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创新途径
- 格式:pdf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1
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创新之我见摘要:日益完善的硬件设施对图书管理的“软件”要求越来越严格。
图书资料管理的观念、制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结合同行的先进经验,就高校图书资料管理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图书资料管理创新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a)-0000-00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先生早在1932年就把图书馆定义为“书、人、法”三位一体;所谓的“法”即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是图书馆不可缺少的软件要素。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文献信息急剧增长,高等院校图书馆或资料室作为学校教学和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明显,加速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与数字化已成为必然。
图书管理方面的硬件设施日益完善,对图书管理的“软件”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图书资料管理的观念、制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当务之急。
1图书资料管理观念的创新管理观念是图书管理内容的核心,管理观念的转变决定管理模式的创新。
过去一贯倡导的“读者第一”管理理念应适当调整为“读者第一”与“图书馆员第一”相结合的管理理念。
图书馆员永远是图书馆或资料室工作的主体。
馆员应树立强烈的服务观念、效益观念和竞争观念,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使自己成为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断满足学校和社会各界对图书资料的利用需求,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赢得师生、社会对图书资料事业的支持与关注,力争走出一条具有自己行业特色、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图书管理工作新路。
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使图书资料储藏的概念不同于过去传统的书籍储藏;图书储藏的数量从有限扩大到无限,储藏的实际空间却越来越小,而网上虚拟空间的储藏变得越来越重要。
图书管理工作由过去的以书本为单元转变为以信息为单元。
图书馆或资料室就象一个信息集散地和加工厂,如何把网上资源变为自己的“馆藏”资源,使读者不用去图书馆就可以便捷地获取世界各地的图书资源,这将是今后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4卷第10期H 媒谂图书媒介新时期高校阌书馆管理服务与创新缪登月(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46)摘要:一切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是图书馆的发展主旋律,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如 何通过服务创新,以便为读者提供更好的脤务,应该是高校图书馆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时代发展的鲜明特征 是创新,不断创新也是现代高校图书馆的本质所在,高校管理作为创新的领导者。
本文针对高校图书馆目前 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创新服务的必要性,探讨如何展开服务创新工作,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创新理念中图分类号:G 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 2021 ) 10-0143-02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 的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高校师生对获取信息资源,使 用图书馆的书籍和电子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 真正实现的馆藏资源共享,满足图书馆师生的需求,高 校图书馆需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努力提高服务技能 和服务理念。
推进图书馆服务创新是高校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家的重视和投入,各大高校的图书馆都得到了 更好的发展。
创新服务己成为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的 首要条件之一,高校图书馆作为提供阅读服务的重要 组成部分,其必须寻求满足读者需要适合自己发展的 道路。
紧跟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潮流,因此,创新服务是 高校图书馆发展必然趋势。
―、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意义(一) 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 才的需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为了培养更多 勇于创新的人才,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提出更高的要 求。
腐朽的文献服务,落后的阅读体验很难满足创新人 才的需要。
一个功能性差、效率低的知识信息服务部门 是不能为强大的科研和教学团队提供有效的保障,如 果没有强大的教学科研团队无法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 而言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已是大势所趋。
(二) 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是高校教育发展 和改革的需要创新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利于 教师进一步开展教研活动,此外,能够更好地发挥高校 图书馆的职能。
高校档案管理服务的创新研究摘要:高校档案管理服务的创新,不仅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高校发展的需要。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要想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就必须与时俱进,创新管理服务模式。
本文从更新档案管理理念、健全档案管理制度、重视档案人才培养、拓展档案资源渠道、创新档案管理方式五个方面,提出创新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创新;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社会对高校档案管理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创新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1.更新档案管理理念,注重服务创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
因此,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注重服务创新。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要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根据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改进传统的档案管理服务方式,从而为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注入新的活力。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视程度,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重视高校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并积极探索如何将传统的服务方式转变为现代服务方式。
