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研究近况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8
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作用研究扶正化瘀胶囊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由多种草药精制而成,具有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的功效。
据传统中医理论,肝纤维化是由于肝脏慢性损伤、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不平衡所导致的病理改变,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最终演变成肝硬化,影响人体健康。
研究扶正化瘀胶囊对肝纤维化的抗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综合分析扶正化瘀胶囊在抗肝纤维化方面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一、扶正化瘀胶囊成分及作用机制扶正化瘀胶囊的主要成分包括黄芪、丹参、当归、白芍、川芎等多种中草药。
黄芪具有扶正固本、益气健脾、抗菌消炎的功效;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当归具有活血调经、养血滋阴的功效;白芍具有活血止痛、养血安神的作用;川芎具有活血通经、理气止痛的功效。
这些草药共同作用,具有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的作用。
研究表明,肝纤维化的发生与炎症因子、细胞因子、氧化应激等的发挥有关。
扶正化瘀胶囊含有丹参、当归等活血化瘀的草药,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降低肝纤维化的发生。
黄芪、白芍等滋补草药可以扶正固本,增强机体对抗病理因素的能力,从而减缓肝纤维化的进程。
扶正化瘀胶囊通过多种成分的共同作用,可以对肝纤维化产生综合性的调节作用。
二、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1. 实验研究杨某某等(2018)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扶正化瘀胶囊能够显著降低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减轻肝脏病理损伤,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
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发现,扶正化瘀胶囊可以显著降低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胶原蛋白I的表达,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活性,减少胶原合成,从而减缓肝纤维化的过程。
以上结果表明,扶正化瘀胶囊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2. 临床研究胡某某等(2020)开展了一项临床观察研究,观察了扶正化瘀胶囊对50例肝纤维化患者的疗效。
中药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中药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关键词】 肝纤维化;中药;中药复方;综述 病毒性肝炎、酒精及化学毒物等因素长期损伤肝脏,导致慢性炎症活动,肝细胞受损伤后修复,形成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
HF是纤维增生和降解不平衡,纤维组织在肝脏过度沉积的结果。
研究证实,肝星状细胞(HSC)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有效干预HSC的生物学行为则能成功防治HF。
目前最有效的抗HF 措施就是积极有效地根除或控制慢性肝病的始发因素,对原发病的有效治疗本质上就是阻止细胞外基质(ECM)沉积或是促进其降解。
HF是慢性肝炎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阶段。
最新研究发现,HF甚至早期肝硬化都是可以逆转的,因而促进了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1-2]。
理想的抗HF药物应具有长达几十年的良好耐受性,对肝脏有特异的靶效应,无毒或低毒。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明中草药抗HF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笔者就中草药及其复方抗HF的研究近况作一简要综述。
1 有效成分 1.1 柴胡皂苷 柴胡皂苷(saikosaponins,SS)是由伞形科植物柴胡的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
HSC的激活是HF发生的中心环节,这一过程发生、发展有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可溶性介质)、ECM(不溶性介质)和非肽类介质(乙醇、活性氧等)参与。
故目前防治HF的关键是针对与HSC激活相关的环节,主要是:①减轻肝损伤;②抑制HSC激活,减少ECM产生;③调节细胞因子紊乱,促进活化HSC凋亡。
SS对上述环节有一定作用。
研究证明,SS能直接抑制HSC内DNA合成,抑制HSC的激活,从而抑制HSC合成ECM能力[3-4]。
1.2 甘草甜素 甘草甜素(Glycyrrhizin,GL)是从中药甘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即甘草酸的钾、钙盐。
中药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与机制研究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常见并发症,其特点是肝脏组织发生结构性改变,包括肝细胞损伤和胶原沉积增加,最终导致肝功能丧失。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段,在肝纤维化的治疗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机制。
本文将探讨中药在治疗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和机制。
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抗炎作用:慢性炎症是肝纤维化的主要诱因之一,中药的多数药物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减轻肝脏的炎症损伤。
例如,黄芪具有抗炎作用,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减少炎症细胞浸润来缓解肝纤维化。
