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求较复杂平均数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12
求较复杂平均数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P91信息窗1红点,自主练习1、2、4。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
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统计的作用及其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课件、两张探究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瞧,红、蓝两队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
仔细分析红队中7号和8号运动员在小组中的得分情况,思考:谁的投篮水平高?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引出并初步认识平均数。
师:谁的投篮水平高呢?(1)汇报交流:预设:①我计算了他们各自的总分:7号在小组赛中共得了9+11+13=33(分),8号共得了7+13+12+8=40(分)。
所以我认为8号投篮水平高。
②我不同意比总分数,因为两个人上场次数不同。
师:你支持谁的想法?…不能用总分数比,怎么办呢?预设:应该比一比他们平均每场的得分。
教师引导:他提到了“平均每场的得分”,这个“平均每场的得分”是什么意思?预设:①就是每场得分一样多。
②把多的和少的放在一块匀一匀,让每场的得分一样多。
③把多的匀给少的一些,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的。
师:“平均每场的得分”就是让每场得分一样多。
(板书:一样多)(2)教师小结:像这样,把几个数“匀一匀”,使每个数变的同样多,在数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作“平均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它。
(板书:平均数)2.探究求平均数的策略与方法。
教师引导:那么我们就先来求一求7号队员的平均得分是多少?课件出示7号队员小组赛成绩统计表:课件出示:探究提示(1)利用你手中的探究单,可以借助统计图,动手画一画,移一移;也可以用笔算一算。
第七单元小篮球队------统计单元备课一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复杂的平均数”的方法,能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具体统计活动中,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一般复式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
4.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内容求较复杂的平均数的方法,一般复式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求较复杂的平均数的方法和对两种数量同时进行统计的方法。
教学难点:复式分段统计数据四、单元教材编写特点1选取的素材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现实性。
本单元选取篮球队员的身高、纵跳等为研究内容,为学习求较复杂的平均数和认识复式统计表提供了现实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体现学习统计的必要性在解决第一个信息窗中“哪个队的身高占优势”的问题时,学生利用情境图中提供的统计数据,结合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就可以探索出求较复杂的平均数的方法。
在解决第二个信息窗的问题时,则体现了则体现了统计结果对分析研究问题的作用——判断与预测,有利于学生感受统计的价值。
3.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复式分段统计部分,教材由“对红、蓝队纵跳高度分别统计——合并统计表——对两种数量同时分段统计”的过程,使数据分布规律清晰,为判断与预测提供方便。
这样编排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单元学与教建议1、创设问题情境,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学习愿望。
第一个信息窗,创设了两个队比身高的情境。
第二个信息窗,创设了比弹跳力的情境。
教学时,要利用好这些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体会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2、注意引导学生探索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与策略。
求较复杂平均数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8--100页信息窗1“红点”内容,以及自主练习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通过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
3. 进一步增强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即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一)创情板题,示标导学1.创设情境,谈话引入板题师:同学们最喜欢什么球类运动呢?生:篮球师:同学们知道吗?篮球运动是我校的特色之一,同学们想看看我校篮球队比赛的风姿吗?生:想。
播放一段红题:求较复杂平均数[设计意图:给学生看我校篮球队比赛的录像,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出求平均数的问题,认知的“不平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
]2.出示目标过渡: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通过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2)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体验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即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3.自学指导(多媒体出示自学指导)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目标,还要靠大家的努力,下面请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98 “红点”和99页的内容。
思考:①哪个队的身高优势?②你能采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呢? 6分钟后,比比谁能汇报清楚上述问题,并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二)看一看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的第一个信息窗98—101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用相同数据乘个数算总和,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
3.进一步增强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较复杂平均数的特点。
教具学具:课件、信息图、四人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知道篮球明星姚明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姚明的投篮片段,请同学们一起欣赏。
出示视频:姚明的精彩投篮。
(30秒)师:为什么姚明能在球场上有如此精彩的表现?预设:刻苦训练;球技很棒;个子高等。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姚明除了训练刻苦勤奋以外,他的身高也很具有优势。
2、课件出示:我们学校也组建了一支小小篮球队。
为了训练的方便,教练老师把队员们分为红、蓝两队。
课前老师统计了他们的身高信息,请看大屏幕。
你能用简单的语言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吗?预设:生1:两个队队员的身高各是多少厘米。
生2:每个队有22人。
追问:师:你怎么知道有22人的?引导学生说出:数的。
师:你很会观察,能用数的方法发现隐含的数学信息。
师:请同学们根据发现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1)谁的身高最高?谁最矮?(2)哪个队队员的身高比较高?师: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和身高有关,其实是想知道“哪队的身高占优势”对吗?(板书:哪队的身高占优势)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探究方法。
师:怎样比较才能知道哪个队的身高占优势呢?如果举手的学生很多,可以直接提问;如果举手的学生少,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老师巡视学生讨论情况,后汇报。
师:哪个小组(人)先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生可能想到的方法:预设:(1)看看哪一队高的人比较多;(2)计算两队队员身高的总数进行比较;(3)比较两队的平均身高2.比较三种方法,感悟求平均数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019-2020年青岛版四年下《求较复杂的平均数》word教案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运用平均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比较熟练地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并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复习与整理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昨天晚上,大家做完作业,是谁给你整理书包的呢?老师想要知道大家为什么需要整理书包,是用什么方法整理的呢?师:我们所学的知识也是需要整理的,经过整理的知识会给我们以后的学习带来不少方便呢!今天,我们就对统计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堂)【设计意图】将知识的复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之上,学生感到熟悉亲切,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
二、整理复习,形成网络师:请你在书本上找一找,看有哪些知识是需要我们复习和整理的。
1.分类整理(1)学生举例求平均数的习题和复习分段的习题(2)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分类思考:根据什么标准分类?(3)小组汇报,复习相关知识2.整理计算方法3.小结:在复习整理过程中,大家先找出了需要复习的内容,再通过分类整理的方法进行了整理和复习,这个方法也可以用到我们以后的学习过程中。
【设计意图】对于知识点和知识链,有意识地进行纵向梳理和横向沟通,使所学知识纵横交错形成一个知识系统。
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而且有利于知识的提取和应用,更有利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三、综合练习,实践应用1.在一个鱼塘里选择5个不同的地方,分别测得水深是200厘米、180厘米、250厘米、, 150厘米和220厘米,求这个鱼塘的平均水深。
2.今天来听课的有40位同学,你能算出平均年龄吗?3.我学会了吗?(1)学生先求出每位教师的平均分(2)并将成绩整理填在复式分段统计表中(3)分析一、二年级教师本次测试的成绩【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注意了层次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第3个练习题的内容多且复杂,且要引领学生体会多种求平均数的方法,练习的内容多,达到了一题多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