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价格调整的过程
菲利普斯曲线三种表达方式
(2)“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
表明的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 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于1960 年提出的。萨缪尔森和索洛以物价上涨率代替 了原菲利普斯曲线中的货币工资变化率, 反映 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通胀率)二者呈反向的 对应变动关系。
短期总供Y给曲线SAS1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相交, 宏观经
济重新达到了长期均衡, 此时均衡价格水平为P2, 高于原 先的长期水平P0, 但均衡总产量保持不变, 仍为潜在产 量。
总供给冲击
最典型的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总供给冲击来自20世纪70年 代初期的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限产提价政策。在这一政策支 配下, 世界石油市场的石油供给急剧减少, 油价大幅度上涨, 如1971—1974年间石油的实际价格上涨了四倍, 从而导致 了企业成本增加, 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7.4 价格的变化和总产出的确 定
❖ 价格曲线: 短期内变化缓慢。P-Y平面上,价格曲 线就是一条水平线。
❖ AD曲线: 速度变化,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移动。 ❖ AS曲线: 表示一个国家潜在的生产能力,只有当
人口显著增加、劳动力的质量、资本积累和技术 水平等明显提高时,才会向右平行移动,所以速 度是最慢的。
把自己产品的价P格t 定为P~:t
7.5 价格调整的过程
❖ 事实上,厂商不会完全依赖这种人人都 知道的“公共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 营经验对Pt进行调整。厂商根据经验定 价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由供求关系所确定 的市场压力的反应过程。这一过程可以 表示为:
PP~tt
1
f (Yt 1 Y ) Y
7.5 价格调整的过程
Y
7.5 价格调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