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腰痛的鉴别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9.02 MB
- 文档页数:50
腰腿痛鉴别诊断一、分清两类不同病变(一)病史特点1. 直立或弯腰状态下的活动都能使神经鞘膜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加剧因为突出的间盘或增厚的黄韧带都是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刺激物。
越是运动越会加剧疼痛,有时表现为运动之后突发疼痛,仅在静卧时才能缓解这种病理性刺激。
2. 腹压增高对疼痛的影响椎管内病变由于脑脊液压力的增高而对神经根或硬脊膜产生直接加压作用,当神经处于激惹状态时,用力排便、咳嗽、喷嚏等均可加剧疼痛。
此时如果佩戴腰围减轻腰脊柱的轴向压力,则会抵消部分增高的腹压,从而缓解由此引起的疼痛。
而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所致的疼痛则少有受到腹压变化的影响。
3. 一日疼痛的变化晨起腰腿痛明显,甚至凌晨时刻因痛醒而不能平卧,须起身活动后方能缓解疼痛,白昼一般工作与活动无妨碍。
这是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特点。
而腰椎管内病变患者在一日之中晨起乃是腰腿感觉最佳时刻,无痛或轻微疼痛,如下床活动则以下午或晚上疼痛最为明显,坐位姿势也使疼痛更快加重。
显然这与腰椎间盘承受轴向压力的变化密切相关。
4.下肢疼痛的性质下肢疼痛可由椎管内椎窦神经所支配的硬脊膜、后纵韧带、黄韧带区域受刺激引起牵涉痛,还可由神经根受累导致的放射痛,或椎管外肌肉、韧带损害所致神经干支的刺激引起放射痛及其本身损害区域引起牵涉痛。
但对其下肢放射痛而言,椎管内病变出现的多为或仅为单节段,并且往往累及下肢远端的神经感觉分布区域,痛麻并存的机率极高。
而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出现的下肢放射痛虽也多见,但下肢远端(足部)的感觉缺失较为少见。
临床上牵涉痛出现的机会极多,而下肢痛的部位较模糊,传导至足部不多见,一般为腰部或臀部向下肢后外侧放散至腘窝处。
5. 搬提或支撑重物的影响由于腰椎管内静脉丛的静脉壁内神经末梢受到机械性刺激所引起,而这种刺激来自静脉压升高。
解剖学研究认为脊柱静脉系统与胸腹、骨盆内静脉相交通。
当腹压升高,尤其是在腰部持重时,胸腹部肌肉作强力收缩,几乎可使椎体静脉丛内静脉压极度升高,若腰椎管内硬膜外静脉椎窦支或背根支原先已存在刺激性损害(如椎管内肿瘤、椎间盘突出、椎体骨折移位),此时可以增加受累的硬脊膜与神经根的压力而加剧腰背痛和下肢痛。
16种腰痛鉴别诊断
腰痛是人们常见的一种症状,根据不同的原因和病因机制,腰痛可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16种常见的腰痛鉴别诊断:
1. 腰肌劳损:由于长时间保持姿势不变或劳动过度引起的肌肉疲劳。
2. 慢性腰扭伤:长期扭伤引起的腰椎疼痛,可能伴有僵硬和肌肉紧张。
3. 腰椎骨折:脊椎骨骨折导致的剧烈腰痛,可能伴有肢体感觉异常。
4. 椎间盘突出:椎间盘退变或损伤引起的腰痛,可能伴有放射性疼痛。
5. 脊柱关节炎:脊柱关节退行性改变引起的慢性腰痛和僵硬。
6. 神经根压迫症:椎间盘突出或脊柱畸形压迫神经根引起的放射性腰痛和神经症状。
7. 骶髂关节炎:骶髂关节炎引起的臀部或腰痛,可能伴有盆腔不适。
8. 腰椎间脱位:腰椎发生不稳定,导致脊柱错位和腰痛。
9. 腰椎管狭窄:腰椎管内结构压迫引起的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症状。
10. 腰肌劲痛症:腰肌僵硬、充血以及酸胀疼痛。
11. 慢性腰肌筋膜炎:由于慢性劳损或姿势不良引起的腰肌筋膜炎症。
12. 腰肌损伤:运动或外伤引起的腰部肌肉受伤。
13. 脊柱压缩骨折:脊柱骨折导致的腰背疼痛和压缩性畸形。
14. 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骨盆肌肉功能紊乱引起的长期腰盆疼痛。
15. 慢性骨盆炎:长期骨盆感染引起的慢性腰痛和盆腔不适。
16. 疼痛性肌肉紧张症:肌肉紧张和疼痛引起的慢性腰背部不适。
以上是16种腰痛的鉴别诊断,请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中医关于“腰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
2.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遇劳则剧,按之则舒。
可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
3.常有居处潮湿阴冷、涉水冒雨、跌仆闪挫、劳累过度等相关病史
4.血常规、尿常规、抗链球菌溶血素“O”、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检查,腰椎、骶髂关节X线、CT、MRI等检查,及肾脏、妇科相关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可明确病变部位与损伤程度。
