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体裁一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78.50 KB
- 文档页数:12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学设计授课内容: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课时:一课时授课班级:高一5班课型:音乐鉴赏授课教师:张岚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初中学唱歌曲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习声乐的体裁: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这一课题揭示了:声乐作品是音乐与姊妹艺术——诗歌的密不可分,将歌曲这一现代最为常见的音乐形式回归于人类艺术发展的轨迹之中。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促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能认真赏析古诗词与近现代诗词的相关歌曲,并通过朗读、分析、学唱等环节,感受音乐与诗歌的交融,以及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的不同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听赏和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对以诗歌为创作依据的声乐作品有所了解,进而加深印象。
3.情感目标: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与艺术表现内涵,体现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群众歌曲、艺术歌曲、大合唱等不同声乐体裁的歌曲。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音乐与诗歌交融的作品特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手王菲演唱的歌曲《明月几时有》教师:请同学们说出这首歌曲的曲名。
(《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曲的歌词有什么特点?学生:歌词是宋代苏轼的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教师:把诗或是诗词谱上曲,用独唱或合唱的方式演绎,这样的歌曲创作形式就叫做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第一课时《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出示课件)教师:请同学们再列举几首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这种体裁的声乐作品。
(《阳关三叠》、《送别》、《欢乐颂》)【课题揭示】诗是心灵之歌,歌是诗意的结晶。
二、新授课内容(一)教师讲解书上169页关于歌曲的阅读材料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我国古代诗乐合一。
诗歌固然能表达人们的情意但配上音乐唱起来的诗歌更能将情感表达的畅快淋漓。
到了近代,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已经很善于采用一种固定的、音乐与诗歌融为一体的样式来表情达意了,这种固定的样式就是歌曲。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五单元《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
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聆听《我爱你,中国》、《国际歌》、学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初步感受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的区别。
2、能够全体或以小组为单位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积累音乐经验,激发学生潜在音乐性。
3、感受、了解不同声乐作品之间音乐风格的区别,提高学生对音乐与诗歌作品的鉴赏能力。
2学情分析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这章在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在学生能够区分齐唱、对唱、表演唱和独唱、重唱、合唱等声乐演唱形式,能根据声乐作品的体裁识别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诙谐、讽刺歌曲的基础上,在学习的广度上,拓展了音乐艺术的历史、文化内涵。
因此,虽然大多数的高中学生平时接触音乐与诗歌这一内容较少,但高中学生对我国的诗词应该不算陌生,只要教师能善于引导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理念和方法,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即兴活动的形式,发展学生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兴趣,采用引导、体验、互动等手法,自发地、自然地获得情感、想象力、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潜在的音乐性,使他们热爱本节内容并成为课堂的主人。
3重点难点
1、重点:聆听和学唱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2、难点:感受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的不同艺术特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关于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的有效使用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老师们普遍感到,现行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与课改前的老教材相比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教材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打破了以知识技能为主线的教材体系;重视音乐审美体验与审美创造的有机统一;强调教材内容的经典性与大众性的有机统一;注重教材内容的人文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关注教材内容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
教材章节清晰、编排合理,每节设有“听赏与体验”、“鉴赏提示”、“阅读材料”、“相关链接”“互动地带”等栏目,在版式设计上也较为新颖,色彩鲜艳、图文并茂,除配备了音响资料外还配有相应的课件(尽管有的老师觉得课件的可操作性还不够强),这些都使教材容量增大、可看性增强,为音乐教学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施展空间……然而,随着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实施的不断展开,几年来我市许多高中一线音乐教师通过自己的实践摸索在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和困惑,如:认为教材中部分教学内容过于生僻、陈旧、结构篇幅过长(易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不利良好欣赏习惯的养成);部分章节的教学目标要求过高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有一定距离;部分作品(如器乐曲、戏曲)难度偏大,学生难于理解,不易产生兴趣;单元内涉及的教学内容过多而课时较少,致使整个教学过程总是匆匆忙忙,常常一节课无法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教学内容,欣赏的的作品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似的;再如有些作品很多教师自己都很陌生且教材提供的相关资料较少无法深入了解,教学中难以驾驭,因此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虽然新教材比老教材内容上丰富了许多,可选范围也广了,但每每到了上公开课或赛课,似乎又觉得内容很难选;面对教材有的教师是照本宣科,还有的教师干脆就不用书上的内容,学生喜欢什么就上什么,这样看似课堂气氛活跃了,但久而久之音乐课价值的体现可能就要大打折扣了…….那么面对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该如何应对和解决呢?教材是静态的,课堂是鲜活的;教学内容虽然来源于教材,但在教学中应该超越教材。
