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抗肝纤维化 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53
2019年第32卷第6期乙型病毒性肝炎(HBV)相关肝纤维化的特点是: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微结构破坏、肝内成纤维化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过度沉积。
晚期肝纤维化(肝硬化)可并发解毒功能不全、肝细胞癌、门静脉高压、肾脏和肺脏功能衰竭等而导致死亡率显著增加。
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及增殖是肝纤维化的关键特征。
肝星状细胞活化依赖内皮细胞、肝细胞及血小板的信号途径。
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和降解一直处于动态平衡。
肝纤维化致使这一平衡倾向于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1-3]。
研究表明,HBV携带者中,基因A型患者比基因B型患者更易发生肝纤维化。
1抗病毒药物的应用乙型肝炎纤维化最主要的治疗为抗病毒,从而达到抗纤维化的目的。
核苷酸类似物,在抗HBV 病毒的同时可使炎症活动明显延缓,有效阻滞肝纤维化病程的进展[4]。
Liaw等[5]研究表明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3年可使疾病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的风险下降55%。
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同样具有恢复肝功能、改善肝纤维化甚至发生逆转的作用[6-7]。
使用恩替卡韦[8]治疗慢乙肝48周后,约有1/3患者Ishak纤维化评分下降1分,治疗3耀7年后Knodell评分下降≥2分。
替诺福韦[9]治疗HBeAg阳性患者48周,Knodell评分下降≥2分,且纤维化积分不增加率为66%,HBeAg 阴性肝脏组织学改善率为49%。
干扰素长期应用于抗病毒的治疗中,目前经研究发现,干扰素可促进被激活的星状细胞凋亡,干预肝细胞凋亡并减轻炎症程度[10-12]。
2中医药在HBV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肝纤维化属于中医“积聚”“胁痛”“黄疸”等范畴。
其病因病机多为湿热毒邪未清,肝郁、血热血瘀、脾肾阳虚等,最终致使气滞而致血瘀内结,病变脏器重要在肝脾两经,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肝郁脾虚,肝脾血瘀,久病及肾,其病理初期属实,久则虚实夹杂。
临床症状多以黄疸、纳差、右上腹不适等,可见舌下脉络迂曲,脉弦、涩等症。
2.1中医药单味药抗纤维化治疗效果明显如丹参、黄芪、鳖甲、木香等能有效改善肝微循环、保护肝细胞膜,促进沉积胶原的降解,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13-15]。
观察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药在抗乙肝后肝纤维化中的疗效。
方法:方案设计要求:从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且不论是有创的病理还是无创的(血清标记、评分与数学模型、放射影像(CT、MRI、B超、Fibroscan))至少有一项确诊为肝纤维化的的患者中,随机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对照组46例只抗病毒用恩替卡韦;观察组46例在服用恩替卡韦的基础上加服安络化纤丸。
观察二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均值(病理学、肝功能生化学、病毒学、血清标记、放射影像学)。
结果:12个月后两组患者PCRHBVDNA的阴转率均为10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肝生化功能等均有明显改善。
联合组患者不论是临床表现、肝功能生化、病理学(部分缺失)、血清标记(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肝纤维化、放射影像学(Fibroscan、、B超、CT、MRI)等多项指标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影像学(Fibroscan、或是B超、CT、MRI)、血清学(病理学缺失较多)分层分析比较提示,肝纤维化程度的改善更为明显(均P<0.05)。
结论: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组的抗肝纤维化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恩替卡韦组。
【关键词】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疗效【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4-0048-03我们在门诊或病房,经常遇到部分患者应用抗病毒药后,其病毒载量非常稳定的保持在监测下线,但患者的肝功能时有小幅度的波动,各种评估肝脏硬化的信息也提示病情在持续进展,有的甚至快速发展成肝硬化或失代偿。
为探索这类问题,我们回顾收治过的患者,预先设计筛选统计方案,按照方案要求的条件随机筛选出单纯抗病毒和联合抗纤维化两组患者的资料,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结果发现:将有强效快速的抗病毒药恩替卡韦(从源头抑制了肝纤维化形成的启动因子)与有高效抗纤维化作用的安络化纤丸(对已形成的纤维化病理结构,给以降解、消溶、逆转)强强联合。
抗纤维化单味中药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者:曹宇余江毅来源:《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2013年第06期摘要:中医药抗纤维化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而现代中医不仅要了解传统中药的功效,还要对单味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有更全面的了解,这样对于临床用药辨证治疗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将常用的治疗纤维化的中药从现代药理研究的角度作以综述。
关键词:抗纤维化;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纤维化类疾病严重影响了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寻找有效逆转纤维化药物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环节与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以其独特的疗效,在抗纤维化的研究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抗肝、肺、肾等脏器纤维化方面。
中医认为纤维化形成主要由气血壅滞、经络痹阻、痰湿搏结或三者相辅作用而成,治疗亦主要选用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清热散结类中药。
现就抗纤维化单味中药及其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活血化瘀类1.大黄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多年生植物的合称,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活血化瘀等功用。
近年来,大黄的抗纤维化作用得到深入的研究。
王艳春等证明大黄有效部位可下调慢性环孢素肾病模型大鼠CD68、Ⅲ型胶原和IV型胶原表达,表明其可通过抑制慢性环孢素肾病毒单核细胞浸润,减少细胞外基质产生,从而延缓慢性环孢素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病程。
黄娟等证明大黄提取的蒽醌类衍生物大黄酸具有抗炎、抗氧化及抗内毒素作用,明显减轻肾小管损害和间质纤维化,肾组织中TGF-β1,bFGF的表达显著减少,推测大黄酸可能通过下调TGF-β1和bFGF的表达,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2.丹参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药性微寒,味苦、无毒,归心、肝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用。
