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五节《光的色散》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2
2.5《光的色散》导学稿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太阳光谱。
2.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3.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探究学案任务一:光的色散1、实验方案一:用一块三棱镜对着太阳光,用白纸在另一侧作光屏,可以观察到白纸上几种颜色的光。
方案二:在盘子里装上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上,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
方案三:将水含于口中,对着太阳光喷成雾状,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彩虹。
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2.总结太阳光可以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色光的顺序依次是:()这就是光的色散。
3、色散现象雨后彩虹,就是光的____ 现象。
下雨以后,天上悬浮着很多_____ ,太阳光沿着一定角度射入,就发生了_____ 现象。
任务二:色光的混合1.色光的三原色用手中的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上的的各色光条,可以发现,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条合成的。
人们发现,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2.颜料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任务三:物体的颜色1、问题生活总是色彩斑斓,窗外的绿树红花,色彩艳丽的服饰,彩色的透明纸,物体为什么能呈现出各种色彩呢?2、实验探究提出问题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实验在色散实验中如果在白屏前放一块红色玻璃,在白屏上将看到什么颜色的光?若用蓝色玻璃呢?在色散实验中,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到白屏上,将看到什么现象?若用绿纸、蓝纸实验呢?分析与论证3、实验与讨论透明的物体红色只让红光透过,吸收其他色光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蓝色无色不透明的物体红色只反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绿色白色黑色课后延伸学案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A.雨后彩虹B.水中的月亮C.黑板反光D.小孔成像2、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______ 现象;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 三种色光合成的。
§光的色散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2.知道三基色和三原色,知道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3.知道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学习重点:①光的色散②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学习难点: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及其混合规律的不同。
二、学习过程【学点一】光的色散1.思考: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2.做一做: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观察现象。
思考:用三棱镜可以将太阳光分解成什么颜色?这就是光的色散,你来试着说一下: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光的色散现象?阅读课本51页,并试着解释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小组内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学点二】色光的混合阅读课本52页,回答:色光的三原色是指三种色光。
动手做一做:①把红、绿、蓝三色透明塑料片放在阳光下,各透过什么颜色的光?②将任意两片叠放在一起,透过的是什么颜色的光?③透过各色透明塑料片,观察我们课本上的画面,色彩发生变化了吗?【学点三】物体的颜色阅读课本52页“物体的颜色”这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决定的。
跟踪练习:如果一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色;如果一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色。
如果一物体能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
【学点四】颜料的混合1.物体的颜色与颜料的混合有关。
2.阅读课本53页,并根据颜料的三原色图,同时与色光的三原色比较,回答下列问题:①颜料的三原色是指;色光的三原色是指。
②颜料三原色混合在一起是色。
③颜料的混合规律和色光的混合规律(填相同或不相同)。
跟踪练习:小明和小强一起研究颜料的混合与色光混合情况:小明将红、蓝两种色光射到白纸上,发现相互重叠的区域是品红色,小强将红、蓝两种颜料均匀涂在白纸上,发现重叠区域是紫颜色,这说明颜料的混合情况与色光的混合情况是(相同/不相同)的。
这是采用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
三、课堂小结1.光的色散:太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2.光的色散现象其实就是光的现象(填“折射”或“反射”)3.色光的三原色是、、;4.物体的颜色:①透明物体;②不透明物体;5.颜料的三原色是、、;四、达标检测1、用放大镜去观察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的白色区域,会发现它是由、、三种颜色的亮点或亮条组成的。
班级姓名序号 20课题:光的色散课型:新授使用时间:【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学习目标1、通过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以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光;2、了解光的三基色;3、能用色光知识简单解释物体颜色的问题。
重难点知道白光可以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光并能解释物体颜色问题【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讨论法。
【学法指导】对比法、辨析法、归纳法。
【学习过程】1、课前准备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1)叫光的色散现象?(2)白光能分解成哪七种颜色的光?(3)光色散现象的原理是什么?(4)色光的三基色是什么?(5)光色散的现象有哪些?2、课堂研讨(1)导入:1、雨过天晴,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公园里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这些都是如何形成的呢?(2)交流互动1、光的色散(1)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混合而成的。
思考: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太阳光通过水珠发生反射和折射产生的。
)(3)你还能举出哪些光的色散现象?2、色光的混合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
例1: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三种色光合成的。
3、物体的颜色(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
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例2:红色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色光。
红纸在绿光的照射下是色,在红光的照射下是色,在白光的照射下是色。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无色透明的物体能透过所有颜色的色光。
例3:红色的玻璃片只透过色光,而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例4:塑料大棚用绿色的玻璃做成,对植物是否有利?为什么?3、课堂训练1、用放大镜去观察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的白色区域,会发现它是由三种颜色的亮点或亮条组成的。
