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腰痛的评估及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6.88 MB
- 文档页数:53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评估、难点分析及优化一、疗效分析(一)疗效评价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诊疗方案中的疗效评价制定下列评价标准和方法:1.评定标准参照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表附后)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
临床控制:改善率≥75%;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显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改善率≥50且<75%;有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但停药后有复发;改善率≥25且<50%;无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者加重,改善率<25%。
2.评价方法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表格附后)(二)疗效分析证型例数平均住院天数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湿热痹阻型2613.6 10(38.5)11(42.3)4(15.4)1(3.8)96.2 血瘀气滞型145 12.8 59(40.7)50(34.5)34(23.4)2(1.4)98.6 寒湿痹阻型50 16.6 13(26)23(46)10(20)4(8)92 肝肾亏虚型46 18.3 13(28.2)3(6.5)24(52.2)6(13)87 合计267 16.6 95(35.6)87(32.6)72(26.9)13(4.9)95.1二、总结评估我们经过3年的应用,并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了优化,该方案基本符合临床实际,所具证型临床皆可遇到,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性,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临床控制率及有效率提高。
现总结如下:(一)对于腰痛病患者,无论是门诊病人还是住院病人应用本诊疗方案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临床可操作性更强,同时能更好地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
2017年腰痛诊疗方案评估、分析、总结评估:我们近一年来共收集56例腰痛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按17年诊疗方案诊断治疗,并参照JOA评分腰腿痛评分表进行了疗效评价。
其中临床控制39例,占69、64%; 显效12例,占21、42%;有效4例占7、1%;无效1人,占1、7%,总有效率为98、3%。
分析:17年我们在运用针灸、推拿、内服汤药治疗得同时,增加了针刀治疗,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有效率,但在临床观察与对评分表治疗前后对照,发现部分患者下腰痛症状得缓解不明显,经分析考虑因素有:1、患者存在小关节紊乱,在推拿治疗时手法单一,未进行整复或整复不到位;2、腰部肌肉痉挛未得到有效缓解,为推拿松解手法未达到要求及缺少相应得物理疗法。
总结:随着诊疗方案得不断完善,治疗手段得增加,临床治疗效果也在进一步提升。
但在临床治疗中仍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患者下腰痛恢复较慢,针对该问题我们分析后总结出有两个影响因素需要解决,所以在18年及以后工作中要加强对推拿师进行理论与实践技能得培训,同时积极利用现有理疗设备应用到腰痛治疗中。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2018)中医病名:腰痛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得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得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最新资料推荐------------------------------------------------------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作者:吴琼华文章号:W073526 下腰痛是骨科临床最常见的就医原因。
从专业术语看,下腰痛属于症状学范畴,其实际所指是以腰痛为根本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的统称,但不包括伴有其他临床表现的腰椎疾病如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
下腰痛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是医疗支出增加、缺勤、失能(躯体的、心理的因素)的主要原因,成为倍受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
文献报告,成年人每年下腰痛的发生率为 15~45%,一生中有70%以上成年人受下腰痛困扰,男性发病率为 73%,女性为 88%,男女均以 3 5~ 5 5 岁为疾病高发期。
下腰痛的原因众多,发病机理复杂,临床处理棘手,骨科医生难免有这样的感叹患者腰痛,医生头痛。
鉴于下腰痛的高发病率及其危害性,关于下腰痛的健康教育日益受重视。
本文就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一、关于下腰痛的定义从疼痛部位看,下腰痛分布在腰或/和骶部解剖区域。
按症状时间分为:1/ 16急性疼痛3月;慢性疼痛3~6 月及发作性疼痛等。