第一单元音乐的欣赏一、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少女的祈祷第一交响曲(第二乐章)二、培养音乐的耳朵上林的呼唤(交响组曲《山林之歌》第一乐章)夜(《山林之歌》第五乐章)1812年序曲第二单元音乐的美一、优美与壮美优美牧歌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夜曲彩云追月壮美国际歌大进行曲(歌剧《阿依达》选曲)七律·人民**占领南京二、崇高美与欢乐美崇高美祖国颂龙华祭战争安魂曲(第四乐章)欢乐美祝酒歌赛龙夺锦拨弦波尔卡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四乐章)三、悲剧美松花江上光荣牺牲英勇就义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二乐章)一个华沙幸存者(片段)四、喜剧美这一仗打得真漂亮跳蚤之歌托卡塔——喜报看秧歌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一、五十六朵芬芳的花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辽阔的草原酒歌纺织谣牡丹汗一杯酒歌唱美丽的家乡汉族民歌黄河船工号子澧水船夫号子赶牲灵下四川小河淌水无锡景铜钱歌二、亚细亚民间风情东亚民间音乐清津浦船歌索兰调东南亚民间音乐我们跳喃旺日出南亚民间音乐海鸥晚上的拉格中亚民间音乐信号苏丽珂西亚民间音乐你呀,你呀塔尔即兴独奏塔克西姆三、走进非洲与美洲非洲民间音乐马达加斯加竹筒琴演奏我的祖国津巴布韦拇指钢琴演奏纳米比亚弦弓弹唱北美民间音乐晒稻草白桦林好地方深深的河Jambalaya(什锦菜)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多巴哥钢鼓合奏牙买加民谣尼加拉瓜假面舞哥伦比亚新音乐组合拉丁美洲排箫三重奏四、欧洲民间音乐掠影苏格兰勇士即使你的青春消逝可爱的故乡多快乐妈妈谢谢清晨小鸟田野静悄悄牧童乐夏天快来吧牧童与少女在晨露中华尔兹舞曲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一、华夏音乐之光八音和鸣酒狂阳关三叠黄莺吟湘妃泪二、蛰龙飞起舞东方黄河卖布谣开路先锋光明行台湾舞曲(选段)三、一唱雄鸡天下白全世界人民心一条瑶族舞曲挑担茶叶上北京我们走在大路上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四、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春(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之一)水上音乐组曲(第一曲)第一百另一(时钟)交响曲(第二乐章)弦乐小夜曲(第二乐章)五、音乐——从古典走向浪漫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选段)C小调练习曲飞行的女武神芬兰颂六、音乐——从印象走向现代海妖《夜曲》第三乐章第十一交响曲(第二乐章)蓝色狂想曲(节选)远古孩子的声音(选段)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一、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我爱你,中国马赛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菩提树和未来有约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冰湖大战(清唱剧《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第五乐章)二、音乐的戏剧——歌剧洪湖赤卫队(选场)卡门(选场)三、舞剧的灵魂珊瑚舞(《鱼美人》选段)伎乐天(《敦煌梦》选段)那根藤缠树(《篱笆墙的影子》选段)春之轮舞(《春之祭》)牛仔舞(《牧场竞技》选段)四、梨园百花唱脸谱海岛冰轮初转腾(京剧《贵妃醉酒》杨贵妃唱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锣鼓喧天齐把道喊(豫剧《七品芝麻官》牛的草唱段)路遇(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心知傍晚的和风(花鼓戏《郑培民》选段)五、艺苑撷英贺新春梦回神州蝶恋花·答李淑一苏州胜天堂常德人六、音乐与影视辛德勒的名单音乐选段冰山上的来客音乐选段红楼梦音乐选段七、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春天里青年友谊圆舞曲九九艳阳天乡恋乡间小路黄土高坡常回家看看天堂在银色的月光下外国通俗音乐Creen Sleeves(绿袖子)The Song of Eagle(山鹰之歌)命运爱情的故事如何通过互联网收集和下载音乐音乐净化我心灵MP3目录。
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中国汉族民歌音乐欣赏之中国汉族民歌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呈现这堂课:1、说教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2、学生情况分析3、说教法学法4、说教学过程5、板书设计6、教学反思中国汉族民歌中国汉族民歌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一课——《五十六朵芬芳的花》第二节——《汉族民歌》。
本课将主要介绍的是中国汉族民歌的体裁与其特点,是一堂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依据新课标中的“知、过、情”三个维度,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几点)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认识、分辨中国民歌的体裁与特点。
(2)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发散创新思维。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中国汉族民歌的特点与体裁。
难点:(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发散创新思维。
(2)引导学生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中国汉族民歌的体裁。
二、学生情况分析这堂课面对的是幼师班的学生,全是汉族,原来学唱过一些民歌,对中国汉族音乐文化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职高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音乐知识基础浅薄,所以不能讲的太深,太广。
本节课分2个课时,这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学习探究中国汉族民歌的特点与体裁,重点学习当中的“山歌”。
三、说教法说学法教法:我将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具体为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运用钢琴教学,弹唱示范,随琴哼唱,互动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采用欣赏法、聆听法、讨论法、小组活动法。
