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秋天的雨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秋天的雨》《听听, 秋的声音》教案与反思11秋天的雨教学目标1.相识“钥、匙”等8个生字, 会写“扇、邮”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凉爽、留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对秋雨的宠爱和赞美之情。
积累好词佳句, 背诵自己喜爱的局部。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 感受秋天的美妙, 激发对大自然的酷爱。
教学过程一、导语渲染, 调动情感。
1.老师谈话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同学们, 我们一起伴着绵绵的秋雨走进这欢乐的课堂, 今日我们就学习《秋天的雨》。
2.齐读课题。
〔板书:秋天的雨〕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1〕同位相互指读生字:同桌之间相互用手指着双线格里的8个生字读一读, 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2〕集体反应。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 重点强调“钥匙、菠萝、扇”的读音。
〔3〕谁情愿当小教师领着大家读一读?2.指名读课文, 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
一个人读一段, 其他同学谨慎听, 一边听一边思索。
〔2〕读后沟通, 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谁能说一说, 在秋雨里, 你都看到什么了?〔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鹊〕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鹊打算过冬, 是不是?你们除了这些还看到什么了?〔银杏树、枫树、柳树、柿子、橘子。
〕三、深化局部, 品读课文。
1.感悟“五彩缤纷”。
〔1〕学生默读课文, 找寻描写的颜色词语。
学生默读课文的其次自然段, 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
老师依据学生答复, 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
〔2〕美读句子, 体会色调之美。
自己小声读一读这段话, 一边读一边把你喜爱的句子画下来, 美美地多读几遍。
2.重点体会、美读描写银杏树和枫树的句子。
〔1〕学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2〕去词体会。
假如我把句子当中的“扇哪扇哪、飘哇飘哇’去掉, 自己再来读读看, 好不好?为什么?〔“扇哪扇哪”让我们仿佛看到银杏叶像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 轻轻地、轻轻地帮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燥热;而“飘哇飘哇”让我们感受到红红的枫叶多像一枚枚邮票, 为我们邮来了秋天的凉快。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生字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是《秋天的雨》,以下就是这篇课文的生字:
盒(hé):盒子,装东西的器具。
颜(yán):颜色,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
料(liào):材料,能直接制成成品的物件。
票(piào):作为凭证的纸片。
飘(piāo):随风摆动或飞扬。
争(zhēng):力求获得,互不相让。
仙(xiān):神话中称有特殊能力、可以长生不老的人。
淡(dàn):味道不浓,不咸。
闻(wén):听见。
梨(lí):梨树,落叶乔木或灌木,果实是普通水果。
勾(gōu):用线条画出轮廓或描画。
曲(qū):弯曲的地方。
丰(fēng):丰富,指农作物收成好。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到你。
11 《秋天的雨》定福庄一小唐明明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通过读课文,观看课件、发挥想象,理解重点词句意思,了解秋雨的特点,感受秋雨的美。
4、激发学生热爱秋天、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5、通过搜集资料,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点来写秋天的雨。
2、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对景物生动贴切的描写,使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三、课前准备:配乐《秋日私语》、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词语、句子等资料、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进入秋雨意境。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好听的钢琴曲——《秋日私语》。
你们听,那舒缓的节奏似乎在述说着秋天的美丽,有随风起舞的落叶,有馋涎欲滴的水果,还有那淅淅沥沥的秋雨。
谁来说说,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请你随便说。
有位作家把秋天的雨编成了一首散文诗,题目就叫做《秋天的雨》(板书课题),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在诗里是怎样描写秋雨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秋天的雨》。
出示课题:11 秋天的雨,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大意。
1、按自然段指名读。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
2、指名回答,适时板书:颜色、味道、传递信息师:你是从课文的哪句话看出来的?读一读。
适时出示课件: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3、这三句话分别是课文的第2—4自然段的第一句,这三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的意思来具体描写的,像这样的段落关系就叫做“总分关系”,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三句话。
生:齐读三个段首中心句。
师:好,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作者是怎样为我们描写秋天的雨的?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感悟语言(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秋雨是不知不觉就来到人们身边的。