对下腰痛的描述应包括:疼痛特征(强度、持续时间、发作频次);特异性或非特异性诊断;体能和功能情况;一般特征如性别和年龄及治疗史。
下腰痛的评价方法包括:1、自我报告,被认为疼痛评价的金标准,因为可以如实反映疼痛特征,但有一定主观性,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此法简单易行,不需要语言描述。
2、问卷调查法 MPQ ,从情感、感觉、评估性方面计分,主要用于临床研究。
3、疼痛画图,画出疼痛区域和强度等。
此外还包括体能、功能性的测试等。
二、下腰痛的危险因素下腰痛的危险因素很多,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个人因素:包括①年龄,35~55 岁是下腰痛的好发年龄。
腰椎病的痊愈评定一、JOA 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定1. 主观症状( 9 分)评分( 1)腰痛① 完整无腰痛 3② 有时稍微腰痛 2③ 常常腰痛或有时很严重 1④ 常常有特别强烈的腰痛0 ( 2)下肢痛及麻痹① 不过下肢痛,没有麻痹 3② 时有轻度下肢麻痛 2③ 频发轻度或偶有重度下肢麻痛 1④ 频发或连续重度下肢麻痛0 ( 3)步行能力① 正常 3② 500 米以上出现痛、麻、乏力 2③ 500 米之内出现痛、麻、乏力 1④ 100 米之内出现痛、麻、乏力02. 体征( 6 分)( 1)直腿抬高试验① 正常 2②30 °~ 70 ° 1③<30 °0 总分前分评分( 2 )感觉阻碍① 无 2②轻 (患者自己未意识到 ) 1③重 (患者自己意识到 ) 0 ( 3 )运动阻碍①正常 (5 级) 2②稍弱 (4 级) 1③显然弱 (0- 3 级 ) 03.平时生活动作( 14 分)重中轻(1) 卧位翻身0 1 2(2) 站立0 1 2(3) 洗刷0 1 2(4) 身体前倾0 1 2(5) 坐 (1h) 0 1 2(6) 举持重物0 1 24.膀胱功能( -6 分)(1) 正常0(2) 轻度排尿困难 (尿频、排尿迟疑 ) -3(3) 重度排尿困难 (尿失禁、尿闭 ) -6后分JOA 总评分最高为29 分,最低0 分,分数越低表示功能阻碍越显然。
改良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改良率= [(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29 -治疗前评分)] ×100 %经过改良指数可反应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的改良功能,经过改良率可认识临床治疗成效。
改良率还可对应于往常采纳的疗效判断标准:改良率为 100 %为治愈,大于 60%为显效, 25 ~60 %为有效,小于 25%为无效。
二、腰椎活动度评定1.因痉挛而活动受限者在角度后加S2.因痛苦而活动受限者在角度后加P3.N 为活动范围正常腰椎的运动范围较大,运动形式多样,表现为屈曲、伸展、侧弯、旋转等多方向的运动形式。
下腰痛指南下腰痛指南1、引言下腰痛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对个人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下腰痛的详细信息和指导,以帮助患者和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该病症。
2、下腰痛的定义下腰痛是指腰部以下的背部疼痛感觉,通常涉及到腰椎和骨盆区域。
下腰痛可以是急性的,持续时间少于12周;也可以是慢性的,持续时间超过12周。
3、下腰痛的分类下腰痛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机械性下腰痛:由于肌肉和韧带的损伤或应力引起,常见于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过度或姿势不当。
- 非特异性下腰痛:病因不明的下腰痛。
- 特异性下腰痛:由特定疾病或结构性损伤引起,例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
4、下腰痛的症状下腰痛的常见症状包括:- 腰部或臀部疼痛,可以向下蔓延至大腿背侧或小腿;- 运动时加重的疼痛;- 晨僵现象:早上起床或休息后,腰部感到僵硬;- 肌力减退或感觉异常;- 排尿困难、排便障碍或会阴区感觉异常。
5、诊断和评估下腰痛的诊断和评估应包括以下方面:- 详细的病史收集,包括症状的起源、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等;- 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的评估;- 影像学检查,如X光、MRI等,以寻找结构性异常或病变;- 若有必要,可以进行其他特殊检查,如电生理检查、骨密度测定等。
6、下腰痛的治疗下腰痛的治疗应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严重程度而定,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休息和限制活动,以减轻症状;- 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按摩等,以缓解疼痛和促进康复;- 药物治疗,如非处方的止痛药、抗炎药等,以减轻症状;- 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以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姿势;- 外科手术,对于持续严重的下腰痛且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改善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7、预防和自我管理下腰痛的预防和自我管理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保持良好的体位和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加强腰部和核心肌肉的锻炼;- 避免过度使用背部肌肉;- 避免重体力劳动和过度运动;- 合理控制体重;- 停止吸烟。
腰痛运动康复评估报告腰痛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肌肉疲劳、肌肉拉伤、骨骼不平衡等。
