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遗传和变异现象
- 格式:ppt
- 大小:8.54 MB
- 文档页数:16
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2、能力目标:⑴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⑵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3、情感目标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奥秘现象,只要深入研究,任何事物都能有所认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怀有感恩的心。
二、教学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三、教学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人、植物或者动物性状和相对性状对比图片,多幅亲子间照片以及搜集多种动物亲代与子代间的图片。
五、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自主探究式的学生互动总结式教学法。
2、通过趣味性的CAI课件并结合启发式讲解法,结合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总结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一)从生活现象设疑,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首先做出这样的假使:如果老师今天种了一棵花生,到了有收成的时候,同学们认为老师会收获什么呢?家里的母猫在前几天下了六只……?为什么种了花生只能收获花生,猫为什么就不能生下老鼠呢?怎么自然界有这样的规律呢?俗语中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在听到这些常见的现象时,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点之间的距离,顺利进入主题。
然后就进一步导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学习我们这一节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设计目的:从日常的生活现象开始导入,激发兴趣的同时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充分体现了生物学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科学,既学到了知识又领略了大自然的奥妙。
(二)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的总结性学习1、关于遗传和变异,同学们都有所了解,知道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所以用实物(苹果)让学生按照要求去找外貌特征和内部特征,让其小组进行总结。
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班级:姓名:分数:知识点一遗传和变异现象1.性状和相对性状(1)性状:人体的和生理特性(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表现形式。
2.遗传和变异的概念(1)遗传: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现象。
(2)变异: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之间的差异性。
知识点二遗传的物质基础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2.染色体(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
(2)概念:细胞核中能被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3)存在: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一般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并且是存在。
(4)组成:主要是蛋白质和。
(5)意义: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
3.DNA(1)作用:DNA分子起作用。
(2)存在:主要存在于的染色体上,在和叶绿体中也少量的存在。
(3)形态结构:DNA分子是状的结构。
(4)意义: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RNA (核糖核酸)也是遗传物质。
4.基因(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2)存在: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存在,且位于成对的染色体的位置。
(3)作用:基因控制生物的。
5.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1)位置关系(2)数量关系①一条染色体上通常只有个DNA分子,即染色体数量=DNA数量。
②一个DNA分子上有基因。
知识点三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1.基因的显隐性与性状的不同表现生物的性状通常由一对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控制,在成对的基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基因,控制的是显性性状;另一个被掩盖的基因是基因,控制的是隐性性状。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而不是性状。
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染色体传给后代的同时,也把控制性状的传递给了后代,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传递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
(1)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或基因)数目,即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或基因)的数目是体细胞的。
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1节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说明及设计目的如果老师今天种了一棵花生,到了有收成的时候,同学们认为老师会收获什么呢?家里的母猫在前几天下了六只……?为什么种了花生只能收获花生,猫为什么就不能生下老鼠呢?怎么自然界有这样的规律呢?俗语中常说的“龙生龙、凤生凤”,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学习我们这一节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一、什么是性状和相对性状?活动——“个体间性状的比较”经过一年多的相处,我们同学间彼此都很熟悉了,想想看,你是通过什么了解、认识、分辨到每一位同学的?资料库:(设计目的:提供活动相关资料、讲解部分特征)能卷舌不能卷舌设计目的:从日常的生活现象开始导入,激发兴趣、引起思考的同时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充分体现了生物学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科学,既学到了知识又领略了大自然的奥妙。
活动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观察自身特征,并与同学加以对比,然后延伸到其他动物、植物,归纳出生物都有各种各样的特征,这些特征在生物学就称为性V字形发迹一字形发迹有耳垂无耳垂活动1——请大家交流、比较同学们在书上所填写的各种形态特征。
我们能认出每一位同学就是根据这些形态特征,除形态上的特征外,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特征呢?活动2——闭眼识声。
1、性状:同一种性状又有着不同的表现类型,如眼睑这种性状又可以分为双眼皮和单眼皮。
你还能再举出类似的现象吗?2、相对性状:基础练习:下列性状组合中,哪些属于相对性状:1、张三是单眼皮,李四是双眼皮;2、张三的眼睑是单眼皮,李四的眼色是黑色;3、张三是单眼皮,他养的小狗是双眼皮;4、张三血型是Rh阴型,李四是Rh阳型拓展提高:状。
由于这个规律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所以学生不但容易接纳,而且能很好地理解。
设计说明:在书上找到概念,朗读、勾画,书写在学案上,并略作记忆。
关于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理解,对于初二的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所以通过直观的图片欣赏和实物的刺激来进行对比,通过游戏的方式和教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图中存在相对性状吗?如果有,请你找出来写在下面:根据你的经验,下列谚语说明了什么生物现象?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3、“一树结果,酸甜各异”4、“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相”二、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活动——欣赏和评价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针对漫画小组进行讨论:(1)《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脱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2)哪幅漫画中表达的生物学现象是可能发生的?为什么?1、什么是遗传?活动——瞧这一家自己理解不仅每种生物体都有各自的特征区别去其他的生物体,就是同一种生物不同的个体之间的同一个性状也存在差异,让学生在游戏中把现象上升到了理论水平。
《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命的延续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P95-P98。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2.列举或辨别生物的不同性状,以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3.列举或辨别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4.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
过程与方法:1.在交流合作中培养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和辨别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活动;遗传和变异现象难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ppt播放图片,小狗生下的是小狗,猩猩的宝宝是小猩猩,企鹅的孩子是小企鹅,提问“这些都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是是什么?”生:遗传师:ppt播放图片,同样是菊花,但是它们的颜色和花型却不同,(一张自已和妹妹的照片)这是一对亲姐妹,但是他们长的却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提问“这又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哪种现象”生:变异师: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起来研究一下我们身边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二.合作交流师:想要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还要从性状和相对性状说起(什么是性状和相对性状)首先老师想请一名学生上来,摸一下,猜猜里面是什么,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生:参与活动,说出名字。
师: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判断这种水果的”生:触觉,摸了形状和硬度师:ppt给出图片,小组讨论可以根据哪些来区分它们(活动)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颜色、气味、口感、味道等)师:现在我们知道如何区分水果了,老师在考一考你们,你们是如何认识班上的同学的?生:身高,肤色,头发,面部形态,声音等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个实验,看一看通过一年半的相处,你们对彼此到底有多熟悉(ppt展示活动要求)生:参与活动,听声音辨同学师:现在我们要增加难度了,话说在2016年8月15日,你们小组的以为成员不慎走失,请你们写出一则寻人启事,让其他小组的成员帮忙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