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然澄清剂在中药提取液精制中的应用

天然澄清剂在中药提取液精制中的应用

天然澄清剂在中药提取液精制中的应用
天然澄清剂在中药提取液精制中的应用

?43?

天然澄清剂在中药提取液精制中的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100013 龚慕辛贾春伶

内容摘要在对比传统的中药水提醇沉精制法与吸附澄清精制法各自特点的基础上, 着

重介绍近几年几种天然澄清剂在中药提取精制中的应用。关键词水提醇沉精制法吸附澄清精制法101果汁澄清剂壳聚糖ZTC 1+1天然澄清剂一、中药水提醇沉精制法与吸附澄清精制法的比较

11中药水提醇沉精制法在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 经常需要对药物的提取液进行精制, 其主要目的是去除杂质、保留药材中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效成分, 减少服用量。目前在中药颗粒剂、口服液、注射剂等多种剂型的制备工艺中广泛使用的精制方法是水提醇沉精制法, 、淀粉、粘液质、油脂、、(1 :甙元、香豆素、内酯等在水溶液中含量很低的物质以及对免疫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多糖易被除去[1]。另外, 沉淀的吸附和包裹等作用也会使小分子的有效物质丢失[2]。

(2 微量元素的损失:微量元素是中药有效成分之一, 在水溶液中以不同类型的络合物状态存在。醇沉过程中因络合条件的改变, 极易导致微量元素损失[3]。

(3 对中药疗效的影响: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 加之醇沉后乙醇回收不易完全, 对制剂

4]

的疗效也会产生影响[2、, 常见精制后所得的制剂的疗效不及原来不采取精制工艺的制剂。

(4 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水提液经乙醇处理时, 除去了大量高分子化合物, 使水提液本身的自然胶体稳定体系被破坏, 结果醇沉后的药液在贮存中常见易沉淀、粘壁等现象[5]。

(5 对后期工艺的影响:对醇沉后的药液进行浓缩不易, 所得干燥物粘度大, 易吸潮, 给后期工艺操作带来不便[4]。

另外, 此法还有耗醇量大、成本高、工艺流程长、对设备及生产条件要求高的缺点[2]。可

见水提醇沉法尽管精制后得到了澄清液, 但由

于上述因素影响了疗效及制剂稳定性, 给制备带来了困难, 所以寻求新技术来代替水提醇沉法已势在必行。近年来, 提取液精制的新技术不断发展, 。

21, , 达到精制。其:只除去水提液中较大、具有斯托克沉淀趋势的悬浮颗粒, 而保留了高分子物质、多糖等天然亲水胶体[4]。吸附澄清法有四大特点:①有效:该工艺不减少溶液中可溶性总固体物, 能有效地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 保证制剂的疗效。

②方便:采用该工艺不要任何特殊设备, 只需向药液中加入吸附澄清剂予以处理即可。工期短

, 全部澄清过程最多只需6h 即可完成。③成本低:吸附澄清剂成本低廉。④稳定性好:由于保留了高分子物质、多糖等天然亲水胶体, 使之对疏水胶体起到保护作用, 提高了制剂稳定性[4]。处理过的药液室温储存近两年, 仍无明显的沉淀产生[5]。以下重点介绍三种来源于天然产物、利用吸附原理澄清药液, 近几年用于中药精制工艺的天然吸附澄清剂。

二、三种天然吸附澄清剂11壳聚糖壳聚糖是节肢动物虾蟹壳经稀酸处理后得到的物质, 属天然阳离子絮凝剂, 无毒无味, 可生物降解, 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其分子结构与纤维素相似, 当溶解于稀酸溶液中时, 溶液中的氢离子即与壳聚糖分子中的氨基相结合形成带正电荷的分子, 此分子可以与药液中带负电荷的纤维素单宁、粘液质等杂质以及带负电荷的细菌结合, 形成沉淀而被

?44?

除去, 达到澄清的目的[6]。一般壳聚糖的加入量为浸膏的3/万(即30ppm , 作用温度为40~

[7]

50℃。张彤等人, 从化学成分入手, 选择主要含有机酸、生物碱、黄酮、多糖等成分的80味中药(涉及不同的药用部位 , 考察壳聚糖对不同质地的药材澄清效果及不同成分的影响。对其中部分单味药材精制后的所得物进行TLC (薄层层析鉴别和含量测定, 并将其与水提醇沉法比较, 得出结论:壳聚糖澄清剂用于单味中药水煎液的精制能有效地保留成分, 与醇沉法比, 能明显提高多糖和有机酸的含量, 但并不是对所有成分都适用[8]。另有文献报道, 壳聚糖对紫菀石油醚提取液中的某些成分、大青叶中靛玉红等脂溶性成分的提出有影响[9]。含淀粉较多的中成药不宜用壳聚糖作澄清剂, 否则会引起澄明度不合格[10]人为了研究其口服安全性, :壳聚糖毒副安全[11], , , , 产品稳定性好, 无毒副作用[12]。

21101果汁澄清剂101果汁澄清剂是一种新型的食用果汁澄清剂(主要成分是变性淀粉 [13], 来源于食用级原料, 为水溶性胶状物质[14]。其澄清原理是通过吸附与聚凝双重作用, 使得药液中大分子杂质快速聚凝沉淀, 上清液与渣滓分离, 从而达到澄清的目的。由于其本身可随沉淀物一同沉降而被弃去, 故不会在药液中引入新的物质[15]。因其属于水溶性胶状物质, 故在水中分散的速度较慢, 一般应先配成5%水溶液使用。中药提取液添加量一般为2%~20%[14]。袁明德用101果汁澄清剂对中药复方提取液进行处理, 发现药液中的混悬杂质基本能被除去, 能使口服液的内在质量及外观澄明度等达到质量标准。通过对沉淀后该药液主要有效成分的

TLC (薄层层析鉴定和含量测定, 证明其不吸附该药液的主要有效成分[16]。有人将玉屏风口服液分别采用水提醇沉法和101果汁澄清剂法进行精制, 测定其有效成分黄芪甲甙、多糖、总氨基酸及总固体物的含量, 发现水提醇沉法处理后上述有

效成分分别是101果汁澄清剂法处理后的88%、18. 8%、82. 3%、68. 8%[13], 可见后者优于前者。也有实验证实,101果汁澄清剂可完整地保留药液原有效成分及口味, 可将中药药液中的混悬的杂质基本沉淀完全。101果汁澄清剂的成分均为食用级原料, 经毒性实验证明安全无毒[17]。尚未见到其使用局限性的报道。