2、戴蓝色眼镜的人看白纸是色的,看蓝布是_______色的,看红纸是_______色的。
3、如果用一块红色玻璃对着蓝字看,看到的字是()A.红色B.蓝色C.白色D.黑色4、看电影时,因为电影幕布发生反射,所以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看话剧时,一位演员穿红色上衣,在蓝色灯光的照射下,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_________色。
第五节《光的色散》导学案姓名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2、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3、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4、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导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教学时间: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光的色散:,年,国物理学家用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
2、白光是由组成的;3、彩虹的形成原因:太阳光在空中传播时被空中的水滴而形成的,4、色光的三原色是、、;5、光谱:三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为等七种色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6、人眼看不到的光有、,它们颜色可言。
课堂导学一、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找出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1、演示实验:用玻璃三棱镜对准太阳光,折射到教室的墙壁上,观察现象。
色散:2、讨论分析色散的原因:在同种介质中,入射角相同时,各种色光在折射时的不同造成的;二、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找出光的色光的混合并完成下列问题1、色光的三原色有哪三种?2、物体的颜色2-1 透明物体的颜色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完成下面的填空让太阳光分别透过红、绿、蓝三色透明塑料片,则在另一侧的白纸上依次出现的颜色是、、。
由此【总结】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决定的。
2-2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自学教材57页,完成下列填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照射在红色、绿色和蓝色纸上分别呈现色色和色。
【小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决定的。
【跟踪训练】(1).有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决定,有色的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决定.(2).对各种颜色的色光都能吸收的物体颜色是()(3).对各种颜色的色光都能反射的物体颜色是:( )A.白色.B.无色.C.黑色.D.不存在这种颜色.(4).一束光照到一张纸上,看到这张纸呈现红色,那么这束光和这张纸是:( )A.红色的光,白色的纸B.白色的光,红色的纸C.红色的光,红色的纸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5).在没有其他光照射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时是()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C、上身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身呈绿色,裙子呈黑色三、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找出红外线的特点及其重要应用1红外线最显著的特点是;2、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而且物体的,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就;3、红外线的几个重要应用:(教师可做适当的补充)四、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找出紫外线的特点及其重要应用1、紫外线处于光谱的位置是;2、紫外线的特点及几个重要应用:(教师可做适当的补充)3、天然紫外线最重要的来源是:;例2、过度晒太阳会使皮肤粗糙,甚至引起皮肤癌,这是由于太阳光中含有下列哪种光线造成的( )A.红外线B.紫外线C.×射线D.r射线课堂练习1、雨后的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关于“彩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是光的折射现象B、是光的色散现象C、是光的反射现象D、是由于空气中悬浮有大量的小水珠而形成的2、 2006年3月6日,大庆市民惊奇的发现刚升起的太阳的周围出现了多个“小太阳”,太阳的上方还有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这种天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特殊的天气下,云中竖直挂着许多小冰晶(小冰晶相当于三棱镜)(1)天空中出现的彩虹,说明太阳光是一种 (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光的色散》导学案学习目的:1. 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缘由2. 知道光的三原色3. 知道物体颜色的成因学习重点:光的三原色学习难点:物体颜色的成因一、自主学习1、光的色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色光三原色是、、颜料三原色是品红、黄、青3、物体的颜色:①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来决议;②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来决议;③反射一切的色光的物体为白色,吸收一切的色光的物体为黑色4、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红外线:在光谱中,在红光以外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
红外线有热作用(即热效应),可运用在红外夜视仪、诊断疾病、遥控等方面。
重点提示:红外线为不可见光,任何物体都向外辐射红外线。
当物体温度降低时,它向外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强。
紫外线:在光谱中,在紫光以外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
紫外线的化学作用、荧光作用、生理作用,它有助于人体分解维生素D、能杀菌、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二、协作交流(一)、光的色散阅读课本85页内容,完成以下标题:1、雨后的彩虹是怎样构成的?2、照右图那样,让一束白光射在三棱镜上,观察在白屏上能看到什么现象?结论:(1)(2)3、生活中的色散现象都是由于光的折射构成的,你知道的色散现象还有哪些?(二)、色光的混合:阅读课本86页内容,完成以下标题:1、同窗们用缩小镜看黑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
经过观察,你会有什么发现?2、原色是指不能经过其他颜色的混合分配而得出的基本性。
以不同比例将原色混合,可以发生出其他的新颜色。
由于人类肉眼有三种不同颜色的感光体,因此所见的颜色空间通常可以由三种基本性所表达,这三种颜色被称为三原色。
所以:(1) 、、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2)应用这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后,可以发生各种颜色的光。
(3)色光的三原色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
彭原初中导学案课题光的色散课型新知识课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导习目标1、了解色散现象。
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
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2、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探索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