通过讨论、小组活动,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诗歌交融》说课稿(4)4高中说课稿《音乐的体裁》――《音乐与诗歌的交融》一、说大纲我设计的课堂内容是《音乐与诗歌的交融》,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指出,高中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是能够联系姊妹艺术和其他学科,并能够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常见音乐体裁及表演形式;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更为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区分音乐的不同体裁,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二、说教材1、教材:本课内容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第一课《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它是音乐体裁的开篇,起启下作用.学生对音乐的常见体裁基本了解,本课将主要欣赏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两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各两首,并比较其特点.2、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群众歌曲、艺术歌曲两种体裁的音乐作品。
(2)能理解声乐体裁的划分,在欣赏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能很容易的判断和区分两种体裁的音乐作品3、教学重点:聆听、体验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4、教学难点:比较两种音乐体裁的特点,并能判断不同体裁的作品三、说教法音乐体裁的种类很多,就这堂课主要是欣赏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两种体裁的特点,我采用了如下方法:1、通过巩固旧课内容,视听结合法导入:如开始播放《霓裳羽衣舞》,让学生了解音乐与其他艺术的结合,延伸到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2、视、听结合的图像法:本课多运用多媒体精美的图文并茂显示,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和感知音乐作品。
3、对比欣赏法:在比较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的特点时,我对比欣赏两种体裁的音乐作品4、另外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演示法、讨论法等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量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意境,感受音乐作品四、说学法学生是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内容和高中学生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听”“赏”“唱”让学生感知两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从而达到对两种音乐体裁的把握,通过对比欣赏了解音乐体裁的特点。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五单元《我爱你,中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聆听《我爱你,中国》、《菩提树》、《马赛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代中外创作歌曲的的基本特征。
2、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掌握艺术歌曲及群众歌曲的基础知识。
2学情分析
高一级的学生对音乐的体裁还是比较熟悉的。
在小学就能区分齐唱、对唱、小组唱、独唱、重唱、合唱等歌曲的演唱形式,在初中就能按不同题材来区分声乐体裁中的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讽刺与诙谐歌曲等。
本节课的基本思路是安排学生进一步学习声乐体裁,即群众歌曲。
通过对作品的聆听、演唱、分析来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群众歌曲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重点难点
1、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
2、掌握艺术歌曲及群众歌曲的基础知识。
4教学过程
1【导入】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
导入:
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4分06秒)学生在婉转抒情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欣然入座(播放一段后,音乐声音变小做为背景音乐开始提问)
师:(1)请问刚刚欣赏的歌曲它的演唱者是谁?
(张也,可能没有学生知道,自己说出来)
可能同学们对张也不太熟悉,那你们还知道哪些中外著名歌唱家?。
---------------------------------------------------------------最新资料推荐------------------------------------------------------湘版高中音乐教材音乐鉴赏湘版高中音乐教材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蒋育林由湖南出版集团组织编写、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定位在用新的理念、新的呈现方式、新的教学机制、新的评价体系,印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发展,实践教育部的改革要求。
作为工作在教改和教学一线的音乐教研员,我觉得能拥有这样一套高质量、高水准的实验教材,就已经是一种收获。
今天,我很高兴能与在座的各位老师共同学习和交流湘版高中音乐教材音乐鉴赏第四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课件一)《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有了解中国音乐发展主要线索和成就、了解西方音乐不同发展时期的简要历史等要求每个高中生达到的内容标准,这些也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音乐知识。
第四单元主要针对上面两项内容标准来编写的。
(课件二)一共六个部分,前三部分是按照中国音乐发展的线索设计的,后三部分是按照外国音乐发展的线索设计的。
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课件三) 1.能认真聆听中外乐曲,理解和感受其不同的情感和美质。
2.能根据课本上的阅读材料,简述中外音乐发展的轨迹。
1 / 73.能够闸述中国古代、近现代音乐作品所处的不同的时代背景,能够说出西方各乐派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有关音乐家的生平简历。
4.能随乐哼唱部分乐曲中的主题旋律。
第一部分华夏音乐之光。
(课件四)这部分的内容是古代音乐的精选,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些作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拓宽音乐视野,增进他们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二部分蛰龙飞起舞东方。
(课件五)在这个部分向高中学生展示了二十世纪初到解放前的这段时期的优秀音乐作品,在这段非常的历史时期,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推翻封建制度,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