近几十年来的研究发现丹参有抑制胶原纤维的产生和促进纤维蛋白降解等药理作用。
丁红等发现丹参中的水溶性成分之一丹参酮IIA磺酸钠具有抑制小鼠成纤维细胞增殖,降低成纤维细胞内胶原合成率的作用。
桃红四物汤抗纤维化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作者:喻玉林文尚张敏轶张璋谢辉郭锦材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年第10期〔摘要〕桃红四物汤是中医学经典名方,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
近年来,其抗纤维化作用备受关注。
桃红四物汤具有抗肝纤维化、抗肾纤维化、抗肺纤维化、抗心肌纤维化及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作用。
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sma和mad相关蛋白(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sma-and mad-related protein, smads)信号通路、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ER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protein kinase B, PI3K/PKB)信号通路、炎症细胞因子及相关信号通路、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等途径进行干预。
桃红四物汤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抗纤维化作用,在纤维化疾病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对其抗纤维化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纤维化疾病治疗提供理论支持与借鉴。
〔关键词〕桃红四物汤;纤维化;作用机制;信号通路;基质金属蛋白酶〔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3.10.027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anti-fibrosis effects of Taohong Siwu Decoction and its mechanismYU Yulin1,2, WEN Shang1,2, ZHANG Minyi1,2, ZHANG Zhang1,2, XIEHui1,2*, GUO Jincai1,2*1.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China;2. Changsha Stomatological Hospital,Changsha, Hunan 410006, China〔Abstract〕 Taohong Siwu Decoction is a classic formula in Chinese medicine,which has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oxidant effects. In recent years, its anti-fibrosis effect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To be concrete, Taohong Siwu Decoction has the effects of fighting against hepatic fibrosis, renal fibrosis, pulmonary fibrosis, myocardial fibrosis, and oral submucosal fibrosis. The anti-fibrosis mechanism of action is mainly through the regulation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 and sma- and mad-related protein (smads) signaling pathways,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ERK),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protein kinase B (PI3K/PKB), 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related signaling pathways,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activity, and other pathways for intervention. To sum up, Taohong Siwu Decoction can play the anti-fibrosis role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and multiple targets, which has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fibrosis disease. The anti-fibrosis effects and mechanisms have thus been reviewed in this paper,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clinical fibrosis disease.〔Keywords〕 Taohong Siwu Decoction; fibrosis; mechanism of action; signaling pathway;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纤维化是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过度沉积为特征的慢性病理性过程,可发生在各种器官和组织中,以肝、肾、肺、心肌、黏膜最为常见[1]。
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19年版)1 概述肝纤维化是存在于大多数慢性肝脏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增生与沉积,从而导致肝脏组织结构异常改变,并影响肝脏正常生理功能,其本质是慢性肝病过程中的一种可逆的肝组织损伤过度修复反应,肝纤维化的持续存在,伴随正常肝实质细胞的坏死和凋亡,而ECM不断累积,肝实质逐步被ECM形成的瘢痕组织取代,最终形成肝硬化,甚至门静脉高压或肝癌的发生,导致肝衰竭[1]。
慢性肝病包括肝炎病毒、乙醇、药物与毒物、寄生虫、代谢和遗传、胆汁淤积、免疫异常等病因所致的病程超过半年的各种肝病。
因长期病因刺激、异常代谢及免疫炎性反应,可导致肝实质细胞的损伤,启动肝纤维化发生。
因此肝纤维化可见于大多数慢性肝脏疾病[2],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肝硬化,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与生命。
前瞻性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年发生率为2%~10%[3]。
因此积极治疗肝纤维化,使之逆转或延缓发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疾病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结果显示,西医学的病因治疗有助于抑制甚至逆转肝纤维化,例如长期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逆转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4]。
但是,针对病因治疗抗肝纤维化取效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抑制炎症,而肝纤维化的机制一旦启动往往呈主动进展,因此针对纤维组织增生与降解的抗肝纤维化治疗十分必要,是慢性肝病的重要治疗措施[5]。
对于缺乏针对病因治疗的慢性肝病,抗肝纤维化治疗作用则更为重要。
肝硬化是肝纤维化发展的结局,阻止或逆转肝纤维化是其基础治疗手段之一。
由于肝纤维化的病理机制复杂,是肝损伤后的机体整体参与的修复反应,针对单一靶标研发的药物在临床很难奏效,因此目前尚无疗效明确的化学药物或生物药物可供临床应用。
中医药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