31ZTC1+1天然澄清剂ZTC1+1天然澄清剂是一种新型的食品添加剂, 由

A 、

B 两组分组成。其澄清原理是第一组分加入后, 在不同的可溶性大分子之间“架桥”连接使分子迅速增大。第二组分在第一组分所形成的复合物的基础上再“架桥”, 。, , [18], 从指标成分、工艺, 结果表明其可较好保留有效指标成分, 完全可替代水提醇沉法。但应注意, 制备中草药注射剂时最好配合乙醇沉淀工艺, 两者互补效果更佳[19]。段晓颖等报道, 用澄清法制得的清热口服液的有效率达93. 3%, 高于乙醇法的86. 7%, 并且发现配合高速离心机与p H 调整法, 比单用澄清剂处理的样品澄清度高[16]。有人通过实验发现,ZTC1+1澄清剂A ,B 两组分的加入顺序及使用时的温度对口服液澄明度影响较大[20]。ZTC1+1天然澄清剂属于食品添加剂, 安全无毒, 是人工合成絮凝剂的理想代用品, 且澄清速度快, 保留成分更多, 在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及增强制剂的稳定性方面优于水提醇沉法[19]。使用局限性尚无报道。

41三种天然澄清剂的比较目前, 中药精制中采用的三种天然澄清剂虽均利用吸附澄清的原理起作用, 但也有各自的特点与适用对象。从组成看, 壳聚糖澄清剂是单一成分;101果汁澄清剂是复合成分, 包括助剂, 澄清剂两部分; ZTC1+1天然澄清剂是复合成分, 包括A ,B 两组分。从澄清效果看, 三种天然澄清剂的澄清效果并不

一样, 处理含淀粉较多的药液、制备对澄明度要求高的药剂如注射剂、口服液时, 壳聚糖、ZTC1+1天然澄清剂最好配

?45?

(4 :46.

2. 许小军, 冯洪江. 提高中药口服液澄明度的工艺进展. 时珍

合其他精制方法才能达到要求。从对有效成分的影响看, 壳聚糖、101果汁澄清剂对中药某些成分有影响。王曙东等用水提醇沉法、壳聚糖、101果汁澄清剂、ZTC1+1天然澄清剂处理麻黄水提液, 应用HPLC (高效液相层析测定处理后的麻黄碱、伪麻黄碱的含量, 结果表明:壳聚糖法对二者的含量基本无影响, 与醇沉法相当。101果汁澄清剂、ZTC1+1天然澄清剂处理后的样品含量略低于壳聚糖处理的样品[21]。李汉保以处理后芍药甙得量为指标比较三种方法, 也得出同样结论[22]。说明尽管天然吸附澄清剂具备前文所述的种种优点, 为大生产提供了便利, 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但在具体应用时, 还应考虑其对某些有效成分提出量的影响, 不宜盲目使用到所有品种上。从用量上看, 谢虞升指出壳聚糖和101果汁澄清剂在药液中含量以10%较宜, 用量小, , 适合生产上大量使用; , 下, , [23]。

三、综上所述, 天然吸附澄清剂在保留药液中的高分子物质、多糖及可溶性固体物方面优于传统的水提醇沉法, 具有有效、简便、成本低、增强稳定性的优点, 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但其澄清效果还有待加强。天然吸附澄清剂在中药精制中的使用也不应盲目, 因为中药配方各异, 成分复杂, 不同的澄清剂具有不同特点, 对不同药物有效成分的影响也不同, 其用量用法对其作用的影响也很大, 所以应有针对性地对某一药物、某一品种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确定使用种类、剂量、方法, 并以药效学指标确定其对疗效的影响, 使其应用有科学依据, 以达到最佳效果。相信, 更多种类、类型澄清剂的研制, 越来越多澄清剂用于中药提取液精制的实验研究, 将为其在今后广泛推广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国药研究,1997,8(4 :363.

3. 刘砚, 颜锋, 周翎. 八珍方不同制剂微量元素的测定和对比

研究. 中成药,1991,13(3 :2

4. 范碧亭主编. 中药药剂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08.

5. 杜成安, 严襄陵, 方剑文. 吸附澄清法在中药水提液澄清中

的应用研究. 中成药,1993,15(11 :2.

6. 陈新华, 罗竹存, 谢建东. 壳聚糖用于除去药酒沉淀与细菌.

中草药,1992,23(12 :632.

7. 黄兰珍, 张嘉珍, 苏美凤. 中成药口服液制剂澄清与过滤的

工艺研究. 中成药,1993,15(11 :6.

8. 张彤, 徐莲英, 陶建生. 壳聚糖用于部分单味中药浸提液澄

清效果的研究. 中草药,1999,30(10 :744.

9. 张彤, 徐莲英, 李海燕, . ,1998(10. , , , . . ,1999,10(7 :

11. , 浦锦宝. 壳聚糖安全性研究. 中国海洋药物, 2000,19(1 :25.

12. 倪健, 任天池. 甲壳质用于中药提取液的澄清. 中草药, 1995:26(12 :637.

13. 吕武清, 郑海华, 葛新, 等. 101果汁澄清剂用于玉屏风口服

液澄清的工艺探讨. 中成药,1996,18(7 :1.

14. 唐清华, 王曙东, 周昕, 等. 吸附澄清剂在中药药液澄清中的应用近况. 中成药,1997,19(6 :38.

15. 王荭晖. 101澄清剂及助剂对助脑液澄清工艺的比较试验. 基层中药杂志,1999,13(1 :32.

16. 袁明德, 梁风, 彭玉, 等. 使用101澄清剂于一个复方中药提取液的实验研究. 中成药,1997,19(2 :4.

17. 郭美雅, 郭丽纯, 吴永琴, 等. 101果汁澄清剂应用于药液的澄清. 中成药,1995;17(1 :8.

18. 段晓颖, 王又红, 潘白. ZTC1+1天然澄清剂与乙醇用于清热口服液除杂的对比研究. 中草药,1999,30(5 :346.

19. 卞益民, 徐晓梅, 赖水招. Ⅳ型ZTC1+1天然澄清剂在中

草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 中草药,1998,29(8 :523.

20. 贺蕊, 刘葆琴, 钟红铃. ZTC1+1澄清法与水醇法制备荆防口服液的比较研究. 中草药,1998,29(11 :734.

21. 王曙东, 宋炳生, 陶建生. 不同澄清剂对麻黄溶液中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中成药,1999,21(5 :220.

22. 李汉保,

谢虞生, 李岩. 天然澄清剂在中药口服液澄清过程

中对芍药甙的含量影响. 中国中药杂志,1998,23(10 :612. 23. 谢虞生, 李汉保, 宋炳生. 天然澄清剂在中药复方煎剂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药房,1998,9(1 :14.

