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种澄清剂的基本信息_2014-02-26_22-17-50_3E00

三种澄清剂的基本信息_2014-02-26_22-17-50_3E00

三种澄清剂的基本信息_2014-02-26_22-17-50_3E00
三种澄清剂的基本信息_2014-02-26_22-17-50_3E00

三种澄清剂的基本信息

1.壳聚糖

属天然阳离子絮凝剂,无毒无味,可生物降解,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成分:其分子结构与纤维素相似,当溶解于稀酸溶液中时,溶液中的氢离子即与壳聚糖分子中的氨基相结合形成带正电荷的分子,

原理:此分子可以与药液中带负电荷的纤维素单宁、粘液质等杂质以及带负电荷的细菌结合,形成沉淀而被除去,达到澄清的目的。

用量:一般壳聚糖的加入量为浸膏的3/万(即30ppm),作用温度为40~50℃。优点:壳聚糖澄清剂用于单味中药水煎液的精制能有效地保留成分,与醇沉法比,能明显提高多糖和有机酸的含量,但并不是对所有成分都适用。

缺点:另有文献报道,壳聚糖对紫菀石油醚提取液中的某些成分、大青叶中靛玉红等脂溶性成分的提出有影响。含淀粉较多的中成药不宜用壳聚糖作澄清剂,否则会引起澄明度不合格。

总结:壳聚糖是一种新型澄清剂,澄清效果肯定,成本低,产品稳定性好,无毒副作用

2.101果汁澄清剂

成分:一种新型的食用果汁澄清剂(主要成分是变性淀粉),来源于食用级原料,为水溶性胶状物质。

原理:其澄清原理是通过吸附与聚凝双重作用,使得药液中大分子杂质快速聚凝沉淀,上清液与渣滓分离,从而达到澄清的目的。由于其本身可随沉淀物一同沉降而被弃去,故不会在药液中引入新的物质。因其属于水溶性胶状物质,故在水中分散的速度较慢,

用量:一般应先配成5%水溶液使用。中药提取液添加量一般为2%~20%。

优点:用101果汁澄清剂对中药复方提取液进行处理,发现药液中的混悬杂质基本能被除去,能使口服液的内在质量及外观澄明度等达到质量标准。101果汁澄清剂可完整地保留药液原有效成分及口味,可将中药药液中的混悬的杂质基本沉淀完全。101果汁澄清剂的成分均为食用级原料,经毒性实验证明安全无毒。

缺点:尚未见到其使用局限性的报道。

3.ZTC1+1天然澄清剂是一种新型的食品添加剂

成分:由A、B两组分组成。

原理:其澄清原理是第一组分加入后,在不同的可溶性大分子之间“架桥”连接使分子迅速增大。第二组分在第一组分所形成的复合物的基础上再“架桥”,使絮状物尽快形成沉淀以便除去。通常第二组分的加入量为第一组分的一半,才可以保证第二组分的作用完全,并在溶液中不残留。

优点:从指标成分、工艺稳定性和药理学方面与水提醇沉法比较,结果表明其可较好保留有效指标成分,完全可替代水提醇沉法。但应注意,制备中草药注射剂时最好配合乙醇沉淀工艺,两者互补效果更佳。用澄清法制得的清热口服液的有效率达93.3%,高于乙醇法的86.7%,并且发现配合高速离心机与pH调整法,比单用澄清剂处理的样品澄清度高。

缺点:使用局限性尚无报道。

总结:ZTC1+1天然澄清剂属于食品添加剂,安全无毒,是人工合成絮凝剂的理想代用品,且澄清速度快,保留成分更多,在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及增强制剂的稳定性方面优于水提醇沉法。

4.三种天然澄清剂的比较

目前,中药精制中采用的三种天然澄清剂虽均利用吸附澄清的原理起作用,但也有各自的特点与适用对象。

从组成看,壳聚糖澄清剂是单一成分;101果汁澄清剂是复合成分,包括助剂,澄清剂两部分;ZTC1+1天然澄清剂是复合成分,包括A,B两组分。

从澄清效果看:三种天然澄清剂的澄清效果并不一样,处理含淀粉较多的药液、制备对澄明度要求高的药剂如注射剂、口服液时,壳聚糖、ZTC1+1天然澄清剂最好配合其他精制方法才能达到要求。

从对有效成分的影响看:壳聚糖、101果汁澄清剂对中药某些成分有影响。在具体应用时:还应考虑其对某些有效成分提出量的影响,不宜盲目使用到所有品种上。

从用量上看,壳聚糖和101果汁澄清剂在药液中含量以10%较宜,用量小,价格便宜,适合生产上大量使用;ZTC1+1澄清剂在药液中的含量为30%~50%,因其用量大,相比之下,显得价格较贵,不宜在生产中大量使用。

天然吸附澄清剂在保留药液中的高分子物质、多糖及可溶性固体物方面优于传统的水提醇沉法,具有有效、简便、成本低、增强稳定性的优点,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但其澄清效果还有待加强。

