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豪情自图卷 民族精神留诗篇
- 格式:docx
- 大小:804.74 KB
- 文档页数:3
歌颂爱国精神的古诗词1.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注释:“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指将北方平定。
翻译: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赏析: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深沉悲壮,凝聚着诗人的爱国深情。
作者介绍: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2.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注释:“捐躯”指献身。
“赴”指奔赴。
翻译: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赏析:此句展现了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爱国精神。
作者介绍:曹植,字子建,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
3.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病起书怀》注释:“位卑”指地位卑微。
“阖棺”指盖上棺材。
翻译: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理想,只有死后盖棺定论。
赏析: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即使处境艰难,仍心系国家。
作者介绍:陆游,一生主张抗金,是南宋坚定的爱国志士。
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注释:“丹心”指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指史册。
翻译: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赏析:慷慨激昂,掷地有声,表现出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
作者介绍:文天祥,宋末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
5.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注释:“僵卧”指直挺挺地躺着。
“戍轮台”指守卫边疆。
翻译: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赏析:展现了诗人虽年老体衰,仍心怀报国之志。
作者介绍:陆游,其爱国诗作众多,情感真挚。
6.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注释:“但使”指只要。
“龙城飞将”指李广。
翻译: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爱国情怀绝妙诗词十首,这才是铁骨铮铮的英雄气概古语云:皮之不附,毛将焉存。
意思是说,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其更深的意思是说,事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无法生存了。
推而言之,倘若江山不保,人民也就要跟着家破人亡了。
严复曾说: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果没有国了,哪来得家?所以,一个人不能不爱国,国家如同皮,人民就如同毛,皮都没有了,毛也有地方栖身?爱国是每一个人民都应具有的情怀,那么,古人是以什么方式爱国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探讨古代十大爱国情怀最浓的诗词。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解析】:陆游是一名爱国主义诗人,他一生的诗篇很多都是期望收复失地的。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的十一月四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陆游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却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躺在床上听到了外面的风雨声,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长河出征北方疆场。
陆游作这首诗的时候,已经六十八岁。
中国古代有六十岁活埋的说法,按此说法,陆游已经被土埋了几层土了,可他仍然斗志昂扬。
虽然陆游已是年迈老翁,但依旧心存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
尽管这样的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他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陆游的这首诗慷慨激昂,精神饱满。
老了又怎样,老夫聊发少年狂;成老翁了又如何,老当益壮,不坠报国之志。
年龄并没有阻止他期望从军奔赴边疆的想法,相反,他跨战马抗击进犯中原敌人的劲头依然十足。
身处底层,也从未忘记过忧国忧民,可见,年迈了依然想着为国杀敌,依然想着报效祖国,这一份赤诚之心,天日可鉴。
2、【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精选5篇弘扬民族精神的诗歌
精选5篇弘扬民族精神的诗歌
导语:一个国家的建设不能单靠个人,而需要全国人民携手共创,正如那句谚语所说“团结就是力量”。
因此,我们更应该弘扬民族精神,让人们紧紧团结在一起。
诗歌念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让人记住,那么何不把弘扬民族精神融入诗歌当中呢!
一、《阙题》
黄河源溯浙江潮,
卫我中华汉族豪。
莫使满胡留片甲,
轩辕神胄是天骄!
二、《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四、《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五、《甲辰八月辞故里》国破家亡欲何之?
