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后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64 KB
- 文档页数: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基础知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jiǒn g jiǒn g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宝藏.锲.而不舍jiǒn g jiǒn g目光(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文中“弥高”的“弥”意思是。
“锲而不舍”比喻。
二、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2.(3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他要给我们________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________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3)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________而出。
(4)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________了。
A.衰弱凝结蓦然一反既往B.衰弱凝固赫然一如既往C.衰微凝固蓦然一如既往D.衰微凝结赫然一反既往三、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3.文学常识填空。
(1)臧克家(1905﹣2004),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等。
(2)闻一多(1899﹣1946),诗人、、。
代表作有诗集《》《》。
四、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4.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②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③“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④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A.①排比②排比③引用④对比B.①反复②比喻③对比④引用C.①排比②比喻③对比④对比D.①反复②排比③引用④引用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5.某班开展“走近闻一多”的主题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
(20分)说和做(节选)——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1)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2)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4)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5)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6)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7)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8)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9)他“说”了。
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10)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1)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2)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3)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3.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6分)(1)“闻一多先生‘说’了”中“说”的意思是:(2)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
这句话的意思是:(3)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意思是:14.选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3分)15.第(2)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的闻一多敢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是“‘说’了就‘做’”。
这反映了闻一多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以及对不同道路的选择。
他的“说”和“做”相互贯通,正是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
二、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参考答案:三、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
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参考答案: 1.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喻指寻找使中华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它”指深夜灯火。
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灯光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的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4.“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闻一多分心。
引用别人对他“何妨一下楼主人”的称呼,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
四、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体现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事例。
参考答案:【示例一】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时,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就不剃去,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
语文七年级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主备人:王勋课型:新授审核:执教:王勋执教时间: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2、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2004),现代诗人。
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
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
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
1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
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
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
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
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
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
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
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
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语文部编版7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分层作业(基础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赫然(hè) 校补(xiào) 排衙(yá) 气冲斗牛(dou)B. 窥探(guī) 硕果(shuò) 卓越(zhuó)兀兀穷年(wi)C. 独裁(cai) 衰微(shuāi)迭起(die) 慷慨淋漓(leai)D. 弥高(mi) 迥乎(jiong) 深宵(xiāo)锲而不舍(qi)2.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
B.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X 烙印X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X 唐诗杂论》等。
C. 闻一多因目睹了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后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D.“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出自《有的人》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使用“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自助通关,使旅客大大编短了排队等候过关的时间。
B. 新建的广州儿童公园为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
C.有的宠物狗因其事迹和照片在网上传播而成为明星,这样的宠物狗被称为汪星人”。
D.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
4.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②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③(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④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A.①引用②对比③排比④排比B.①对比②引用③反复④比喻C.①对比②对比③排比④比喻D.①引用②引用③反复④排比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与答案一、基础训练(一)给以下加粗的字注音。
无暇及此()赫但是出()目不窥园()热忱汹涌()(仰之弥高()漂白四壁()(二)解说以下词语及加粗字。
诗兴不作:持之以恒:群蚁排衙:兀兀穷年:绝然不同:6一反既往:专注贯注:气冲斗牛:(三)填空.本文所记述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我们学过他的诗歌《》。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越坚,.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以后,警报迭起,局势紧张,明知,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民众大会上,痛骂特务,,并指着这群坏蛋说:!5、他“说”了。
说得真畅快,感人心,,气冲斗牛,!(四)模仿下边的句式,选用你熟习的一个同学来描绘。
要求:踊跃向上有新意。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二、课时达标“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必定做,我是做了也不必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月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文籍钻探,犹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持之以恒。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眼光,向来远射到有史从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援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不过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悉心血。
杜甫暮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老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掉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极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1“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簿本,写满了密密层层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固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无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优秀的成绩。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练习及答案“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
(内容)2、文中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将“研究”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不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热情的赞美了。
3、体会下列“说”的含义我是做了再说.(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吹嘘,自诩yì)4、加点的“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精神食粮”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5、说说“他想吃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消化尽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找准关键词准确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的投入研究,执著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文化药方,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名校讲堂1.主题解说本文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记述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尤其突出了他言行一致、朴实坚强、追求真理并为之而战的伟大人格。
2.重点突破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提示: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
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
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也是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3.结构图解闻一多⎩⎪⎨⎪⎧⎭⎪⎬⎪⎫卓越的学者⎩⎪⎨⎪⎧⎭⎪⎬⎪⎫《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大勇的革命家⎩⎪⎨⎪⎧⎭⎪⎬⎪⎫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示威游行说了就做口的巨人行的高标4.学法点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重要句子”主要包括文章中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的句子、蕴含深层意义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具有哲理启示的句子等。
这类语句除了基本含义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如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
【典型例题】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一句的含义。
【参考答案】这是比喻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技法点睛】方法有:(1)联系具体的语境,上下文中找含义;(2)找出句中关键词,分析词义知句意;(3)抓住句中修辞,分析效果知含义;(4)通览全文明中心,句子含义整体悟。
答题格式:句子本义+深层义01积累运用1.给下列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jí()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mí()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说和做》一、整体把握(一)阅读全文回答,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各自选取了哪些材(二)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三)文章两大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
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
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四)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发生了什么变化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五)体会“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句的含义及在全文中的作用。
“口的巨人”指他说得观点鲜明,高亢有力。
“动人心,鼓斗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行的高标”指他做得勇往直前,临危不惧,成为人们的榜样。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说和做》l阅读理解“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题。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jiǒng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拼音,并解释该字。
① jiǒng 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迭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划线句子能不能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本文是以记叙为线索来组织全文的,全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
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参考答案〗
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
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闻先
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
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参考答案〗
第1句“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
“作”,起。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第2句“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
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
族的途径。
第3句“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
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第4句“它”指深夜灯火。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
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
趣一脉相承。
第5句“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三、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展开讨论
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
作用的。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
“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
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
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2、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
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
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
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
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
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一、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大意和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的主要特点,并提高把握
关键语句的能力、复述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
二、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确切理解句中词语,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以至文章的意思。
三、设题意图是,使学生注意过渡句的运用,以及叙述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