信息技术(心得)之信息技术课堂感想

信息技术论文之信息技术课堂感想 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学生中却普遍存在“喜欢玩电脑,不喜欢上计算机课”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常会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聊天或游戏很感兴趣,但对上课或完成作业不感兴趣。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这就要要求我们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整合在一起,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破传统教育的观念和教学思想,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积极研究、探索和实践,使自己在思想上、教育教学上得到提高。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了以下的几种教学模式,并取得可观效果。 1、边讲边练我认为,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难以保证,很多中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自学能力较差,面对一无所知的新兴知识茫然

无措,上过一、两节这样满头雾水的课之后,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所以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该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握。 2、精讲多练讲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作出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同学们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的思考。 3、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多是利用粉笔、黑板和幻灯,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演示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把学生用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

中药提取物澄清除杂的几种过滤方法

中药提取物澄清除杂的几种过滤方法: 1. 醇沉法: 工艺:药材材→水提液→浓缩液→醇沉液静置过滤醇水滤渡→水溶液→澄清成品液常用的醇沉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中药中的部分有效成 分既溶于水又溶于醇的性质,采用醇沉法除去部分不溶于乙醇的组份如多糖、蛋白质等。以达到制成精品。 2 吸附澄清法: 工艺:药材→水提液→浓缩液加澄清剂→水溶液(成品)。 在混悬的中药提取液或提取浓缩液中加入一种吸附澄清剂,以吸附的方式除去溶液中的粗粒子,经过滤达到精制和提高制剂成品质量的一项新技术。吸附澄清 法精制不仅可以得到澄清透明性状稳定的口服液,而且能充分保留药物的有效成分,提高药物的疗效。采用该技术可以代替醇沉法工艺。常用的吸附澄清剂有 ztc1+1天然澄清剂、壳聚糖、101果汁澄清剂、明胶、蛋清。 3 酶法澄清: 工艺:原料→提取→浓缩液酶解→灭酶→过滤→灌装。 酶是一种蛋白质,其特点是反应专一。故不是所有的口服液都可以用酶法澄清、精制。与醇沉法相比不仅可以节省工时并且周期缩短,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4 加絮凝剂: 工艺:原料→提取→浓缩→加絮凝剂→沉淀→过滤→灌封。

常用的絮凝剂有明胶-丹宁和甲壳素等。口服液精制澄清时需根据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成分选用不同的絮凝剂。 5. 冷藏法 低温甚至冷冻可以明显的去除部分沉淀。 6. 离心法 高速离心法是以离心机为主要设备,通过离心机的高速运转,而使沉降速度增加。 7.超滤膜过滤法: 工艺:药物提取液→初滤液→预处理→澄清液→超滤→灌封、灭菌→成品。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如生物碱、甙类、黄酮等分子量均较小,一般在10000分子量以下,而一般的无效成分如淀粉、树脂、蛋白质等分子量较大,一般在50,000以上。因此在口服液精制时可根据不同药物的不同性质和有效成分来选择不同孔经的滤膜进行超滤。中药提取液所含杂质较多,一般先将药液粗滤预处理后再用高速离心机除去大部分杂质,然后再超滤。

泳池水质常用处理方法

泳池水质常用处理方法 游泳池、水疗池等的池水通常在封闭循环的系统中再生,被污染的水经过适当处理后再回到水池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节约大量用水在各种不利因素下,要想保证清澈、舒适的水质,单纯靠过滤设备过滤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保证平衡的水质化学指标。 对于水池的管理者来说,如何保证优良的水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对于健身者来说,一个清澈、舒适的水质同样是促使其参与运动和消费的最好原因。 但是,一个开放的水体(如游泳池、桑拿池、SPA池的水),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及使用者的影响。影响水池水质的因素很多,如:水池的容水量、顾客的人数、使用药品的种类、天气的变化、过滤设备的数量及性能、水池的给排水设计、日常的维护工作、顾客的使用习惯、人体的代谢产物如汗液、毛发、尿素、化妆品、带入的细菌(如大肠杆菌)等都会导致水体混浊,甚至成为致病微生物滋生的温床。 在水池的日常管理中,管理者对这些问题的稍微地忽略、怠慢或者技术不到位,都会导致顾客的不快甚至遭到顾客的投诉。 1960年,科学家Wilfred https://www.doczj.com/doc/645415783.html,ngelier博士提出;通过测量水体中的关键化学指标来判断整体水质是否平衡,最终用朗格尔饱和指数来表达水池水质动态平衡的情况,池水专用的水处理药剂就是以此理论为基础,根据开放性池水的具体特点研发出来的。具体公式如下: 朗格尔饱和指数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酸碱度PH值、总碱度、钙硬度、总溶解物、温度 朗格尔饱和指数=PH+Tf+Cf+Af-12.1,其中Tf为池水水温系数;Cf为池水钙硬度系数;Af为总碱度系数; 12.1为常数,与总溶解物相关的因素,假定池水中总溶解物为1000ppm时,此常数取12.1。水池的理想平衡应该是该指数为0的时候,但-0.3~0.3也是被允许的。 随着当今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游泳、水疗健身成为了热门,所以人们对池水的水质更加关心,卫生防疫部门及池水的经营管理者也非常关注此问题;但在现今的泳池管理者(甚至是泳池设备的提供商)中都普遍存在一个错误意识,就是如果池水水质发生变化就是循环设备的过滤有问题或者循环周期太长导致的,故当池水出现此类问题时就一味的增加循环量,或找设备厂商是问。 现今普遍使用的过滤设备基本上都是砂滤系统,最好的砂滤系统当遇到小于25微米的微粒时就无能为力了,尤其是一些温度较高的池子,比如SPA、水疗池等,高温使得人体的代谢物大量分泌(如油脂等)并遗留在水中,经过过滤包裹在滤料周围,长时间循环就会使滤料失效,即使反冲洗甚至换砂也不会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又如很多游泳馆在夏季都会针对儿童开办一些游泳班,但每次培训班结束事都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池中的尿素严重超标,这也是单纯只靠过滤去除不掉的。 其实像游泳池、水疗池等这样的开放性池水,只要有人进入池水中,池水就被污染了,只不过是污染的程度大小的问题,人多污染就多,池水的负荷就大;当污染物超出过滤器的过滤范围时,就需要采用其他办法来拯救池水,传统的方法是向水中投加一些给水净化处理用的一些药剂等,这些药剂虽然也可以