描写秋天的雨的段落1. 秋天的雨啊,就像老天爷在天上泼洗脚水,稀里哗啦就下来了,那气势像是要把大地都给重新洗个澡似的。
2. 秋天的雨像个调皮的小鬼,冷不丁就从云层里蹦跶下来,滴答滴答地敲打着窗户,仿佛在说:“嘿,屋里的家伙,出来陪我玩呀!”3. 秋天的雨好似一位急性子的画家,拿着大刷子,唰唰唰,把树叶染得五颜六色,还没等你看仔细,又去给大地涂鸦了。
4. 秋天的雨是个爱串门的小老头,整天滴答滴答地在各家各户的屋顶上溜达,还时不时地从烟囱里灌点凉风进去。
5. 这秋天的雨啊,像一场天上掉下来的弹珠游戏,一颗颗雨滴砸在地上,仿佛要把大地砸出一个个小酒窝来。
6. 秋天的雨就像老天爷在打喷嚏,一个接一个,雨滴纷纷扬扬,那声音就像一群调皮的精灵在敲鼓。
7. 秋天的雨像是从云里漏下来的蜂蜜水,带着丝丝凉意和甜意,洒在世间万物上,不过这蜂蜜水可有点凉飕飕。
8. 秋天的雨像个不讲道理的强盗,一来就把阳光的地盘给霸占了,还让整个世界都变得湿漉漉、灰蒙蒙的。
9. 秋天的雨仿佛是天空流下的口水,淅淅沥沥的,一会儿滴在这儿,一会儿滴在那儿,搞得大地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口水印。
10. 秋天的雨就像一个拿着魔法棒的小魔女,轻轻一挥,树叶就开始纷纷飘落,像是在举行一场盛大的落叶舞会。
11. 秋天的雨好似一群迷路的小水珠,在天地间横冲直撞,撞在树上,撞在花上,撞得世界一片朦胧。
12. 秋天的雨像个邋遢的醉汉,晃晃悠悠地从天上落下来,东倒西歪地洒满了大街小巷,弄得到处都是湿漉漉的酒气。
13. 秋天的雨像是老天爷不小心打翻的墨水瓶,墨水溅得到处都是,把天空染得灰蒙蒙的,把大地也染得暗淡无光。
14. 秋天的雨就像一群爱捉迷藏的小娃娃,一会儿躲在云层里,一会儿又突然冒出来,滴答滴答地吓唬人。
15. 秋天的雨仿佛是天空中掉下来的碎银子,不过这银子可不能捡,只能看着它们在地上溅起一个个小水花。
16. 秋天的雨像个喋喋不休的老太婆,淅淅沥沥地唠叨个不停,听得耳朵都要起茧子了,可它还在自顾自地说。
11.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钥”等8个生字,会写“扇”等12个生字。
读准文中多音字和轻声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积累好词佳句,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秋天丰富的色彩。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欣赏秋色铺垫情感1、配乐播放秋天的图片。
2、谈话: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欣赏图片。
丰富的图片、亲切的交谈唤起了孩子们的记忆,激发学习的兴趣。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课文配乐朗诵。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强调轻声。
1、倾听配乐朗诵。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4、默读全文,整体感知。
配乐朗诵把孩子们带入了秋天的雨中,缩短了学生与书本的距离。
以学生感知为主,初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细读品味感受美好(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1、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感悟、以悟促读。
2、相机指导朗读。
1、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2、理解“五彩缤纷”。
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感受语言的魅力,提升阅读的乐趣。
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引导学生观察字形。
2、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四人小组识记生字。
4、练习书写。
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注意观察字形,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小结。
2、出示课后练习。
自选课外练习。
多元化作业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11.秋天的雨(第一课时)一、欣赏秋色,铺垫情感1、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
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喜欢秋天吗,喜欢秋天的什么?谁来说几个和秋天有关的词语。
2、谈话:是谁把美好的秋天带到我们眼前?有人说是那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是怎么样的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你用心聆听课文。
(播放录音)你喜欢秋天的雨吗?2、请你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读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生字。
11、秋天的雨知识拓展1、降雨的形成地球的表面,特别是江海湖泊里的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升温变热,其中有一部分水因受热而变成水汽。
这些水蒸汽随风飘拂进入空中,当上升到高空时,因为周围的空气温度比较低,此时水蒸汽就会凝结成微小的水滴。
许多微小的水滴集中在一起,并悬浮在空中,这便是我们日常看到的云。
由于空中温度是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的,所以,当水蒸汽被气流携带到比较高的高空时,它会变成冰晶。
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在气流起伏的作用下,通过凝结、碰撞和合并,使其体积越来越大,到了空气的浮力再也承托不住它的时候,就会降下地面。
同样,大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随着气温的变高而融化为水滴,降到地面也成为雨滴了。
2、关于“雨”的谚语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
(山东)鸡呜雨,下不长。
(浙江象山)投瞑雨,天卖晴。
(福建福州)早晨下雨,一天晴。
(河北沧县、山东栖霞)早雨睛一日,晚雨到天明。
(陕西武功)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田家五行》论雨)3、有关“雨”的诗歌雨景(朱湘)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春夜春梦时窗前的淅沥;急雨点打上蕉叶的声音;雾一般拂着人脸的雨丝;从电光中泼下来的雷雨──但将雨时的天我最爱了。
它虽然是灰色的却透明;它蕴着一种无声的期待。
并且从云气中,不知哪里,飘来了一声清脆的鸟啼。
4、世界上几个终年无雨的地方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雨水最少的地方。