2.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在新形势下,要想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水平,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在建立健全高校档案管理制度时,要遵循全面性、规范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全面性是指高校档案管理制度应该涵盖各个部门、各个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这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出现信息不全面的情况,还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高校要制定出具体、科学、明确的档案管理制度,并且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从而使得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例如可以根据学校各部门的职能来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高校图书馆如何创新管理工作浅谈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各项智能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这也意味着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水平将面临着更多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需要高校图书馆不断提升自身的硬件水平,还需要完善人员配备,这样才能够为信息化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同时,还需要高校图书馆不断提升他们整体的管理水平,传统的一些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案已经难以满足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如果在信息化时代之下,高校图书馆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就难以满足高校师生们对于各类资料的查阅需求。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管理措施中图分类号:G258文献标识码:A引言当前处在教育创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建设工作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
在高校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高校领导不仅要关注到本馆基础设施与图书资源的完善建设工作,还必须注重图书馆文化氛围的营造工作,并将其纳入到现代图书馆规划建设体系中。
一所图书馆倘若没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就几乎等同于一座用于存储图书资源的仓库,也就难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其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1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历程中,主要经历三个重要时期(藏书楼、近代图书馆、现代化图书馆),随着其管理模式日渐完善,普遍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认可,归根于高校图书馆逐渐演变成了社会公共资源。
与此同时,在新时代的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基础上,更需要进行科学地创新策略研究,比如管理理念、管理体制、服务质量及管理措施等,通过这种创新模式才能显著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整体服务质量和效率,最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各参与主体的个性化需求。
另一方面,创新永远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第一驱动力,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不断创新,积极拓展渠道,紧随时代的发展脚步,同时,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需对新时代信息化技术进行充分、科学应用,创新管理模式,确保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图书馆资料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高校图书馆资料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它可以提高资料管理效率和便捷性;接着探讨了智能图书馆馆藏系统的应用,可以帮助用户更快速地找到需要的图书;并讨论了文献检索与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应用,让用户可以更轻松地获取所需信息。
虚拟现实技术在图书馆资料展示中的应用以及自动化借还书系统的实现也被提及。
结论部分强调了计算机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计算机技术在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综合上述内容,本文总结了高校图书馆资料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提升管理效率和用户体验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资料管理,计算机技术,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系统,智能图书馆馆藏系统,文献检索,数据库管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自动化借还书系统,重要性,发展趋势。
1. 引言1.1 高校图书馆资料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机构的核心部门,承担着为师生提供图书文献资源、信息服务和学术支持的重要使命。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高校图书馆资料管理中的应用也变得愈发重要。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的管理更加高效、便捷和智能化。
在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中,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图书馆将纸质文献和资料进行数字化存储、管理和检索,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和可及性。
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系统还可以实现自动化的借阅和归还流程,节省人力资源。
智能图书馆馆藏系统的应用也极大地提升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通过采用智能化的图书分类、定位和标签技术,用户可以更加便捷地找到所需图书,并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搜索成本。
智能化系统还可以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动态监控和统计分析,为图书馆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计算机技术在高校图书馆资料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图书馆工作效率,还改善了用户体验,进一步推动了高校图书馆向数字化、智能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
2012年12月(中)图书与档案科技创新与应用
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创新途径探析
黄瑶娜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茂名525000)
1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创新必要性分析
高校是人类文化传承中的核心区,是社会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力。
而图书馆(资料室)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是非常特殊的,一所高校图书馆(资料室)的建设水平不仅直接象征着学校的发展水平,还影响着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在校园先进文化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
伟大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也曾说过:“办好图书馆就等于办好了大学的一半”,可见大学图书馆(资料室)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何等重要。