(收稿日期:2001-10-20

1. 彭平建. 水醇法应用的若干问题. 基层中药杂志,1998,12

中药提取浓缩设备的产品特点

中药提取浓缩设备的产品特点 宝正网/ 2014-05-29 中药提取浓缩设备有很多种,由于每个生产厂家所采用的工艺不同,提取浓缩设备的组合方式也差在差异。热回流提取机组是当前用得比较多的提取浓缩设备。本文对其产品特点与使用注意事项做如下介绍: 热回流提取机组的产品特点: (1)综合了现有提取设备的回流提取、渗漉提取和索氏抽提三原理,结合了外热循环浓缩技术,将提取、浓缩两道工序集中到一台设备上同时进行; (2)浓缩产生的二次蒸汽不断被送入提取罐内作为提取的新热源,维持提取罐内的提取温度; (3)提取罐内大量的蒸汽进入回流器冷凝成热冷凝液回落到提取罐内,作为新溶剂均匀地加到药材面上,新溶剂从上至下通过药材层,溶解药材中的可溶物质到提取罐底部,消除药材冷堆,提取充分。提取液进入浓缩罐,不断地降低提取罐中药液的浓度差,最大限度地提高有效成分的收率;因溶媒使用量少,需浓缩的药液少,提取浓缩工艺过程时间短,节约能源。 热回流机组的使用注意点: (1)要通过验证确定每罐的药材投放量,热回流提取原理决定了投料量要比多功能提取罐的投料量大;

(2)根据药液浓度确定开始回流的时间。回流时间过早,提取液浓度低会延长有效提取时间,回流时间过晚,提取液浓度饱和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提取,还浪费能源。应该在提取(沸腾)1h后,将部分药液放入浓缩罐,开始回流并计时。注意,提取罐内沸腾时要排除罐内的空气,否则罐内会产压; (3)要对回流液的温度进行控制,不要过低。同时要控制好提取罐内的温度,尽量保持恒温。冷提(90℃以下)杂质少、澄明度好,热提效率高、澄明度差。沸腾的目的是增强溶液的扩散和渗透作用,沸腾虽可以在短时间内缩小溶液的浓度差,但会使许多大分子杂质溶出; (4)确定提取浓缩时间。过分提取会增加提取液中的杂质给后期分离增加困难,时间过短则提取不完全,浪费原料(需在提取过程中检验溶液浓度)。 中药提取浓缩时应该值得注意的是:按多功能提取罐的工艺操作,药材会在提取罐的底部形成冷堆,减少有效成分的提取量,造成药材的浪费。

研究论文:药学干预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价值评析

111510 药学论文 药学干预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 的价值评析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方面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xx年09月~20xx年09月实施药学干预后选择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A1组(观察组);选择我院20xx年09月~20xx年09月药学干预前选择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A2组(对照组);针对A1组与A2组患者的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用药疗程以及配伍禁忌合理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在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用药疗程、适应症、联合用药情况、配伍禁忌合理性几方面,同A2组患者进行比较,A1组表现出明显优势(P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中药汤剂逐渐以注射剂的形式于临床获得了广泛应用。但是应用过程中,中药注射剂仍然表现出系列的问题,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0xx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中药注射剂报告12.7万例次,其中严重报告占6.7%[1]。与

20xx年相比,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增长5.3%,高于总体报告增长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xx年09月~20xx年09月实施药学干预后选择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A1组(观察组);选择我院20xx年09月~20xx年09月药学干预前选择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A2组(对照组);A1组:男50例,女25例;年龄22岁~77岁,平均年龄为(59.3±11.9)岁;住院时间为6 d~25 d,平均住院时间为(1 2.5±1.9)d;A2组:男53例,女22例;年龄23岁~79岁,平均年龄为(59.5±12.1)岁;住院时间为7d~26d,平均住院时间为(12.6±2.1)d;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针对两组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的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用药疗程、适应症、联合用药情况以及药物配伍禁忌合理性进行对比。具体的药学干预方法为: 1.2.1将培训力度有效加大,确保用药质量针对医务人员进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以及相关宣传,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中药注射剂使用方法、应用剂量、药物适应症、配

中药提取方法汇总

综述中药提取方法 摘要以中药提取方法的本质和影响提取作业的因素为理据,分析国内中药厂提取方法 关键词中药提取方法 1前沿 近年来有关中药提取方法的论述有很多,然而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仍然是现今国内中药制药工业现代化的瓶颈。尽管近年来国内在中药提取生产中推出了一些新工艺,如超声场强化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但当下的主流仍是浸提技术。浸提技术是应用溶剂提取固体原料中某一或某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操作,又称固液萃取。目前在中药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中药浸提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水蒸气蒸馏法等。 面对众多中药提取方法如何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牵涉到生产设备和生产条件等许多因素。加上如今中药提取的规模较大,尤其考虑到连续生产,即使在实验中取得成果,在实际情况下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检验。还有前面提到过的提取新工艺,其提取物往往是化学结构明确的物质,与传统中药生产完全是两回事,所以生产传统中药的厂家下不了决心去尝试新工艺,生产者情愿随大流,以避免风险。 提取方法的不同,提取等量有效成分所需原料和能源

也不尽相同,资源和能源对世界经济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越来越被重视。可持续发展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已经被全世界广泛认同,中国也不例外。在市场竞争激烈异常的今天,生产成本的控制就是企业的生命,而对世界能源价格上涨的现实,生产者应该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中药生产厂家必须努力挑选出最好的中药提取方法,改变目前中药提取效率低、高能耗、高污染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2选择原则 和所有的工程项目一样,选择中药提取方法必要考虑的条件也是:被处理物料的性质、数量,产品的价值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现实的设备安装场地,生产成本的控制,投资的预算。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最高的投资回报率,最低的能耗,最简单的操作,最理想的提取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升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舍此不会有 良好的后果。 3中药提取本质 中药提取本质上是一种固液萃取作业,任何化工原理教科书和化工手册对固液萃取的机理都有详尽的阐明。为了便于分析国内中药厂现有提取装置的状况,有必要将其与中药提取有关的结论摘录于此。

《中药药理学》 作业答案

《中药药理学》第1次作业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E.具有抗感染作用 4.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A.减少毒性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B.体温降低 6.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B.有机酸 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D.日照 8.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B.相须 9.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C.麻黄 10.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11.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A.相反 1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E.机体病理状况 13.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14.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蛋白质 15.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E.附子