大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心得体会.doc

大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心得体会 是要填满罐子,还是点燃火种 ——大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授《信息技术》的老师,由于班上的学生掌握电脑知识的程度,存在较大个体差异,使得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遭遇“众口难调”的问题:一部分学生,电脑基础薄弱,课堂上教授的知识要点,常常让他们感到“吃不消”;但另有一部分学生,因家中配有电脑,均已能独立进行常规电脑操作,他们大都对书本知识缺乏兴趣,认为那已成了他们口中嚼烂的馒头,面对同样的内容,他们往往是听不进、坐不住,甚至造成了课堂秩序的“失控”。 如何做到两头兼顾,让懂的学生更有兴趣,让不懂的学生尽快掌握?为解开这道难题,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一天,当类似的课堂“骚乱”再次发生时,我没有像往常一样一味采取“堵”的方式,整顿课堂纪律,而是着重地运用了“疏”的技巧,没想到真的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奇效。那是在《6.3 网上传书》(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安徽省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编著)一课的教学中。当时,正值元旦临近,我信心十足地走上讲台导入新课:“快过新年了,大部分同学正忙着给身边的老师、同学以及,远方的写贺卡吧!今天,我要教你们用一种十分“时尚”、“环

保”、“快速”、“免费”的方式,给他们捎去新年的祝福! 话音未落,就有学生打断了我:“不就是发送e-mail嘛!”我用目光制止了他们,继续讲解e-mail的概念和特点。可不等我说完,几个调皮学生就在下面“搅场”:“老师,你不用讲了!我们早就会了!!”顿时,课堂上烘笑声一片。 在这种吵闹声中,如果继续按照我的预案往下上课,是难达到预想效果的,情急之下,我灵机一动:何不试试将上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我在旁进行适当指导,一改“填满罐子”为“点燃火种”? 于是,我清了清嗓子,宣布:“看来,有的同学已掌握了有关e—mail 的知识了,那么,这堂课我们就换一种方式来学习。现在,我想请一位会的同学来当小老师!也好让我‘下岗’休息休息。” 一席话反而引出台下一片推让声。我故意出语相激:“难道勇敢的战士,面临挑战也会怯场?”果然,有个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站了出来。他熟练地打开了ie浏览器,在网页地址一栏中输入yahoo的网址,点击“电邮”…… 对他的娴熟动作,我及时给予了称赞。之后,我建议他简要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电子邮件。他摸了摸后脑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电子邮件嘛,就是在网上申请一个空间,作为自己的邮箱,然后就可以给朋友写信,也可以收信了…… “对,我们的‘小老师’说得没错,电子邮件是通过internet发送和接受的。可现在老师想向‘小老师’请教一个问题,万一我发e—mail给朋友的时候,对方的电脑没开,那他还收得到吗?”“这个嘛……我也说不清楚……”这位自告奋勇的“小老师”脑门上开始冒汗,显然有些难以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研报告>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2020-04-18 调研报告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是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不同的教育形式又是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研组进行了一些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现措施和方法如下: 1、建立研究学习小组,互帮互学拉近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把所任教的班级进行分组,每个班分成12小组一般一个小组有5个学生,相对有二位低层生,两位中层生和一位高层生。高层学生当组长,中低层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小组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 2、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教学任务都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

