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前期列强侵华史
- 格式:ppt
- 大小:731.50 KB
- 文档页数:29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一、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一)、列强的侵华史1、鸦片战争(1840.6----1842.8)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3、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19世纪70年代以后)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6、日本侵华战争(1931.9.18—1945.8.15)7、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1945—1949)8、美国发动朝鲜战争(1950—1953)(二)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赔偿巨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
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中国西北和东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俄国强占,中国主权再次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3.中日《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及日本占领台湾,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放商埠,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掠夺中国的财富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4.《辛丑条约》:经济上,巨额赔款使中国经济几乎崩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及划定使馆区,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的签订,表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步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四)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综合(1)割地(6个):《南京条约》、《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伊犁条约》、《马关条约》。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年):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借口:林则徐禁烟侵略国家:英国地区:战争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人物:关天培重要事件: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条约:《南京条约》(时间、内容)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侵略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地区:战争主要在广东和京津地区,北京被攻陷。
重要事件: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根本原因: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侵略国家:日本地区:主要在朝鲜、黄海、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进行人物:邓世昌、丁汝昌主要事件:黄海海战(大东沟)、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条约:《马关条约》(时间、人物、内容)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根本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侵略国家:英、法、美、俄、德、日、意、奥地区:主要在京津地区进行,北京再次被攻陷。
主要战役:廊坊战役条约:《辛丑条约》(时间、国家、内容、影响)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列强侵华格局1、19世纪初期:居资本主义工业生产首位的英国在鸦片战争中率先侵入中国,并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保持侵略优势。
2、19世纪中期:俄、法、美、德相继侵入,它们一面勾结加深对华侵略,一面互相争夺侵略利益。
3、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开始瓜分中国,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使清政府成为其侵略中国的工具,这样形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格局。
4、一战期间:日本出兵中国山东,并攫取德国在山东的一切侵略权益,势力迅速上升,已与英国相匹敌,几乎打破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割据。
5、一战后:在美国的操纵下,华盛顿会议上日本被迫妥协,中国又回复到被列强共同宰割的局面。
第七讲中国近代史前期(公元1840—1895年)①近代前期列强侵华和民族危机;②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①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②洋务运动;③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①新思潮的萌发;第一节西方的入侵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战争原因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西方国家要求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2).导火索:虎门硝烟;(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一、西方的入侵2.主要经过攻广州→到达天津;强占香港岛→进入南京下关江面;3.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4.1842年《南京条约》和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及其危害1842年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便利西方列强经济侵略,东南沿海门户大开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便利西方国家的经济掠夺增加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南京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把各种特权无偿地让给了列强,列强竞相侵略中国;为以后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建立租界提供了借口;5.影响1).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人民肩负的任务:反帝反封建;3).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根本原因2.主要过程1)1856年英法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一、西方的入侵2)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天津条约》的内容及危害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成为外国人到内地进行种种不法活动的护身符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列强不仅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运权,而且便于外国商品向长江内地倾销1.根本原因2.主要过程3).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一、西方的入侵4).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进一步加重中国人民负担天津成为外国经济势力在北方的活动基地,威胁北京的安全;使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扩大;1.根本原因2.主要经过3.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二)、第二次鸦片(1856—1860年)一、西方的入侵1)兴起(1851—1853):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建政权)→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2)发展(1853—1856):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进行北伐、西征、东征,达到军事上的全盛;3)失败(1856—1864):天京变乱后由盛而衰,重建领导核心,组织防御战,颁布《资政新篇》,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专题四近代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抗争史【知识点梳理】一、近代列强侵华史(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发动战争。
结果:1842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及《南京条约》的附件。
此外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原因①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③中国革命的任务:由反封建变为反侵略反封建。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联合发动。
罪行:A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占领了北京,并放火烧毁圆明园;B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侵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1858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
1858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
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三)中法战争:1883—1885年,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签订了《中法新约》。
中法战争使法国的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同时,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
结果: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一)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背景(1)根本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林则徐在广东开展禁烟运动,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略战争。
细节提醒(1)英国对中国进行鸦片贸易的直接目的是扭转贸易逆差,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2)1839年6月虎门销烟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
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开始,她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3) 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英国逆差的原因:①自然经济对外国的工业品具有顽强的抵抗力②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限制。
③中国消费习惯2.结果: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内容:开放通商口岸;割占香港岛;协定关税;列强获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和租地等特权。
3.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从此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概念辨析“半殖民地”与“半封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2)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列强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
2.结果:先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读教材)4.影响:(1)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总税务司。
(3)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由此起步。
比较两次鸦片战争,总结通商口岸的布局变化和特点。
近代前期三条主线所发生的大事件近代前期列强侵华史一、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二、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三、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中法新约》(了解)四、1894年—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五、19世纪末(《马关条约》签订后)以三国干涉还辽(4月17日签订《马关条约》,4月23日三国向日本发出通知)为契机,以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为起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表现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势力范围不是殖民地)六、1900年6月—1901年9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史一、19世纪40、50年代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又称爱国知识分子、开明知识分子)“师夷长技以制夷”二、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东征)—1856年[军事全盛、天京事变(又称天京变乱)]—1859年(《资政新篇》)—1864年(天京陷落)农民阶级天平天国运动三、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中体西用”四、19世纪60年代以王韬、郑观应(《盛世危言》)、冯桂芬为代表的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五、19世纪90年代康梁维新派1895年戊戌变法六、1898年—1960年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口号“扶清灭洋”七、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1911年辛亥革命八、1915年—1919年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前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一、19世纪70年代前后产生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称甲午战争后至20世纪初,20世纪初最晚是1911年即1912年之前)初步发展三、1912年—1919年(又称民国初年)进一步发展(又称黄金时期、短暂的春天)四、1919年—1927年重受打击五、1927年—1936年(又称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更快发展六、1937年—1945年遭到破坏七、1946年—1949年日益萎缩、破产八、1949年—1952年新的春天九、1953年—1956年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