为了评估患者的腰痛程度和制定适当的康复方案,我进行了以下评估。
首先,我询问了患者的病史和疼痛情况。
患者表示他在进行重体力劳动时感到腰部不适和疼痛,疼痛程度增加了。
他表示疼痛主要集中在腰部的下半部分,并伴有一定的僵硬感。
患者还表示疼痛通过休息和局部按摩可以暂时缓解,但仍然会复发。
然后,我进行了身体检查。
我观察了患者的姿势,发现他的腰部稍微向前弯曲。
我检查了患者的脊柱活动范围,发现患者的腰部活动受限,特别是向前弯曲和旋转。
此外,我还测试了患者的腰部肌力和肌肉紧张度。
我发现患者的腰部肌肉力量较弱,腰背部肌肉紧张度增加。
接下来,我进行了一些特殊测试。
我使用直腿抬高测试检查了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我发现患者在抬高一定高度后出现腿部酸痛和疼痛,这可能表明患者存在神经根受压的问题。
我还进行了腿内收测试,发现患者在进行这个动作时感到腰部疼痛和不适,这可能是骨盆不稳定导致的。
最后,我进行了腰椎X光检查。
X光片显示患者的腰椎结构正常,没有明显的骨折或畸形。
根据以上的评估结果,我认为患者可能患有非特异性腰痛。
这种类型的腰痛是常见的,在运动中常见。
我判断患者的腰痛可能由于长期重体力劳动引起,以及肌肉力量不足和肌肉紧张度增加导致的。
根据评估结果,我建议患者进行以下康复方案:1. 休息和止痛:患者需要适当休息,并使用止痛药或贴敷止痛贴缓解疼痛。
2. 物理治疗:包括冷热敷、按摩和理疗等。
冷热敷可以缓解肌肉疼痛和炎症,按摩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理疗可以提高腰部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3. 腰部肌肉训练:患者需要进行腰部肌肉的力量训练,包括背部和腹部肌肉。
这样可以增强腰部稳定性和支撑能力,预防腰部再次受伤。
4. 腰椎保护:患者需要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和腰椎的稳定。
5. 适度运动:患者可以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以提高心肺功能和增强全身肌肉。
JOA下腰疝评价表*主观症状(9分)1.BP(3分)感觉障碍(2分)无 3 无 2偶有轻疝 2 轻度 1频发静止疝或偶发严重疼疝 1 明显0 频发或持续性严重疼疝0 运动障碍(MMT)(2分)腿痛或麻(3分)正常(5级)2 4级10-3级0无 3 *AD1.受限(14分)重轻无偶有轻度腿痛 2 卧位转身012频发轻度腿疝或偶有重度腿痛1 站立012频发或持续重度腿痛0 I 洗、漱012步行能力(3分)身体前倾站立012正常 3 坐1小时0 12能步行50Om以上,可有疝、麻、肌弱2举物、持物012步行<500m,有疝、麻、肌弱1 *膀胱功能(.6分)步行VIOom,有疝、麻、肌弱0正常0*体征(6分)轻度失控-3直腿抬高(包括月国绳肌紧张)(2分)严重失控-6正常30-70<30满分29分*10分,差;10—15分中度:16—24良好;25—29优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一治疗前评分)÷(满分29一治疗前评分)]X100%*=75%优50—74%良25—49%中0—24%差VAPS视觉类比疼痛评分法*---- + --- + - + - + --- + -- + - + -- + --- + - *0无痛5中度痛10极痛难忍上面是常用的下腰疝的评定表,是日本骨科学会创建。
可帮助临床上较定量地评价下腰痛的严重程度和改善情况。
下面VAPS是简单的视觉类比疼疝评定表,可对患者安静时及活动时进行疼疝程度评价。
单位可为cm.如疼痛8.0cm,也有以IOOmm表示,如疼疝75mm»JoA量表满分29分,AD1.为14分,但AD1.仅为6项,每项2分,应为12分才对。
不知大家怎样解释?想知道44JOA下腰疝评价表”的重复测试信度怎样?本人再推荐一种国外骨科杂志常用于评价 1.OWbackPair1.功能障碍的量表,汉化后重复测试的信度度高达0.95(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12(1):13-15),使用的稳定性不错!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1.ityindex)指导语:这个问卷专门设计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您的腰痛(或腿疝)对您日常活动的影响。
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与康复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是一类临床找不到确切的组织病理结构改变,又不能通过客观检查确诊病因的下腰痛总称。
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指下腰、腰骶、骶髂、臀部或腿部一组疼痛的的主观感觉,伴有腿部疼痛、麻木和无力就称为坐骨神经痛。
有60%-80%的成年人在生活中有过LBP的经历,是仅次于上呼吸道疾患儿就诊的第二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45岁以下人群最常见的致残原因,英美相继颁发的LBP联邦指南把LBP分为三类1.潜在的严重的脊柱疾患:脊柱肿瘤、感染、骨折或马尾综合征等“红牌”性LBP;2.坐骨神经痛:腰痛伴有下肢症状,提示有神经根受累的LBP;3.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始发于腰部的症状,既没有神经根受累也没有严重的潜在疾患的LBP。
一、非特异性下腰痛特点和病因(一)特点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恢复一般较快。
发病3天以内的病人90%在2周内恢复。
多样化样本的断面研究预后不理想。
这与初级保健的指导水平有关。
大多数急性和慢性疼痛问题不管治疗还是不治疗都以其自然的方式缓解。
1/3的病人在1周内、2/3的病人在7周内充分地改善。
复发很常见,6周内约有40%的病人复发。
大多数的复发不致残,但呈现出慢性反复进行性加重。
二、非特异性下腰痛的诊断85%LBP病人不能给出确切的诊断,NLBP是最确切的诊断。
对LBP病人的诊断应集中在:①有无系统性疾病;②有无心理社会性因素使疼痛扩大或延长;③是否有神经受累而需要外科手术。