二、鉴别诊断
1.背痛
背痛是指由于身体某组织受伤或怀孕、肥胖、不佳的静态姿势等所致的背以上部位出现疼痛的症状。
2.尻痛
尻痛是尻骶部位的疼痛。
3.胯痛
胯痛是指尻尾以下及两侧胯部的疼痛。
4.肾痹
肾痹是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成。
腰腿痛的鉴别诊断随着工作和休息方式的改变(尤其是电脑普及),腰腿痛越来越成为常见病。
比较常见的疾病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但并非所有的腰痛或腿疼都是腰突症,现将常见腰腿痛的疾病要点归纳如下:1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是最常见主要症状,多见于青壮年。
起病急,患者常有腰部扭伤史,损伤后出现严重腰痛,轻者尚可忍受,重者卧床不起,翻身极感困难。
症状可见卧床后疼痛减轻。
数日或数周后感到腿部不适或疼痛,以下腰段椎间盘突出常见:腰4,腰5和骶1神经根受压而出现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痛,表现为沿患侧臀、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和足外侧部麻木或放射痛。
当髓核突出较大或中央型突出,可为两侧下肢疼痛。
严重者可使马鞍区麻痹,大小便困难和双足麻痹。
临床检查可见:腰椎畸形,腰椎间盘突出先有脊柱腰段生理性前曲减少或消失,甚至变为反向性后曲。
由于髓核向后突出,腰部被动前曲可缓解神经根所受的压迫。
腰椎侧曲发生较晚,多数出现在腰腿痛持续时间较久的病例。
当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内下方时(腋下型),脊柱向患侧弯曲;当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外上方时(肩上型),脊柱向健侧弯曲。
腰椎功能活动受限;椎旁压叩痛伴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健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表明椎间盘较大的中央型突出或为腋下型突出,肩上型为阴性。
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为上腰部椎间盘突出。
屈颈试验、颈静脉压迫试验阳性,腱反射改变:神经根受压严重或压迫过久,其相应的腱反射消失。
皮肤感觉异常,主要为相应的神经所支配区域皮肤感觉减退或麻木。
中央型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可出现马鞍区麻木,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
上腰部椎间盘突出则股神经受累股四头肌肌力减弱,肌肉萎缩;坐骨神经受累时,腓肠肌张力减弱,拇伸肌肌力减弱,病程久者足背伸肌群萎缩,胫骨前脊突出。
X线检查、MRI、CT检查等均可见腰椎间盘突出改变,肌电图检查可见神经根性损害。
2胸、腰椎椎体结核此病多属继发病变,致病因素是结核杆菌。
患者既往可能患有肺结核史或结核病接触史。
腰椎病的鉴别诊断
腰椎病是指腰椎区域出现的一系列疾病,常见的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
要进行腰椎病的鉴别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腰椎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1. 腰椎间盘突出:常见症状包括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放射痛、腰部僵硬等。
影像学检查如MRI可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和程度。
2. 腰椎管狭窄:常见症状包括腰痛、下肢无力、步态异常、排尿排便困难等。
影像学检查如MRI可以显示腰椎管的狭窄情况。
3. 腰椎滑脱:常见症状包括腰痛、下肢无力、步态异常、腰部不稳等。
影像学检查如腰椎正侧位X线片可以显示腰椎滑脱的情况。
除了上述常见的腰椎病,还有一些其他疾病可能导致类似的症状,如骨质疏松性骨折、椎管内肿瘤、脊柱结核等。
要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建议您咨询专业的医生或脊柱外科医生,并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中医腰痛病的鉴别诊断一、急性腰痛1. 寒湿腰痛症状:腰部冷痛,转侧不利,遇寒加重,得温则减,常伴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而缓。
