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日记《第二次品三国》600字(总9页PPT)
- 格式:pptx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9
品三国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整个三国时期最厉害的军师就是司马懿和诸葛亮。
到底谁更聪明呢?可能大家会受罗贯中尊刘贬曹的思想影响,认为诸葛亮更聪明,其实不然。
今天,我就来一场魏蜀军师大PK。
首先说诸葛亮,三国时期有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诸葛亮就是其中的卧龙,由此可见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了。
但诸葛亮一生中也犯过许多错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马谡失街亭”。
罗贯中在书中写到,是因为马谡骄傲自大,在山上扎营,导致蜀军被断了汲道,全盘皆输。
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诸葛亮过于相信自己的计划,而没想到魏军反应如此之快,打得马谡猝不及防。
而马谡在山上扎营也是有原因的,当时魏军的士兵是蜀军的数倍,谁敢把营扎在路中间呢?
说完诸葛亮,再来谈谈被后人骂为“奸臣”的司马懿。
其实他却有让我欣赏的地方。
首先,诸葛亮对司马懿使用过“空城计”,司马懿被骗,被后人说“太多疑”。
其实不是这样,你以为司马懿没有识破“空城计”吗?那是不可能的,就连司马懿的两个儿子都发现了不对,堂堂司马懿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呢?而且司马懿当时有几十万士兵,再不放心也可以先派一支先锋军去查探啊?我个人认为,司马懿没有揭穿诸葛亮,是因为他深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诸葛亮死了,那魏国还要他干什么呢?他的后代更没有可能统一三国。
由此可见,他确实是一个深思熟虑、心思缜密之人。
虽然我更喜欢“忠臣”诸葛亮,但是不得不说,“奸臣”司马懿
才是三国最终的赢家。
他有长远打算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这便是品鉴历史的精髓!。
品三国作文品三国作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三国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品三国作文1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转瞬即逝,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都已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
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用艺术手法编写的《三国演义》流传至今。
看完这部小说,我却久久沉迷其中,现在才发现它让我读懂了这么多。
话刘备,让我有感动。
世人的评价中,刘备一直是仁义爱人的代表。
说起他的三顾茅庐,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第一次抱憾而归,刘备并不甘心;第二次是隆冬季节,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没能见到诸葛亮他也没有放弃;第三次终于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盼到了诸葛先生。
诸葛亮也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打动,同意出山相助。
在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的过程中,刘备也受到关羽和张飞的多次劝阻,但他的决心并没有动摇,而是义无返顾,不等到诸葛亮就不甘心。
倘若是我,前两次失败定会让我知难而退,而刘备却让我明白:不到最后关头就不要放弃,有时候不可能也会变为有可能,最关键的是心够不够真诚。
诚意到了,付出足了,定会有所获。
刘备是一个知人善用,谦虚和善的人,他有难能可贵的品质,这让我感动。
谈关羽,让我很敬佩。
说起关羽,“义重如山”用来形容他最合适不过了。
战乱之时,他为了保护刘备的甘、糜两位夫人,只得暂时投降曹操。
在曹操手下,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让曹操钦佩不已。
关羽接到刘备的信要走,曹操一心想留住他,可钱财摇不动他的真心,官爵改不了他的志向,他与刘备是结拜兄弟,那么就要誓死为刘备效劳。
这样的忠心有谁不会钦佩?可在如今的社会,有些人为了自己能够赚更多的钱、谋取更大的利益或是想处在清闲的岗位,不惜离开自己工作已久的地方,想方设法地“跳槽”。
或许这本是没错的,但在我看来,这是对自己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
做一份工作,应该满怀热枕的对待,而不是朝三暮四,人应忠于自己的职业,就像军民忠于自己的首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