(一)病史和检查病史和检查对鉴别有无更严重的疾患是非常重要的,如:发热、体重减轻、外伤、肿瘤病史、高龄、膀胱和直肠功能异常对鉴别“红牌”LBP是非常重要的。
X线对NLBP诊断价值不大,对临床检查提示有全身性疾病、外伤或经过4-6周后疼痛没有改善的病人,X线应该限制应用。
2021年修订版下腰痛临床实践指南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下腰痛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
无论是因为长时间的坐姿、不良的体态习惯、缺乏运动还是其他原因,下腰痛都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和困扰。
了解并掌握下腰痛的临床实践指南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篇文章将以2021年修订版下腰痛临床实践指南为主题,深入探讨下腰痛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健康问题。
一、下腰痛的定义和分类在2021年修订版下腰痛临床实践指南中,对下腰痛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和分类。
下腰痛是指腰部及(或)臀部区域的疼痛,通常向下延伸到大腿的后侧,甚至膝盖以下,但不一定伴有明显的椎间盘突出或神经根受压。
根据病因及病程不同,下腰痛可以分为急性下腰痛、亚急性下腰痛和慢性下腰痛三类。
每一类下腰痛都有其特定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因此在实践中需要进行准确的分类。
二、下腰痛的诊断和评估为了更加准确地诊断和评估下腰痛,修订版的临床实践指南提出了相应的诊断和评估标准。
在临床实践中,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来获取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评估。
还需要排除一些病因不明、或需要特殊处理的情况,如感染性脊柱炎、椎管内肿瘤、转移性肿瘤等,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下腰痛的治疗和康复针对不同类型的下腰痛,2021年修订版下腰痛临床实践指南给出了相应的治疗和康复建议。
对于急性下腰痛,早期活动促进康复,配合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缩短疼痛期,减轻疼痛;对于亚急性和慢性下腰痛,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包括康复锻炼、理疗治疗、药物治疗,甚至手术治疗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康复锻炼同样非常重要,既能够减轻疼痛,又能够预防下腰痛的复发。
四、关于个人的观点和理解根据我个人的临床实践经验,发现下腰痛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长时间的久坐、不良的体态习惯或缺乏运动引起的。
我个人认为在预防下腰痛方面,加强体育锻炼和保持良好的姿势非常重要。
如何根据腰痛程度选择治疗方式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很多人在生活中都经历过。
引起腰痛的原因多种多样,从简单的肌肉拉伤到严重的脊椎疾病都有可能。
而治疗腰痛的方式也因腰痛的程度和病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如何根据腰痛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如何判断腰痛的程度。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疼痛的强度:可以使用数字评分法(0 到 10 分,0 分为无痛,10 分为剧痛)来大致衡量疼痛的程度。
如果疼痛评分在 1 到 3 分,通常被认为是轻度腰痛;4 到 6 分为中度腰痛;7 分及以上则为重度腰痛。
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包括是否影响睡眠、工作、行走、站立等日常活动。
如果只是偶尔感到轻微不适,不影响正常生活,多为轻度;若疼痛导致部分日常活动受限,比如不能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可能是中度;而如果疼痛严重到无法正常工作、生活,甚至卧床不起,那很可能是重度腰痛。
持续时间:短暂的腰痛,如几天或一周内自行缓解的,一般程度较轻;持续数周甚至数月的腰痛,程度可能较重。
在了解了腰痛程度的判断方法后,我们来看看不同程度的腰痛对应的治疗方式。
轻度腰痛的治疗方式:对于轻度腰痛,通常可以先尝试自我护理和保守治疗。
休息是重要的一环,但也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卧床,以免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适当的活动,如短时间的散步,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
热敷或冷敷也是常用的方法。
在疼痛发生后的 48 小时内,冷敷可以减轻炎症和肿胀;48 小时后,热敷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
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等,可以帮助放松腰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但需要注意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有资质的治疗师。
同时,保持正确的姿势也非常关键。
无论是坐着、站着还是躺着,都要注意保持脊柱的自然曲度,避免弯腰驼背或过度扭曲腰部。
此外,适当的腰部锻炼也有助于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预防腰痛的再次发生。
例如,可以进行简单的腰部伸展运动、小燕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