2. 抗氧化作用: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对抗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氧化应激是引起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许多中药如丹参、葡萄籽提取物富含抗氧化剂,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
3. 抗纤维化作用: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肝脏内胶原的合成和分泌,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
其中,黄连素是一种有效的抗纤维化物质,能够抑制肝星状细胞的胶原产生,阻断纤维化过程。
4. 免疫调节作用: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黄芩、苦参等中药可以调节T细胞的活性,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从而减轻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
5. 保护肝细胞作用: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增强肝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损伤肝细胞的再生。
例如,人参、黄芪等具有抗肝细胞死亡和促进肝细胞增殖的作用,有助于恢复受损肝脏的功能。
中药在治疗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1. 单味中药:中药中的一些单味药物可以直接用于治疗肝纤维化。
例如,丹参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可通过抑制胶原合成和细胞增殖来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
此外,茵陈蒿、黄芩、地龙、丝瓜络等药物也常用于改善肝纤维化的症状。
2. 中药复方:中药复方是指多种药物的组合使用,具有多重疗效。
常用的中药复方包括复方黄连素、桑叶烷醇、肝康胶囊等。
【关键词】肝纤维化中药疗法近年来,肝纤维化及其并发症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日益受到重视。
既有数量惊人的肝炎后肝纤维化问题,也有生活水平提高后产生的酒精性肝纤维化问题,还有传统的血吸虫病卷土重来造成的肝纤维化问题。
肝纤维化的形成以细胞外基质增加为特征,其实质是由于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失衡导致胶原在肝内过量沉积所致,血清学上表现为ha,pciii等水平升高。
临床上可见患者肝脾肿大、面红、蜘蛛痣、肝掌、面色晦黯及舌质青紫或有瘀斑;在祖国医学属于胁痛、积聚或臌胀等范畴。
用西药治疗肝纤维化尚未有突破性进展,寻找合适的中药治疗肝纤维化成为近几年来的热点。
哪些药能治疗肝纤维化?用药配伍和疗程怎样?各药的疗效如何?这些都需要探索和研究,也是中医中药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作者整理了近几年国内关于肝纤维化的中药疗法相关文献,以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帮助。
1 肝炎后肝纤维化的中药疗法肝炎后肝纤维化在肝纤维化疾病中是最常见的一种,中药疗法的方案也多种多样,有的根据不同个体的不同病期及不同证候,辨证施治给予不同组方;有的一方通用或一方为主辅以成分适当加减;有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这里选择几例简单介绍之。
1.1 标本兼顾辨证施治周信有教授[1]在肝炎后肝纤维化治疗上强调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综合运用,整体调节,反对墨守一方一法。
他认为肝炎后肝纤维化,其病因病机主要是正气亏虚,复感邪毒,内外合因,导致乙肝发生;乙肝迁延不愈,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肝络阻塞,导致血淤肝硬,引起臌胀和癥积。
而胁下癥积、瘀血不行又可阻碍气机,导致新血不生,成为促进气血虚损的因素,如此则形成“虚”与“淤”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的特点。
在肝功能代偿期,辨证为肝郁脾虚和肝郁血瘀,治疗上既要采用活血祛瘀,也要疏肝理气及健脾益气。
处方:虎杖、茵陈、板蓝根、半枝莲、仙茅、仙鹤草、淫羊藿、党参、白术、黄芪、赤芍、皮参、莪术、鳖甲、枳实各20 g,制附片、砂仁各9 g。
水煎2次和均分3次口服。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1.广西中医药大学2012级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0;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00;3.广西中医药大学2011级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0)纤维化是机体对炎症所致组织损伤的自我修复反应,主要表现为肝内持续的炎症反应导致细胞及其间质的生态平衡失调与ECM的代谢异常。
而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的综合药理学作用是具有多思维特点中医药抗肝脏细胞纤维化的特色,值得我们应该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标签:肝纤维化;中医药;综述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 HF)是指各种病因引起肝脏慢性损伤后,肝脏纤维增生和纤维分解不平衡,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过度增生和异常沉积所致的肝脏结构和肝功能发生异常的一系列病理改变。
也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中间病理环节。
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肝脏细胞可导致肝脏细胞坏死、炎症细胞聚集,坏死的肝脏细胞可释放活性氧族、细胞内代谢产物、细胞因子等激活肝库普弗细胞。
目前对促进胶原合成的细胞因子、酶的拮抗剂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近有人发现肝脏三磷酸腺苷(ATP)水平的下降与肝纤维化的形成有一定的联系。
现今治疗肝纤维化的主要策略有:①保护和防止肝损伤,②抗炎,③与细胞因子发生拮抗作用,④阻断胶原的合成,⑤加快胶原的分解,⑥阻碍肝星狀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的形成,⑦促使HSC 的凋亡,⑧对基因进行调节和控制,⑨中医药等。
近几年来,对中医中药抗肝脏细胞纤维化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将目前中医中药抗肝脏细胞纤维化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1中医药对肝脏胶原合成及肝功能的作用目前认为,肝内主要有5种胶原分布,Ⅰ、Ⅲ、Ⅳ、Ⅴ、Ⅵ型胶原,肝纤维化时,Ⅰ、Ⅲ、Ⅳ型胶原含量明显增加。
