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 格式:ppt
- 大小:8.61 MB
- 文档页数:51
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2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的19 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 主和作。
和分析现实主义美术作 的 。
2.内容结构本课按照19 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 分 现实主义的 ── 、 现 和 生活的 、 的现实主义 分 时 的的现实主义美术 和 作。
3. 和 本课的 19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 和主 一作 的分析研究。
本课的 主 在于19 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生的 现实主义美术主义美术的主 。
二、教学资料1.释现实主义的 本 作 一。
课 19 欧洲的 学术 。
美术 的现实主义 实主义 欧洲。
1850先 现实主义 实主义 一 时的新型 于1856一 现实主义 的 。
的 主 术 研究现实 实 的 生活 美 现实。
实 现实生活 和 的作 现实主义 术 的。
一 术 的 生 的。
、 欧 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 的 和 和 资 时 的 、 、 实现。
的 的现实。
此 时 19 学的 和 主义 主义学 的 的 和 的 研究 现实 。
在 的 的术 主义一 主 和主 的 现实的 作 现实主义。
一 在 的 先 、 的 。
派 派 。
的 生 追溯 186311月9美术学 生的14事件 即14 的学生 目作 求 材 美术学 美术 。
按照 的 的 的 生活作。
的 1837—1887。
187011月2的 的 美术 的 美术 1833—1882术的 。
的 的 术 教 。
、 主主义 的 主义美学 作 美术 作的 结 的 美术 术活 主的 一。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感受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2、初步掌握欣赏和分析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
3、理解产生现实主义美术的社会原因。
感受西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创作背景。
【教学重点】: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代表作和代表人物。
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教学难点】:掌握欣赏和分析作品的方法,理解产生现实主义美术的社会原因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背投)二、授新课: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追求生活的真实,欣赏欧洲现实主义美术,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板书)法国葬礼片段《奥南的葬礼》结合片子,画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可能的回答:真实、依据现实生活创作的、画面大。
肯定学生:这张画的作者库尔贝主张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寻找绘画的题材。
欣赏作品《打石工》从两位人物衣着打扮和他们打石、搬运石块的动态来看,你能看出些什么?学生可能的回答:刻画仔细真实、贫困、劳动的沉重现实主义的旗手——库尔贝从作者经历分析作品成因转承语(略)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的画家们《干草车》(背投)(局部放大)突出真实的表现大自然的美——尤其注重对于自然界光、色的描绘。
巴比松画派(背投相关风景画)学生感受体会。
转承语(略)类比欣赏《拾穗》《晚钟》(背投)具体分析画面中主要的色彩体现了画面怎样的氛围?画面的构图(PPT演示)能体现画面怎样的意境?一动一静的人物姿态又向我们表达了农民生活的什么?(繁重、劳累、淳朴、善良)学生参与分析《费加罗报》的评价是:在这三个突出于天空前的拾穗者后面,有民众暴动的长矛与1793年的断头台。
为什么当时的资产阶级会对这样的画面有如此的恐惧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本质:现实的生活并不是由资产阶级所鼓吹的所谓“自由、平等、博爱”,通过刻画下层劳动人民的艰辛而贫困的生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虚伪。
再次揭示现实主义美术的成因。
第六课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一、说教材教学改革应该是依据教材,而不能依赖教材;不能没有欣赏,而又不能只靠欣赏。
应当补充教材内容,完善鉴赏方式。
为此,我增加了对《孟特芳丹的回忆》的鉴赏,因为作者柯罗是巴比松画派的著名画家,他搭建了从欧洲现实主义风景画到印象主义风景画之间的桥梁。
而这张画又是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中最经典的作品,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风景画近中远景的处理方法和柯罗的作品鉴赏。
难点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因为教会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二、说学情学生在初中学习过透视规律,但是,对如何表现近中远景,怎样处理画面内容,还是一知半解,而风景画的精髓就在于此。
要想得到美的享受,一是鉴赏作品,二是感受大自然,这样,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
所以,只有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去设计教学,才能有效的发展其个性,提升其学识,才能终身受益。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三维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打破了以往的一节课当中鉴赏多件作品的教学方式,变为一节课只鉴赏一件作品。
因为,一件作品中的美术信息,足够学生学习的了,这些足以代表艺术家的一切,同时,也映象了一个时代、一种潮流。
为此,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写生练习,使学生掌握近中远景的表现方法。
2、通过鉴赏柯罗的作品,让学生走近大师,提高审美能力,完善艺术情感。
3、比较学生的作业与柯罗的作品,巩固表现技能,拓宽学科知识。
四、说教法:由于柯罗是风景画家,其作品是以大自然为表现对象,如果用单调的室内鉴赏方式,会导致学生认知浮浅,记忆不牢。
所以我安排了学生室外写生练习,但是,如果用传统的先鉴赏后练习的方法,别说是学生,就是老师也觉得没有新鲜感了,在加上先受到大师作品的影响,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我设计了先练习后鉴赏的方法。
学生室外写生,能展现自我,表现自我,从大自然中主动地去发现美,去表现美。