3.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影响。
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导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
知道红外线、紫外线的定义及其作用。
难点:知道太阳光谱的内容。
知道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
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导学准备三棱镜,白屏,盘子,平面镜,各种颜色的透明胶片,红色玻璃、红纸,绿纸、绘面颜料,调色盘,白纸,多媒体及课件导学流程师生活动补充设计一、情景引入让学生观看PPT上彩虹的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七色的彩虹;再让学生观察在光盘上面出现的各色光。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
引起学生注意力,引入新课。
二、学导并举一、光的色散1、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绚丽多彩的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呢?光盘上又为什么会出现各种颜色呢?面同学们带着老师的这两个问题,开始进行分组讨论,并阅读书本P85-P86页的相关内容。
【学情预设】:学生分组讨论,进行自学。
2、简单的介绍牛顿,并在课堂上演示光的色散现象,并借助FLASH课件演示,解释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现象。
包括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以及红光偏折程度小,紫光偏折程度大,所以上红下紫。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采用让学生先自学,后老师补充完善的方式,完成学生的二次学习,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2、物体的颜色:1、思考:假如你们班级要开晚会?你们将如何处理灯光?[提示] 用一些彩色纸把日光灯包住,使班级更加绚丽多彩。
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节《光的色散》导学案一、课前预习在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之前,请同学们先预习以下内容:1.了解什么是光的色散现象。
2.回顾光的折射现象,思考折射现象与色散现象之间的关系。
3.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对光谱的形成的影响。
二、课堂学习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关于光的色散的知识。
请同学们跟随教师的讲解,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定义:光的色散是指光在通过介质时,不同频率的光波由于折射角度不同而分开的现象。
•实验演示:教师会进行一个实验演示,通过向光通过三棱镜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思考问题:请思考色散现象与折射现象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光在经过三棱镜时会发生色散?2. 色散对光谱的影响•光谱的定义:光谱是指将一束光经过某种装置分为不同频率的波长组成的现象。
•主要类型:光谱一般分为连续谱、线谱和带谱。
•实验观察:教师将展示不同类型的光谱,并请同学们观察和记录其特点。
3. 探究光的色散现象•实验设计:教师会介绍一种实验方法,通过借助平行光经过三棱镜的色散现象,进一步探究其特点。
•实验步骤:学生们需要根据教师给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数据分析:学生们需要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光的色散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三、课后作业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以下作业:1.作业1:回顾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色散现象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信息传输和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2.作业2:根据课上学习的内容,绘制一张光谱的图像,并注明其主要特点和类型。
3.作业3:思考以下问题:在哪些实际应用中,我们会利用到光的色散现象,该如何利用?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导学案,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与实验,加深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第五节《光的色散》导学案【学习目标】初步了解太阳光的光谱。
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教学难点】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及其混合规律的不同。
【教具准备】白纸,三棱镜,红、蓝、绿透明塑料片和不透明纸【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雨过天晴,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彩虹由哪些颜色组成?彩虹是如何产生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二、新课导学1、光的色散课前实验一:让太阳光射到玻璃三棱镜上,看射出的光有什么变化?(1)你看到的现象是(2)你知道彩虹形成的原因了吗?彩虹是太阳光而产生的。
课后实验二:用平面镜和水分解太阳光(各小组完成课本P51“想想做做”.)2、色光的混合刚才我们看到的各种颜色的光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与色光的混合有关。
出示色光的三原色、、。
分组实验:体验色光的混合,要求掌握三种色光等比例混合后的颜色。
三种色光等比例混合后的颜色是。
举例:彩色电视机【跟踪训练】1.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用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2.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成、、、、、、七色光带,这就是现象.3.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混合而成的.4.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中被空中水滴而产生的.5.毛泽东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3、物体的颜色3-1 透明物体的颜色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完成下面的填空让太阳光分别透过红、绿、蓝三色透明塑料片,则在另一侧的白纸上依次出现的颜色是、、。
由此【总结】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决定的。
3-2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自学教材57页,完成下列填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照射在红色、绿色和蓝色纸上分别呈现色色和色。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散》导学案(教师用)主备人:梁启付2013.10.10科目/教材物理年级:八年级上册课题《光的色散》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知道白光可分解为七种主要色光;2、知道色光和颜料的三原色,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3、知道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因素决定;4、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三原色光、认识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
【教学难点】:物体的颜色是怎样决定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预习(13分钟)导入:1、播放课件中的视频:雨后天空彩虹,这些奇妙的现象,蕴藏着什么物理知识呢?2、让学生带着播放的问题预习课本的该节内容,并填写导学案中的“课前练兵”部分学生分组合作预习:1、预习课本内容2、学生合作填写导学案中的“课前练兵”部分熟悉课本,为新学内容作铺垫小组合作展开探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光的色散二、色光的混合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1.亲身体验,认知光的色散现象请一个同学用平面镜反射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观察天花板,有什么现象?问题1:能不能利用身边的实验仪器,找出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演示实验1:教师演示白光的色散实验:利用强平行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在天花板上显示一条彩色条纹。