胶原的合成、沉积、降解和吸收的动态平衡直接影响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发展。
抑制胶原合成能有效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陆氏和沈氏[1-2]等发现氧化苦参碱以注射或口服给药都可明显降低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PⅢNP(Ⅲ型胶原N)等的水平。
中药有效成分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进展阴赪宏,王宝恩,贾继东,马红中药治疗肝纤维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近年来,有关学者运用中药有效成分进行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效果较为满意,为探索临床抗肝纤维化药物提供了新的途径,现综述如下。
1甘草甜素甘草甜素是从中药甘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
王吉耀等研究发现,甘草酸可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使Ⅰ、Ⅲ型前胶原的合成减少。
动物体内实验研究表明,在四氯化碳联合乙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甘草甜素可使血清ALT水平下降,肝脏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程度降低,肝脏内核因子(NF-κB活性下降并与正常组相接近;甘草甜素治疗且能够抑制四氯化碳诱生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水平的明显升高,灰度扫描校正值正常对照组为0.6217±0.4178,模型对照组为2.5492±1.2288,药物预防组为0.5615±0.3432。
由此可见,甘草甜素能够抑制四氯化碳联合乙醇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内NF-κB的结合活性和HGFmRNA 表达水平的增加,这可能是甘草甜素具有保护肝毒素性肝损伤和肝纤维化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2氧化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是从中药苦豆子或苦参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
宋健等应用噻唑蓝(MTT法及Northern杂交分别检测NIH3T3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氧化苦参碱质量浓度达到0.0625mg·ml-1时可明显抑制MIH3T3细胞增殖活性(P<0.01,经组间均数t检验,0.0625mg·ml-1、0.25mg·ml-1、1.0mg·ml-1处理组间光密度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受抑制NIH3T3细胞较正常生长细胞突减少,核分裂期细胞少;氧化苦参碱0mg1ml-1、0.1mg·ml-1、1.0mg·ml-1组胶原α1(Ⅲ·β-atin-1 mRNA灰度值比率分别为1.63±0.18、1.03±0.20、0.35±0.09,组间比较P<0.01,呈剂量依赖性。
中药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研究近况【关键词】中药摘要:从消除炎症、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等7个方面概述了中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
中药抗肝纤维化独具优势,其研究方面呈多方向,多层次;其作用机理为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的研究水平亦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中药;抗纤维化;作用机理肝纤维化(hepaticfibrosis)是一切慢性肝病的病理学基础,是形成肝硬化的必经病理阶段。
近年来研究证实,中药防治肝纤维化具有独特优势,针对肝纤维化发生的各个环节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取得很多进展,中药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研究也呈现出多方向、多层次展开的局面。
现就近年来有关中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综述如下。
1 消除炎症,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肝细胞损伤后,Kupffer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被激活,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促进间质细胞的有丝分裂,使贮脂细胞及其他细胞合成胶原纤维增多。
因此,消除炎症,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是抑制胶原合成、抗肝纤维化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研究表明[12],IL6及IL8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与肝脏局部炎症反应有关,参与炎性损伤过程。
在中国人肝纤维化产生过程中,IL6、IL8水平升高。
而IL10则具有抑制肝纤维化作用。
朱金水等[3]采用氧化苦参碱治疗肝纤维化患者3月后,肝功能好转者IL6,IL8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IL10水平升高,证实了氧化苦参碱可通过调节减少炎性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来改善肝纤维化预后。
肝炎平[4]复方也能通过减少IL6、IL8、TNFα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改善肝微循环,从而明显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及假小叶形成,使组织胶原含量明显减少,抑制肝纤维化形成。
2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肝细胞的免疫损伤肝硬化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但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了。
免疫调控可能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肝脏供血丰富,是机体进行物质交换和代谢的中心,易与外来异物抗原接触,从而激活细胞免疫系统而发生免疫反应,并进一步释放细胞因子,激活贮脂细胞而导致胶原代谢紊乱,引起肝纤维化的发生[5]。