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如林召凯老师在讲授《幻灯片的制作》时,通过“展示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想去做的冲动,于是老师做出简单的“讲解演示”后,调动了学生自己动手的积极性,课堂效果非常好。 3. 师生角色的.变换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的知识不再是单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更多的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或者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自己获得的。老师的使命应该是:一个热情的“指导者”,一个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有益、最有力的“教学工具”,一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强有利的“引导者”。如在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初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上网查找资料的能力,第一课时我们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硬件的组成,包括名称、生产厂商、图片、作用等以表格的形式保存下来,发到教师的邮箱里,第二课时让学生观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的视频,并当场拆开主机让学生观看,第三课时让学生总结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并进行质疑讨论,我在一旁进行指导,效果相当不错。 4、上课实行网络教学,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独特优越性。因为网络教学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 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二、存在的问题: 1.分组、分层教学实施的不够好,各环节的落实不到位。 2.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往往是被动地按照教师要求的步骤操作、练习。 3.课时少,时间短,对上机实验遇到的问题很难一一解答。 4.重点和难点有时把握不准。 5.教师授课不够精练。三、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1.利用好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设计适当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育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深度,只有深度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潜能。 2.利用好“学案”。让学生通过“学案”引领他们自主的学习。 3.可采用基于网站式的教学,进行资源共享,便于师生交流,同时可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作品展示的平台,激

不同澄清剂对葡萄酒的影响

不同温度、澄清剂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课程:食品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基础 授课教师:朱京涛 学院:食品科技学院 专业:酿酒08级 班级:0801 学号:0613080118 姓名:王雷

目录 一文献综述 1.葡萄酒混浊的原因 (2) 2.葡萄酒澄清技术研究现状 (2) 3.存在的问题 (3) 4.本试验计划拟解决的问题 (3) 二.试验设计 1.材料及仪器 (4) 2.试验的因素 (4) 3.试验的水平 (4) 4.试验设计方法 (4) 5.处理组合 (4) 6.重复 (5) 三理化指标分析 (5) 四统计分析方法 (6) 五经费预算 (7) 六参考文献 (7)

一文献综述 1.葡萄酒混浊的原因 葡萄酒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健康饮料。其生产过程主要是将葡萄进行分选、破碎、成分调整后,进行发酵、后酵,陈酿等操作而成。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葡萄酒的稳定性和澄清度,常常需要进行澄清处理。在长期的贮酒过程中造成杂菌污染,给葡萄酒带来生物病害,当气温回升时容易因发酵重新启动而出现沉渣上浮、酒液返混的现象。引起葡萄酒混浊沉淀的主要原因: 1.引起葡萄酒混浊沉淀的主要原因 (1)蛋白质类混浊 主要来源于原料葡萄、酵母,以及发酵过程中添加的果胶酶等蛋白质类物质这些蛋白质类物质往往短时间内以溶解的状态停留在酒液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缓慢地与葡萄酒中的单宁等多酚类物质结合形成不溶性物质,造成酒体的混浊。 (2)果胶类混浊 葡萄酒中含有较多的果胶类物质,这些物质的存在,可以使酒液粘度增高,有利于混浊物质在酒液中停留更长的时间。且果胶类物质在货架期易发生凝聚反应,形成更大的分子而出现絮状沉淀。随着果胶类物质的絮凝沉淀,酒液的粘度下降,混浊物质会随之沉淀,造成酒体的混浊。 (3)金属破败病混浊 葡萄酒中的金属破败病主要有铁破败病和铜破败病两种。铁破败病是由于葡萄酒中的金属离子Fe2+在贮存过程中氧化成Fe3+,并和酒液中的单宁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蓝色结合物,俗称蓝色破败病。如Fe3+与酒液中磷酸盐结合可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铁沉淀,俗称白色破败病。铜破败病是由于葡萄酒的铜离子与含硫化合物结合形成不溶性化合物造成的。这些破败病与葡萄酒生产加工中原料与金属器具的接触、原料本身中金属元素的残留和酒液的氧化等因素有关。 (4)酒石酸盐类混浊 酒石酸盐类物的溶解度会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当气温下降时,其溶解度会大幅度的下降,导致酒的混浊。此外酒石酸盐类物质的稳定性还易受葡萄酒中电荷的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5)微生物混浊 新酒中分布的酵母等微生物会导致葡萄酒出现混浊的现象,葡萄酒生产中的微生物污染也会导致葡萄酒中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造成酒的澄清度下降、酒体混浊失光,甚至发生葡萄酒生物病害的现象。葡萄酒生产期间应加强卫生管理,同时在葡萄酒发酵结束后应将酒液中较多的酵母等微生物去除,以降低其葡萄酒品质的不利影响。

