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绪论
- 格式:pptx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26
---------------------------------------------------------------最新资料推荐------------------------------------------------------ 大学语文课件1(第一到第三章)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什么是现代汉语(一)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就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它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
它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针对方言来说的,普通话是针对规范化来说的)。
广义的解释则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民族地区可以使用本民族通用语言和方言。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并不是消灭少数民族语言,也不是消灭方言,它们可以在一定区域和特定地区长期使用。
(二)现代汉语的性质结构上: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功能上:它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不分阶级一视同仁地为汉民族全体成员服务。
(三)现代汉语的形式口语和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1 / 3口语是基础,是书面语得以产生的依据;而书面语对口语的统一和发展又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之说。
(一)民族共同语和方言共同语是指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也叫作民族共同语。
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一个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
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
共同语形成之后,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
它的词汇经常传播并渗透到各地方言中去。
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作用。
《大学语文》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大学语文”概论一、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的意义1. 提高人文素养- 大学语文课程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学生接触和理解人类文化的精髓,从而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
- 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复杂社会现象时,能够具备更加深刻和全面的思考能力。
2.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学生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多样的表达方式和严谨的逻辑结构。
-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在学术研究、职业发展和日常交流中更加得心应手。
3. 培养审美情趣-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蕴含着美的元素,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 审美情趣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提高生活品质。
4.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课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文化自信。
5. 拓展思维视野- 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丰富,涉及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有助于学生形成跨学科的思维方式。
- 思维视野的拓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语文”的含义1. 语文的定义- 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
- 在教育领域,语文特指汉语言文学,是中小学和大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
2. 语文的性质- 工具性:语文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 艺术性:语文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高度体现。
3. 语文的内涵- 语文不仅包含语言本身,还涉及语言背后的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深层内容。
- 学习语文不仅是学习语言技能,更是了解和掌握一种文化的过程。
4. 语文与文学的关系- 语文是文学的基础,没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文学创作和鉴赏。
- 文学是语文的艺术表现,通过文学作品,语文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丰富和扩展。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价值。
2. 明确大学语文课程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帮助学生掌握大学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1. 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大学语文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1. 大学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
2. 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在大学阶段学习语文?二、讲授新课1. 大学语文的基本概念- 解释大学语文的定义,包括其涵盖的范围和内容。
- 阐述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的区别和联系。
2. 大学语文的特点- 强调大学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 分析大学语文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
3. 大学语文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阐述大学语文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 分析大学语文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人文素养的作用。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大学语文课程对你有什么意义?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强调大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大学语文课程的发展历程。
2. 思考: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大学语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二、讲授新课1. 大学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 介绍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学习方法。
- 强调阅读与思考、写作与生活、口语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性。
2. 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 分析学生兴趣缺失的原因。
- 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讲座等。
三、课堂实践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练习,提高阅读能力。
2. 学生分组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大学语文教案模板范文大学语文教案模板范文篇一:大学语文教案大学语文教案第一章绪论一、关于课程与教材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大学语文》是湖北省普通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它是为切实改善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语文知识、文化知识、写作能力、鉴赏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大学语文》课,将以“扩大外延,充实内涵”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科体系特点、学生及社会的需要,进一步拓展文化内涵,加大知识容量,注意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开拓视野,融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技能训练为一体,以适应培养跨世纪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为了使已具备高中毕业语文程度的大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鉴赏与写作表达能力,改善和提高人文素质,为学好高等教育其他各类专业课程及继续接受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并塑造高尚的人格。
课程开设的具体目的如下:1、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提高语文水平。
能够比较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够利用工具书读懂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提高鉴赏能力。
掌握一定的文化及文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具有较高的审美品位。
4、提高写作能力。
能规范地运用汉语言文字,掌握各类文章的文体特点,能写作规范的议论文,具有较强的书面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课程的基本要求《大学语文》实行统一教材、统一命题、统一考试。
考试内容不局限于课堂讲授及教材内容,要突出检测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要尽可能采取灵活、多样、宽松的考试方式,力求检测出学生的真正水平。
具体教学中,要精益求精,举一反三;要精讲细讲,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技能,通过其他人文选修课的辅助作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教学上树立“人文语文观”。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任务。
2. 熟悉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3. 培养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1. 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任务。
2. 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教学难点:1. 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2. 培养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大学语文课程有什么了解?2. 引导学生回顾中学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引出大学语文课程。
二、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任务1. 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
2. 阐述大学语文课程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增强人文精神。
三、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1. 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方法:阅读、写作、鉴赏、实践。
2. 强调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要求:广泛阅读、深入思考、积极参与。
四、案例分析1. 分析一个优秀的大学语文课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大学语文课程的实际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五、课堂讨论1. 提问:如何提高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效果?2. 引导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六、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2. 鼓励学生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任务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二、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续)1. 针对上一节课的讨论,进一步阐述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2. 强调阅读、写作、鉴赏、实践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续)1. 分析另一个优秀的大学语文课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大学语文课程的实际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与专业课程相结合。
四、课堂讨论(续)1. 提问:如何将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与专业课程相结合?2. 引导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2. 理解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4.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 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2. 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如何将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多媒体课件、文学作品选集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文学作品,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展示我国著名文学家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之美。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大学语文课程有什么了解?二、讲授新课1. 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介绍大学语文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 分析大学语文课程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 阐述大学语文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意义。
2. 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如文学作品、文学理论等。
- 讲解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方法,如阅读、鉴赏、写作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的意义。
2.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特点、地位和作用的理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二、讲授新课1. 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续)- 分析文学作品的特点,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 讲解文学鉴赏的方法,如从题材、结构、语言、人物等方面进行鉴赏。
2. 如何提高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推荐优秀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
- 介绍人文素养的培养方法,如参加文学社团、参与文化活动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自选一篇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
2. 教师点评,总结阅读和鉴赏成果。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