16.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7.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E.枳实 18.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A.挥发油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 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是 [1分] D.麝香、麻黄 2. 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是 [1分] A.黄芩、栀子 3. 炮制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加的是 [1分] D.延胡索 4. 炮制后,药物的毒性消除或降低的是 [1分] B.乌头 5. 由温热药造成的热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D.痛阈值降低,惊厥阈值降低 6. 由寒凉药造成的寒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C.中枢抑制性递质5-HT含量增加 7. 附子经炮制后 [1分] B.毒性降低 8. 黄芩炒制的主要目的是 [1分] C.便于贮存 9. 具有增效协同作用的配伍方法为 [1分] B.相须、相使 10. 减低或消除毒性的配伍方法为 [1分] C.相畏、相杀 11. 温热药对寒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C.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12. 寒凉药对热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B.基础体温降低,痛阈升高 13. 抑制机体基础代谢的药物是 [1分] B.大黄、黄连

中药药剂学第四章浸提、分离、精制、浓缩与干燥

第四章浸提、分离、精制、浓缩与干燥 一、最佳选择题 1、以下关于喷雾干燥的叙述,错误的是 A.喷雾干燥产品为疏松粉末,溶化性较好 B.喷雾时进风温度较高,多数成分极易因受热而破坏 C.喷雾干燥是流化技术用于液态物料的一种干燥方法 D.进行喷雾干燥的药液,不宜太稠厚(相对密度1.35~1.38) E.喷雾时喷头将药液喷成雾状,液滴在热气流中被迅速干燥 2、颗粒剂湿颗粒的干燥最好采用 A.冷冻干燥 B.吸湿干燥 C.鼓式薄膜干燥 D.沸腾干燥 E.喷雾干燥 3、下列关于浓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减压浓缩增大了传热温度差,蒸发效率提高 B.生产上自然蒸发浓缩最为常用 C.蒸发效率与传热温度差及传热系数成正比 D.提高加热蒸汽压力,有利于提高传热温度差 E.薄膜蒸发因能增加药液的汽化表面,故有利于提高蒸发效率 4、血浆、血清等生物制品适宜用的干燥方法是 A.微波干燥 B.沸腾干燥 C.喷雾干燥 D.冷冻干燥 E.鼓式干燥 5、能用于分子分离的滤过方法是 A.微孔滤膜滤过 B.薄膜滤过 C.板框压滤法 D.垂熔滤器滤过 E.超滤法 6、盐析法主要适用于药物的有效成分是 A.黏液质 B.鞣质 C.蛋白质 D.淀粉 E.多糖 7、下列有关浸出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渗漉法适用于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药材浸出 B.渗漉速度是影响制剂浓度高低的因素之一 C.渗漉法适用于新鲜及无组织性药材的浸出 D.浸渍法适用于黏性及易于膨胀的药材的浸出 E.渗漉法适于需制成较高浓度制剂的药材浸出 8、渗透或扩散的推动力是 A.扩散面积 B.扩散时间 C.浓度差 D.温度 E.药材粒度 9、下列哪一项措施不利于提高浸出效率 A.恰当地升高温度 B.加大浓度差 C.选择适宜的溶剂 D.浸出一定的时间 E.一般将药材粉碎成极细粉

外用中药提取液配方(腰椎间盘突出症)

外用中药提取液配方 (作药离子导入治疗用) 1、关节炎: 白芷15g 独活15g 草乌5g 防风15g 两面针20g 羌活15g 川乌5g 灵仙30g 透骨草30g桂枝15g 红花15g 土鳌虫15g 乳香10g 没药15g 2、类风湿关节炎: 乌蛇20g 土鳌虫15g 蜂房10g 三七10g 当归15g 川乌10g 熟地15g 海桐皮15g 葶苈子15g 蓁艽20g 灵仙20g 桂枝15g 3、骨质增生: 乳香20g 没药20g 三七10g 红花10g 桂枝20g 土鳌虫15g 桃仁5g 五灵脂15g 牛大力20g 4、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综合症: 乳香10g 没药10g 黄莲15g 公英10g 当归15g 丹参15g 红花10g 连翘10g 土茯苓20g 川牛腾15g 5、偏头痛、高血压: 川芎10g 白芷5g 桂枝5g 独活5g 羌活5g 红花10g 夏枯草15g 蔓荆子15g 6、神经衰弱、失眠: 茯神10g 酸枣仁10g 柴胡15g 生地10g 白芍15g 川芎10g黄芪20g 五味子10g 7、坐骨神经痛: 桃仁15g 红花15g 赤芍15g 当归15g 荆芥15g 防风15g 公英10g 鸡血藤15g 木瓜15g 麻黄15g 8、鼻窦炎、慢性鼻炎: 连翘15 g 苍耳子15g 白芷15g 赤芍15g 辛荑花15g 败酱草25g 龙胆草15g 9、乳腺增生、乳腺炎: 鳖甲珠10g 川芎5g 白芷5g 威灵仙10g 川乌(生)5g 灵脂5g 桂枝5g 红花10g 艾叶5g 10、偏瘫、肢体麻木: 桃仁15g 红花10g 当归15g 天麻10g 怀牛膝15g 独活10g 丹参15g 鸡血藤15g 三七10g 全蝎10g 11、静脉曲张、静脉炎: 红花10g 乳香10g 白芷15g 川芎10g 草乌5g 独活15g 黄芪30g 土茯苓30g 丹参10g 12、痔疮: 川芎10g 红花5g 木瓜5g 白芷10g 桂枝5g 仙鹤草5g 五倍子5g 大黄10g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武汉第三制药厂生产,药店有售。 13、甲状腺肿大 2—5%碘化钾,导入治疗。 根据病情症状取上述药方一剂,用40度以上白酒壹斤浸泡十五天以上。其药酒沾浸棉花外用即可,

