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578.00 KB
- 文档页数:31
绪论一.语言1.定义:从结构上看,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语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自然属性)从功能上看,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社会属性)(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2.三要素:语音、语汇、语法3.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音,语言符号的内容是语义。
4.形式:口语和书面语(1)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特征是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因为有特定语境衬托(2)书面语是以口语为基础,借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语言。
特征是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因为缺少不同语境。
书面语对口语的统一和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现代汉语1.汉语:汉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
从语言谱系上的分类来看,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属于孤立语。
2.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
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3.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4.现代汉语分类:狭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1.定义:(同民族共同语)2.形成过程:(1)原始汉语阶段: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
(2)上古汉语阶段:指先秦。
共同语:雅言(3)中古汉语阶段:两汉至隋唐。
共同语:通语(4)近代汉语阶段:从晚唐五代至清初。
共同语:官话(明代)(5)现代汉语阶段:五四运动以后,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共同语:国语(辛亥革命后)、普通话(新中国成立后)3.细节过程:●古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在殷商时代就出现了,到先秦时期已经较为成熟。
彼时书面语与口语基本上是统一的。
●汉代,书面语和口语的分歧较大,书面语(文言文)一般要经过注疏才能看懂。
●到西汉,封建统治者独尊儒家学派,记载这些经典的文言文,成了不可更改的楷模。
汉魏以后,写文章的人沿袭和模仿先秦,逐渐形成了一种相当固定的书面语,并占据统治地位,即后来所说的“文言”。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价值。
2. 明确大学语文课程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帮助学生掌握大学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1. 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大学语文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1. 大学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
2. 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在大学阶段学习语文?二、讲授新课1. 大学语文的基本概念- 解释大学语文的定义,包括其涵盖的范围和内容。
- 阐述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的区别和联系。
2. 大学语文的特点- 强调大学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 分析大学语文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
3. 大学语文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阐述大学语文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 分析大学语文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人文素养的作用。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大学语文课程对你有什么意义?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强调大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大学语文课程的发展历程。
2. 思考: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大学语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二、讲授新课1. 大学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 介绍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学习方法。
- 强调阅读与思考、写作与生活、口语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性。
2. 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 分析学生兴趣缺失的原因。
- 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讲座等。
三、课堂实践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练习,提高阅读能力。
2. 学生分组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任务。
2. 熟悉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3. 培养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1. 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任务。
2. 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教学难点:1. 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2. 培养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大学语文课程有什么了解?2. 引导学生回顾中学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引出大学语文课程。
二、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任务1. 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
2. 阐述大学语文课程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增强人文精神。
三、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1. 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方法:阅读、写作、鉴赏、实践。
2. 强调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要求:广泛阅读、深入思考、积极参与。
四、案例分析1. 分析一个优秀的大学语文课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大学语文课程的实际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五、课堂讨论1. 提问:如何提高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效果?2. 引导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六、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2. 鼓励学生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任务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二、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续)1. 针对上一节课的讨论,进一步阐述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2. 强调阅读、写作、鉴赏、实践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续)1. 分析另一个优秀的大学语文课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大学语文课程的实际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与专业课程相结合。
四、课堂讨论(续)1. 提问:如何将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与专业课程相结合?2. 引导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大学语文-绪论大学语文大学语文绪论“世界母语日”世界母语日定为每年的2月21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提出倡议,从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日为“世界母语日”。
目标是向全球宣传保护语言的重要,促进母语传播的运动。
避免地球上大部分的语言消失。
大学语文绪论国内语言教育现状:我们国家的语言教育存在着外语热、汉语冷的现状,一方面是大学生都要参加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出国还要参加托福、雅思等各种外语考试,外语教育和考试要求明确、体系完整;一方面是大中小学语文课时被压缩或挤占,国民语文应用能力堪忧,提笔忘字、汉字书写水平下降、不能顺畅与人交流及博士毕业写不好一般应用文等现象屡见不鲜,汉语能力评价考核标准还很缺乏。
思考:如何看待国内的这种现象?大学语文绪论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提到:“高等学校要创设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大学语文绪论2022全国两会提案:关于重视母语教育,提高汉语能力的提案提案:大学语文课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取消或减少大学语文课程的做法要及时纠正,要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增加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内容,提高大学生与人交际沟通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提高求职面试的成功率。
答复:大学语文课程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高等学校应结合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重视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和建设。
大学语文绪论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
中国杰出的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王”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他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919年赴日本留学,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数学系,1931年毕业于该校研究生院获理学博士学位。
1931年回国受聘于国立浙江大学,与陈建功一起创立了“微分几何学派”。
1952年到复旦大学苏步青(1902-2003)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后任复旦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