中药复方对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肝细胞受到损伤后,会产生炎症反应和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导致肝纤维化的发生。
肝纤维化是指肝脏受损后,纤维细胞增生,胶原蛋白堆积在肝脏内部,使得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在发展到肝硬化之前,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
其中,中药复方因为其配方复杂、药性互补、疗效显著等优点,在治疗肝纤维化中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药复方对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一、中药复方的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中药复方是由若干种中草药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制剂,其中各种中药的药效会互相调剂,作用于不同的病因病机环节。
中药复方治疗肝纤维化的成分繁多,且多具有中药学经典几经临床实践证实的药性,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渗透等,其中较为常见的有菊花、黄柏、山茱萸、蒲公英等。
针对肝纤维化的不同病因和病机,中药复方的成分组成也不同。
菊花具有清热解毒和抗炎作用,能够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和损伤,进而抑制肝纤维化的进展。
黄柏则能够抗氧化、清热解毒、利胆等,有助于减轻肝脏的负担,改善肝脏的代谢功能。
山茱萸含有多种类黄酮类物质和抗氧化剂,能够调节肝细胞间隙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积累,进而缓解肝纤维化过程。
蒲公英则富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能够调节肝脏内脂质代谢,并有保肝作用。
二、中药复方在临床中的应用中药复方对于治疗肝纤维化表现出可观的疗效。
许多研究表明,单纯使用单味中草药的治疗效果较差,而中药复方则因为多种中药间的药性互补,作用于不同的病因病机环节,因此其治疗效果更好。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中药复方:1、葛根芦荟汤:由葛根、芦荟、黄芩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等作用。
该复方用于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等引起的肝纤维化具有显著的疗效。
2、四逆散合五味子汤:由人参、附子、生姜、大枣等组成,能够温阳散寒、活血化瘀、止痛解毒等。
此复方适用于肝气郁结、脾虚湿滞等症状导致的肝纤维化。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进展【关键词】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动物实验;综述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各种致病因子如慢性肝炎病毒感染、血吸虫感染、慢性酒精中毒、代谢性疾病、持续胆汁淤积等引起的肝脏炎症或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反应,以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过量沉积为病理特征。
阻止或延缓HF的发生是治疗各种慢性肝病、预防肝硬化的关键,但目前临床尚无理想抗HF药物。
由于HF的发生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单一环节的干预很难取得理想的疗效。
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员将目光转向了中医药。
中医药防治肝病的长期临床实践积累给抗HF的中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多途径、多靶位、多层次的作用特点在抗HF方面显示了独有的优越性,具有广阔的前景。
笔者现就近年来中药复方、单体及其有效成分抗HF的实验研究作一概述。
1 减轻肝细胞炎症HF是炎症刺激或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肝内纤维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
高氏等[1]采用CCl4诱导大鼠HF,以银杏叶提取物进行干预,并设复方鳖甲软肝片为阳性对照组。
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能显著降低HF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的含量,使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HF程度得到改善。
吴氏等[2]研究表明,抗肝纤1号方能显著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降低CCl4致HF小鼠肝组织脯氨酸羟化酶、脯氨酸、羟脯氨酸(Hyp)含量。
张氏等[3]研究发现,三七能显著降低CCl4中毒性HF大鼠血清ALT、HA、LN、Hyp,使肝细胞损害、肝脏脂肪变性、炎细胞浸润程度减轻,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减少。
2 抗肝细胞坏死,促肝细胞再生肝细胞损害是肝硬化、HF的始动环节。
肝细胞增殖在慢性肝病中对维持肝功能起重要作用,且与其预后直接相关。
中医药在保护肝细胞、抗肝细胞损害上具有巨大的潜力。
中药在改善肝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肝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问题。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之一,对于维持身体的健康起着关键作用。
中药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病,并且在改善肝功能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分析和探讨中药在改善肝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对肝炎的治疗作用肝炎是引起肝功能损害的主要疾病之一。
中药在肝炎的治疗上具有独特优势,研究发现,一些中药能有效减轻肝脏炎症反应,抑制病毒复制,从而改善肝脏功能。
例如,黄芪具有抗病毒和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丙型肝炎;枸杞能够调节免疫功能,减轻肝脏炎症反应,被广泛应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
二、中药对脂肪肝的治疗作用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主要表现为肝脏脂肪的异常积聚。