澄清剂

澄清剂的分类 玻璃澄清剂是玻璃生产中常用的辅助化工原料。凡能在玻璃熔制过程中高温分解(气化)产生气体或降低玻璃液粘度,促使玻璃液中气泡消除的原料称为澄清剂。根据玻璃澄清的作用机理可分为:氧澄清,硫澄清,卤素澄清和复合澄清。可将澄清剂分为氧化物澄清剂,硫酸盐型澄清剂,卤化物澄清剂和复合澄清剂。 一,氧化物澄清剂。主要有白砒,氧化锑,硝酸钠,硝酸铵,二氧化铈等。 1,白砒又称亚砷酐,是澄清效果极好的一种常用澄清剂,玻璃行业俗称“澄清王”。但白砒必须与硝酸盐配合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澄清效果。白砒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剧毒,呈白色结晶粉末或无定形的玻璃状物质,黄金冶炼副产品砷灰常呈灰白,灰色或灰黑色等,作为澄清剂多用晶态白砒。当白砒加热到400度以上时,与硝酸盐在高温时放出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砷,加热至1300度时,五氧化二砷分解生成三氧化二砷,使玻璃液气泡中气体的分压减少,有利于气泡的长大,加速气泡的排除,从而达到澄清的目的。 白砒的用量一般为配合料量的0.2%-0.6%,硝酸盐的引入量为白砒用量的4-8倍.白砒用量过多不仅增加挥发量,而且污染环境对人体有害,0.06克白砒能使人致死.所以在使用白砒时要派专人保管,以防中毒事件发生.用白砒作澄清剂的玻璃,在灯工操作时易使玻璃还原变黑,故灯工玻璃应少用或不用白砒. 2,氧化锑氧化锑的澄清作用与白砒相似,也必须与硝酸盐配合使用.使用氧化锑的澄清分解温度较白砒低,所以在熔制铅玻璃时常用氧化锑作澄清剂.在钠钙硅酸盐 玻璃中用0.2%的氧化锑和0.4%的白砒作澄清剂,澄清效果较好,而且可以防止二次气泡的产生. 3,硝酸盐玻璃中很少单独以硝酸盐作为澄清剂,一般作为供氧体与变价氧化物 配合使用. 4,二氧化铈氧化铈的分解温度较高,是一种较好的澄清剂.作为澄清剂使用可以不需要与硝酸盐配合,高温时可自行分解放出氧气,加速澄清.为了降低成本,在玻璃 球生产中常与硫酸盐合用也可取得良好的澄清效果.目前在复合澄清剂中被广泛作为原料使用. 二,硫酸盐型澄清剂. 玻璃中使用的硫酸盐主要是硫酸钠,硫酸钡,硫酸钙.硫酸 盐的分解温度较高,属高温澄清剂.硫酸盐作为澄清剂时最好与氧化剂硝酸盐配合使用,不能与还原剂合用,以防硫酸盐低温分解.硫酸盐常用于瓶罐玻璃及平板玻璃,其 用量为配合料的1.0%-1.5% 三,卤化物澄清剂. 主要有氟化物,氯化钠,氯化铵等.氟化物主要是萤石和氟硅 酸钠.萤石作为澄清剂的用量,一般按引入配合料中0.5%的氟计算.氟硅酸钠一般用量为玻璃中氧化钠用量的0.4%-0.6%.氟化物在熔制中,部分氟将生成氟化氢,氟化硅,氟化钠,其毒性比二氧化硫大,使用时应考虑对大气的影响.氯化钠高温时气化挥发能促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操作性。以下小编为你带来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篇1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标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习,而且努力学习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

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上课,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相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不同澄清剂对高铝硅玻璃的澄清作用

第36卷 第6期Vol .36 No .6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报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 总第176期Dec .2018文章编号:1673‐2812(2018)06‐0998‐05 不同澄清剂对高铝硅玻璃的澄清作用 李铭涵1,赵会峰2,潘国志2,陈 阔1,姜 宏1,2 (1.海南大学,海南省特种玻璃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0228; 2.海南中航特玻科技有限公司,特种玻璃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南澄迈 571924) 【摘 要】 本研究使用CelSian 高温观测系统,对高铝硅酸盐玻璃的澄清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了澄清剂的种类和含量对澄清过程中气泡运动、气体吸收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不同种类的澄清剂而言,气泡逸出速率均会随澄清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而SnO 2的用量增加会使玻璃液对气泡的吸收率增大,NaCl 和Na 2SO 4的作用则与SnO 2相反。澄清剂通过影响气泡的逸出和吸收,进而影响最终澄清效果。 【关键词】 高铝硅酸盐玻璃;澄清剂;高温观测系统 中图分类号:TQ 171.4+24文献标识码:A DOI:10.14136/j.cnki.issn1673‐2812.2018.06.026 HighAluminosilicateGlassFiningwithVariousFiningAgent LIMinghan1,2,ZHAOHuifeng2,PANGuozhi2,CHENKuo1,JIANGHong1,2 (1.KeyLaboratoryofSpecialGlassinHainanprovince,HainanUniversity,Haikou570228,China;2.EngineeringandTechnological ResearchCenterforSpecialGlassinHainanProvince,HainanAVICSpecialGlassCo.,Ltd.,Chengmai571924,China) 【Abstract】 High aluminosilicate glass melting and fining need elevated temperature too high for people to observe the complete process directly and make an analysis intuitively .In this paper ,the CelSian high temperature observation system was used to carry out a thorough investigation of the fining process of high aluminosilicate glass with different types and dosages of fining agents ,p articularly the role in bubbles motion and gas absorption .Research show s that bubbles escape rat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dosage of fining agent for all fining agents add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nO 2dosage the bubble absorption rate increases ,w hereas the effect of NaCl and Na 2SO 4is contrary to SnO 2.Fining agent makes melting glass finally fine through affecting the bubbles motion and absorption .【Keywords】 high aluminosilicate glass ;fining agent ;high temperature observation system 收稿日期:2017‐03‐02;修订日期:2017‐05‐02 基金项目:国家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3BA E 03B 02) 作者简介:李铭涵(1990‐),女,硕士研究生,E ‐mail :775279297@qq .com 。 通讯作者:姜 宏(1961‐),男,博士,教授,E ‐mail :j hong 63908889@sina .com 。1 前 言高铝硅酸盐玻璃具有强度大、硬度高、耐磨损、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1],在风电、电子显示、交通工具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2]。但其具有熔点高、粘度大、表面张力大等基本物理特性,会对玻璃的熔化、澄清造成极大的困难[3]。在玻璃熔化过程中,易出现 玻璃熔化不均而产生条纹,在澄清过程中气泡排出异 常困难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3]。 气泡是玻璃生产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缺陷之一[4], 其会影响玻璃制品外观、透明度、机械强度等性能[5], 需要澄清后才能达到生产要求。目前,玻璃澄清方法 有两类[6],其中一类就是本研究所采用的化学澄清法。 化学澄清法就是向配料里添加一种或多种澄清剂,在 玻璃的熔化过程中释放出气体以加速气泡的排出,起万方数据