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部的若羌,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毫米。
这里四周高山环绕,离海洋很远,湿空气很难到达。
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一连几年都不下雨,阳光灼照,空气干燥,被称为沙漠中的沙漠。
中亚土库曼和乌兹别克,也是多沙漠的地方。
那里常常有这种情况:天空在下雨,地面上见不到一滴雨水。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那里的空气十分干燥,好不容易云层凝雨,它们还没落到地面,就在半空中被蒸发掉啦!这种“高空下雨,低空无雨”的景象,人们叫它“干雨”。
北非的哈尔夫旱谷,曾经一连有八九年没下过雨。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投影片、生字卡片、音乐磁带。
一欣赏秋色,导入新课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同学们来欣赏一下,然后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
3.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1)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丽的秋色带到我们眼前的。
(2)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
在他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
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二听朗读课文录音,感知内容1.播放朗读录音。
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3.你们最喜欢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
有感情地把第一自然段读几遍。
(2)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3)引导学生用审美情趣体会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哪里?(4)指名交流并找出秋雨的神奇之处。
(5)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体会: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2)指名朗读并回答问题。
(3)采取比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绘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4)你觉得这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5)你能把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的特色,说得像书上那样有趣吗?1.教师一上课就播放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私语》,再配以优美的语言讲述秋天的美景。
音乐作为背景,配以优美的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全文的教学作了一个很好的情感铺垫。
2.由于生字比较简单,不少生字以前都已学过,所以课堂上教师可以花费较少时间讲解生字,其余的时间用来理清课文的文理及读准生字。
3.出示关于秋天的图画,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这样学生对秋天有了整体的印象,趁势让学生说说秋天的特点,引入课文教学。
关于秋天的雨说课稿集锦6篇秋天的雨说课稿篇1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秋天的雨》的第二课时,《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上在写秋天。
有这样一句话“万美之中秋为最”。
那如诗、如画、如歌、如梦的秋天,总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一)教学目标:1.认识“钥、匙”等8个生字,会写“扇、邮”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清凉、留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受秋天的美。
(三)教学难点:品味文中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内化运用语言。
二、说教法与学法1、采用“自主朗读、合作学习、自主感悟、训练实践”的教学方法,架起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的桥梁。
2、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运用。
三、说流程(一)设悬念,赏秋景,揭示课题。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在导入新课这一教学环节时,我设计一个小小的悬念,因此上课开始,(课件)我便出示一个心型,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这是秋雨姑娘送给我们的第一份礼物,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于是我抓住时机(课件)出示一组秋景图,让学生欣赏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这样一来就激起孩子们强烈的阅读欲望,我适时板书课题,自然而然地就引领了孩子们走进了课文,让他们进行自由朗读,感受秋天的美。
(二)品小诗,重积累,趣中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对写作技能的积累,是要把从阅读中明白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道理,日积月累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上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我就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将课文的每一段的第一句话提炼出来组成一首描写秋雨的小诗吗?这时孩子们跃跃欲试,一会儿一首描写秋雨的小诗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课文 《秋天的雨》为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1课的课文,作者是陶金鸿,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
以下是三年级语文《秋天的雨》课文原文: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脚下。
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