浸出技术

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取生物碱所用乙醇的浓度为 A.20% B.40% C.80% D.50-70% 2.专品专用的浸渍容器是 A.铅制品 B.陶瓷制品 C.木制品 D.玻璃制品 3.能用于分子分离的滤过方法是 A.微孔滤膜滤过法 B.离心分离法 C.超滤法 D.压滤法 4.影响浸提的决定因素是 A.粉碎度 B.浸提温度 C.浸提时间 D.浓度差 5.下列关于药材浸提溶剂的陈述,错误的是 A.浸提溶剂应最大限度地浸出有效成分 B.用水煎煮药材,亦会煎出脂溶性成分 C.高浓度乙醇能够浸出较多的强极性成分 D.溶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能提高浸出效率 6.影响浸出效果的最关键因素是 A.药材粒度 B.浸提温度 C.浸提时间 D.浓度梯度 7.下列关于浸渍法特点的陈述,错误的是 A.浸渍时溶剂是相对静止的 B.浸渍法的浸提效率较渗漉法低 C.适于遇热易破坏和易挥发成分的提取 D.当溶剂的量一定时,浸提效果与浸提次数无关 8.乙醇含量在50%-70%时,适于浸提 A.挥发油 B.叶绿素 C.生物碱 D.树脂 9.当药液中含醇量达到50%-60%时,可主要除去哪一类杂质 A.淀粉 B.蛋白质 C.鞣质 D.水溶性色素 10.用碱作为浸提辅助剂时,应用最多的是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铵 C.碳酸钠 D.碳酸钙 11.下列关于浸提辅助剂的陈述中,错误的是 A.加酸可使生物类成盐促进浸出 B.加甘油可增加鞣质稳定性与浸出 C.加表面活性剂可促进药材的润湿 D.浸提辅助剂宜分次加入溶剂中 12.用下列方法浸提时,能保持最大浓度梯度的是 A.浸渍法 B.渗漉法 C.煎煮法 D.回流热浸法 13.下列关于渗漉法的陈述,错误的是 A.适用于贵重药材的提取 B.适用于毒性药材的提取 C.适用于树脂类药材的提取 D.可直接制备高浓度的制剂 14.下列关于渗滤法的陈述,正确的是 A.为了提高浸提效率,药材宜粉碎成细粉 B.药材粉碎后即可装入渗漉筒中 C.药材装筒后,加入浸提溶剂即可收集漉液 D.快速渗漉20g和2kg药材,所需时间无显著差异 15.下列关于微孔滤膜的陈述,错误的是 A.膜的孔隙率高,孔径均匀 B.膜的质地薄,滤过时吸液少 C.滤过速度快且不易堵塞 D.滤过时无介质脱落污染药液 16.能用于分子分离的方法是 A.垂熔漏斗滤过法 B.离心分离法 C.微孔滤膜滤过法 D.超滤膜滤过法 17.下列不能提高药液滤过效率的措施是 A.增大滤过面积 B.降低料液温度 C.加压或减压 D.加助滤剂

中药药理学(归纳精华)

中药药理学 第一章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1、对寒证动物灌龙胆草、黄连等寒凉药和执证动物灌附子、干姜等温热药电刺激后,大鼠痛阈值和惊厥值升高,中枢处于抑制增强状态; 2、用寒凉药灌胃一周,大鼠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含量降低,而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含量升高。 3、寒证大鼠经热性温阳药或温性补气药灌服3日,可使脑内NA和DA含量升高,而使脑内5—HT含量降低。 总之,许多寒凉药具有抗惊厥、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而温热药如麻黄、麝香等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二、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1、寒证病人的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低,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表现为唾液分泌量多,心率减慢,基础体温偏低,血压偏低、呼吸频率减慢。而热证病人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高,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高,出现相反的变化。 2、寒证、阳虚证病人副交感神经—M---CGMP系统功能亢进,病人尿中CGMP的排出量明显高于正常人,阳虚病人血中也占优势。在服用温热病和助阳药后,提高神经---B----CAMP 含量,使失常的CAMP/CGMP比值恢复正常。 3、热证病人尿中CAMP含量高于正常人,在服用寒凉病和滋阴病后能提高细胞内CGMP水平,使比值恢复正常。 4、滋阴药知母、生地、龟甲均可使升高的B受体的最大结合点位数值降低,而使降低的M 受体最大结合点位数值升高。 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1、长期给予温热药可使其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卵巢等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而寒凉药则使这些内分泌系统功能受到抑制。 2、大多数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温热药鹿茸、肉苁蓉、人参、刺五加、黄芪、白术、熟地、当归、何首乌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 温热药附子、肉桂、紫河车、人参、黄芪、何首乌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 温热药附子、肉桂、鹿茸、紫河车、补骨脂、冬虫夏草、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海马、蛤蚧、人参、刺五加、五味子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具有兴奋作用。 四、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1、寒凉药或温热药可通过影响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和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热证或寒证。 2、细胞膜钠泵活性与热证或寒证异常有关,肾阳虚病人红细胞膜钠泵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经用温热病红细胞膜钠泵活性均有明显提高。 3、寒凉药生地、知母等具有抑制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的作用。知母菝葜苷元是知母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个抑制剂。生地地黄梓醇是生地抑制钠泵活性的有效成分。 五、寒凉药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第二节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1、辛味药:入肝、脾、肺经。含挥发油。能行能散,具有健胃、化湿、开窍、行气等功效。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当前,社会上普遍认为中药注射剂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注射剂本身的质量原因引起的,因而有不少医疗单位拒绝使用中药注射剂,甚至有些人全盘否定中药注射剂。其实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度以及中药注射剂研发、生产等环节有关,更多的还与其在临床是否合理使用有关。有数据统计显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70%是临床不合理使用造成的。为了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笔者对我院2015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150份出院病历进行处方点评。现将点评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本次处方点评的病历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各科使用中药注射剂的150份出院病历。 点评品种: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舒血宁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肾康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 (二)方法 对150份出院病历中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医嘱进行点评。 1.点评要点 1.1 适应证不适宜; 1.2 遴选的药品不适宜;

1.3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1.4 用法、用量不适宜; 1.5 联合用药不适宜或有不良相互作用; 1.6 重复给药; 1.7 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2.点评依据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2年版》、《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及药品说明书。 二、结果 三、分析 (一)适应症不适宜

根据《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如患者**临床诊断为脑动脉供血不足,医生给患者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而红花黄色素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为心血瘀阻引起的Ⅰ、Ⅱ、Ⅲ级的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 (二)用法、用量不适宜 1.选择溶媒不适宜 按照《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及药品说明书的规定,舒血宁注射液的溶媒宜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因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可使舒血宁注射液中的银杏内酯开环,药物稳定性降低,效价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增加。如糖尿病患者确需用此药,在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的同时皮下注射胰岛素,可防止因溶媒造成的血糖升高。如患者***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用的溶媒为0.9%氯化钠注射液,且患者无糖尿病,应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 2.单次剂量过大 按照《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如患者**使用参附注射液单次剂量为200ml,而说明书规定的剂量范围为20~100ml,剂量过大容易产生毒副作用。

提取分离精制

北京中医药大学蔡程科 【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 1.浸提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2.常用的浸提方法及应用 3.常用的精制方法原理及应用 4.各种分离方法的特点应用 熟悉: 1.中药浸提、分离、精制目的 2.浸提常用设备构造、性能与保养 3.浸提常用溶剂和辅助剂 第一节概述 二、浸提、分离与精制目的 缩小体积、减小剂量 保证有效成分(相对性)不损失 提高疗效及稳定性 前处理应注意: ?根据中药复方多成分综合疗效的整体效应选择前处理方法; ?符合生产实际,便于生产 第二节中药的浸提 F 应以不同药材、不同溶剂选择适宜粒度: 溶剂为水:宜粗粒、薄片; 溶剂为醇:宜粗粉(10-20目) 疏松药材:粗末或不粉碎 坚硬药材:粗粉(20目) 动物药材:绞碎 粘性药材:使D减小 (二)药材成分 ?扩散系数D得知,分子小的成分出于分子半径小(r),运动速度快,而有较大的扩散系数(D值),比大分子成分易于浸出; ?药材的有效成分多属于小分子物质,大分子成分多属无效成分; ?药材成分的浸出速度还与其溶解性(或与溶剂的亲和性)有关,易溶性物质的分子即使大,也能先浸出来。