学生室内鉴赏,能相互协作,达到互补,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主备人:陈春华审核人:艾国徽学案课前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复习小学语文课《伏尔加河的纤夫》这篇课文,回忆这幅作品,并谈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教案教学目的:了解并感受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初步掌握欣赏和分析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并掌握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绘画与雕塑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能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本课的难点主要在于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现实主义美术与浪漫主义美术的区别。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内容:浪漫主义绘画诞生于什么时间?代表画家分别是谁?分别有什么代表作品?继法国古典主义绘画和浪漫主义绘画之后,严酷的社会现实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现实,促使艺术家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客观的评价与深刻的认识,对浪漫主义的空幻理想也进行深刻的反思。
他们抛弃官方学院绘画的僵化形式和宫廷绘画的艳俗内容把赞美自然、讴歌劳动作为艺术表现的主题,形成了强大的现实主义艺术潮流。
首先教师出示两件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请同学进行比较,然后说出二者有何不同?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追求真实生活的现实主义绘画。
(板书)二、讲授新课:1.什么是现实主义?原指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
教材中指的是19世纪中期前后欧洲流行的文学艺术思潮。
美术中的现实主义以法国为中心,影响遍及欧洲各国。
2.现实主义美术的艺术特征:如实描写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创作思想。
3.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美术主要代表画家:柯罗;米勒;库尔贝;卢梭;列宾;罗丹;杜米埃三、作品赏析:(一)现实主义绘画1.库尔贝:自幼天赋聪颖、相貌出众,既高傲自大、自命不凡,又热情奔放、慷慨大方,从中学时代;就成为同龄朋友们心悦诚服的领袖。
(1)《画室》(油画,361×598厘米,1855年作,巴黎卢浮宫藏)这是库尔贝的一幅重要代表作。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学目的:了解并感受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初步掌握欣赏和分析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绘画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能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教学难点:主要在于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现实主义美术与浪漫主义美术的区别。
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内容:浪漫主义绘画诞生于什么时间?代表画家分别是谁?分别有什么代表作品?答:19世纪20年代诞生与法国画坛。
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和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继法国古典主义绘画和浪漫主义绘画之后,严酷的社会现实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现实,促使艺术家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客观的评价与深刻的认识,对浪漫主义的空幻理想也进行深刻的反思。
他们抛弃官方学院绘画的僵化形式和宫廷绘画的艳俗内容把赞美自然、讴歌劳动作为艺术表现的主题,形成了强大的现实主义艺术潮流.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追求真实生活的现实主义绘画.(板书)(二)新授:1、现实主义的产生:2、什么是现实主义?美术中的现实主义以法国为中心,影响遍及欧洲各国。
3、现实主义美术的艺术特征:如实描写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创作思想。
4、社会历史背景:5、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两者互为表里密不可分。
时间代表画家16、17世纪(意大利)卡拉瓦乔;一些荷兰画家17世纪(荷兰)伦勃朗;(西班牙)委拉斯贵支18世纪(法国)夏尔丹19世纪(法国)米勒;库尔贝;巴比松画派;达维特;德拉克洛瓦(俄国)列宾;巡回展览画派(法国)现实主义画家6、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美术主要代表画家:柯罗;米勒;库尔贝;卢梭;列宾;罗丹;杜米埃7、作品赏析:库尔贝《画室》(简介)柯罗《茂特芳丹的回忆》(简介)米勒《拾穗》(简介)米勒《晚钟》(简介)罗丹《加莱义民》(简介)(三)思考与探究选择一两幅你喜欢的作品,写下你对作品的感受。
教学案例:我的这节课是西方美术史中风格主义美术部分中的一节,从整个西方美术史的发展脉络来看,文艺复兴美术、印象派是两个重要节点,其特点鲜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相比之下较易于掌握,而在文艺复兴之后至印象派的四百多年间,艺术风格总体为继承传统的写实手法,只是在不同时期和地区,出现了代表不同阶层的不同风格作品,表面上看起来很相近,其实各具特色,对于这部分内容在理解上也就造成了很多的难度,所以我设计了三个环节来讲明这一问题:环节一:在讲授库尔贝的代表作品《奥南的葬礼》时对比浪漫主义代表作品《自由引导人们》,分析《自由引导人们》中神话人物是主观想象的,与现实主义作品注重如实再现眼见真实的艺术主张是不同的,着眼点放在追求生活的真实上。
环节二:在讲授米勒作品时,对比同时期另一幅直接反应社会矛盾的作品《收割的报酬》,讲明米勒朴实真诚的,富于感染力的表达所具有的巨大力量,同样具有发人深省的作用,再次把观点落在真实的生活本身。
环节三:在讲授罗丹的《加莱义民》时,通过分析不同人物复杂心理来强调罗丹不因循守旧,敢于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再现真实苦难的革新精神,还是把落脚的放在尊重历史的真实上,同时渗透如何品鉴三位代表人物在艺术手法上的特点所造成的不同艺术效果,即不同的手法是如何增加此类作品的感染力的。
另外,本课讲授的是西方艺术中所表现的西方社会的苦难和社会矛盾与不公,对我们中国学生,尤其是生活在当今的中学生,感知方面存在很大距离,于是我选用了一段中国导演执导的,反应中国近代苦难历史题材的影片《一九四二》片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现实主义作品的特点,以及思考美的意义,并对学生回答不做终结评价留,给学生日后思考,体现了多种评价的新课标要求,同时也延伸了本课的探究内容。