0903浅谈玻璃澄清剂的使用

从分为三个过程,实际上是相互密切、相互影响的。配合料各组份的分解反应和挥发组份的挥发等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还有其它因素产生气泡,这些气泡直径在2mm 以上的称之为泡沫,直径为0.8~2mm 的称之为气泡,0.8mm 以下的小气泡称之为灰泡。 玻璃熔制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分述如下。 (一) 硅酸盐形成 硅酸盐生成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固体状态下进行的。配合料各组份在加热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大部分气态产物从配合料中逸出。在这一阶段结束时,配合料变成由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组成的不透明烧结物。制造普通钠钙硅酸盐玻璃时,硅酸盐形成在800~900℃基本结束。 (二) 玻璃的形成 烧结物连续加热时即开始熔融,易熔的低共熔混合物首先开始熔化,在熔化的同时发生硅酸盐和剩余二氧化硅的互熔,到这一阶段结束时,烧结物变成了玻璃熔融体,再没有未起反应的配合料颗粒,但此时玻璃液中还有大量气泡、条纹。熔制普通玻璃时,玻璃的形成在1200~1250℃完成。 (三) 澄清 玻璃液继续加热,其粘度降低,并从中放出气态混杂物,即进行去除可见气泡的过程。熔制普通玻璃时,澄清在1400~1500℃结束,这时玻璃液粘度η≈102dPa·s 。 (四) 均化 玻璃液长时间处于高温下,由于扩散的作用,其化学组成逐渐趋向均一,使玻璃中条纹和结石消除到允许限度,达到均一体。玻璃液是否均一,可由测定不同部位玻璃的折射率或密度的一致程度来鉴定。熔制普通玻璃时,均化可在低于澄清的温度下完成。 (五) 冷却过程 经澄清均化后将玻璃液的温度降低1350~1420℃,以便使玻璃液具有成形所必需的粘度η≈103~105dPa·s 。 伴随熔融过程所产生的气泡,一部份从玻璃液上升至表面破裂消失;一部份气泡溶解在玻璃液中;一部份与玻璃的组份形成化学的结合;还有一部份还以气泡的形式残留在玻璃液中。

池水循环、净化、补充、消毒操作规程

池水循环、净化、补充、消毒操作规程 一、水质循环净化消毒操作程序 (一)水质净化消毒处理程序 1、澄清:可以使用酵素澄清剂或非泡沫酵素澄清剂,或 使用沉淀剂使水中杂物凝固沉淀。 2、无需吸污:酵素澄清剂或非泡沫酵素澄清剂无需吸污, 循环过滤一周期后,水质变清。吸污:投放沉淀剂后,运行循环系统15分钟,注意不是过滤。当水中出现絮状沉淀后,静止6~8小时,再用吸污设备把沉淀物排出。吸污时要耐心细致,不要时间太长(2小时内)。 3、消毒:采用含氯类消毒药对池水进行消毒,药物用量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规定执行。 (二)水质自动循环处理程序 1、投入澄清剂:罐前加药,用加药泵将澄清剂加到循环 过滤罐前的管道中,以利过滤。 2、过滤:经过滤罐沙滤。 3、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宜用三氯异氰尿酸速溶 片。 4、补充吸污:对于少量沉入池底的污物,或者过滤不完 全的沉淀物,可补充采用池底吸污。 5、注意事项: 1)启动循环过滤系统进行水处理时,每天至少要开足2