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
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
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
怒涛岂必属鸱夷。
有爱国情怀的诗歌白马篇——【唐】李白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
清明二首——【唐】杜甫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宋】陆游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题青泥市萧寺壁——【宋】岳飞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宋】岳飞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九歌·国殇——【先秦】屈原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诗、歌颂祖国、歌颂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诗词《过零丁洋》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衍生注释:1.“起一经”:依靠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2.“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3.“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4.“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
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
这里指史册。
二、赏析:首联回顾了诗人因科举入仕及艰辛的抗元历程。
颔联将山河破碎比作风中飘絮,把个人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飘摇。
颈联中“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既写出了当时的险恶处境,又渲染出诗人的孤苦无依。
而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则是千古名句,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诗,表现出诗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爱国情怀。
这两句诗掷地有声,震撼人心,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三、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他兵败被俘后,宁死不屈,从容就义。
其作品多表达坚贞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四、运用片段:在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老师讲到英雄人物的故事时,提到了文天祥。
老师说:“同学们,当国家面临危难的时候,就需要像文天祥这样的人。
他就像一棵屹立不倒的大树,哪怕狂风骤雨,哪怕刀斧加身,也绝不弯曲。
就像他在《过零丁洋》里写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爱国的朗诵诗篇(通用27篇)爱国的朗诵诗篇篇1《炉中煤》郭沫若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爱国的朗诵诗篇篇2《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恨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爱国的朗诵诗篇篇3《在玉米地的中央》庞余亮在玉米地的中央我就是一位青春的将军看满地的红缨子翻飞绿剑乱舞果实就藏在红缨子和绿剑之下露出它们的牙齿我们能读懂它们的语言平常的日子没有故人只有风在吹,吹玉米不尽的长发在玉米地的中央我们就获得了战胜明天的力量玉米叶仍在不停地抽打我金色的玉米棒在开水中哗哗地滚动多么美好的日子就想起多么美好的共和国在玉米地的中央玉米地在共和国的版图上倾伏下去无数个战斗和胜利便永远地照耀我们爱国的朗诵诗篇篇4看得见你的笑脸听得见你的声音真切感受得到你的脉搏和心跳身边的祖国可是你清晰又朦胧的形象不要问秋天的蔚蓝明净与时俱进的路频频刷新一线起点不要问层林尽染的含义春秋华章续写没有硝烟的流血与牺牲不要问万里山川走过的路瞻望未来的走势依然高远,逶迤绵延不要问锦绣河山飘荡的丝帛那里可有激情澎湃的心潮涌动的光彩夜里我头枕神州卷册,白天我依仗清风水墨燕子啊,你的呢喃说出百姓保障住房乔迁的新居秋虫渐弱的呻吟平息尘世为名利所累的皮毛琐屑星光一闪,亮起你珍藏的无数明眸月亮升起,翩跹你羽化的银色翅翼那匹千里马日夜贲张共和的奇八经脉争分夺秒的滴答合着国泰民安的节拍无为以天为纸太轻,无语以情为字太浅五千年灿烂辉煌的画卷深得看不见身边的祖国金秋十月渲染的色彩可为你披上节日珠光宝气的华衣爱国的朗诵诗篇篇5共产党,爱人民,人民当家享太平。
1.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看尽牢落千年恨,改写辉煌万古名。
2. 古战场,红旗飞扬扬。
铁蹄乱,民族浩荡荡。
铸丰碑,催英雄放光芒。
百年后,温和自由光。
3. 万里长征两袖风,
刀枪剑戟耐千重,
火炬高悬绘彩虹,
烈士鲜血染苍穹。
4. 江山繁华已拥截然,
英魂佑我为骄很。
创造辉煌无尽年,
爱国精神永流传。
5. 爱国心铸忠诚壮志,
英雄豪情感人肺腑。
万里长城横亘中原,
忘记历史,背叛本土。
6. 青山绿水埋伏隐,
岁月流转恢弘曾。
焰火燃烧无尽燃,
金戈斩剑泼洒蓬。
7. 铭记九州金战鼓,
忠魂永驻疫情年。
烈士血染河山美,
脑海留声永久传。
8. 铁血染腥风性壮,
疆土护边肩任重。
雄韬武略兴祖业,
爱国心传承百世。
9. 燃烧的祖国山川争,墨绿红旗展壮丽。