最后,我以本人作品结课,由我亲自讲出创作体验,通过我的作品更拉近了与课堂内容和学生的距离,使结束更具亲近感,体现了现实主义美术就在身边,与课前所述的现实主义美术的影响相呼应。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一、说教材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罗丹的现实主义雕塑”这课出自于高中美术选修课本的外国美术鉴赏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欧洲现实主义美术包括了绘画、雕塑、建筑等多个方面,众所周知罗丹是雕塑界的大师,作为现实主义的代表,他的作品闻名世界带给了一代又一代人美的享受,通过写实的手法深刻的反映出生活的真实所以我选择了罗丹的雕塑这个切入点,引领学生走进雕塑、走进罗丹、走进现实主义。
二、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罗丹的雕塑作品,领悟到雕塑可以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美;2、了解西方雕塑从文艺复兴到现代的发展脉络,感受一种承前启后的关系,领会罗丹在雕塑史中的重要地位;3、用雕塑与同时代各种文艺形式比较,体会罗丹作品的文学性,总结出现实主义的时代特点。
三、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美;难点为在欣赏罗丹的雕塑作品过程中领悟到雕塑可以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
四、设计意图毕加索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一旦长大后如何仍不失为艺术家”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一直是新课改里的薄弱环节,师生缺少互动和交流,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愿意或者说不敢开口说话,缺乏创造力。
针对这些问题,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核心理念,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也是对新课改的尝试:1、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比如走上讲台表演、写心得、设计构思制作雕塑稿等,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参与其中;鼓励学生大胆的说,敢于对权威的作品提出质疑。
2、加强学科的综合性,与多个学科(历史、语文、音乐等)之间互相渗透融会贯通;3、把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思想教育自然的融会到教学过程中不做生硬的说教。
五、教学过程下面结合课件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再现英雄”的活动,给学生讲述加莱义民的背景故事请学生分角色扮演一下加莱的英雄,通过自己的理解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提醒学生注意队型的排列,并用照片记录下来插入到课件中,当看见自己的照片和名作放在一起学生十分兴奋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抓住兴趣点让学生对比总结出雕塑是如何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的心理状态的以及群雕人物之间的位置和布局要考虑到哪些方面的问题。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说课稿一、说教材《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是高中美术鉴赏第6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内容是了解并感受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初步掌握欣赏和分析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体会产生现实主义美术的社会原因;感受西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创作背景。
培养一双发现美、鉴别美的眼睛,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艺术内涵。
学会美术鉴赏的方法,具备对美的洞察能力,养成热爱美、欣赏美的美好情感。
二、说学情高中学生以逻辑思维为主导,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同时喜欢学习一些富有内涵地理论性知识。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和分析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了解并感受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感受西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创作背景。
基于学情,将理论上升到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的同时考虑到课程本身的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可能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的过于生硬化,因此在授课技巧方面除了常规的授课方式外,我还采用了情境法、讨论法等,易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程内容上。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对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感受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欣赏和分析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
锻炼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产生现实主义美术的社会原因,感受西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创作背景。
四、说教学重难点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重点是:了解并掌握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能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
难点则是:掌握欣赏和分析作品的方法,理解产生现实主义美术的社会原因。
五、说教法学法《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方法是美术课程最为重要的改革,要以“学生为本”为指导思想,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