(四)浸提时间t ?ds与dt成正比,以扩散达到平衡的时间t即可。 ?太长时间会导致有效成分酶解、大量杂质溶出或发霉等。 (五)浓度差 增大dc/dx,提高浸出效果,增加浓度差的办法: ?搅拌 ?更换新溶剂 ?溶剂循环流动 ?流动溶剂(渗漉) (八)新技术的应用-强化浸提 提高浸提效率、提高制剂质量,浸提时间大大缩短。 ◆超声浸提 ◆胶体磨浸提 ◆电磁场浸提 ◆电磁振动浸提(微波) ◆超临界萃取 三、常用浸提溶剂 一、选择溶剂的要求: 应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无效成分溶解度小; 安全,毒性小、稳定; 廉价易得。 二、常用浸提溶剂 常用水、乙醇、混合溶剂等。 1. 水: ◆价廉易得 ◆大极性:浸出范围广(包括成分间助溶)、选择性差 ◆难过滤 ◆易霉变、水解、不宜久贮 ◆色泽差 2. 乙醇: 两亲性溶剂,利用与水的不同浓度可选择性浸提不同成分。 ◆20% :防腐 ◆40% -50%:延缓酯类、苷类水解;可沉淀部分大分子水溶性杂质,增强稳定性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之欧阳家百创编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欧阳家百(2021.03.07) 当前,社会上普遍认为中药注射剂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注射剂本身的质量原因引起的,因而有不少医疗单位拒绝使用中药注射剂,甚至有些人全盘否定中药注射剂。其实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度以及中药注射剂研发、生产等环节有关,更多的还与其在临床是否合理使用有关。有数据统计显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70%是临床不合理使用造成的。为了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笔者对我院2015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150份出院病历进行处方点评。现将点评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本次处方点评的病历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各科使用中药注射剂的150份出院病历。 点评品种: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舒血宁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肾康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 (二)方法 对150份出院病历中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医嘱进行点评。 1.点评要点 1.1 适应证不适宜; 1.2 遴选的药品不适宜; 1.3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1.4 用法、用量不适宜; 1.5 联合用药不适宜或有不良相互作用; 1.6 重复给药; 1.7 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2.点评依据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2年版》、《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及药品说明书。 二、结果 三、分析 (一)适应症不适宜 根据《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如患者**临床诊断为脑动脉供血不足,医生给患者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而红花黄色素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为心血瘀阻引起的

浅谈中药师在中药学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610421240.html, 浅谈中药师在中药学中的应用 作者:余磊 来源:《健康护理》2019年第02期 摘要:中药师价值的体现在于进入临床履行中药学服务职责,利用药学知识,协助医师提供合理化的用药指导。新医改之后,药学服务临床是世界上对药学的一种认可表现,我们将打破传统的药师服务态度,启用全新模式的药师服务理念。本文将针对中药师要中药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药师;中药学;应用 0 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些年来,中医备受人们的关注,中医以及中药学是我国的国传统医学,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一直被人们认可。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临床对中医中药学的重视程度逐渐升高,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就是应用中药,而中药师的职责在于合理应用中药、安全用药,中药师要不断提高责任心,履行职责,保障中药应用的安全性。 1 掌握临床中药学的重要作用 中药學新兴与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其主修内容包括中药的合理应用以及安全性,并且在实施中药学服务过程中,要依据辨证应用,以此来保障中药的药效发挥到最佳,并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 临床中药师的地位 2.1 对中药的合理应用起到指导作用 药师服务临床,是目前医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项。药师的工作范围较广,首先要掌握患者的综合情况,收集患者资料,并且积极参与患者病情的讨论,然后协助医生给出合理的用药方案,保障药效以及安全性。中药的种类繁多,且配伍禁忌非常复杂,因此,中药师要熟知每种中药的药性、应用剂量、应用方法、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及时更新药物信息,以便于更好的服务与临床。另外,中药师要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出现配伍错误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是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要保障临床中药的应用安全性。 2.2 对中药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监督 中药师的职责在于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与监督。中药师要熟练掌握新品中药的药理知识,并且对药物的应用于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第一,中药师要严格控制中药质量,在进购或者接收

中药提取物

中药提取物 中药提取物是从中药产业中分化出来的新兴领域,是对中药材的深度加工。 标准化中药提取物是指按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制得的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提取物,它包括原药材和提取物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及原药材和提取物质量的标准化四个方面。有专家对“标准化”存疑,我想它是一个广义的“模式”化概念,可在不断研发中获得充实与修改。 1、中药提取物的发展 几千年来传统中药主要是直接用原药材或饮片配成复方,由病人自己制备汤剂服用,且此法目前仍在广泛应用。这种传统用药方法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如服用不方便、疗效不稳定、质量无法控制等。植物提取物是国际天然医药保健品市场上的一种新的产品形态,是现代植物药先进技术的载体。该类产品在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下进行生产,同时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质量检测技术,如大孔树脂分离技术在国内提取物生产企业中应用普及,而在中成药生产中应用甚少。高压液相色谱HPLC、HPTLC、气相色谱(GC)、气-质联用(GC-MS)、高压液相色谱-质谱(HPLC-MS)等分析仪器和技术在中药提取物中得到应用,它体现了中药产业的技术进步,体现了中药现代化的要求。 2、中药提取物国内外现状 目前我国中药提取物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专业生产企业有200家以上,不少中成药、精细化工等生产企业也生产提取物。经营企业有200-300家,经营规模普遍较小,最大不超过千万美元。 在国外,提取物是植物药应用的重要环节和方式。1993 年 2 月在德国Dusseldorf海涅大学召开的第41次世界药用植物研究年会上的大会发言中,有10个为介绍植物提取物及成分活性的研究。日本于上世纪70年代末即将中药制成提取物应用,新加坡等地也相继研制并广泛使用。欧美各国25%处方至少含有1种来自高等植物的提取物或化合物。在美国,植物提取物占草药市场的95%以上,生药材和其他产品占有率不到5%。在德国,以提取物为主要形式的草药产品占全国药品市场总额的10%,占全国OTC市场近30%,且其草药产品被认为是药品而不是食品补充剂,并为医疗保险所覆盖。可见植物药提取物在国外有着较好的应用基础和广泛的市场。我国出口国外的中药提取物主要品种有:银杏、贯叶连翅、刺五加、当归、人参等提取物。 3、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对中药提取物的政策 美国的草药管理比较落后,其制定的《饮食补充剂健康和教育法》中,对“饮食补充剂”的定义包括了“草药或其它植物”以及其“任何浓缩物”,这毫无疑问地确定了植物提取物作为饮食补充剂的合法地位。2000年版《美国药典》收载的植物药中包括提取物(含植物油、芳香油等)20种。 在德国立法程序上允许植物提取物作为处方药进行注册,德国注册药品中约有60000种含有草药成分,大部分是草药浸剂,这些药品基于600-700种植物,制作的提取物或制剂约5000种。中药如欲作为植物药进入德国,则有严格的审批程序。首先,需填写申请表,产品的质量应符合《中国药典》的德译本,重金属含量不能超标,农药残留量小于0.1-1.0mg/kg,化学、微生物试验结果达标,还要有产地国生产许可证等证明材料和德国专家证明书等多种证明文件。一般我国中药多以保健品形式进入德国,按食品管理形式申请。 欧盟则把药品分为8 类,即专利药、仿制药、非处方药、天然植物药、疫苗制品、血液制品、生物制品和抗抑郁剂。除英、荷两国外,德、法、意等国均将天然植物药列为处方药或OTC药物进行管制。2003年11月,欧盟议会通过了《欧洲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修改意见,规定传统植物药可以含有非植物药成分,部分放宽了传统植物药注册的临床使用时