英雄模样永流传,
忠诚奏响共和国。
10. 乡愁使我泪落流年,
英烈精神赞华年。
建党之战壮啸聚,
爱国情怀在心田。
赞扬我国民族精神的古诗词爱国是一种牺牲,只有当拥有爱国心的人在国家为难的时刻敢于站起来,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革命年代、战争时代,多少仁人志士不惜为国家,抛头,洒热血,这种爱国热情是最最崇高的、值得我们尊敬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赞扬我国的古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爱国的古诗词《前出塞》唐·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爱国的诗句1、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夜泊水村》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扬子江》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南园》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6、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就义诗》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王勃《滕王阁序》8、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诗词鉴赏岳飞的壮志豪情之诗岳飞,历史上的一位伟大将领,他的壮志豪情才情出众,留下了许多动人心弦的诗词作品。
他的诗词鉴赏,不仅展示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更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抗外敌的决心。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而写》是岳飞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描绘了壮丽的黄鹤楼,借以表达对江山美景的向往。
诗中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包含了对国家兴亡的担忧。
他以登黄鹤楼的身份,在作品中表达了他在壮志豪情中对国家的执着追求。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另一首体现岳飞壮志豪情的诗作。
诗中描述了秋夜的凉爽和月光的柔和洗涤。
无论是凉风拂过还是月光洒在身上,都使他感到一种宁静和旷达。
这种宁静中,融入了对国家的忧愤之情。
岳飞用诗歌抒发了自己对国家疆土兴亡的关切之情,表达了他不畏艰险、不惧强敌的决心。
岳飞的诗作还包括《青杏儿·端午》、《宋公明·粽叶芳菲》等。
这些诗作中,不仅承载了岳飞满腔的爱国情怀,也展示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之情。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岳飞不仅是一个战略家和将领,更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大诗人。
岳飞的壮志豪情不仅体现在他的诗词作品中,更体现在他的人生追求和行动中。
他时刻铭记着保家卫国的使命,竭尽全力保护宋朝的疆土。
他奋不顾身,勇猛无比,深受将士和民众的敬仰和爱戴。
岳飞的壮志豪情激励着他的战友们,也激励着后来的人们。
岳飞对于国家的忠诚和爱国情怀,无疑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典范。
他的诗词作品也是我们可以借鉴和欣赏的珍宝。
通过欣赏岳飞的诗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的人生追求和壮志豪情,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将其化为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
岳飞的壮志豪情在历史中流传,他的诗词鉴赏也在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让我们铭记岳飞的忠诚和热爱,将他的壮志豪情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用岳飞的诗词鉴赏激励自己,为祖国的繁荣而努力奋斗。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对岳飞最好的致敬。
关于爱国的拼接诗《爱国之心》国家山河多锦绣,爱在胸膛热血流。
我辈奋起兴华夏,心系古今岁月悠。
二、衍生注释:- “国家山河多锦绣”:这一句描述国家的大好河山无比美丽、绚丽多彩,就像一幅精心绘制的锦绣画卷,代表着我们祖国地域辽阔、景色迷人、自然资源丰富等。
- “爱在胸膛热血流”:表明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如同热血在胸膛内涌动,是一种深深埋藏在内心、发自本能的、热烈的情感。
- “我辈奋起兴华夏”:“我辈”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奋起”表示振作起来、奋发图强,有积极进取地担起让中华民族繁荣兴盛责任的意思。
- “心系古今岁月悠”:咱们的心与从古至今漫长的岁月相连,既包含着对悠久历史的敬意和缅怀,也有守住传统、在历史基础上开拓未来的决心。
三、赏析:主题方面,这首诗非常直观地表达了爱国主义这一主题。
诗人热情饱满地述说着对国家山河的热爱,体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从情感上讲,情感炽热且真挚。
每一句都透露着深厚的爱意,有对国家现状的热爱——美丽山河,有对民族和历史的尊崇与热爱——心系古今岁月悠,更体现在对未来积极担当的决心之中——我辈奋起兴华夏。
