是指(B)A.牛顿运动三定律B.达尔文的进化论C.普朗克的量子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析】“其说”是指“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体现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故选B。
三、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基础梳理】瓦特改良蒸汽机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工业革命的开展。
时间:18世纪60—80年代。
意义:蒸汽机被广泛应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生产社会化、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进程)。
发电机和电动机前提: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出现: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影响:电力成为新能源,电气革命到来(推动工业化、改变社会结构、国际格局和人类生活)。
计算机和互联网出现:1946年美国诞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69年美国最早实现计算机互联,20世纪90年代全球性的互联网。
影响:信息化社会出现、推动经济全球化、提升传统产业、改变生活方式等。
【重难突破】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影响(1)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2)带来人类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使世界连成一体;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丰富日常生活;改变交往方式;促进教育发展。
(“学习的革命”“远程教育”)(3)面临的问题:①如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都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②全球各国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日益加剧,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也表现在军事和文化领域,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③虚拟空间容易使一些人不能自拔,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尤其是青少年。
【真题演练】【例3】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发展。
出现上述变化的根源是(B) A.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生活B.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C.城市化历史进程加快D.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传统的农业、制造业人数下降,而服务、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变动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出现变化的根源应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故选B。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延伸】世界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1)兴起阶段:文艺复兴运动促使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实现了科学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开创性地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的伽利略自制天文望远镜,进一步证明了太阳中心说;牛顿力学的创立则成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突破性阶段:19世纪前期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和19世纪电磁学的辉煌成就,爱迪生发明一系列电器,电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否定了神创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和光的量子理论,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描绘了宏观宇宙世界和微观粒子世界,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3)飞跃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出现了电脑与网络、生物工程技术、航天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科技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且整体性、综合化的程度更高。
【真题演练】【例4】有学者认为,就像蒸汽火车和轮船使人们更容易在国内和世界各地走动一样,互联网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交流。
这一观点意在强调现代信息技术(B) A.发挥了蒸汽火车和轮船的作用B.推动世界一体化加速发展C.决定了人类出行及交流的方式D.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和发展【解析】现代信息技术无法代替蒸汽火车和轮船,故A项错误;“互联网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交流”说明它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故B项正确;现代信息技术与“出行”方式无关,故C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当时互联网尚未诞生,故D项错误。
【他山之石】1.在叙述近代科学革命这一内容时,岳麓版教材首先介绍了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哥白尼。
还明确提出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着重强调牛顿力学是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