中药药剂之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

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 第一节药材成分与疗效的关系 一、中药材成分的类型 1、有效成分与有效部位 2、辅助成分 3、无效成分 4、组织物质 药材成分与疗效的关系 根据中医药理论,采用复方治病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点。绝大多数的中药材制剂是复方(由几味药或数十味药组成),成分的构造极其复杂。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为复方配伍的综合作用和整体效应上。所以对药材的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不是绝对地划分。 例如:鞣质 在注射剂中为杂质应除去; 在五倍子和没食子中被认为具有收敛作用的成分; 在大黄中是辅助成分; 在桂皮及其他多数药材中则是无效成分; 第二节浸提(出)原理与影响因素 一、浸提过程 1、含义:系指溶剂进入细胞组织溶解其可溶性物质后变成浸出液的全部过程。 2、原理:浸出过程包括——溶质由药材固相向液相中的传递过程;系以扩散 原理为基础。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浸润与渗透阶段 解吸与溶解阶段 浸出成分扩散阶段 1)浸润与渗透阶段 该阶段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溶剂的性质;

药材表面状态、毛细孔状态、大小、分布; 比表面积; 压力等 2)、解吸与溶解阶段 关键是选择最适当的溶媒,溶解有效成分,使渗透压升高,从而进入更多的浸出溶剂,使细胞膨胀、破裂。 常用溶媒: 水:为最常用的溶剂之一。极性大,溶解范围广。选择性差,易霉变。 乙醇:常用溶剂之一。半极性溶剂,溶剂性能界于极性与非极性溶剂之间。 具有药理作用,价格较贵,易燃。 其它溶媒:乙醚、氯仿、丙酮等。 3)、浸出成分扩散阶段 高渗形成扩散点,不停地向周围扩散,以平衡其渗透压。这就是浸出的动力——浓度差(药材组织内的浓度与外面周围溶液的浓度差)。 物质的扩散速率可用FICK‘S第一扩散公式来说明。 ds/dt=-DFdc/dx ds/dt为扩散速度;F为扩散面积; dc/dx为浓度梯度;D为扩散系数; 根据FICK‘S方程,提高扩散速度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溶质的浓度梯度。 方法主要有: 用浸出溶剂或稀浸出液随时置换药材周围的浓浸出液. 创造最大的浓度梯度是浸出方法和浸出设备器械设计的关键问题。 注: 有些教科书亦将其划分为另一阶段即:置换浸出阶段. 二、影响浸出的因素 1、浸出溶剂 要求:浸出溶剂应对有效成分具有较大的溶解度,而对无效成分少溶或不溶,安全、无毒、价廉、易得。 常用的有:水、乙醇、不同乙醇浓度的溶液。p99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A

中药药剂学试卷及答案(中国中医药本科教材) (A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容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称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核心、记忆) A.制剂学 B.调剂学 C.药剂学 D.方剂学 E.临床药学 2.口服药品的卫生标准之一是大肠杆菌在每克(每毫升)制剂中(第三章制药卫生第一节概述核心、记忆) A.不得检出 B.不得超过50个 C.不得超过100个 D.不得超过500个 E.不得超过200个 3.制药厂的生产车间根据洁净度的不同,可分为控制区和洁净区。控制区一般要求达到的洁净标准是(第三章制药卫生第二节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核心、记忆) A.100级 B.10000级 C.100000级 D.1000000级 E.1000级 4.中药浓缩液直接制粒的方法是(第四章粉碎、筛析、混合与制粒第四节制粒一般、记忆) A.挤出制粒 B.高速搅拌制粒 C.喷雾干燥制粒 D.滚转法制粒 E.滚压法制粒 5.通常所说的百倍散是指1份毒性药物中,添加稀释剂的量为(第五章散剂第二节散剂的制备核心、记忆) A.100份 B.99份 C.10份 D.9份 E.101份 6.影响浸出效果的最关键因素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浸提核心、理解) A.药材粒度 B.浸提温度 C.浸提时间 D.浓度梯度 E. pH值 7.乙醇含量在50%—70%时,适于浸提(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浸提核心、记忆) A.挥发油 B.叶绿素 C.生物碱 D.树脂 E.有机酸 8.用碱作为浸提辅助剂时,应用最多的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浸提核心、记忆)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铵 C.碳酸钠 D.碳酸钙 E.生物碱 9.用下列方法提取时,能保持最大浓度梯度的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试题

中药药理学模拟试题三(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中药药理 2.中药药动学 3.不良反应 4.双向调节作用 5.适应原样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苦味药具有燥湿或泻下作用,与其含有以下成分有关( ) A.有机酸 B.挥发油 C.鞣质 D.糖类 2、下列描述与柴胡的药理作用不符的是( ) A.抗炎作用 B.柴胡皂甙有保肝作用 C.柴胡皂甙无溶血作用 D.柴胡皂甙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3、对流感病毒没有抑制作用的是( ) A.金银花 B.黄连 C.黄芩 D.山豆根 4、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不包括( ) A.利尿作用 B.抗炎作用 C.解热作用 D.抗感染作用