个循环周期。 2)定期定时进行过滤罐的反冲洗,经常清洗毛发过滤器。 二、水质检测程序 池水水质采样必须选在游客高峰期,每天采样1~2次,采样点在水面下30厘米处。儿童池采样点1~2个;成人池采样点2个。 1、水温:可使用水银温度计检测。将温度计直接浸入泳池水 中,经过3~5分钟,待读数恒定后测定。 2、PH值:泳池水PH值保持在7.2~7.6之间,可使用PH值 测试盒(仪)检测,按照说明书操作。 3、余氯:如果使用含氯消毒剂,泳池开放期间,要定期测定 池水的余氯,余氯含量必须保持在0.3~0.5 mg/L。可使用余氯测试盒(仪)检测,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 三、浸脚池水更换消毒程序 浸脚池水至少每4小时换水一次,余氯含量保持在5~10 mg/L。 四、补水 游泳池应当安装循环净水设备或协助设备,并能满足水质处理的要求。游泳池水质循环净化设备应保持齐全完好。游泳池应每天补充新水,游泳池的补充水量,应根据游泳池的水面蒸发、排污、过滤设备反冲洗(如用池水反冲洗时)和游泳者带出等所损失的水量确定。

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我有幸参加XX年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其培训的模式新颖,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 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学科培训资源,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大大提高培训的质量。我们从“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班级交流讨论、集中答疑——交作业”这三个环节来细化学习任务,感觉有点像玩游戏闯关,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在本次信息技术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的按照每个模块的要求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通过培训学习,觉得收获颇多: 一、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多年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农村中小学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品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之间的很多信息技术课时就用来给学生观看视频学生不用呆在教室里学习就觉得非常高兴。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没有一个领导听过一堂信息技术课,没有一个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

开展提过合理化建议。作为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即使没有按照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很受到学生的欢迎的。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发觉自己以前的想发异常幼稚。针对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中小学中,要按照大纲要求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农村小学还有很多学生家庭没有电脑,很少有机会与电脑接触。学校的计算机少,电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的问题,给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 坚持每天都上网学习,参与在线交流并高质量完成作业。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让我在学习中感觉到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等都是一个新问题。就像我们乡镇小学的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实现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价值。 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此次培训是通过电脑、网上课堂自学,虽然是这样,但是听着老师的讲解,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 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培训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题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题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课题实施方案 ——来宾市兴宾区城厢镇中心小学莫方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但仅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不再仅仅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线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当前,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已经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各学科课程改革的深化,给教学带来了诸多好处,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教师的重要职责,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教学设计中具体怎样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也就是怎样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案。 2、怎样避免应用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3、怎样组建教学资源库,使教师从繁重的搜集素材、整理素材、甚至制作教学课件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程

改革实践中。 4、研究怎样解决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匮乏的问题。 当前,我校已开通了校园网,建起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室和光盘播放室,同时计划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多次培训,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基本知识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为我们所进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的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变革和建构多媒体学科课堂教学结构,使教师经过自身的课堂教学研究,讨论和相互观摩评议,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动机,掌握研究方法,促使教师由“教书型”向“研究型”转变。 二、研究目标: 1、更新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教育信息技术观,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2、在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 3、指导教师搜集教育教学素材,开发教学软件,组建教学资源库,利用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学科教师具有自己能够制作简单课件的能力。 4、改进学校的硬件环境,创设出适合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尝试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平磨的原理

平磨的原理: 一.平磨的原理: 就是利用抛光粉的磨削作用和玻璃表面与水的水合作用来进行玻璃表面的表面处理。 玻璃研磨分为粗磨和细磨,粗磨是用粗磨料将玻璃表面粗糙不平或多余留量磨去,有磨削作用,使玻璃制品具有需要的形状和尺寸,但是玻璃表面会留下凹陷坑和裂纹层,需要用细磨料进行细磨,使凹陷坑和裂纹层变细,但还是细的毛面,之后由抛光工序使玻璃变成透明,光洁的表面。研磨盘材质一般为铸铁,也可用黄铜盘。磨料基本为自由磨料的水悬浮液,其硬度必须大于被研磨玻璃的硬度。 玻璃的研磨过程先是磨盘与玻璃表面作相对运动,自由磨料在磨盘负载下对玻璃表面进行划痕和剥离的机械作用,同时玻璃上产生微裂纹。磨料所用的水既起冷却作用也与玻璃的新剥离面产生水解作用,产生硅胶,有利于进一步剥离作用,所以研磨过程除了机械磨削作用,还有一定的化学作用,从而周而复始在玻璃的表面形成了有凹陷的毛面,同时也产生一定深度的裂纹层。 玻璃的抛光是把研磨最后的毛面变成光亮的表面,既要除去凹陷层和裂纹层两者合起来可能有10---15um,抛光盘面常用材料:毛毡,硬沥青和无纺布,聚氨酯和聚四氯乙烯等等.用尼龙,铝,锌等薄片外覆盖薄沥青层的柔性抛光盘,这种抛光盘沿着被加工工件表面始终与之保持吻合状态,此外采用浸渍氧化铈的发泡氨基甲酸乙酯抛光盘可以实现高迅抛光。 抛光粉常用材料: 氧化铁Fe2O3(红粉)赤褐 0.56,氧化铈CeO2 0.88-1.04,氧化镧,氧化钛,氧化锆ZrO2 0.78,氧化铝,氧化铬Cr2O3 0.28和氧化钍ThO2 1.26等等。软质的火石玻璃用性软的磨料(氧化铈),硬质的硼硅玻璃和石英玻璃用性硬的磨料(氧化锆)。 在研磨和抛光过程中,研磨盘和抛光盘的材质,转速,压力,以及磨料的种类和规格,悬浮液的浓度,给料量,以及磨料的溶解度,棵粒大小和是否产生沉淀和室内温度有关。 细磨1:将玻璃表面粗糙不平或余留部分磨去,有磨削作用,但玻璃表面留下了凹陷坑和裂纹层,通过细磨2,使凹陷坑和裂纹层变的很细,但还是细的毛面。一般用铸铁或者黄铜盘和金刚沙, 细磨后凹陷坑深度为3-----4um和裂纹层深度3------12um 合计10---------15um,光学玻璃的磨消量还大。 常用玻璃的磨消量分布:105----150um的碳化硅磨料 最后经过抛光工序使玻璃变得透明,光洁。 抛光速度;8----10um/h 平磨:玻璃抛光时,在抛光盘压力和磨料Fe2O3,ZrO2,CeO2等等作用下,产生热振动的非谐性,使玻璃表面有流动性,而使玻璃表面平坦. 二.平磨的技术要领: 1.磨料的要领: 磨料的硬度,磨料的溶解度(浓度)决定磨削量,磨料水浮液的干净度决定玻璃的表面品质。生产中主要体现在过滤粉水和达到一定浓度还有粉水的供给量。 2.抛光皮的要领: 一般用的是无纺布,主要要看无纺布的柔软度,粗糙度决定磨削量和干净度决定玻璃的表面品质。生产中主要体现在刮皮和清机。 3.环氧板的选择: 环氧板的厚度小于加工玻璃的厚度的5---15c,环氧板的齿要完好,环氧板的大小要适中包括直径,内腔的大小和环氧板之间的距离要适中,内腔的平滑度所以使用前要把内腔的毛刺除去。均匀放置5个行星环氧板到下盘面上使轮齿正确齿合,且用清水保持盘