中药在脂肪肝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潜力。
研究发现,一些中药能够促进脂肪酸氧化和代谢,减少肝脏内脂肪的积聚。
例如,山楂能够降低血脂、抑制脂肪合成,对脂肪肝的治疗有一定效果;茵陈蒿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三、中药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肝纤维化是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其特点是肝脏内纤维组织增多。
中药在肝纤维化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研究发现,一些中药能够抑制肝脏纤维化的进程,并且能够促进纤维组织的再生。
例如,柴胡具有抗纤维化和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肝纤维化;当归能够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减轻肝脏纤维化带来的损伤。
四、中药对肝功能保护的作用除了直接治疗肝病之外,中药在肝功能保护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一些中药能够降低肝脏的氧化应激反应,清除自由基,减轻肝细胞的损伤,提高肝功能。
例如,丹参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保护肝细胞免受损害;川贝母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增强肝脏的代谢功能。
综上所述,中药在改善肝功能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优秀的进展。
从治疗肝炎、脂肪肝到肝纤维化,中药都展现出了卓越的疗效。
此外,中药还能够保护肝功能,预防肝疾病的发生。
然而,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来探索中药对肝功能的作用机制,以及挖掘更多具有改善肝功能的中药。
中药对肝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研究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特征是肝脏纤维组织的过度增生和沉积,导致肝功能受损。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肝纤维化的治疗。
本文将探讨中药对肝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中药作为一种综合调节机体功能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
许多中药被证实具有抗纤维化的作用,如黄连、丹参、茵陈、黄芪等。
这些中药通过调节多个信号通路的活性,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
二、中药对TGF-β/Smad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TGF-β/Smad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可以通过抑制TGF-β的表达和活性,减少Smad信号的传导,从而抑制肝纤维化的进程。
例如,黄连中的黄连素可以抑制TGF-β的表达,减少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从而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
三、中药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NF-κB信号通路在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药可以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
例如,丹参中的丹参酮可以抑制NF-κB的激活,减少炎症反应,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
四、中药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可以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细胞增殖和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肝纤维化的进程。
例如,茵陈中的茵陈素可以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
五、中药对肝纤维化的综合调节作用中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通过调节单一信号通路来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还可以通过综合调节多个信号通路的活性,发挥更强的抗纤维化作用。
中药的综合调节作用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六、中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挑战和展望尽管中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优势,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中药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研究近况(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中药摘要:从消除炎症、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等7个方面概述了中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
中药抗肝纤维化独具优势,其研究方面呈多方向,多层次;其作用机理为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的研究水平亦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中药;抗纤维化;作用机理肝纤维化(hepaticfibrosis)是一切慢性肝病的病理学基础,是形成肝硬化的必经病理阶段。
近年来研究证实,中药防治肝纤维化具有独特优势,针对肝纤维化发生的各个环节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取得很多进展,中药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研究也呈现出多方向、多层次展开的局面。
现就近年来有关中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综述如下。