结论1:白光折射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一现象称为的色散结论2: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知识运用:播放flash动画,了解彩虹成因的科学解释。
学生实验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给定的器材设计找出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用手电筒照射三棱镜、装有水的圆形烧瓶、或厚玻璃砖等,在白纸上或在仪器的某些部位可以看到彩色条纹;也可以用太阳光、日光灯等身边的光源发出的光来观察,如透过三棱镜看日光灯光,也可观察到彩色条纹。
第5节、光的色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
(4)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和“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
教学难点:色散的原因。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你见到过雨后彩虹吗?描述彩虹的颜色。
并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2、探究与实验:“分解太阳光”在盘子里装上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上,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
太阳光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墙壁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带上色光的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颜色的光。
3、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是__________线,紫光以外的是__________线。
__________线和__________线属于看不见的光。
4、一个物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__________。
5、红外线的主要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组内进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展示出来。
【课堂探究案】活动一:光的色散实验方案一:用一块三棱镜对着太阳光,用白纸在另一侧作光屏,可以观察到白纸上几种颜色的光。
第二章第五节《光的色散》导学案
主备人:审批人:审核领导:使用时间:学习目标:
1.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
3.知道物体颜色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光的色散,物体颜色的成因。
2. 难点:物体颜色的成因。
一、课前预习:
1、你见到过雨后彩虹吗?描述彩虹的颜色。
并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
2、探究与实验:“分解太阳光”
在盘子里装上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上,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
太阳光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墙壁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带上色光的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颜色的光。
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组内进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展示出来。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光的色散实验
方案一:用一块三棱镜对着太阳光,用白纸在另一侧作光屏,可以观察到白纸上几种颜色的光。
方案二:在盘子里装上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上,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
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2.总结:太阳光可以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色光的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这就是光的色散。
3、色散现象
雨后彩虹,就是光的现象。
下雨以后,天上悬浮着很多,太阳光沿着一定角度射入,就发生了现象。
活动二:色光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2.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是不是相同?
红光+蓝光= 光红颜料+蓝颜料= 颜料
结论: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是的。
活动三:物体的颜色
生活总是色彩斑斓,窗外的绿树红花,色彩艳丽的服饰,彩色的透明纸,物体为什么能呈现出各种色彩呢?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决定的。
三、展示交流: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A.雨后彩虹
B.水中的月亮
C.黑板反光
D.小孔成像
2、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现象;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三种色光合成。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色光是最单纯的颜色
B.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有相同的规律
C.颜料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D.将太阳光分解成各种色光的现象是色散
4、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蓝色
B.全身红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5、在一张白纸上用绿颜料写一个“光”字,把它拿到暗室。
当只用红光照射时,你看到的现象是:红纸上面有一个色的“光”字。
6.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A. 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 桃花吸收红光
C. 桃花反射红光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7.摄影大师对黑白照片进行暗室加工时,所用温度计的液柱是蓝色而不是红色的,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暗室安全灯是红灯,因而温度计的红色液柱在这种环璄中不易看清
B.温度计的蓝色液柱在红光照射下是黑色的
C.蓝色液柱在红光下看得更清楚D.红色液柱在红灯照射下反射白光
四.达标拓展:
1、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里,为什么黑色花却很少见?
2、为探究太阳光的颜色,小明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
(1)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在白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现,若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插入一块红玻璃,发现白屏上只有红色光,其他地方是暗的,如图所示.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1)步基础上,在白屏上蒙一块绿色纸,发现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如图所示.这一现象又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