高校图书馆(资料室)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学校的大型公共图书馆,还有一类是属于各院(系)的资料室,虽然它们在规模上不同,但是其教育职能是相似的,都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配合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向师生提供文献资料和情报信息,使师生获得知识并受到教育。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背景的转变,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已经不再适合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要求。
比如,传统高校图书资料管理都是等着读者上门,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效率。
为此,各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地创新,与时俱进地融入到整个高校发展的大潮之中,使之更好地为高校在新时期的内涵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创新途径分析
2.1转变工作思路,增强主动服务意识
当前许多高校图书馆(资料室)管理人员,都存在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情节”,认为自己是事业单位的职工,于是就“遵守”到点上下班,有人来借阅就办理,没人来借阅就等着下班,毫无积极性可言。
而实际上,一些师生到图书馆(资料室)去借阅,并不是都很清楚所需资料具体的摆放位置,甚至都不知道有没有这种资料,尤其是一些不常去的师生,可能费很长时间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资料,严重影响图书资料的借阅效率。
一方面是师生借阅资料费时费力,另一方面却是图书管理人员无所事事,这种局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新时期,为了提高师生图书资料的借阅效率,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资料室)的功能,一方面需要图书管理人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图书资料的管理,保证尽快地将图书分门别类的整理,使书籍与书架标识相吻合[2]。
另一方面,图书管理人员还需要转变传统思想的束缚,积极地开展主动服务,比如有师生前来借阅,就要主动咨询他们需要什么资料,告诉他们如何查找。
尤其是对于那些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不了解图书馆(资料室)的布局,同时对借阅资料的手续也不了解,而且很多学生还比较胆怯,更需要图书管理人员给予积极的帮助。
2.2完善考评方式,促进考评工作良性发展
很多师生都埋怨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没有或者比较缺乏主动为师生服务的意识。
图书管理人员不愿意主动去开展服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个人工作态度问题或者说是职业道德问题,另一方面还是现在高校的工作考评方式问题。
具体来说,图书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更多的还是属于服务性工作。
但是在大部分高校中,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考评都沿用与各教学单位相似的考评办法,一般包括有什么奖励、发表过什么学术论文、有什么科研成果、申请过什么专利、主持过什么课题等等,而且每个指标都要经过评分量化。
显然,对于图书管理人员来说,以此标准对其工作进行评价,他们的职称评定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因此,需要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改变和完善考评方式,促进公正、客观的评价体系建立。
比如,对于图书资料管理队伍中以提供服务为主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网上测评、职工互相测评、领导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将服务质量纳入到考核指标体系中;而对于以提供技术为主的工作人员,比如电子阅览室维护管理人员、图书情报管理人员等,可以考虑通过他们工作的创新情况、科研水平等纳入到考评体系中。
总之,要有机地融合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完善考评方式,尽量协调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个人与图书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2.3更新工作环境,融入人文理念
高校图书馆(资料室)不是因为大,也不是因为富丽堂皇而有价值,而更多的还是因为能够为师生提供研究和学习的资料,能够开阔师生的视野,能够传承高校特有的文化而有价值。
因此,高校图书馆(资料室)要以人为本,融入更多人本理念和人文理念。
这其中,包括改变馆舍布局,完善馆舍内部装饰,力求让高校图书馆(资料室)转变传统布局模式中以展览为目的的工作思路,从而形成以满足阅读和传播知识需要为主。
比如,很多图书馆(资料室)墙壁上都是悬挂各种规章制度,让人一看都是约束性为主,感觉很拘束。
而很少有馆舍悬挂一些中外历史文化名人,经典的格言警句,或者书法字画等等,视觉效果上就明显缺乏文化氛围。
因此,各图书馆(资料室)应该从这方面进一步的完善,比如可以把校训、校徽做在书架上,增加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悬挂一些与读书、学习相关的格言警句,让学生可以一进门就看到;通过在每层楼设立读报栏、公布新书推荐名录、树立一些定期更换的名人语录、读书心得体会等,增加文化氛围[3,4]。
还要在图书馆(资料室)内部用一些比较温馨的颜色张贴一些提示语,比如:请注意保管您的财物;请同学们爱护公共物品等[5]。
或者也可以通过在图书馆(资料室)周围的树木上悬挂上一些科属的标牌,配属拉丁文,这也是图书馆(资料室)文化氛围建设的一种途径。
3结语
高校图书馆(资料室)是广大师生获取信息资料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的重要源泉,是实现学校信息科技化的重要基础,也是集聚与传递知识信息,推动文化教育、传递科学知识、开发智力资源的重要阵地。
因此,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完善高校图书馆(资料室)的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促进高校图书馆(资料室)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环节。
而要真正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料室)管理工作的创新,离不开学校管理理念的不断转变,管理和评价思路的不断完善。
只有这样,高校图书馆(资料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才有了基础,才有了完善和创新的动力,并逐步融入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路之中。
参考文献
[1]杜卫明.浅谈图书馆在高校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2).
[2]林万涛.浅议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与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5).
[3]李丽楠.关于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9,11(3).
[4]何靖.浅议高校图书馆和谐人文环境的营造[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5]周海红.浅谈图书馆人文环境的塑造[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0).
[6]胡晓燕.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N].教育时报,2012-11-17.
[7]张利民,张金路.高校图书与教科书管理一体化刍议[J].图书馆杂志,2000,19(7).
摘要: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是高校知识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创新必要性,之后提出了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创新途径,主要包括:转变工作思路,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完善考评方式,促进考评工作良性发展;更新工作环境,融入人文理念;加强与各部门沟通,不断注入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必要性;创新途径
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