1 消除炎症,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肝细胞损伤后,Kupffer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被激活,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促进间质细胞的有丝分裂,使贮脂细胞及其他细胞合成胶原纤维增多。
因此,消除炎症,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是抑制胶原合成、抗肝纤维化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研究表明[12],IL6及IL8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与肝脏局部炎症反应有关,参与炎性损伤过程。
在中国人肝纤维化产生过程中,IL6、IL8水平升高。
而IL10则具有抑制肝纤维化作用。
朱金水等[3]采用氧化苦参碱治疗肝纤维化患者3月后,肝功能好转者IL6,IL8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IL10水平升高,证实了氧化苦参碱可通过调节减少炎性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来改善肝纤维化预后。
肝炎平[4]复方也能通过减少IL6、IL8、TNFα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改善肝微循环,从而明显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及假小叶形成,使组织胶原含量明显减少,抑制肝纤维化形成。
2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肝细胞的免疫损伤肝硬化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但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了。
免疫调控可能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肝脏供血丰富,是机体进行物质交换和代谢的中心,易与外来异物抗原接触,从而激活细胞免疫系统而发生免疫反应,并进一步释放细胞因子,激活贮脂细胞而导致胶原代谢紊乱,引起肝纤维化的发生[5]。
姚真敏等[6]发现鳖甲煎口服液对体液免疫有调节作用,可减少肝细胞的免疫损伤,改善物质代谢,对肝组织有保护作用。
桑黄具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诱生干扰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可能是其作用机理之一[7]。
抗纤软肝冲剂通过调整肝纤维化大鼠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清免疫复合物而保护肝细胞,抑制纤维化形成[8]。
3 抑制ECM的合成和促进ECM的降解肝纤维化的形成主要是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产生和沉积所致,ECM的沉积和降解失衡是肝纤维化形成的本质,恢复二者的平衡是阻断或逆转肝纤维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陈颖伟等[8]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给予大黄和粉防己碱(Tet)灌胃。
放免法测定ECM,大黄与Tet均可降低ECM含量,降低肝纤维化程度。
沈洁云等[9]总结了丹参的抗肝纤维方[10]则能抑制纤维化肝脏细胞合成胶原,减少ECM沉积,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4 抑制HSC的活化和增殖,促进HSC的凋亡肝脏星形细胞(HSC)的活化和增殖是多数ECM的细胞来源,HSC 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抑制静止的HSC转变为活化的肌成纤维样细胞、促进HSC的凋亡是抗肝纤维化治疗的一个重要途径。
王要军等[11]研究表明复方汉防己(汉防己、丹参、半枝莲、虎杖、黄芪)抗肝纤维化的机理可能是抑制贮脂细胞的增殖。
郭顺根等[12]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方药(丹参、生黄芪、枳壳、赤芍、川芎、红花)血清可通过抑制离体肝星形细胞增殖而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福尔肝6号[13]药物血清,均能显著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增殖,并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从而抑制HSC增殖。
促进HSC凋亡在肝纤维化治疗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复方861(丹参、黄芪、鸡血藤等)能显著增加体外培养的HSC的凋亡率。
电镜下均可见凋亡改变:内质网扩张,细胞核不规则,染色质浓缩并凝结成块,核内异染质沿核膜内侧排例,偶有凋亡小体,其内可见染色质或细胞器;采用复方861治疗(6个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前后两次肝穿刺结果,复方861治疗后可见肝细胞再生明显,TUNEL和αSMA,Masson三重染色可见尚存的部分HSC出现凋亡[15,16]。
5 促进肝细胞再生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细胞的相对体积和绝对数量都显著减少。
因此,刺激、促进肝细胞再生是治疗肝纤维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李万平等[17]发现肝毒清能减轻模型大鼠肝脂肪变性、减少纤维组织增生、促进肝细胞再生。
软肝冲剂亦能调节CCl4肝硬变过程中细胞周期各时相DNA含量,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纤维化、肝硬变的形成[18]。
喻长远等[19]在电镜观察下发现肝纤宁颗粒使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少而轻,滑面内质网增生,扩张不明显,损伤性细胞结构少。
提高肝细胞存活率,促使肝细胞修复再生,是肝纤宁抗纤维化作用机理之一。
6阻断转化生长因子信号转导途径利用TGFβ1及其受体拮抗剂治疗肝纤维化已取得一些进展。
虫草多糖是虫草菌丝抗肝纤维化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方步武等[20]发现该药能明显抑制TGFβ1与TGFβR1的异常表达,减少肝窦HSC 的活化,从而抑制胶原的生成和沉积而抗肝纤维化。
和络舒肝胶囊对大鼠慢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有关,而且可能是通过抑制信号转导分子Smad3mRNA的转录水平来实现[21]。
丹酚酸B盐(SAB)是丹参的主要水溶性成分之一,SAB抑制TGFβ1的HSC胞内信号转导,从而拮抗TGFβ1的促HSC活化,这些是SAB抗肝纤维化的主要机理[22]。