在表现手法上,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形式,简洁明了地把家国情怀一气呵成地表达出来。
同时,用“山河”“热血”“我辈”等词汇加重情感表达的力度,形象又生动。
四、作者介绍:从这首诗来看,作者像是一位充满热血和激情的年轻人。
他可能生长在一个积极向上、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环境里,目睹国家的发展、知晓祖国的伟大历史,内心充满着对国家的热爱和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决心,希望用简洁干练又有力度的诗句来唤起更多人的爱国共鸣。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在学校的主题班会上。
老师正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说道:“同学们,爱国是每一个人都应有的情怀。
就像有一首诗说‘国家山河多锦绣,爱在胸膛热血流。
我辈奋起兴华夏,心系古今岁月悠。
’我们的祖国有着壮丽的山河,对她的爱,应当是充满热血激情的,我们这一代就应该奋起努力让我们国家一直繁荣富强。
爱国豪情自图卷民族精神留诗篇
来源: 本站发布时间: 2014-05-05 19:20 332 次浏览大小: 16px 14px 12px
------读柴德赓观《红杏青松图》,载于《光明日报》2014年5月23日。
爱国豪情自图卷民族精神留诗篇
------读柴德赓先生《观『红杏青松图』》
柴念东 2014年5月12日
《青峰草堂师友墨缘》[1]选录了柴德赓先生一首诗的手札。
书法当然无可挑剔,美不胜收。
但细读其诗的意境,深解其历史的背景,更使后人折服诗人深刻的爱国情怀。
癸未年三月二十一日(1943年4月25日),正直暮春,是北平赏牡丹花卉季节。
崇效寺牡丹时为京城重要景致,柴德赓先生邀约友人陈君善、牟小东前往广安门白纸坊的崇效寺观赏牡丹,并寻访《青松红杏图》。
崇效寺始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历经五代、宋、元、明几个朝代,到清朝时已经开始衰败,惟有每年春季赏牡丹为一盛事。
崇效寺又因藏有著名《青松红杏图》图卷而闻名遐迩。
因此赏花、观图成为京城百姓之幸事。
明末,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与清军战于辽宁杏山及松山两役,终被清军所败,1642年投降于清军。
洪承畴手下一将军不愿投降,遁离军队,后隐居河北盘山青沟寺,削发为僧,法号智朴。
1644年清军入关,统治了华夏,智朴和尚为表达对那两场战役惨烈死去战友的怀念,绘制了一幅图卷以寄托。
据民国·陈宗蕃《燕都丛考》记载,该图“一老僧凭松而立,苍枝蚪亘,红杏夹之,一沙弥手执一芝立其下。
”其中青松、红杏隐指松山、杏山,以寓亡国之痛。
此图后经转辗落户于京城崇效寺,从此成为崇效寺镇寺之宝。
清代文学家王士祯首见图卷,深为震动,题写“青松红杏”四大字于图,由此得名。
据清·震均《天咫偶闻》记载:“《青松红杏》卷子,题者已如牛腰。
相传僧拙庵本明末逃将,祝发于盘山,此图感松山杏山之败而作也。
其图画一老僧趺坐,上则松荫云垂,下则杏英霞艳。
首有王象晋[2]序,后题以竹垞(朱彝尊)、渔洋(王士祯)冠其首,续题者几千人,亦大观也。
”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京城,崇效寺古刹遭劫;《青松红杏图》流入琉璃厂书肆,被书画鉴藏家杨寿枢[3]购得,并保存了十年,于1910年完璧归赵,赠还与崇效寺。
时有诗赞云杨先生功德,成为佳话传颂。
1949年后,崇效寺辟为白纸坊小学校舍。
时北京市宗教管理部门要求把原崇效寺珍藏的《青松红杏图》等图卷送交到民政部门。
从此就再也没有任何关于《青松红杏图》下落的记载。
一个流传有序、饱经沧桑、充满无数爱国志士诗集的图卷就淹没了。
千年古刹彻底毁于我们的时代,三百年流传名画失于当今的时代;倍感痛心疾首。
我们回到柴德赓先生的诗:
“癸未年三月卄一日,游崇效寺,观《红杏青松图》。
萧寺风流迹已陈,我来犹及见遗珍。
牡丹系马诚衰世,长卷题诗又几人?
千地风烟僧渐老,一灯香火佛难亲。
细思三百年间事,转眼沧桑到甲申。
”
那么柴德赓先生为何称之为《红杏青松图》?究其由,从时间顺序上,杏山战役在先(1615年),松山战役于后(1642年)。
从历史考证的角度,柴德赓先生作了修订。
诗中柴德赓先生描述了“萧寺”、“遗珍”、“牡丹”、“长卷”这些闻名遐迩的掌故,但已经是“渐老”、“难亲”。
但可欣慰的是,柴德赓先生见到了《青松红杏图》,想必在其长卷上题写了即兴之作的诗句。
最后二句是点睛之笔,“细思”自1644年(即“甲申”)以来近三百年的“沧桑”,“转眼”中国处在日寇铁蹄之下,人民痛苦不堪,将士浴血疆场,民族面临危亡。
这一切如同三百年前的时空再现,李自成进京,推翻明王朝,吴三桂引清兵平定闯王,多尔衮进北京,顺治入关。
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幕如同再现,作为一个深知历史变迁的史学家,一个热爱自己民族的华夏后人,怎能不慷慨激昂,豪情万丈。
爱国豪情自图卷,民族精神留诗篇。
柴德赓先生的诗篇也在其友人中得到反响,当时文学家先生顾随和诗一首[4]:
“晚时丧乱似梁陈,遗迹流传尚见珍。
一张画图能阅世,数丛花木更宜人。
题诗萧寺惟君健,论史雄文与古亲。
戎马关山迷古路,燕居且漫共甲申。
”
“晚时丧乱”、“遗迹流传”、“题诗萧寺”、“论史雄文”,顾先生用妙笔勾画出共同心声与感慨,回到当今“戎马关山”、“燕居且漫”,期待又一个“甲申”。
这里“甲申”成为翻天覆地的代名词。
时隔两年,日寇投降,“一张图画能阅世,淑丛花木更宜人”。
今天,我们虽然不能亲访历经沧桑的“萧寺”,不能亲睹那充满神奇色彩的“青松红杏图”,不能读到千人书写过的书法及诗歌“长卷”;但是还是可以从历史的文集中找到精彩片言。
读柴德赓先生和顾随先生的诗句,也能体会他们的深深得爱国情怀。
国学的魅力就在于文史大家记载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
[1] 《青峰草堂室友墨缘》,商务印书馆2013年4月出版。
[2] 王象晋(1561-1653年),明代文人、官吏,农学家。
注:王象晋为其图作序,此图创作年代为1644-1653年之间。
[3] 杨寿枢(1863-1944年),近代字荫伯。
收藏家。
[4] 《顾随全集》第一卷,第367页;河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