分析:寒湿内侵,阻遏阳气,经脉不利,故腰部冷痛,转侧不利;寒湿痹阻,阳气不得宣通,故疼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苔白腻,脉沉而缓皆为寒湿内停之象。
2. 湿热腰痛症状:腰部疼痛,伴有热感,活动后加重,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分析:湿热壅滞,阻滞经脉,故腰部疼痛;湿热内蕴,故腰部有热感;湿热痹阻,经脉不利,故活动后疼痛加重;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皆为湿热内蕴之象。
二、慢性腰痛1. 肾虚腰痛症状:腰部酸痛,腰膝乏力,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遗精、遗尿、阳痿、早泄等。
分析:肾主骨生髓,腰为肾之府,肾虚则骨失所养,故腰部酸痛、腰膝乏力;劳累后机体更加虚弱故疼痛加重;休息后机体得以缓解;肾虚精关不固,则遗精;肾气虚则遗尿;肾虚则性功能低下,故阳痿、早泄。
2. 瘀血腰痛症状:腰部疼痛固定不移,呈刺痛或刀割样疼痛,活动后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分析:瘀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腰部疼痛固定不移;瘀血内阻,气血运行不畅,故刺痛或刀割样疼痛;活动后瘀血运行不畅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为瘀血内阻之象。
三、妇科腰痛1. 痛经腰痛症状:女性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腰骶部疼痛,严重者疼痛难忍,甚至晕厥,同时伴有小腹坠痛、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
分析:痛经腰痛是由于胞宫气血运行不畅,加上经血瘀滞,导致胞宫及腰骶部气血循环不畅,因而出现腰骶部疼痛。
同时,胞宫与肾相系,肾主骨生髓,腰为肾之府,所以肾虚也可能导致痛经腰痛。
2. 妊娠腰痛症状:女性在妊娠期间出现腰骶部疼痛或酸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头晕、耳鸣等不适。
分析:妊娠腰痛是由于胎儿逐渐增大,压迫了局部神经和血管,导致腰骶部气血循环不畅,从而引起疼痛。
此外,妊娠期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导致腰痛。
3. 产后腰痛症状:女性在分娩后出现腰骶部疼痛或酸痛,同时伴有肢体乏力、畏寒、怕冷、头晕等不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读书报告--腰痛的常见病因及鉴别诊断分析腰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发病原因较多, 严重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
青壮年腰痛, 应注意类风湿性脊椎炎、脊椎结核和脊椎骨软骨炎。
老年人常见有增殖性脊椎炎、脊椎骨质疏松、脊椎转移癌等。
女性患者腰骶部痛, 应考虑盆腔炎和子宫位置异常或泌尿系统等疾病。
矿工、搬运工、演员、运动员及伏案工作者易患慢性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结核或脊椎肿瘤压迫神经根时, 常出现一侧或两侧下肢后方放射痛。
肾下垂时腰痛与体位密切相关。
影像学检查对腰痛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
现对腰痛的常见病因的症状特点及鉴别诊断做一下简单的总结和分析。
急性腰肌劳损: 多见于青壮年, 有负荷过重或体育活动史。
患者损伤时可突然感到腰部有声响并立即产生一侧或两侧剧烈腰痛, 可有放射性腿痛。
体格检查可见腰部肌肉紧张, 髂后上棘的内侧,L 4 ~5旁有压痛。
影像学检查可排除伴有椎体压缩骨折或横突骨折等的可能性。
慢性腰肌劳损: 表现为慢性间歇性或持续性的腰肌周围酸痛, 劳累时疼痛加重, 休息后好转。
疼痛可持续时间较长,有时与天气有关。
体格检查腰部活动可轻度障碍, 脊柱无侧弯畸形, 在L3 横突可有压痛。
影像学检查可排除伴随其他情况的可能性。
腰椎退行性变: 多见于老年患者。
疼痛可轻或重, 多为持续性, 体位改变症状可加重, 有的伴有腿部放射痛。
影像学检查可见腰椎曲度变直, 序列不规整, 椎体边缘唇样增生, 有的有骨桥形成, 有的伴有小关节突变尖增生, 部分椎间隙变窄,以L 4 ~5和L 5 ~S 1 椎间隙变窄常见。
腰椎间盘病变: 可为椎间盘突出、膨出或脱出。
大多有腰痛, 伴或不伴腿部放射痛。
咳嗽、喷嚏、排便等升高脑脊液压力的动作, 及弯腰、直腿抬高等使坐骨神经紧张的动作, 可加重疼痛或产生触电样放射痛。
影像学检查可见椎间隙变窄, 椎间盘向椎体后侧椎管内突出或脱出, 或向周围膨出, 硬脊膜弧形受压征象。