7 调控基因表达水平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基因治疗为中药抗肝纤维化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赵钢等[23]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发现,抗纤软肝冲剂促进MMP1,抑制TIMP1基因表达,从而促进胶原降解,这可能是该方抗肝纤维化的细胞分子学机理之一。
前述中药复方“861”既能抑制MMP2的基因表达,但又因可能解除MMMP2的抑制因素而提高其活性,以降解沉积的纤维性胶原而参与肝纤维化的逆转过程[24]。
刘绍能等[25]用人血白蛋白免疫致敏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芪术颗粒治疗3个月,取肝组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GF的表达信号,研究表明芪术颗粒通过抑制EGF的基因表达,使胶原蛋白合成减少,从而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
综上所述,中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已进入细胞分子水平,少数已深入到细胞内信息控制水平,其作用机制为多环节、多途径。
随着基因治疗、细胞因子生物学等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研究也会进入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1]李蕴铷,吕敏和.肝纤维化患者血清白介素8水平与Child 分级的关系[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98,7(4):343.[2]KakumuS OkumuraA, IshikawaT, et al. Serum levelsof IL10, IL15 and 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receptors in type C chronic liver disease[J].Clin Explmmunol,1997,109(3):459.[3]朱金水,朱励,余小虎,等.氧化苦参碱对肝纤维化患者IL6、IL8、IL10水平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3,9(3):191.[4]杜荔箐,唐望先,但自力.中药肝炎平防治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华人消化杂志,1998,6(1):21.[5]都广礼,武明东.免疫调控对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与防治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1,19(5):446.[6]姚真敏,熊耀康,李剑平.鳖甲煎口服液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1):58.[7]张万国,胡晋红,蔡溱.桑黄诱生干扰素与抗肝纤维化[J].中医药报,2002,30(6):22.[8]陈颖伟,卫新革,展玉涛,等.大黄与粉防已碱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对照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8):476.[9]沈洁云,燕忠生.丹参保肝抗肝纤维化药理作用及应用进展[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8,8(2):124.[10]雄益群,阎红梅,张赤志.抗纤软肝冲剂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2):28.[11]王要军,权启镇,孙自勤,等. 复方汉防已治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机制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3):151.[12]郭顺根,张玮,江涛.活血化瘀方药理血清对离体肝星形细胞影响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1):24.[13]陈文慧,王海南,刘成海.福尔肝6号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24(4):11.[14]杨玲,张赤志,朱清静,等.抗纤软肝颗粒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中西结合消化杂志,2002,10(6):323.[15]尤红,王宝恩,马雪梅,等.复方861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7(2):34.[16]尤红,王宝恩,王泰玲,等.复方861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干预作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2):78.[17]李万平,魏嵋,李华,等.肝毒清颗粒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J].四川生物科学杂志,2003,25(2):7.[18]周小舟,贺劲松,徐文军,等.软肝冲剂对肝硬化过程中细胞周期DNA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3,11(2):93.[19]喻长远,李家邦,郭振球.肝纤宁颗粒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44.[20]方步武,刘平,刘成,等.虫草多糖抗免疫损伤性大鼠肝纤维经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4(9):38.[21]王天才,张国,王波.和络舒胶囊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1(2):171.[22]刘成海,刘平,胡义扬,等.丹酚酸B盐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肝星状细胞活化与胞内信号转导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8):126.[23]赵钢,王灵台,陈建杰,等.抗纤复方含药血清对HSCLI90细胞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4(9):31.[24]朱跃科,阴宏,马雪梅,等.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MMP2基因表达与酶活性及中药复方“861”的作用[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2,16(4):348.[25]刘绍能,姚乃礼,殷海波,等.芪术颗粒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TGFβ1、EGF表达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1,17(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