天然澄清剂在中药提取液精制中的应用

?43? 天然澄清剂在中药提取液精制中的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100013 龚慕辛贾春伶 内容摘要在对比传统的中药水提醇沉精制法与吸附澄清精制法各自特点的基础上, 着 重介绍近几年几种天然澄清剂在中药提取精制中的应用。关键词水提醇沉精制法吸附澄清精制法101果汁澄清剂壳聚糖ZTC 1+1天然澄清剂一、中药水提醇沉精制法与吸附澄清精制法的比较 11中药水提醇沉精制法在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 经常需要对药物的提取液进行精制, 其主要目的是去除杂质、保留药材中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效成分, 减少服用量。目前在中药颗粒剂、口服液、注射剂等多种剂型的制备工艺中广泛使用的精制方法是水提醇沉精制法, 、淀粉、粘液质、油脂、、(1 :甙元、香豆素、内酯等在水溶液中含量很低的物质以及对免疫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多糖易被除去[1]。另外, 沉淀的吸附和包裹等作用也会使小分子的有效物质丢失[2]。 (2 微量元素的损失:微量元素是中药有效成分之一, 在水溶液中以不同类型的络合物状态存在。醇沉过程中因络合条件的改变, 极易导致微量元素损失[3]。 (3 对中药疗效的影响: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 加之醇沉后乙醇回收不易完全, 对制剂 4] 的疗效也会产生影响[2、, 常见精制后所得的制剂的疗效不及原来不采取精制工艺的制剂。

(4 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水提液经乙醇处理时, 除去了大量高分子化合物, 使水提液本身的自然胶体稳定体系被破坏, 结果醇沉后的药液在贮存中常见易沉淀、粘壁等现象[5]。 (5 对后期工艺的影响:对醇沉后的药液进行浓缩不易, 所得干燥物粘度大, 易吸潮, 给后期工艺操作带来不便[4]。 另外, 此法还有耗醇量大、成本高、工艺流程长、对设备及生产条件要求高的缺点[2]。可 见水提醇沉法尽管精制后得到了澄清液, 但由 于上述因素影响了疗效及制剂稳定性, 给制备带来了困难, 所以寻求新技术来代替水提醇沉法已势在必行。近年来, 提取液精制的新技术不断发展, 。 21, , 达到精制。其:只除去水提液中较大、具有斯托克沉淀趋势的悬浮颗粒, 而保留了高分子物质、多糖等天然亲水胶体[4]。吸附澄清法有四大特点:①有效:该工艺不减少溶液中可溶性总固体物, 能有效地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 保证制剂的疗效。 ②方便:采用该工艺不要任何特殊设备, 只需向药液中加入吸附澄清剂予以处理即可。工期短 , 全部澄清过程最多只需6h 即可完成。③成本低:吸附澄清剂成本低廉。④稳定性好:由于保留了高分子物质、多糖等天然亲水胶体, 使之对疏水胶体起到保护作用, 提高了制剂稳定性[4]。处理过的药液室温储存近两年, 仍无明显的沉淀产生[5]。以下重点介绍三种来源于天然产物、利用吸附原理澄清药液, 近几年用于中药精制工艺的天然吸附澄清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