腰痛中医鉴别诊断模板腰痛,哎呀,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不管你是上班族,还是家里带孩子的妈妈,或者是退休老大爷,腰痛简直像个不速之客,总是让人措手不及。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医是怎么来辨别腰痛的,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别担心,我会把它说得通俗易懂,让你轻松get到要点!1. 腰痛的类型1.1 寒湿型腰痛首先,我们得知道腰痛有很多种类,就像大街上的小吃摊一样,五花八门。
寒湿型的腰痛,就是那种让你感觉到凉嗖嗖的疼,特别在阴雨天或者寒冷的冬天,像是有人在你腰上放了个冰块一样,让你真想大喊:“谁来帮我!”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天气寒冷或者潮湿引起的,没办法,谁让你在那片湿气重的地方待太久呢?1.2 湿热型腰痛接着是湿热型腰痛,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像是在夏天闷热的日子里,汗水淋漓,感觉浑身都不舒服,腰部也跟着闹情绪。
这种疼痛通常伴随着浑身乏力、口渴等症状,简直像是中了什么邪,动一下都觉得难受。
这个时候,得赶紧清热去湿,别让湿气继续在你身体里扎根。
2. 腰痛的原因2.1 生活习惯腰痛的原因,千奇百怪,最常见的还是不良的生活习惯。
你是不是常常坐着不动,或者经常低头玩手机?嘿,这些可都是“腰痛”的帮凶啊!久而久之,腰部肌肉就会疲劳,疼痛就找上门来了。
所以,偶尔站起来活动活动,舒展一下,能让你的腰部舒坦许多。
2.2 外伤除了生活习惯,外伤也是一个大因素。
运动的时候不小心扭到腰,或者提东西的时候没注意姿势,哎呀,腰部就成了牺牲品。
有时候,你可能觉得没什么,但其实这些小伤痛可能会悄悄积累,最终让你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感受到剧烈的疼痛。
3. 中医的调理方法3.1 针灸与推拿说到中医,那就不得不提针灸和推拿了。
很多人对针灸有点害怕,觉得针扎下去特别疼,其实没那么夸张!而且,针灸能通过刺激身体的穴位,帮助缓解疼痛,简直像是给腰部打了一针强心剂。
而推拿呢,更像是给你的腰部做了个“按摩”,让疲惫的肌肉得到放松,痛感自然就减轻了。
3.2 中药调理最后,当然不能忘了中药了!中药讲究的是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的疼痛类型,开出不同的方子。
中医腰痛鉴别诊断方法大全1、风寒湿性腰痛。
主要症状:腰部冷痛重着,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重。
腰肌痛点为腰眼、腰骶部、双侧臀部多见。
治法:散寒除湿、温通经络。
自然疗法:火罐、刮痧温热疗法。
方药:麻桂温经汤、独活寄生汤、渗湿汤。
2、湿热性腰痛。
主要症状:腰髋驰痛,牵掣拘急,痛处伴有热感,每于热天或腰部着热后加重。
伴有小腹部抽痛、胀痛。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自然疗法:推拿、刮痧、拔罐走血罐为最好。
方药:八正散、四炒汤、加味二妙散。
3、气滞性腰痛。
主要症状:情绪所致,生气、三焦不顺,腰痛急剧,走窜不定,转侧困难,双下肢均可受累。
治法: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自然疗法:刮痧、走罐、耳穴、针灸,背部膀胱经全走罐,重点部位肝俞穴、胆俞穴,横向走罐。
方药:复元通气散、复元活血汤。
4、瘀血性腰痛。
主要症状:痛处固定,或胀痛不适,或痛如椎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痛处拒按,面色晦暗,舌质隐青或有瘀斑。
常有外伤、劳损病史。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自然疗法:血罐较好,用三棱针点刺。
方药:身痛逐瘀汤、调荣活络饮。
5、痰淤性腰痛。
主要症状:腰肌劳损性,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湿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所致。
治法: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自然疗法:针灸、刮痧、火罐,背部调理,以调理脾胃为主。
方药:阳和汤。
6、肝肾两虚性腰痛主要症状:腰痛以酸软、困为主,喜按揉,腿膝无力,劳碌后加重,休息则减轻,且出现坠痛。
偏阳虚则手足不温,少气乏力,偏阴虚:手足心热,面色潮红。
治法:偏阳虚则温补肾阳,偏阴虚则滋补肾阴。
自然疗法:温热疗法为主,手法以补性手法为主,定罐,不宜用血罐。
方药:偏阳虚用右归丸加党参、黄芪,偏阴虚用左归丸加当归、木瓜。
介绍几种锻炼腰部方法。
1、“后退行”又叫“倒走”,是一种有益的健身方法。
要领是走时膝盖不要弯曲,步子均匀而缓慢,双手握拳,轻轻地向前后摆动,挺胸并有规律地呼吸。
全身放松,身体直立,胸部挺起,腿要伸直,踢起,膝部不要打弯,两臂前后自由摆动,走动起来有骨络圆润、全身轻松如松绑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