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化学平衡51
- 格式:ppt
- 大小:123.00 KB
- 文档页数:20
化学平衡教案化学平衡教案协议一、协议方信息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包括其特征和标志。
111 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112 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113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21 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1 引导学生构建化学平衡的思维模型,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1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11 让学生体会化学平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 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征。
111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12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及应用。
2、教学难点21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211 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平衡的存在和变化。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4、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 通过生活中的化学平衡现象,如合成氨反应、溶解平衡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化学平衡的课题。
2、知识讲解21 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强调可逆反应达到一定程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
211 分析化学平衡的特征,如动态平衡、等、定、变等。
3、实验探究31 进行化学平衡移动的实验,如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11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4、小组讨论41 组织学生讨论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411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5、例题讲解51 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步骤。
思考题1. 区别下列概念:(1) 化学反应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2) 基元反应和复杂反应;(3) 活化分子和活化能;(4) 反应速率常数和化学平衡常数。
【答】(1) 化学反应平均速率是指反应在某时间范围内,以某反应物的浓度减小或某一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在该时间范围内,反应速率不是恒定的,而是在不断发生变化。
瞬时速率是指反应在某个瞬时的反应速率,在该瞬间反应速率是恒定的。
(2) 基元反应是指一步能够完成的反应。
复杂反应是指一步不能完成的反应。
复杂反应是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基元反应构成的。
(3) 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
E a为活化能是指活化分子所具有的最低能量E c与分子的平均能量E e的差值或把1mol具有平均能量的反应物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吸收的最低能量。
(4) 反应速率常数是指单位反应物浓度时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本性有关,也与反应时的温度、催化剂、溶剂等有关,与反应物浓度、分压无关。
对任何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幂的乘积与各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的比值是一常数,即为化学反应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本质、温度、溶剂等有关,与催化剂、反应物浓度或分压无关。
2. 简述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的要点。
【答】①原子、分子或离子只有相互碰撞才能发生反应,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发生反应。
碰撞是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
②分子发生有效碰撞必须具备一定的能量。
③活化分子间的碰撞还必须考虑碰撞时的方位。
3. 简述反应速率的过渡状态理论的要点。
【答】过渡状态理论认为,化学反应的发生仍是活化分子碰撞的结果,但活化分子不是只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而是在反应过程中,要经过一个中间的过渡状态,即反应物分子先形成活化配合物,然后才分解为产物。
因此过渡状态理论也称为活化配合物理论。
4.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对同一反应,用反应进度表示反应速率时,不论用何种物质(反应物或产物)来表示,其数值大小是一样的。
第四部分:简答题(60题)第一章;气体501压力对气体的粘度有影响吗?答:压力增大时,分子间距减小,单位体积中分子数增加,但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减小,两者抵消,因此压力增高,粘度不变。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502说明下列有关功的计算公式的使用条件。
(1)W =-p(外)ΔV(2)W =-nRTlnV2/V1(3))1/()(12γ---=T T nR W γ=Cp/Cv答:由体积功计算的一般公式⎰-=dV p W )(外可知:(1)外压恒定过程。
(2)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过程(3)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
503从同一始态膨胀至体积相同的终态时,为什么理想气体的恒温膨胀功总大于绝热可逆膨胀功?答:两过程中压力下降程度不同,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膨胀过程中从环境吸热因此压力下降较小,而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膨胀过程中无法从环境吸热故压力下降较大,因此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膨胀过程所做的功总是大于绝热可逆膨胀过程所做的功。
504系统经一个循环后,ΔH 、ΔU 、Q 、W 是否皆等于零?答:否。
其中H 和U 为状态函数,系统恢复至原态后其值复原,即ΔH =0、ΔU =0。
而热与功是与途径有关的函数,一般不会正好抵消而复原,除非在特定条件下,例如可逆绝热膨胀后又可逆绝热压缩回至原态,或可逆恒温膨胀后又可逆恒温压缩回至原态等。
505 25℃100KPa 下液态氮的标准摩尔生成热(298)f m H K ∆$为零吗?答:否。
因为按规定只有25℃100Kpa 下最稳定的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热才为零。
液态氮虽为单质,但在25℃100Kpa 下不能稳定存在,故其(298)f m H K ∆$不等于零。
只有气态氮的(298)f m H K ∆$才为零。
506热力学平衡态包括哪几种平衡?答:热平衡、力平衡、相平衡、化学平衡。
507卡诺循环包括哪几种过程?答:等温可逆膨胀、绝热可逆膨胀、等温可逆压缩、绝热可逆压缩。
508可逆过程的特点是什么?答:1)可逆过程以无限小的变化进行,整个过程由一系列接近平衡态的状态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