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影像技术分册)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65 MB
- 文档页数:49
凉州医院医院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规范【适应证】1、任何原因造成得心脏停搏应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2.对心脏停搏得判断包括病人意识丧失,没有运动或对刺激无反应。
【禁忌症】1、相对禁忌证有严重得胸廓畸形,张力性气胸,多发性肋骨骨折,心包填塞,胸主动脉瘤破裂。
2.凡就是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如晚期癌症等。
【操作方法及程序】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2。
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启动急救反应程序,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与简易呼吸器、面罩。
3、检查颈动脉搏动,无颈动脉搏动4。
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头侧膝部外缘与患者肩头平齐、5、建立人工循环: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胸外心脏按压方法:(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4)按压频率100次/分;(5)按压深度至少为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得中断,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比为1:1。
6、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胸外按压过程中由助手完成、7。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8、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立即指示助手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P导联监护位置,选手安放除颤电极板显示心律为“室颤”。
9。
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10。
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11、选手指示助手充电200焦耳,助手按动除颤器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除颤能量选择: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波用150~200J、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
断方法。
它具有以下特点:)可直视人体内组织器官和病灶。
骨骼、消化道等体内组织器官,还可以看到病变形态特点、位置、大小、形状、毗邻关系等。
无创伤的观察活体器官的功能。
对活体器官的形态与功能进行观察,线造影检查。
线检查的PACS系统及远程会诊的实现做出贡献。
线检查同时是一种有辐射损伤的检查方法。
因此,线检查的应用范围线检查可以应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
但其选择应考虑以下原则:)受检查部位应具有对比条件。
)检查必须安全,不危及病人生命,不发生严重后果。
)根据病情、临床需要及适应症选择最恰当的检查方法,采取最优首线检查的限度)病变密度的限制。
如脓胸、血胸在线检查。
)发育方面的限制。
人体某些部位的检查与年龄发育有关。
如副鼻窦线检查方法线检查方法分三大类,普通线特殊检查。
线透视检查优点:可转动病人体位,改变方向观察;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可立即得出结论。
缺点:影像对比度、清晰度差,难以分辨密度或厚度差异较小的器官,以及密度或厚度较大的部位;缺乏客观记录也是重要缺点。
同时,透视检查的辐线摄影检查优点:成像清晰,对比度良好;密度、厚度小的部位能得到显示;有客观记录。
缺点:每一幅照片只是一幅相对的影像,要建立立体概念需要相互垂直的两个方法摄影;对功能观察不及透视;费用高。
线造影检查人体组织有相当部分只依靠自身的密度、厚度、原子序数的差异不能在普通摄影检查中显示。
此时,可将原子序数高于或低于该组织结构的物质引入器造影检查方式有直接引入和间接引入两种方法。
直接引入法包括口服法、灌注法、穿刺注入法。
间接引入法有吸收法两种。
线特殊检查在普通检查的基础上,利用特殊的检查装置,使受检部位显示出普通检查不能获得的影像,此称特殊检查。
线摄影体位线影像线诊断的依据。
然而,显示,它们相互重叠、干扰。
为了对被照体形态的变化及其性质有一个较全面同的特殊方向。
体位选择的价值在于被检部位或病变的显示。
病变的发现与显示取决于两点:·具有使病变显示出来的对比度。
临床影像科操作规范制度1. 前言本操作规范旨在规范临床影像科的工作流程,提高医院临床影像科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医学影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权益。
2. 负责人及职责2.1 临床影像科设有科长和副科长两名负责人,负责科室的日常管理和运营。
2.2 科长负责与其他科室的协调沟通、订立科室发展计划和工作目标、组织技术培训和人员招聘等工作。
2.3 副科长帮助科长开展各项工作并负责人员的考勤、培训和绩效评估等工作。
3. 操作规范3.1 临床影像设备操作3.1.1 临床影像科人员在操作任何影像设备之前,必需接受相关设备的培训,了解设备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并具备相关证书。
3.1.2 每次使用影像设备之前,必需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准备充分。
3.1.3 在操作影像设备过程中,必需依照操作手册和流程要求进行操作,严禁擅自修改设备设置。
3.1.4 操作完毕后,必需及时关闭设备,做好设备的维护和清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2 影像数据管理3.2.1 影像科工作人员必需严格遵守患者隐私保护法律法规,确保患者个人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3.2.2 影像科工作人员在处理患者影像数据时,必需遵守相关操作规范,包含但不限于:正确标记患者信息、确保数据完整性、规范命名和存储文件等。
3.2.3 影像数据的备份和存储必需依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恢复性。
3.2.4 影像数据的传输必需采用安全加密的方式,防止数据泄露和窜改。
3.3 影像检查操作3.3.1 影像检查前,影像科工作人员必需核对患者身份,确认患者与检查单上的信息全都,并记录核对结果。
3.3.2 影像检查过程中,必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3.3 影像科工作人员在为患者做影像检查时,必需依据医嘱执行,不得进行无医嘱的检查。
3.3.4 影像检查后,必需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记录和报告,确保医生能够及时取得到检查结果。
3.4 质量掌控和质量保证3.4.1 影像科工作人员必需严格遵守质量掌控标准,保证影像质量的准确性和清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