5、无保肝作用的药物是( ) A.金钱草 B.茯苓 C.茵陈蒿 D.猪苓 6、青皮在临床上不能用于治疗( ) A.哮喘 B.消化不良 C.高血压 D.胸肋胀痛 7、具有强心作用的消食药是( ) A.神曲 B.山楂 C.麦芽 D.莱菔子 8、下列药物中没有镇静作用的是( ) A.川芎 B.丹参 C.延胡索 D.益母草 9、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益母草对子宫有兴奋作用 B.益母草有镇静作用 C.益母草可抗心肌缺血 D.益母草可抗血栓形成 10、以下有关附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附子对心率无影响 B. 附子可加快心率 C. 附子可减慢心率 D. 附子对心 率的影响不确定 11、钩藤降压的有效成分是( ) A.钩藤碱 B.挥发油

C.去氢钩藤碱 D.异去氢钩藤碱 12、以下有关羚羊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可增加小鼠的自发活动 B.可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 C.不影响小鼠的自发活动 D.对小鼠的自发活动呈双向调节 13、人参急性中毒的特征是( ) A.头痛 B.体温升高 C.出血 D.出现玫瑰疹 14、以下有关黄芪药理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有解毒的作用 B.对正常心脏有促进收缩作用 C.有保肝作用 D.可促进机体代谢 15、服用甘草流浸育,常发生血压增高、浮肿、血钾降低等,是因为甘草具有() A.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B.拮抗醛固酮受体 C.升高肾素水平 D.皮质激素样作用 E.直接保钠排钾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与麻黄平喘作用机理有关的是( ) A.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 C.阻止过敏介质释放 D.缓解支气管粘膜肿胀 E.兴奋α-受体 2、黄连的药理作用有( ) A.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B.调节平滑肌

注射剂的正确使用讲课讲稿

如何正确使用注射剂 注射剂按照分散系统分,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乳浊型和固体粉末型。给药途径有静脉给药、椎管给药、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其他注射(例如关节腔注射、穴位注射、动脉注射等)。 1. 注意避免滥用 注射剂过度使用必然伴随着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例如滥用问题、用于口服、滴眼的问题、配伍不当等。 注射剂口服问题-患者在折断安瓿时可能会划破手、饮用时可能被碎玻璃屑划伤等。还有从药物经济学上考虑,注射剂的成本要比口服制剂高,将注射剂改为口服,浪费卫生资源,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像黄芪注射液口服肯定是不合理的使用方法。从疗效看,一些注射剂口服后会失去疗效。某些中药注射剂为达到注射剂标准,精制过程多,有效成分的损失也大。很多的药物之所以制成注射液使用,是因为这些药物在胃肠内不稳定或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作用。若改为口服,又回到老路上去了。 同时注射剂过度使用也增加了不安全注射的可能,如存在质量问题或受到污染的输液器具,导致乙肝、艾滋病的传播等。因此,药师要寻找切实有效的降低注射剂使用率的干预措施,促进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行政干预和宣传教育。药物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内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等原则。规定注射剂使用的适应证,提倡使用序贯疗法等。翟所迪教授组织了多中心合理使用注射剂的对照干预研究。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了不同的宣传形式:①针对临床医生和药师的宣传教育。内容可以是“注射剂中的微粒及其危害”、“注射剂使用的几个误区”、“抗感染治疗新战术—序贯疗法”、“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应用”、“注射剂合理使用管理办法”等。根据各医院不同情况组织医生学习材料。②针对患者的宣传教育。例如编写面向患者的宣传合理使用注射剂的宣传展板,使患者和家属了解有关合理使用注射剂的基本常识,并纠正其有关注射剂使用的错误观念。结果显示,应用多种手段对于注射剂的使用行为进行干预是有效的,干预后注射剂的使用率有所降低,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有所减少。 2. 注意注射剂配伍的相容性

中药学总结及要药

总论 1、中药:就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与应用的药物,也就是人们对我国传 统药物的总称 2、中药学:就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与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取,性能, 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3、中药学的发展: 1、《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首创上中下三 品分类法, 初步奠定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2、《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载药730种, 3、《新修本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性本草,载药844种,最早使用图文 对照方法 4、《证类本草》---载药1558种,宋代,药后附有方剂以相印证,有学术、实用、 文献价值。 5、《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大成的本草著作 6、《炮炙论》---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专著 7、《本草图经》---所附900多幅药图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版刻本草图谱 8、《滇南本草》—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 4、道地药材:就是指出产在某地的在同一品种中质量优等的药材 5、植物类药物的采收 1、全草类--花前期或刚开花时 2、叶类—花蕾将开或正在盛开时 3、花类—花正开放时 4、果实与种子类—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

5、根与根茎类—深秋时节 6、树皮与根皮类—清明至夏至间 6、炮制:就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 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与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7、炮制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4、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与制剂 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与用量准确 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炙蜜炙——滋补强壮的作用。 醋炙——引药入肝,止痛,减毒。 酒炙——升提、通经活血。 盐炙——引药入肾,补肾作用。 姜汁炙——止呕、制寒、去毒。 8、炮制方法: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她制法(制霜,发酵,发芽) 9、中药性能:就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与特征的高度概括,就是根据用药后的 机体反映归纳出来的,就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中药性状:就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就是以药物为观察对象10、四气的含义:就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四气的作用: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的药物,性属寒凉 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的作用的药物,性属温热 11、五味的含义:即辛,甘,酸,苦,咸。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完整版)中药学教案

中药学 总论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以及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学科。 ●相关概念∶ 1、中药∶中华民族传统药物的总称。即按照中医药理论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 2、生药∶即生品药材。 3、生药学∶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等知识研究生药的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科学。 4、天然药物∶指来源于自然界,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的药物。 5、本草∶古代记载药物的书籍。 授课内容 1.中药的概念,中药学的概念及特征。(10分钟) 2.中药的起源和发展。(10分) 3.历代有代表性本草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载药量及贡献等。(20分钟) 4.中药的产地(20分钟) 5.中药的采集(20分钟)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 重点难点 1.中药的来源、特征、概念。 2.历代有代表性本草著作的药学成就。 3.地药材的含义,如何发展道地药材。 4.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1.掌握中药的概念,中药学的概念。 2.掌握各个时期本草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著作。 3.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4.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了解国家中药GAP发展计划及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5.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笫一章中药学发展概况 1、东汉《神农本草经》。作者不详,载药365种。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奠定了中药学基础,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本草专著。 2、南朝齐梁时期《本草经集注》。作者陶弘景,载药730种。整理、订正《神农本草经》365种药物,并增补《名医别录》365种药物,标志综合本草模式的初步确立。 3、唐代《新修本草》。由苏敬等主持编纂,载药844种。总结了唐以前的药学成就,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官修本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